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鄭州地圖,你可以沿著城牆,找到城東路、城南路、城北路,唯獨不見城西路。

其實城西路,便是順城街!

其實,最早也沒順城街,順城街所在的地方,是商代城牆的西城牆和城壕。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上世紀30年代,馮玉祥駐鄭州做河南督軍時,下令扒掉西城牆,填平城壕,修成道路,安置沿路兩側居民。

因街的位置沿城牆而建,遂取名順城街。該街北起商城路,南到城南路,全長近千米,以西大街為界,分別叫北順城街和南順城街。

順城街原是城牆根,住的人大多是窮人,或逃荒來的,或在城內出苦力的,或做個小生意餬口的。

這裡的居民淳樸、厚實,回族群眾在這裡佔相當一大部分,回漢關係也很融洽,和睦相處。

漸漸地,隨著火車站和商埠區的發展,順城街也成了商業街,店鋪林立,商貿興隆,街上的居民也就慢慢富庶起來。

街上中小飯店比較多,專賣粗食、粗飯,物美價廉、經濟實惠的吃食很多,供平民百姓吃用。一個高粱面饃,一碗小米粥,一碟小菜,每頓飯花很少的錢就可以吃飽。是一個平民百姓喜歡去,而且又能去得起的美食街。

後來,這道街發展成為鄭州城內有名的清真食品一條街。

街上賣鮮羊肉、牛肉的攤點比較多,大都是回民經營,所賣的牛羊肉都是經清真寺裡阿訇宰殺的,純正清真,貨真價實。生熟牛羊肉、羊雜碎、羊頭肉、羊蹄、羊肉湯、羊雙腸湯、羊雜碎湯等吃食,應有盡有。

據說,1966年前後,街上有一家國營牛羊肉店,早上賣羊雙腸(大腸、小腸)湯,兩毛錢一碗,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燒餅或蒸饃(槓子饃)五分錢一個,二個人用頓早餐花三毛錢就能吃飽,經濟實惠。

改革開放後,鄭州商業逐漸興旺。順城街又興起了一大批牛羊肉店鋪和攤點,以牛羊肉為特色的清真餐館,鱗次櫛比、生意興隆。既有火鍋居、順城餐館、福來飯店、鮮香包子店等有專用名稱的,也有以店主姓氏為店名的,比如金記、沙記、虎記、海記、劉記、蘇記、馬記等。還有的連店名也沒有,只在牌子上寫賣什麼吃的。

這街上賣的吃食主要有羊肉湯、羊肉燴麵、羊肉水餃、羊肉泡饃、羊肉丸子、羊肉燒麥、羊肉包子、羊肉荷葉湯、牛肉拉麵、牛肉丸子、羊肉小籠包子、鍋盔、槓子饃……

幾乎全城的回族同胞都喜歡到順城街選購牛羊肉。尤其是天冷的時候,來順城街喝羊肉湯的人也特別多,有時要排長隊。

90年代後期,隨著東西大街的拓寬改造,這個區域的平房都被拆了。多層住宅的安置房,和臨街的商品房逐漸蓋起。

順城街原有的破舊風貌也得到改善,路寬了,樓房乾淨了。但似乎少了些原有的熙熙攘攘,一些老店鋪,也隨著店面拆遷、店主搬家,而銷聲匿跡。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2004年的順城街

2013年,政府為了打造特色街區,對順城街沿街店鋪進行統一整改,在原有外立面上,加裝了仿古的屋簷、牌匾和石階。讓外人看上去,這裡彷彿就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古建築。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正在進行外立面改造的順城街店鋪

冬日裡的一天,筆者再次來到順城街,努力地去找尋當年的模樣。

爬下沒有了警報的警報山,我從南順城街向北走去。

南頭的消防支隊還在,只是換了裝,取消了武警的編制。

因靠近銀基和其他火車站批發市場,南順城西側有許多物流公司,還有多家美容美髮用品批發店,這種業態貌似與這條老街,有些不搭。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這家方團結胡辣湯,在古典屋簷的映襯下,看上去像是一家老店。其實它才在這開了2年,據說總店在商都路北邊的十里鋪街,老闆向方中山的老闆叫叔。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老馬記豆沫,據稱是家老店鋪,店裡宣傳牌寫到,創始人老馬在鄭州賣豆沫時,鄭州僅此一家。

與南順城街相比,北順城街就熱鬧了許多。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路口西北角,便是五順齋的新店。每逢傍晚,買烤鴨的人便開始排隊。果木烤鴨,每套72元。在我印象中,他家剛開始賣烤鴨時,每套好像是25元左右。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店小二舉烤鴨的銅像,彷彿在彰顯,這是一家百年老店。但這一片兒的居民都清楚,五順齋是一個賣下水起家的店鋪,賣烤鴨的歷史不過近20年。

吃家兒也清楚,這種外賣式的烤鴨,比著堂食的烤鴨,口感要差很多。

五順齋老店北側,有家賣傳統元宵的丹記。店家是位大嬸,看到我們舉著單反相機拍照,大嬸很是興奮,極力給我們介紹她家的產品,山楂、黑芝麻、巧克力等各種老口味,15塊錢30個。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丹記大嬸講,現在這條街上很多賣傳統元宵的都叫丹記,但都是模仿她家的,她家是從她婆婆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賣元宵了。臨走時,大嬸硬要給我塞幾個元宵品嚐,再三婉拒。

再往北,就是順城街的鎮街老店——西蘭軒。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羊肉哪裡鮮,鄭州西蘭軒”這句話說的就是鄭州經典“老字號”西蘭軒。這家始於1947年的老店,至今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它是鄭州做回族穆斯林“經堂席”最出名的一家,也是最傳統的。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經堂席”是穆斯林和宗教禮儀密切相關的一種席面,所以在菜色、置辦方法都有嚴格標準。扒羊肉、扒牛舌、廣海雙吃、鞭打繡球、京式涮羊肉、錫紙包燒鱸魚都是西蘭軒的招牌菜。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西蘭軒北邊,有家賣傳統糕點的,叫趙記。這家店,也有好些年的歷史,三刀、京棗(江米條)、芋頭酥、梅豆角……記憶中的味道,應有盡有。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馬路東側,勝利雞是我小時候就有的店鋪,經營至少三十年了。老顧客經常光顧。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這家海瑜樓灌湯包,原來叫海豫樓,號稱是清真第一樓。羊肉餡的包子,確實味道不錯。

但如今北順城街和商城路東南角,有家店面更大的清真灌湯包,也叫海豫樓。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有傳言說,這兩家本是一家,因兄弟(或是夫妻)分家,變成了兩家。

再往北走,就是賣各種牛羊肉的店鋪了。作為不懂行的漢民,看著鮮紅的肉色、聞著羶味,頓覺很有食慾。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還有一些店家,現場炸制牛肉丸子、清真酥肉和麻葉,讓人垂涎。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這裡還有製作牛羊肉切片的,非常適合家用涮鍋享用。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如此風貌的順城街,接下來會有個大的改變。

2018年8月16日,規劃部門公示了《鄭州市第06-535-K02街坊控制性詳細規劃》,該文件顯示,順城街東側,臨街的一大片帶狀用地,都是規劃中的文物古蹟用地。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或許,在商都歷史文化區大張旗鼓的建設中,鄭州老城的亳都西城牆,要進行復原重修。

新的順城街會是怎麼樣的呢……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20多年前,順城街一帶都是低矮的民居和商鋪。姥姥家就在西大街和順城街西北角的平房裡住。

姥姥家的宅子,最早也是地主的私有財產,後來歸公,分給了貧苦大眾。印象中,房屋的門窗,還有精緻的木雕木刻。家裡二層有個平臺,最喜歡夏天躺在涼蓆上發呆,白天看雲朵、晚上數星星。

當然,從順城街飄來的羊肉味,也必不可少。兒時印象中的順城街,是條窄街道。西大街北側,是個大下坡,站在坡底,都看不到坡頂南邊的建築。

清晨的順城街,像個菜市場,充斥著各種早點和小攤販;入夜,則進入燒烤模式。坑窪不平的路面上,汙水油漬橫流。唯一的樂趣,便是街上的電子遊戲廳。

今日順城街,記憶中的樣子,漸漸模糊。

鄭州人彷彿只記得它的牛羊肉,忘了它來時的模樣……

關於順城街,你有哪些記憶呢?留言區見!

你知道鄭州的“城西路”是哪嗎?

往期文章鏈接

- END -

我們在分享這個城市,也在尋找和我們一起分享的人,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371-56568040

鄭州市委外宣辦 市政府新聞辦

編輯:王海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