'論一道在國宴上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淮揚菜——文思豆腐'

"

人類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末通過鑽木取火開啟了對熟食烹飪後,信奉著‘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就一直沒有停歇他們對於新領域的探索研究,其中以夏商周時期的古揚州人民為首的一眾人等已經學會了在最大程度上的善待自己的生活,從後世儀徵破山口出土的這一時期的青銅鼎等器物也可以合理的推測當時的古揚州人們,已經學會了用器烹煮,會吃熟肉也會喝酒。

不知道是不是正是因為會享受生活,所以揚州也是中國四大著名菜系淮揚菜的發源地,而風靡宋朝俘獲了明朝的開朝皇帝的淮揚菜又擁有著怎麼樣的魅力呢?

要知道清代的《淮安府志》就曾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為最’,而明朝的《揚州府志》也有關於淮揚菜精緻的描寫‘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示江表’,就連近代的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而既然說到了國宴上的淮揚菜,那麼也就不得不提上一道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文思豆腐。

"

人類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末通過鑽木取火開啟了對熟食烹飪後,信奉著‘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就一直沒有停歇他們對於新領域的探索研究,其中以夏商周時期的古揚州人民為首的一眾人等已經學會了在最大程度上的善待自己的生活,從後世儀徵破山口出土的這一時期的青銅鼎等器物也可以合理的推測當時的古揚州人們,已經學會了用器烹煮,會吃熟肉也會喝酒。

不知道是不是正是因為會享受生活,所以揚州也是中國四大著名菜系淮揚菜的發源地,而風靡宋朝俘獲了明朝的開朝皇帝的淮揚菜又擁有著怎麼樣的魅力呢?

要知道清代的《淮安府志》就曾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為最’,而明朝的《揚州府志》也有關於淮揚菜精緻的描寫‘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示江表’,就連近代的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而既然說到了國宴上的淮揚菜,那麼也就不得不提上一道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文思豆腐。

論一道在國宴上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淮揚菜——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的三分之一就是一個好廚師的標準

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明清,素有天下至味之稱,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口味清鮮鹹甜適中,製作擺盤精細到光是把菜品擺上桌就是一道藝術品,而這其中的楚翹就是文思豆腐,原本軟糯的豆腐竟是細如髮絲般的飄蕩在金湯之中,純白與鮮紅的火腿絲一起如同一幅展開的畫卷,讓無數人感覺到了經驗,就連國宴上招待的外國來客也不由得感慨中國菜系的古老神奇。

要知道豆腐誕生於西漢時代被稱作‘福黎’,最早的豆腐其實並不好吃,還是後世的人不斷的改良改善才變成了現在豆腐,而豆腐又因為地區的原因有著南豆腐北豆腐之分,其中的南豆腐用的滷水少因此質地細膩水含量高,而北豆腐則是相較南豆腐更老含水量更低,但是也因此豆乳的味道更加的濃郁。

而你們是不是以為文思豆腐使用的是食材原味更重,材質更加凝硬的北豆腐?

不。

文思豆腐的製作主食材使用的是更加軟糯烹煮易散的南豆腐,而且文思豆腐不僅僅用南豆腐還要切去豆腐的老皮要其中最嫩最軟的部分,放在案板上用菜刀飛速的切好後放進水裡的一霎那,細如絲也如煙的豆腐絲便在水中飄蕩,而要做到軟而不斷,柔而不爛,不僅僅是對豆腐質量的要求也是對廚師刀工的考驗,因此在廚師中流傳著一句話,當你能夠做到文思豆腐的三分之一你就達到了一個好廚師的標準,而要做到這一點,沒個十年二十年是做不到的。

"

人類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末通過鑽木取火開啟了對熟食烹飪後,信奉著‘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就一直沒有停歇他們對於新領域的探索研究,其中以夏商周時期的古揚州人民為首的一眾人等已經學會了在最大程度上的善待自己的生活,從後世儀徵破山口出土的這一時期的青銅鼎等器物也可以合理的推測當時的古揚州人們,已經學會了用器烹煮,會吃熟肉也會喝酒。

不知道是不是正是因為會享受生活,所以揚州也是中國四大著名菜系淮揚菜的發源地,而風靡宋朝俘獲了明朝的開朝皇帝的淮揚菜又擁有著怎麼樣的魅力呢?

要知道清代的《淮安府志》就曾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為最’,而明朝的《揚州府志》也有關於淮揚菜精緻的描寫‘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示江表’,就連近代的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而既然說到了國宴上的淮揚菜,那麼也就不得不提上一道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文思豆腐。

論一道在國宴上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淮揚菜——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的三分之一就是一個好廚師的標準

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明清,素有天下至味之稱,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口味清鮮鹹甜適中,製作擺盤精細到光是把菜品擺上桌就是一道藝術品,而這其中的楚翹就是文思豆腐,原本軟糯的豆腐竟是細如髮絲般的飄蕩在金湯之中,純白與鮮紅的火腿絲一起如同一幅展開的畫卷,讓無數人感覺到了經驗,就連國宴上招待的外國來客也不由得感慨中國菜系的古老神奇。

要知道豆腐誕生於西漢時代被稱作‘福黎’,最早的豆腐其實並不好吃,還是後世的人不斷的改良改善才變成了現在豆腐,而豆腐又因為地區的原因有著南豆腐北豆腐之分,其中的南豆腐用的滷水少因此質地細膩水含量高,而北豆腐則是相較南豆腐更老含水量更低,但是也因此豆乳的味道更加的濃郁。

而你們是不是以為文思豆腐使用的是食材原味更重,材質更加凝硬的北豆腐?

不。

文思豆腐的製作主食材使用的是更加軟糯烹煮易散的南豆腐,而且文思豆腐不僅僅用南豆腐還要切去豆腐的老皮要其中最嫩最軟的部分,放在案板上用菜刀飛速的切好後放進水裡的一霎那,細如絲也如煙的豆腐絲便在水中飄蕩,而要做到軟而不斷,柔而不爛,不僅僅是對豆腐質量的要求也是對廚師刀工的考驗,因此在廚師中流傳著一句話,當你能夠做到文思豆腐的三分之一你就達到了一個好廚師的標準,而要做到這一點,沒個十年二十年是做不到的。

論一道在國宴上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淮揚菜——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與文思和尚

文思豆腐是傳統的淮揚菜,是清朝時期揚州的僧人文思和尚所創作的,在俞樾《茶香室叢鈔》中就有記載‘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中可以知道,當時的文思和尚善於製作豆腐羹,口味甜鮮,後世模仿他的手法進行對菜品的改進皆被稱為文思豆腐。

而關於文思和尚善於制豆腐羹的事情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文思和尚在出家揚州天寧寺之前是清朝御廚世家的子弟,因為和家族的理念不同以及出於做自身的追求他離開了家遊歷四方。

最後在天寧寺主持的點化下皈依佛門,在剃度的時候看到自己散落在地上的頭髮,不禁感慨自己終於脫離這三千煩惱絲的纏繞得到了一方的安寧,可是主持卻是高深莫測的笑了一口氣,說到這人世間的煩惱愁苦又何止三千?

對此有所頓悟的文思和尚便將自己關進了房間裡三天三夜,最後端出來了一碗文思豆腐,碗中的湯水中是一塊軟糯純白的豆腐,許多小和尚都不明白文思和尚的意思,還是主持看破了其中的玄機拿起了一旁的勺子輕輕的觸碰了一下那個完好的豆腐塊。

後來小和尚們才發現了那一整塊看似完整的豆腐其實是由無數的豆腐絲組成的,只因為下刀的人手快穩準保持了豆腐的原狀不散,因此才看起來完整。

而在主持看到了那些豆腐絲如同頭髮一樣的細細的飄蕩在湯水中,雙手合十的感嘆文思和尚的聰慧與通透,之後文思和尚的豆腐便聞名天下,後世的人採納了文思和尚的做法加以改良才出現在現在文思豆腐。

"

人類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末通過鑽木取火開啟了對熟食烹飪後,信奉著‘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就一直沒有停歇他們對於新領域的探索研究,其中以夏商周時期的古揚州人民為首的一眾人等已經學會了在最大程度上的善待自己的生活,從後世儀徵破山口出土的這一時期的青銅鼎等器物也可以合理的推測當時的古揚州人們,已經學會了用器烹煮,會吃熟肉也會喝酒。

不知道是不是正是因為會享受生活,所以揚州也是中國四大著名菜系淮揚菜的發源地,而風靡宋朝俘獲了明朝的開朝皇帝的淮揚菜又擁有著怎麼樣的魅力呢?

要知道清代的《淮安府志》就曾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為最’,而明朝的《揚州府志》也有關於淮揚菜精緻的描寫‘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示江表’,就連近代的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而既然說到了國宴上的淮揚菜,那麼也就不得不提上一道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文思豆腐。

論一道在國宴上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淮揚菜——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的三分之一就是一個好廚師的標準

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明清,素有天下至味之稱,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口味清鮮鹹甜適中,製作擺盤精細到光是把菜品擺上桌就是一道藝術品,而這其中的楚翹就是文思豆腐,原本軟糯的豆腐竟是細如髮絲般的飄蕩在金湯之中,純白與鮮紅的火腿絲一起如同一幅展開的畫卷,讓無數人感覺到了經驗,就連國宴上招待的外國來客也不由得感慨中國菜系的古老神奇。

要知道豆腐誕生於西漢時代被稱作‘福黎’,最早的豆腐其實並不好吃,還是後世的人不斷的改良改善才變成了現在豆腐,而豆腐又因為地區的原因有著南豆腐北豆腐之分,其中的南豆腐用的滷水少因此質地細膩水含量高,而北豆腐則是相較南豆腐更老含水量更低,但是也因此豆乳的味道更加的濃郁。

而你們是不是以為文思豆腐使用的是食材原味更重,材質更加凝硬的北豆腐?

不。

文思豆腐的製作主食材使用的是更加軟糯烹煮易散的南豆腐,而且文思豆腐不僅僅用南豆腐還要切去豆腐的老皮要其中最嫩最軟的部分,放在案板上用菜刀飛速的切好後放進水裡的一霎那,細如絲也如煙的豆腐絲便在水中飄蕩,而要做到軟而不斷,柔而不爛,不僅僅是對豆腐質量的要求也是對廚師刀工的考驗,因此在廚師中流傳著一句話,當你能夠做到文思豆腐的三分之一你就達到了一個好廚師的標準,而要做到這一點,沒個十年二十年是做不到的。

論一道在國宴上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淮揚菜——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與文思和尚

文思豆腐是傳統的淮揚菜,是清朝時期揚州的僧人文思和尚所創作的,在俞樾《茶香室叢鈔》中就有記載‘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中可以知道,當時的文思和尚善於製作豆腐羹,口味甜鮮,後世模仿他的手法進行對菜品的改進皆被稱為文思豆腐。

而關於文思和尚善於制豆腐羹的事情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文思和尚在出家揚州天寧寺之前是清朝御廚世家的子弟,因為和家族的理念不同以及出於做自身的追求他離開了家遊歷四方。

最後在天寧寺主持的點化下皈依佛門,在剃度的時候看到自己散落在地上的頭髮,不禁感慨自己終於脫離這三千煩惱絲的纏繞得到了一方的安寧,可是主持卻是高深莫測的笑了一口氣,說到這人世間的煩惱愁苦又何止三千?

對此有所頓悟的文思和尚便將自己關進了房間裡三天三夜,最後端出來了一碗文思豆腐,碗中的湯水中是一塊軟糯純白的豆腐,許多小和尚都不明白文思和尚的意思,還是主持看破了其中的玄機拿起了一旁的勺子輕輕的觸碰了一下那個完好的豆腐塊。

後來小和尚們才發現了那一整塊看似完整的豆腐其實是由無數的豆腐絲組成的,只因為下刀的人手快穩準保持了豆腐的原狀不散,因此才看起來完整。

而在主持看到了那些豆腐絲如同頭髮一樣的細細的飄蕩在湯水中,雙手合十的感嘆文思和尚的聰慧與通透,之後文思和尚的豆腐便聞名天下,後世的人採納了文思和尚的做法加以改良才出現在現在文思豆腐。

論一道在國宴上將食材做到極致的淮揚菜——文思豆腐

屬於‘三千煩惱絲’的價值

文思豆腐是淮揚名菜之一,作為中國四大菜系的特色菜,文思豆腐承載著的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人民的智慧與歷史沉澱的結晶,而文思豆腐的主要材料之一的豆腐則是擁有著極高的蛋白質和營養價值,被稱作‘植物肉’的豆腐能夠在過硬的料理手法下變成擁有著肉類味道的神奇菜餚,不僅如此極易消化的豆腐也是不少中老年人與小孩子的選擇。

而這樣健康而且不增肥的食材也逐漸的出現在了減肥女孩們的菜單上,有多少嘴饞的豬豬女孩們在看到豆腐製作的素肉出現時感覺到了味蕾的救贖?特別是豆腐富含有人體必須的八種氨基酸,能夠最大的滿足人體營養的需求,此外還擁有著降低血脂保護毛細血管的作用,像這種健康養生還不貴的食材簡直就是大眾標配。

文思豆腐的主要食材都尚且如此,其他的搭配菜則是更加的美味,爽脆質嫩的冬筍,鮮美碩大的香菇等都是文思豆腐必不可缺的點睛之筆,講究食材本味的文思豆腐中味濃而不膩,鮮美猶帶餘味中帶著食材本身的清香甘甜。

正如同道法中講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對比起現代注重味道而忽略了食材本身的菜品,文思豆腐毫無疑問從頭到尾都秉承著對自然的敬畏,廚師將做飯的技巧演變成為了一種藝術,這也正是中國文化的又一體現。

參考文獻:

孫雲錦《淮安府志》

張萬壽《揚州府志》

俞樾《茶香室叢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