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地|蘇州三大“黃燜”菜

中餐 竹筍 烹飪技巧 板栗 特產地 2017-06-27

在蘇州的菜譜中有三大“黃燜”菜記載,一直被業內人士傳頌。三大“黃燜”菜即黃燜河鰻、黃燜栗子雞、黃燜著甲。

特產地|蘇州三大“黃燜”菜

這三大黃燜菜之所以被人敬仰,受消費者青睞,主要是烹製工藝精湛、口味突出、食材引人入勝,也是經典名菜傳承發展而成的蘇州名菜,顧祿所著《桐橋倚棹錄》中和袁枚所著《隨園食單》中都能找到這些名菜的蹤影,亦是蘇州秋冬季應時名菜,舊時在吳門名菜館中均有應市,但唯有松鶴樓最為聞名,據《醇華館飲食脞志》載其口味以“城中松鶴樓最腴美”。

這三大“黃燜”菜其共有特點

一是大鍋烹製,小鍋復燒上席,

二是在烹製方法上以傳統“燜制”為要點,其色澤均棕黃、滷汁濃稠明亮,

三是在用不同調味品這三款菜都運用少許“紅曲”水,使其黃燜特點明顯突出,口味鹹中略帶甜味。

這三款“黃燜”菜始終保持香而不俗、甜而不膩,富有清談糟鮓紅曲之味,具有獨特的傳統美餚特色。

鰻,有河鰻和海鰻之分,黃燜河鰻是以河鰻為主要原料烹製而成。鰻,吳人有時稱鰻鱺,也稱白鱔,又稱粉鰻等。鰻背有肉鰭連尾無鱗,腹白背黑青,鰻魚皮肥肉嫩,質地細膩、軟糯,以夏末初秋最為肥壯,為上等食用魚類之一且具有一定藥用價值,黃燜河鰻在烹調上用大鍋燜制,分碗貯存,供應時小鍋復燒,在使用調料上有獨特之處,如一般油、鹽、糖、紹酒等外,必用三種副料調味品,即蒜瓣、紅曲水及豬油丁,增加此菜肥美度。河鰻宰殺加工時,不能破腹宰殺,只能將鰻魚魚頭齊頸橫切一刀,同時在魚肛門處切一刀,割斷內臟,然後用竹筷插入魚腹絞出內臟,並將鰻魚身切成6 釐米長的段,洗淨瀝去水分。

在烹調中用大鍋,鍋中放入竹箅墊底將鰻段豎立齊排在鍋中加入各種調料,必須放入豬板油丁、蒜瓣、紅曲水,燒至鰻段上色後改用文火燜鍋1 小時,續加冰糖、熟豬油等用小火繼續燜燒至鰻段酥爛,用竹筷將鰻段逐段戳起,不能破皮等橫放碗中澆上滷汁待用,供應時用小鍋復燒時加入筍片、木耳、青豌豆等配料,出鍋時淋入少量熟豬油和麻油。黃燜河鰻色澤棕黃略帶紅色,滷汁濃稠,送入口中鰻香撲鼻,鰻皮肥腴,魚肉軟糯粉嫩,鰻骨中骨露沁入味蕾口齒留香,口味鹹鮮中略甜味,膾炙人口。

黃燜栗子雞採用當年新母雞為佳,既肥且嫩,栗子用洞庭東山產的栗子,個大味甜,稱為“乾果之王”,切配時將生雞切成5 公分大小方塊。栗子對半切開入沸水鍋燒熟,剝去外殼及衣膜。另配用冬筍切成角塊、香菇等待用。烹調時起油鍋至油溫升至六成時投入雞塊,加入蔥姜紹酒,燒沸燜透,再加入醬油、糖等調料用文火燜制,放入香菇、冬筍、栗子,燒至酥爛,將香菇、冬筍放入碗底,雞塊整齊排放上面,雞塊上再排放栗子。

供應時將碗合入盤中,去碗,另將雞湯燒沸勾芡,出鍋時將麻油、熟豬油攪和澆在雞面上即成。如在勾芡時加入少許薺菜末,增加其鮮香度,被稱為薺菜栗子黃燜雞,此菜色澤棕黃,雞慄均香酥,鹹中帶甜回味無窮,為秋冬名菜。清袁枚在《隨園食單》中稱謂“栗子炒雞”。

黃燜著甲,著甲即鱘魚,為長江中華鱘,嘴尖突出,眼細小,因身披硬鱗酷似古代武士鎧甲,故吳人稱為著甲,魚肉肥鮮美異常,為珍貴魚類食品,中華鱘生活在長江之中,當今已列為保護對象而禁捕,著甲有一樣東西尤為名貴,在頭部有骨,透明而軟,稱為明骨。

烹製著甲必須先將著甲切成大塊,在冷水鍋中燒至半熟選盡、除沙、去甲骨,切成骨牌塊,放入鍋底有竹墊的鍋內,除用一般酒、糖、蔥姜等調料外,必須加入豬肥膘,紅曲水及蒜瓣,烹製著甲先大火燒透,後轉用文火燒燜2 小時左右,有時要看著甲大小老嫩情況而定烹調時間長短,供應時另用炒鍋加入油、下蔥、山藥、冬菇、冬筍及明骨等燒透,出鍋時勾芡澆上麻油,裝盆時山藥墊底,上面放著甲、明骨,冬筍、冬菇結頂,此菜為吳中名品,色澤棕黃、鮮腴可口,味鹹,但又略感回甜。著甲菜中另一款“薰著甲”為名貴冷葷菜餚,先將著甲暴醃,後加上調味,再進行熏製,具有火腿之味,但遠較火腿為嫩,入口鹹鮮,微有甜味,具有濃郁薰香。

在三大“黃燜”菜燒製過程中衍生一批被稱作“下腳料”食品,黃燜河鰻中有鰻頭鰻尾,黃燜栗子雞中有雞腳、內臟,黃燜著甲中留有頭瓣等,這些被稱作“下腳料”食品,舊時酒樓、菜館不能作為正菜上桌面,只能燒好後裝成盆菜以低價售予吃客,這些“下腳料”是佐酒最好食品,深受老蘇州人的喜愛。那時蘇州人有吃“落山黃”習俗,稱為“晚來風味落山黃”、夕陽西下、一杯在手、萬慮多消。這些食品在大鍋中燒製出鍋後即以盆菜形式售給吃客品吃,風味獨特,別有味道。一些老蘇州人在下午專程趕到這些酒樓為這些食品苦苦等候,一旦有供應,心滿意足,吃得滿嘴滋味。

在當今的蘇州菜館中三大“黃燜”菜餚有時能見蹤影,但燒製方法大不如從前,有的燒製火工不到,有的食材品種難尋,有的配料不全,副料不肯用,有的吃到的黃燜河鰻是人工飼養的鰻,燒製5 分鐘即成品,口感極差,全無過去的鰻鱺的咬勁、鮮味,用蘇州話說:“只能騙騙嘴”,黃燜栗子雞有時還能吃到,但都是即燒即吃,雞塊都用肉用雞,鮮味大打折扣,栗子大小不一,已無從前酥香口感,黃燜著甲在當前餐飲市場上已難見蹤影,即便有時能碰到人工飼養鱘魚,都只能象紅燒魚塊一樣燒製而成,黃燜燒法對現在廚師象是一門新的科目,要從頭學起。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當代蘇州餐飲業已繁華似錦,酒家、飯店、餐廳、酒樓等不計其數,各種菜系、菜品層出不窮,現代人的生活正在不斷變化,但不管如何變化、鮮實好吃、營養一直是人們追求的主題,蘇州人創制“黃燜”制菜方法,創立三大名菜受到外地同行追捧,受到吃客們的愛戴。如今原材料發生了變化,環境發生了變化,口味在變化,在這些多變的因素中,仍能堅持傳統烹飪方法並加以改進提高,創新出更多名菜,是當代餐飲人的職責,如川菜中的宮保雞丁是一道南北通吃經典菜,如今川菜中宮保雞丁已延伸至其他原料,如宮保蝦球、宮保兔丁、宮保腰花、宮保田雞等等。

蘇州菜亦應從中得到點啟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