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萬物生長,皆有靈性。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日的等待和每一季的灌溉都不是沒有原由的。氣候的變化,節氣的流轉,都足以為食材的滋味加分。

「不時不食」是要等的,而我們往往最缺的就是耐心。殊不知,願意等、等得起才是對食物最大的誠意,也是對你的味蕾和脾胃最大的滋養。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萬物生長,皆有靈性。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日的等待和每一季的灌溉都不是沒有原由的。氣候的變化,節氣的流轉,都足以為食材的滋味加分。

「不時不食」是要等的,而我們往往最缺的就是耐心。殊不知,願意等、等得起才是對食物最大的誠意,也是對你的味蕾和脾胃最大的滋養。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食物真正的營養,是它背後的信息

說起營養,很多人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爸媽叮囑孩子說「多喝點湯啊很有營養的」,長輩會時常嘮叨著「老人就要多喝牛奶多補鈣」,要減肥的人講「多吃蔬果啊,維生素豐富,膳食纖維能排毒通便」……

你看,我們會說「雞湯有營養」「牛奶有營養」「蔬果有營養」,但不會說「鈣片有營養」「維C有營養」「x白金有營養」,這是為什麼呢?

儘管每個人對營養的理解都不同,但有一點大家都應該知道:吃進去能轉化成身體的氣血,滋養臟腑身心的,才叫營養。

一旦你把活生生的食物,拆成各種冷冰冰的成分:碳水、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你會發現,他們是有用的,比如能令肌肉增長,能讓神經興奮,單一的某種成分,或許能改變你,但無法營養你。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萬物生長,皆有靈性。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日的等待和每一季的灌溉都不是沒有原由的。氣候的變化,節氣的流轉,都足以為食材的滋味加分。

「不時不食」是要等的,而我們往往最缺的就是耐心。殊不知,願意等、等得起才是對食物最大的誠意,也是對你的味蕾和脾胃最大的滋養。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食物真正的營養,是它背後的信息

說起營養,很多人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爸媽叮囑孩子說「多喝點湯啊很有營養的」,長輩會時常嘮叨著「老人就要多喝牛奶多補鈣」,要減肥的人講「多吃蔬果啊,維生素豐富,膳食纖維能排毒通便」……

你看,我們會說「雞湯有營養」「牛奶有營養」「蔬果有營養」,但不會說「鈣片有營養」「維C有營養」「x白金有營養」,這是為什麼呢?

儘管每個人對營養的理解都不同,但有一點大家都應該知道:吃進去能轉化成身體的氣血,滋養臟腑身心的,才叫營養。

一旦你把活生生的食物,拆成各種冷冰冰的成分:碳水、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你會發現,他們是有用的,比如能令肌肉增長,能讓神經興奮,單一的某種成分,或許能改變你,但無法營養你。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那麼,真正的營養是什麼呢?其實食物最滋養我們的,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這是目前的營養學很少觸及的一個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能切身體會到。

比如說大棚菜跟農家菜,所含的營養物質一樣,但大棚菜就沒有陸地菜香,你如果吃過當季當地農家肥種的陸地菜,那味道,就清水煮也好吃。

小姨住郊區平房,養了一塊地自己種菜吃,真是日晒雨淋澆屎淋尿的無農藥純有機,給我們送的菜心,大蒜爆香隨便炒了一下,極美味。吃了第一口就感概:以前吃的那些青菜都是什麼,簡直是味同嚼蠟。

天生地養的一棵菜,有陽光的溫煦,有雨水的滋潤,微風能吹動它的嫩芽,晨露會沾溼它的葉尖,有野草跟它爭寵,有青蛙給它唱歌……足夠豐富的閱歷,會帶給人活潑潑的生機,這樣的食物才是最養人的,而且吃多了身體也沒負擔,還不容易長胖。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萬物生長,皆有靈性。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日的等待和每一季的灌溉都不是沒有原由的。氣候的變化,節氣的流轉,都足以為食材的滋味加分。

「不時不食」是要等的,而我們往往最缺的就是耐心。殊不知,願意等、等得起才是對食物最大的誠意,也是對你的味蕾和脾胃最大的滋養。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食物真正的營養,是它背後的信息

說起營養,很多人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爸媽叮囑孩子說「多喝點湯啊很有營養的」,長輩會時常嘮叨著「老人就要多喝牛奶多補鈣」,要減肥的人講「多吃蔬果啊,維生素豐富,膳食纖維能排毒通便」……

你看,我們會說「雞湯有營養」「牛奶有營養」「蔬果有營養」,但不會說「鈣片有營養」「維C有營養」「x白金有營養」,這是為什麼呢?

儘管每個人對營養的理解都不同,但有一點大家都應該知道:吃進去能轉化成身體的氣血,滋養臟腑身心的,才叫營養。

一旦你把活生生的食物,拆成各種冷冰冰的成分:碳水、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你會發現,他們是有用的,比如能令肌肉增長,能讓神經興奮,單一的某種成分,或許能改變你,但無法營養你。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那麼,真正的營養是什麼呢?其實食物最滋養我們的,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這是目前的營養學很少觸及的一個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能切身體會到。

比如說大棚菜跟農家菜,所含的營養物質一樣,但大棚菜就沒有陸地菜香,你如果吃過當季當地農家肥種的陸地菜,那味道,就清水煮也好吃。

小姨住郊區平房,養了一塊地自己種菜吃,真是日晒雨淋澆屎淋尿的無農藥純有機,給我們送的菜心,大蒜爆香隨便炒了一下,極美味。吃了第一口就感概:以前吃的那些青菜都是什麼,簡直是味同嚼蠟。

天生地養的一棵菜,有陽光的溫煦,有雨水的滋潤,微風能吹動它的嫩芽,晨露會沾溼它的葉尖,有野草跟它爭寵,有青蛙給它唱歌……足夠豐富的閱歷,會帶給人活潑潑的生機,這樣的食物才是最養人的,而且吃多了身體也沒負擔,還不容易長胖。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除了上面我們聊到的「不時不食」,「不地不食」也是中國飲食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中醫當中。而這個「天時」和「地利」,正是食物最基礎的信息,最重要的營養。

中藥講求要道地,比如貝母就分川貝母、浙貝母,懷山藥則「以河南懷慶者良」……同樣的藥材,若是不同產地甚至性味、功效都千差萬別。食材也一樣,比如道地小米,要數山西高原產的對脾胃最是補養。

現在正是夏秋之交的時節,中醫裡叫做「長夏」,五行應土,而五臟之中脾屬土,所以此時應注重補養脾胃。土位居中,而山西位於中原,得土氣最多;而小米色黃,黃為土色,這裡的小米自然品質上佳。

選品的同事花了一個多月嚐了20多款全國各大產區的小米,山西地區的有5款,最終被一份來自山西長治的小米驚到了,粥油超厚的一層,米香、油潤、無雜質。

小米隨處可見,這款小米有什麼特別的?我們拿超市的小米來做個對比吧:

1、味道香,顏色深。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萬物生長,皆有靈性。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日的等待和每一季的灌溉都不是沒有原由的。氣候的變化,節氣的流轉,都足以為食材的滋味加分。

「不時不食」是要等的,而我們往往最缺的就是耐心。殊不知,願意等、等得起才是對食物最大的誠意,也是對你的味蕾和脾胃最大的滋養。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食物真正的營養,是它背後的信息

說起營養,很多人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爸媽叮囑孩子說「多喝點湯啊很有營養的」,長輩會時常嘮叨著「老人就要多喝牛奶多補鈣」,要減肥的人講「多吃蔬果啊,維生素豐富,膳食纖維能排毒通便」……

你看,我們會說「雞湯有營養」「牛奶有營養」「蔬果有營養」,但不會說「鈣片有營養」「維C有營養」「x白金有營養」,這是為什麼呢?

儘管每個人對營養的理解都不同,但有一點大家都應該知道:吃進去能轉化成身體的氣血,滋養臟腑身心的,才叫營養。

一旦你把活生生的食物,拆成各種冷冰冰的成分:碳水、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你會發現,他們是有用的,比如能令肌肉增長,能讓神經興奮,單一的某種成分,或許能改變你,但無法營養你。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那麼,真正的營養是什麼呢?其實食物最滋養我們的,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這是目前的營養學很少觸及的一個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能切身體會到。

比如說大棚菜跟農家菜,所含的營養物質一樣,但大棚菜就沒有陸地菜香,你如果吃過當季當地農家肥種的陸地菜,那味道,就清水煮也好吃。

小姨住郊區平房,養了一塊地自己種菜吃,真是日晒雨淋澆屎淋尿的無農藥純有機,給我們送的菜心,大蒜爆香隨便炒了一下,極美味。吃了第一口就感概:以前吃的那些青菜都是什麼,簡直是味同嚼蠟。

天生地養的一棵菜,有陽光的溫煦,有雨水的滋潤,微風能吹動它的嫩芽,晨露會沾溼它的葉尖,有野草跟它爭寵,有青蛙給它唱歌……足夠豐富的閱歷,會帶給人活潑潑的生機,這樣的食物才是最養人的,而且吃多了身體也沒負擔,還不容易長胖。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除了上面我們聊到的「不時不食」,「不地不食」也是中國飲食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中醫當中。而這個「天時」和「地利」,正是食物最基礎的信息,最重要的營養。

中藥講求要道地,比如貝母就分川貝母、浙貝母,懷山藥則「以河南懷慶者良」……同樣的藥材,若是不同產地甚至性味、功效都千差萬別。食材也一樣,比如道地小米,要數山西高原產的對脾胃最是補養。

現在正是夏秋之交的時節,中醫裡叫做「長夏」,五行應土,而五臟之中脾屬土,所以此時應注重補養脾胃。土位居中,而山西位於中原,得土氣最多;而小米色黃,黃為土色,這裡的小米自然品質上佳。

選品的同事花了一個多月嚐了20多款全國各大產區的小米,山西地區的有5款,最終被一份來自山西長治的小米驚到了,粥油超厚的一層,米香、油潤、無雜質。

小米隨處可見,這款小米有什麼特別的?我們拿超市的小米來做個對比吧:

1、味道香,顏色深。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左邊是超市常見的小米,右邊是山西的珍珠黃小米。好的小米,顏色深黃或是蠟黃,聞起來有一股特別的清香。煮粥時,還未成粥,忍不住嚐了嚐清亮的米湯,也是十分清甜。

2、特別容易熬出粥油。

能熬得出粥油的米,才是好小米。這個米做粥時,砂鍋加清水煮沸,放入適量小米,漂起米油後,改為小火慢熬,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開花,粥就熬好了。粥油超厚,噴香黏稠,特別適合消化不良、食慾不佳的人。

3、免淘洗,直接煮。

乾淨無沙無塵,可以直接下鍋煮,把營養完全留住。

如果只看小米的個頭和外表,真是貌不驚人,從營養成分分析,也就是蛋白質、脂肪、可溶性澱粉、胡蘿蔔素,平平無奇。但中醫自古就對小米褒賞有加,熬出來的粥油,甚至稱之為「代蔘湯」,可謂平民補品,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講「五穀為養」,而小米是五穀之首——粟,入脾經、胃經、腎經。顆粒小小卻可以蓬勃出巨大的能量,在貧瘠的土地上,一樣可以長得非常好,人吃了自然也會有飽滿的精氣神。

《綱目拾遺》說,小米粥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這的豐滿美白靠的可不是光子嫩膚或者美圖秀秀,而是實打實的脾胃養好了由內而外透出的美。這就是食物裡的信息起的作用,小米里滿滿的土氣,脾胃太喜歡了。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萬物生長,皆有靈性。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日的等待和每一季的灌溉都不是沒有原由的。氣候的變化,節氣的流轉,都足以為食材的滋味加分。

「不時不食」是要等的,而我們往往最缺的就是耐心。殊不知,願意等、等得起才是對食物最大的誠意,也是對你的味蕾和脾胃最大的滋養。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食物真正的營養,是它背後的信息

說起營養,很多人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爸媽叮囑孩子說「多喝點湯啊很有營養的」,長輩會時常嘮叨著「老人就要多喝牛奶多補鈣」,要減肥的人講「多吃蔬果啊,維生素豐富,膳食纖維能排毒通便」……

你看,我們會說「雞湯有營養」「牛奶有營養」「蔬果有營養」,但不會說「鈣片有營養」「維C有營養」「x白金有營養」,這是為什麼呢?

儘管每個人對營養的理解都不同,但有一點大家都應該知道:吃進去能轉化成身體的氣血,滋養臟腑身心的,才叫營養。

一旦你把活生生的食物,拆成各種冷冰冰的成分:碳水、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你會發現,他們是有用的,比如能令肌肉增長,能讓神經興奮,單一的某種成分,或許能改變你,但無法營養你。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那麼,真正的營養是什麼呢?其實食物最滋養我們的,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這是目前的營養學很少觸及的一個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能切身體會到。

比如說大棚菜跟農家菜,所含的營養物質一樣,但大棚菜就沒有陸地菜香,你如果吃過當季當地農家肥種的陸地菜,那味道,就清水煮也好吃。

小姨住郊區平房,養了一塊地自己種菜吃,真是日晒雨淋澆屎淋尿的無農藥純有機,給我們送的菜心,大蒜爆香隨便炒了一下,極美味。吃了第一口就感概:以前吃的那些青菜都是什麼,簡直是味同嚼蠟。

天生地養的一棵菜,有陽光的溫煦,有雨水的滋潤,微風能吹動它的嫩芽,晨露會沾溼它的葉尖,有野草跟它爭寵,有青蛙給它唱歌……足夠豐富的閱歷,會帶給人活潑潑的生機,這樣的食物才是最養人的,而且吃多了身體也沒負擔,還不容易長胖。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除了上面我們聊到的「不時不食」,「不地不食」也是中國飲食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中醫當中。而這個「天時」和「地利」,正是食物最基礎的信息,最重要的營養。

中藥講求要道地,比如貝母就分川貝母、浙貝母,懷山藥則「以河南懷慶者良」……同樣的藥材,若是不同產地甚至性味、功效都千差萬別。食材也一樣,比如道地小米,要數山西高原產的對脾胃最是補養。

現在正是夏秋之交的時節,中醫裡叫做「長夏」,五行應土,而五臟之中脾屬土,所以此時應注重補養脾胃。土位居中,而山西位於中原,得土氣最多;而小米色黃,黃為土色,這裡的小米自然品質上佳。

選品的同事花了一個多月嚐了20多款全國各大產區的小米,山西地區的有5款,最終被一份來自山西長治的小米驚到了,粥油超厚的一層,米香、油潤、無雜質。

小米隨處可見,這款小米有什麼特別的?我們拿超市的小米來做個對比吧:

1、味道香,顏色深。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左邊是超市常見的小米,右邊是山西的珍珠黃小米。好的小米,顏色深黃或是蠟黃,聞起來有一股特別的清香。煮粥時,還未成粥,忍不住嚐了嚐清亮的米湯,也是十分清甜。

2、特別容易熬出粥油。

能熬得出粥油的米,才是好小米。這個米做粥時,砂鍋加清水煮沸,放入適量小米,漂起米油後,改為小火慢熬,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開花,粥就熬好了。粥油超厚,噴香黏稠,特別適合消化不良、食慾不佳的人。

3、免淘洗,直接煮。

乾淨無沙無塵,可以直接下鍋煮,把營養完全留住。

如果只看小米的個頭和外表,真是貌不驚人,從營養成分分析,也就是蛋白質、脂肪、可溶性澱粉、胡蘿蔔素,平平無奇。但中醫自古就對小米褒賞有加,熬出來的粥油,甚至稱之為「代蔘湯」,可謂平民補品,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講「五穀為養」,而小米是五穀之首——粟,入脾經、胃經、腎經。顆粒小小卻可以蓬勃出巨大的能量,在貧瘠的土地上,一樣可以長得非常好,人吃了自然也會有飽滿的精氣神。

《綱目拾遺》說,小米粥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這的豐滿美白靠的可不是光子嫩膚或者美圖秀秀,而是實打實的脾胃養好了由內而外透出的美。這就是食物裡的信息起的作用,小米里滿滿的土氣,脾胃太喜歡了。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不在於物質,而在於物質所攜帶的信息。一個用了好幾年的硬盤壞了,你是更心疼這幾百塊錢的硬件,還是裡面幾年積累下來的文檔和回憶?

食物更是如此,眼見不一定為實,還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信息,會從你的嘴脣、牙齒、舌尖、咽喉、食道、脾胃……一路走過,物質最終被消化、排洩,只有信息和能量會滋養你,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萬物生長,皆有靈性。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日的等待和每一季的灌溉都不是沒有原由的。氣候的變化,節氣的流轉,都足以為食材的滋味加分。

「不時不食」是要等的,而我們往往最缺的就是耐心。殊不知,願意等、等得起才是對食物最大的誠意,也是對你的味蕾和脾胃最大的滋養。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食物真正的營養,是它背後的信息

說起營養,很多人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爸媽叮囑孩子說「多喝點湯啊很有營養的」,長輩會時常嘮叨著「老人就要多喝牛奶多補鈣」,要減肥的人講「多吃蔬果啊,維生素豐富,膳食纖維能排毒通便」……

你看,我們會說「雞湯有營養」「牛奶有營養」「蔬果有營養」,但不會說「鈣片有營養」「維C有營養」「x白金有營養」,這是為什麼呢?

儘管每個人對營養的理解都不同,但有一點大家都應該知道:吃進去能轉化成身體的氣血,滋養臟腑身心的,才叫營養。

一旦你把活生生的食物,拆成各種冷冰冰的成分:碳水、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你會發現,他們是有用的,比如能令肌肉增長,能讓神經興奮,單一的某種成分,或許能改變你,但無法營養你。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那麼,真正的營養是什麼呢?其實食物最滋養我們的,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這是目前的營養學很少觸及的一個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能切身體會到。

比如說大棚菜跟農家菜,所含的營養物質一樣,但大棚菜就沒有陸地菜香,你如果吃過當季當地農家肥種的陸地菜,那味道,就清水煮也好吃。

小姨住郊區平房,養了一塊地自己種菜吃,真是日晒雨淋澆屎淋尿的無農藥純有機,給我們送的菜心,大蒜爆香隨便炒了一下,極美味。吃了第一口就感概:以前吃的那些青菜都是什麼,簡直是味同嚼蠟。

天生地養的一棵菜,有陽光的溫煦,有雨水的滋潤,微風能吹動它的嫩芽,晨露會沾溼它的葉尖,有野草跟它爭寵,有青蛙給它唱歌……足夠豐富的閱歷,會帶給人活潑潑的生機,這樣的食物才是最養人的,而且吃多了身體也沒負擔,還不容易長胖。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除了上面我們聊到的「不時不食」,「不地不食」也是中國飲食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中醫當中。而這個「天時」和「地利」,正是食物最基礎的信息,最重要的營養。

中藥講求要道地,比如貝母就分川貝母、浙貝母,懷山藥則「以河南懷慶者良」……同樣的藥材,若是不同產地甚至性味、功效都千差萬別。食材也一樣,比如道地小米,要數山西高原產的對脾胃最是補養。

現在正是夏秋之交的時節,中醫裡叫做「長夏」,五行應土,而五臟之中脾屬土,所以此時應注重補養脾胃。土位居中,而山西位於中原,得土氣最多;而小米色黃,黃為土色,這裡的小米自然品質上佳。

選品的同事花了一個多月嚐了20多款全國各大產區的小米,山西地區的有5款,最終被一份來自山西長治的小米驚到了,粥油超厚的一層,米香、油潤、無雜質。

小米隨處可見,這款小米有什麼特別的?我們拿超市的小米來做個對比吧:

1、味道香,顏色深。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左邊是超市常見的小米,右邊是山西的珍珠黃小米。好的小米,顏色深黃或是蠟黃,聞起來有一股特別的清香。煮粥時,還未成粥,忍不住嚐了嚐清亮的米湯,也是十分清甜。

2、特別容易熬出粥油。

能熬得出粥油的米,才是好小米。這個米做粥時,砂鍋加清水煮沸,放入適量小米,漂起米油後,改為小火慢熬,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開花,粥就熬好了。粥油超厚,噴香黏稠,特別適合消化不良、食慾不佳的人。

3、免淘洗,直接煮。

乾淨無沙無塵,可以直接下鍋煮,把營養完全留住。

如果只看小米的個頭和外表,真是貌不驚人,從營養成分分析,也就是蛋白質、脂肪、可溶性澱粉、胡蘿蔔素,平平無奇。但中醫自古就對小米褒賞有加,熬出來的粥油,甚至稱之為「代蔘湯」,可謂平民補品,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講「五穀為養」,而小米是五穀之首——粟,入脾經、胃經、腎經。顆粒小小卻可以蓬勃出巨大的能量,在貧瘠的土地上,一樣可以長得非常好,人吃了自然也會有飽滿的精氣神。

《綱目拾遺》說,小米粥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這的豐滿美白靠的可不是光子嫩膚或者美圖秀秀,而是實打實的脾胃養好了由內而外透出的美。這就是食物裡的信息起的作用,小米里滿滿的土氣,脾胃太喜歡了。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不在於物質,而在於物質所攜帶的信息。一個用了好幾年的硬盤壞了,你是更心疼這幾百塊錢的硬件,還是裡面幾年積累下來的文檔和回憶?

食物更是如此,眼見不一定為實,還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信息,會從你的嘴脣、牙齒、舌尖、咽喉、食道、脾胃……一路走過,物質最終被消化、排洩,只有信息和能量會滋養你,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中國人的脾胃,真的不一樣

我大學學的日語專業,畢業後去日本出差一段時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同是亞洲人,但中國人招待客人基本都是熱茶,而在日本則多數會遞上一杯冰水。

那時吃素,脾胃比較敏感,幾乎是一喝冰水就拉肚子,苦不堪言。但日本人則大口大口的喝,毫無掛礙。後來學中醫才發現裡頭的「貓膩」:中國人的脾胃,真的不一樣。

日本人靠海吃海,餐桌上幾乎頓頓有魚,中醫講「魚生火,肉生痰」,脾胃本就容易有內熱,再加上愛吃天婦羅之類的油炸熱性食品,蔬菜水果又貴又少,所以他們的脾胃基本是偏熱的狀態,喝冰水也不至於有太大問題。

中國人就不同了,地大物博啥吃的都有,講究的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脾胃大都處於相對更平和的狀態,日常吃喝以性味平和的常溫食物為佳。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萬物生長,皆有靈性。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日的等待和每一季的灌溉都不是沒有原由的。氣候的變化,節氣的流轉,都足以為食材的滋味加分。

「不時不食」是要等的,而我們往往最缺的就是耐心。殊不知,願意等、等得起才是對食物最大的誠意,也是對你的味蕾和脾胃最大的滋養。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食物真正的營養,是它背後的信息

說起營養,很多人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爸媽叮囑孩子說「多喝點湯啊很有營養的」,長輩會時常嘮叨著「老人就要多喝牛奶多補鈣」,要減肥的人講「多吃蔬果啊,維生素豐富,膳食纖維能排毒通便」……

你看,我們會說「雞湯有營養」「牛奶有營養」「蔬果有營養」,但不會說「鈣片有營養」「維C有營養」「x白金有營養」,這是為什麼呢?

儘管每個人對營養的理解都不同,但有一點大家都應該知道:吃進去能轉化成身體的氣血,滋養臟腑身心的,才叫營養。

一旦你把活生生的食物,拆成各種冷冰冰的成分:碳水、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你會發現,他們是有用的,比如能令肌肉增長,能讓神經興奮,單一的某種成分,或許能改變你,但無法營養你。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那麼,真正的營養是什麼呢?其實食物最滋養我們的,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這是目前的營養學很少觸及的一個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能切身體會到。

比如說大棚菜跟農家菜,所含的營養物質一樣,但大棚菜就沒有陸地菜香,你如果吃過當季當地農家肥種的陸地菜,那味道,就清水煮也好吃。

小姨住郊區平房,養了一塊地自己種菜吃,真是日晒雨淋澆屎淋尿的無農藥純有機,給我們送的菜心,大蒜爆香隨便炒了一下,極美味。吃了第一口就感概:以前吃的那些青菜都是什麼,簡直是味同嚼蠟。

天生地養的一棵菜,有陽光的溫煦,有雨水的滋潤,微風能吹動它的嫩芽,晨露會沾溼它的葉尖,有野草跟它爭寵,有青蛙給它唱歌……足夠豐富的閱歷,會帶給人活潑潑的生機,這樣的食物才是最養人的,而且吃多了身體也沒負擔,還不容易長胖。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除了上面我們聊到的「不時不食」,「不地不食」也是中國飲食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中醫當中。而這個「天時」和「地利」,正是食物最基礎的信息,最重要的營養。

中藥講求要道地,比如貝母就分川貝母、浙貝母,懷山藥則「以河南懷慶者良」……同樣的藥材,若是不同產地甚至性味、功效都千差萬別。食材也一樣,比如道地小米,要數山西高原產的對脾胃最是補養。

現在正是夏秋之交的時節,中醫裡叫做「長夏」,五行應土,而五臟之中脾屬土,所以此時應注重補養脾胃。土位居中,而山西位於中原,得土氣最多;而小米色黃,黃為土色,這裡的小米自然品質上佳。

選品的同事花了一個多月嚐了20多款全國各大產區的小米,山西地區的有5款,最終被一份來自山西長治的小米驚到了,粥油超厚的一層,米香、油潤、無雜質。

小米隨處可見,這款小米有什麼特別的?我們拿超市的小米來做個對比吧:

1、味道香,顏色深。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左邊是超市常見的小米,右邊是山西的珍珠黃小米。好的小米,顏色深黃或是蠟黃,聞起來有一股特別的清香。煮粥時,還未成粥,忍不住嚐了嚐清亮的米湯,也是十分清甜。

2、特別容易熬出粥油。

能熬得出粥油的米,才是好小米。這個米做粥時,砂鍋加清水煮沸,放入適量小米,漂起米油後,改為小火慢熬,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開花,粥就熬好了。粥油超厚,噴香黏稠,特別適合消化不良、食慾不佳的人。

3、免淘洗,直接煮。

乾淨無沙無塵,可以直接下鍋煮,把營養完全留住。

如果只看小米的個頭和外表,真是貌不驚人,從營養成分分析,也就是蛋白質、脂肪、可溶性澱粉、胡蘿蔔素,平平無奇。但中醫自古就對小米褒賞有加,熬出來的粥油,甚至稱之為「代蔘湯」,可謂平民補品,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講「五穀為養」,而小米是五穀之首——粟,入脾經、胃經、腎經。顆粒小小卻可以蓬勃出巨大的能量,在貧瘠的土地上,一樣可以長得非常好,人吃了自然也會有飽滿的精氣神。

《綱目拾遺》說,小米粥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這的豐滿美白靠的可不是光子嫩膚或者美圖秀秀,而是實打實的脾胃養好了由內而外透出的美。這就是食物裡的信息起的作用,小米里滿滿的土氣,脾胃太喜歡了。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不在於物質,而在於物質所攜帶的信息。一個用了好幾年的硬盤壞了,你是更心疼這幾百塊錢的硬件,還是裡面幾年積累下來的文檔和回憶?

食物更是如此,眼見不一定為實,還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信息,會從你的嘴脣、牙齒、舌尖、咽喉、食道、脾胃……一路走過,物質最終被消化、排洩,只有信息和能量會滋養你,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中國人的脾胃,真的不一樣

我大學學的日語專業,畢業後去日本出差一段時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同是亞洲人,但中國人招待客人基本都是熱茶,而在日本則多數會遞上一杯冰水。

那時吃素,脾胃比較敏感,幾乎是一喝冰水就拉肚子,苦不堪言。但日本人則大口大口的喝,毫無掛礙。後來學中醫才發現裡頭的「貓膩」:中國人的脾胃,真的不一樣。

日本人靠海吃海,餐桌上幾乎頓頓有魚,中醫講「魚生火,肉生痰」,脾胃本就容易有內熱,再加上愛吃天婦羅之類的油炸熱性食品,蔬菜水果又貴又少,所以他們的脾胃基本是偏熱的狀態,喝冰水也不至於有太大問題。

中國人就不同了,地大物博啥吃的都有,講究的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脾胃大都處於相對更平和的狀態,日常吃喝以性味平和的常溫食物為佳。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而對比起西方人,脾胃的差異就更大了。

記得大概90年代初,我還在念小學,附近開了一家西餐廳。當時可是太新鮮了,爸媽帶著去嚐鮮。服務員問牛排要幾成熟,我們都不懂,就說西方人一般吃幾成就幾成。然後上來了一份七成熟,還搭配沙拉。結果吃完回到家,小腹就難受,拉了幾次肚子才緩過來。

中國人的脾胃真的是被上下五千年燦爛文明給養刁了。早在20萬年前,周口店人就開始用火烤食;到了4700多年前,黃帝跟岐伯聊天,在內經裡提到「五穀為養」。在炎黃神農的庇佑下,中國人不需要茹毛飲血,也很少飢寒交迫。幾千年下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已經相對固定:牙齒更習慣五穀蔬果,脾胃更適合消化熟食。

可是,隨著歐美經濟發展科學進步,頗有些「外國月亮更圓」的趨勢,在飲食習慣上也是,向西方靠攏,吃肉為主,喜食生冷。確實外國人有不少長處,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但說到體質、脾胃這方面,真的不是短短几十年能扭轉改變的,沒必要迎難而上找罪受。

如果要問中國人究竟應該吃什麼,就是這三個原則了:與時令相符謂之「天時」、自然種植道地產區謂之「地利」、適合你的脾胃謂之「人和」。

身為中國人,你吃對了嗎?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雖說中國是美食的國度,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在吃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飲食智慧與寶貴經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古時候,人們通過吃來治病。但在食物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卻發現往往吃是「致病」的,病從口入。

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關於吃的話題:中國人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不時不食,你吃對了嗎?

孔子對吃也是很有研究,《論語》有這麼一個觀點:「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就是說,食物看著不對不吃,聞著不對不吃,做法不對不吃,時機不對不吃。

前三點還好說,基本大家都能做到,但食物不到時候不吃,這就有點難度了,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當季食材。我們做了一個小程序:健康吃啥(←有需要的朋友點擊收藏一下),可以根據體質和當前節氣,推薦最適合你的食材。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四時輪轉,什麼時候該吃啥,大自然都會告訴你。春天韭菜又鮮又嫩等你採摘;夏天清甜水潤的西瓜香瓜幫你消暑;到了秋天,梨子又大又多汁,橘子也正是最甜的時候;冬天南北方都有地瓜蘿蔔大白菜,又耐放又養人。

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的今天,很多人並不認同「不時不食」,反而會覺得這是落後與保守。畢竟現在的人們,確實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夏天在空調房裡涮羊肉暖身,寒冬也能在暖氣屋裡抱著大西瓜啃得津津有味。

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但是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能生長出最為飽滿最有營養的狀態

雖然反季食物已經很普及,但都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自然的規律還是會讓人們漸漸覺察出:哪哪就是感覺不舒服,還帶有點那麼不得勁。

番茄沒了生津的鮮酸,黃瓜少了清冽的氣味,青菜缺了霜後的微甜,人們才會發現所謂的反季,其實是在卸去食物天然的靈性,磨去人們舌尖上味蕾的敏銳。

所以,當你迫不及待地想早些吃上本該適時而生的時令生鮮時,就已經背離了吃的本意了:滿足了心情,卻沒能滋養到身體。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萬物生長,皆有靈性。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日的等待和每一季的灌溉都不是沒有原由的。氣候的變化,節氣的流轉,都足以為食材的滋味加分。

「不時不食」是要等的,而我們往往最缺的就是耐心。殊不知,願意等、等得起才是對食物最大的誠意,也是對你的味蕾和脾胃最大的滋養。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食物真正的營養,是它背後的信息

說起營養,很多人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爸媽叮囑孩子說「多喝點湯啊很有營養的」,長輩會時常嘮叨著「老人就要多喝牛奶多補鈣」,要減肥的人講「多吃蔬果啊,維生素豐富,膳食纖維能排毒通便」……

你看,我們會說「雞湯有營養」「牛奶有營養」「蔬果有營養」,但不會說「鈣片有營養」「維C有營養」「x白金有營養」,這是為什麼呢?

儘管每個人對營養的理解都不同,但有一點大家都應該知道:吃進去能轉化成身體的氣血,滋養臟腑身心的,才叫營養。

一旦你把活生生的食物,拆成各種冷冰冰的成分:碳水、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你會發現,他們是有用的,比如能令肌肉增長,能讓神經興奮,單一的某種成分,或許能改變你,但無法營養你。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那麼,真正的營養是什麼呢?其實食物最滋養我們的,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這是目前的營養學很少觸及的一個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能切身體會到。

比如說大棚菜跟農家菜,所含的營養物質一樣,但大棚菜就沒有陸地菜香,你如果吃過當季當地農家肥種的陸地菜,那味道,就清水煮也好吃。

小姨住郊區平房,養了一塊地自己種菜吃,真是日晒雨淋澆屎淋尿的無農藥純有機,給我們送的菜心,大蒜爆香隨便炒了一下,極美味。吃了第一口就感概:以前吃的那些青菜都是什麼,簡直是味同嚼蠟。

天生地養的一棵菜,有陽光的溫煦,有雨水的滋潤,微風能吹動它的嫩芽,晨露會沾溼它的葉尖,有野草跟它爭寵,有青蛙給它唱歌……足夠豐富的閱歷,會帶給人活潑潑的生機,這樣的食物才是最養人的,而且吃多了身體也沒負擔,還不容易長胖。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除了上面我們聊到的「不時不食」,「不地不食」也是中國飲食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中醫當中。而這個「天時」和「地利」,正是食物最基礎的信息,最重要的營養。

中藥講求要道地,比如貝母就分川貝母、浙貝母,懷山藥則「以河南懷慶者良」……同樣的藥材,若是不同產地甚至性味、功效都千差萬別。食材也一樣,比如道地小米,要數山西高原產的對脾胃最是補養。

現在正是夏秋之交的時節,中醫裡叫做「長夏」,五行應土,而五臟之中脾屬土,所以此時應注重補養脾胃。土位居中,而山西位於中原,得土氣最多;而小米色黃,黃為土色,這裡的小米自然品質上佳。

選品的同事花了一個多月嚐了20多款全國各大產區的小米,山西地區的有5款,最終被一份來自山西長治的小米驚到了,粥油超厚的一層,米香、油潤、無雜質。

小米隨處可見,這款小米有什麼特別的?我們拿超市的小米來做個對比吧:

1、味道香,顏色深。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左邊是超市常見的小米,右邊是山西的珍珠黃小米。好的小米,顏色深黃或是蠟黃,聞起來有一股特別的清香。煮粥時,還未成粥,忍不住嚐了嚐清亮的米湯,也是十分清甜。

2、特別容易熬出粥油。

能熬得出粥油的米,才是好小米。這個米做粥時,砂鍋加清水煮沸,放入適量小米,漂起米油後,改為小火慢熬,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開花,粥就熬好了。粥油超厚,噴香黏稠,特別適合消化不良、食慾不佳的人。

3、免淘洗,直接煮。

乾淨無沙無塵,可以直接下鍋煮,把營養完全留住。

如果只看小米的個頭和外表,真是貌不驚人,從營養成分分析,也就是蛋白質、脂肪、可溶性澱粉、胡蘿蔔素,平平無奇。但中醫自古就對小米褒賞有加,熬出來的粥油,甚至稱之為「代蔘湯」,可謂平民補品,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講「五穀為養」,而小米是五穀之首——粟,入脾經、胃經、腎經。顆粒小小卻可以蓬勃出巨大的能量,在貧瘠的土地上,一樣可以長得非常好,人吃了自然也會有飽滿的精氣神。

《綱目拾遺》說,小米粥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這的豐滿美白靠的可不是光子嫩膚或者美圖秀秀,而是實打實的脾胃養好了由內而外透出的美。這就是食物裡的信息起的作用,小米里滿滿的土氣,脾胃太喜歡了。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不在於物質,而在於物質所攜帶的信息。一個用了好幾年的硬盤壞了,你是更心疼這幾百塊錢的硬件,還是裡面幾年積累下來的文檔和回憶?

食物更是如此,眼見不一定為實,還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信息,會從你的嘴脣、牙齒、舌尖、咽喉、食道、脾胃……一路走過,物質最終被消化、排洩,只有信息和能量會滋養你,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中國人的脾胃,真的不一樣

我大學學的日語專業,畢業後去日本出差一段時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同是亞洲人,但中國人招待客人基本都是熱茶,而在日本則多數會遞上一杯冰水。

那時吃素,脾胃比較敏感,幾乎是一喝冰水就拉肚子,苦不堪言。但日本人則大口大口的喝,毫無掛礙。後來學中醫才發現裡頭的「貓膩」:中國人的脾胃,真的不一樣。

日本人靠海吃海,餐桌上幾乎頓頓有魚,中醫講「魚生火,肉生痰」,脾胃本就容易有內熱,再加上愛吃天婦羅之類的油炸熱性食品,蔬菜水果又貴又少,所以他們的脾胃基本是偏熱的狀態,喝冰水也不至於有太大問題。

中國人就不同了,地大物博啥吃的都有,講究的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脾胃大都處於相對更平和的狀態,日常吃喝以性味平和的常溫食物為佳。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而對比起西方人,脾胃的差異就更大了。

記得大概90年代初,我還在念小學,附近開了一家西餐廳。當時可是太新鮮了,爸媽帶著去嚐鮮。服務員問牛排要幾成熟,我們都不懂,就說西方人一般吃幾成就幾成。然後上來了一份七成熟,還搭配沙拉。結果吃完回到家,小腹就難受,拉了幾次肚子才緩過來。

中國人的脾胃真的是被上下五千年燦爛文明給養刁了。早在20萬年前,周口店人就開始用火烤食;到了4700多年前,黃帝跟岐伯聊天,在內經裡提到「五穀為養」。在炎黃神農的庇佑下,中國人不需要茹毛飲血,也很少飢寒交迫。幾千年下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已經相對固定:牙齒更習慣五穀蔬果,脾胃更適合消化熟食。

可是,隨著歐美經濟發展科學進步,頗有些「外國月亮更圓」的趨勢,在飲食習慣上也是,向西方靠攏,吃肉為主,喜食生冷。確實外國人有不少長處,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但說到體質、脾胃這方面,真的不是短短几十年能扭轉改變的,沒必要迎難而上找罪受。

如果要問中國人究竟應該吃什麼,就是這三個原則了:與時令相符謂之「天時」、自然種植道地產區謂之「地利」、適合你的脾胃謂之「人和」。

身為中國人,你吃對了嗎?

90%的中國人都吃錯了!你的身體究竟需要吃什麼?

↓↓ 戳原文,進入三伏養身專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