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食綠色無汙染,如果穿越回去你選哪個朝代?'

"

每當我們看到古裝劇裡面琳琅滿目的美食,滿桌的山珍海味,絕對的綠色純淨無汙染,相信大家都恨不得穿越回去,一次性吃個夠。

然而,事實上真的像電視裡面所演的那樣嗎?其實不然。

在遠古時期,人類只能吃燒烤,因為他們只會這一種烹飪方式,並且沒有任何調味料,真吃起來,不但煙燻味重,而且腥味撲鼻,也就原始人那種味蕾才能適應。

好不容易,等到有人發明了陶器,終於可以煮一些穀物了,從那以後,人們便吃上了米飯。

看來要穿越不能去太久遠的年代,否則不但沒那口福享用美食,搞不好還會餓死。

那麼,究竟從何時開始,我們華夏民族的伙食才開始走上現代化的呢?首當其中的要數週代。

根據周禮記載,周天子所食用的膳食包括:“食用六穀, 膳用六牲, 飲用六清, 羞用百二十品, 珍用八物, 醬用百有二十甕”。

其中六牲包括,牛、羊、豕、犬、雁、魚。六清包括,水、漿(酸類飲料)、醴(甜酒)、涼(冰鎮飲料)、醫(粥和酒的混合飲品)、酏(黍釀的甜酒)。

珍用八物,指周天子專用的八種烹調方式,有淳熬(肉醬油澆大米飯)、淳母(肉醬油澆黍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羔羊)、搗珍(燒牛、羊、鹿的裡脊)、漬(酒糟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乾)、肝網油(網油包烤豬肝)。

羞用百二十品,這一百二十醬包括醢(音“海”,肉醬)六十甕,醯(音“西”,醋)六十甕。共五齊、七醢、七菹、三臡等品種。五齊,是指菖蒲、牛百葉、大蛤、豬腿、蒲菜這五種碎做的醬。七醢,是指多汁肉醬、蝸牛、蚌、蟻卵、魚、兔、雁這七種肉醬。七菹是指韭、韭花、蓴菜、冬葵、芹、苔菜、筍這七種醃菜。三臡是指麋、鹿、獐製成的三種肉醬。

由此可見,再這個時候,餐飲烹飪已經開始成一定體系了,儘管只限於周天子的日常伙食,但至少已經達到現代人可以入口的最低標準了。但是要說真正把美食文化發展到頂峰的,還要數北宋。

我們知道,在古代一個人一天只能吃兩頓飯的,這個習慣一直到北宋禁宵禁的解除,從那個時候,人們夜間可以出來閒逛,於是出現了各種夜市和小吃。

同時,另一個重要的東西被髮明出來,那就是鐵鍋,有了鐵鍋,便開啟了炒菜新姿勢,知道這個時候,吃貨們終於可以腦洞大開,玩一把創新了,什麼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不管有的沒的,都想拿來試試。

總之,不管啥樣的食物,都裝飾得五光十色,花枝招展不可。即便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饅頭,都要擺上紅漆木盤,再木盤中堆成金字塔的形狀,然後再最頂端插上一朵花,或者一段青枝綠葉的樹枝,更有甚者,還要畫一些東西上去。

其餘的就更不用說了,光杭州街頭就有數不清的小吃,例如戈家蜜棗兒、官巷口光家羹、壽慈官前熟肉、錢塘門外宋五嫂魚羹、湧金門灌肺、中瓦前職家羊飯、雜賣場前甘豆湯等等,無論是解饞的零食飲料,還是裹腹的燉肉拌飯,都應有盡有。

不光這些,再宋代的街頭,甚至已經出現了冷飲攤,通常是青布打傘下,放下幾張紅木桌椅,供來往的客人消暑聊天,冷飲種類也非常豐富,有冰酪、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砂糖冰雪冷元子等。

這還只是平民百姓吃的東西,如果算上一些達官貴人,那麼更是奢侈的沒了邊際。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早上要喝一碗雞舌湯,廚房後院雞毛堆積如山。宰相蔡京喜歡吃鵪鶉,一小碗鵪鶉羹要耗費上百隻小生命。據傳大詩人歐陽修,有一次參加某個宴會,發現盤子裡面大量的海鮮,都是來自遙遠的海邊,即便像他那樣見過大世面的人,都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以至於食之先嘆嗟,動嘴之前連連感嘆,之後更是寫下了“累累盤中蛤,來自海之崖”這樣的詩句。

所以說,對於一個吃貨,如果有機會穿越到古代品嚐美食的話,怎麼說也要去一趟宋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