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前幾天,新聞頻頻報道北京的一個煎餅大媽月入三萬的消息。很多網友表示心酸啊。很多年前,江湖就傳言,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讀985的不如賣煎餅的。人家月入3萬元啊??很多工薪族卻是工資不多,不多,可能也就是月入3萬元多一點!想想覺得自己讀的書不是白讀了?心塞……

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其實我們身邊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也好、還是燒餅讀書也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雖然技術含量低,他們都是三更起、五更眠,賺的是辛苦錢。一勤天下無難事。

重慶渝中區長江二路馬家堡車站附近,有一家名叫“江渝不關門”的24小時餐館,不同的別的餐館的是,這家餐館是一家四口人開的,而且有著30年的歷史,破舊的門面,30張形態各異的桌子,訴說著他的深夜食堂的故事。

他是附近居民和出租車司機最常光顧的地方,也是見證歲月變遷、光陰荏苒的一道風景。

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門面不大,老闆熱情

每日午飯時,“江渝不關門”僅兩米寬的門口,站著幾個等位的客人。從外往裡瞧,擁擠的店內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擺著6張四人長桌,樓上還有幾張桌子,客人早已坐滿了,等著上菜上飯。有些客人還會自來熟的自己盛飯,裝點泡菜,這些熟悉的老客人,對此十分習慣。

“往裡走,往裡走,裡面還有。”店門口的長桌旁,穿著紅衣的中年阿姨王雲香拿著話筒,中氣十足地喊著。幾個等在門口的客人順著阿姨的手勢沿著狹窄的通道往內走,轉過一個角發現裡邊還有寬敞的三間屋,零星放著些桌子,不過也幾乎坐滿了客人。

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其實客人們吃的都是重慶家常菜,老闆娘的記憶力好著尼?每一桌點的是什麼?送到幾號桌,都能從容的指揮著服務員。“水煮肉片,藤菜打底!”“紅燒牛肉,5號桌的!”安排完等位的客人,王雲香轉頭開始幫著已經找好位置的客人點菜,全屋一共30張桌子,王雲香每天都要在這30張桌子的煙火歲月中過著普通人的忙碌生活。

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是的,很少有人看出來,她已經58歲來了,經營這家店面十多年了。她每天負責點菜、結賬,能不熟練嘛?因為害怕後廚聽不見,她乾脆去買了個黑色的話筒來喊,這導致她的聲音常年高八度,手中的黑色話筒是她的得力助手。“我們經常開玩笑說阿姨在喊麥!”在附近一家文創公司工作的姚女士是這家店的常客。

就在王雲香忙的腳不沾地時,兒媳婦何敏配合著婆婆的喊話,站在擺滿了鍋碗調料的廚房裡,規劃著做菜的先後順序,另外還要飛快的和服務員一起把早已做好的燒菜從一個個鐵桶裡舀出,同時還要過問廚房裡各種配菜、調料是不是不多了,什麼時候要打電話給送菜送貨的來及時補貨。

已經結婚8年了,她和丈夫江濤都把大部分的時間奉獻給了這家店,差不多80%以上的時間都在這裡,累並快樂著。

晚上,出租車司機的深夜食堂

中午的吃飯點已過,時間就到了下午兩點,好不容易可以喝口水歇一歇了,王雲香可以坐在店門口跟人聊會天。兒媳婦何敏則將黑色T恤和牛仔褲換成了飄逸的綠色長裙,出門去繳水電費。

要到下午7點左右,婆媳倆和店裡上白班的夥計就可以回去了,換班的是兒子江濤和上夜班的服務員。

兒子江濤的作息時間是:下午5點左右起床,5點到7點之前的一個多小時,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一家人的名字都凝聚了重慶的一江一水,沒辦法:因為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老爸叫江濤,小兒子叫:江渝。姓江,生在渝中。這就是這個名字的由來。乾淨、利索、好養活。

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6點多到店,他和何敏的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放學到家,兩個孩子都長得白胖白胖的,估計是沒少吃店裡的好吃的。孩子一般是爺爺老江負責接回,一家四口,老江是過得很是逍遙,時常拿著他的保溫杯四處溜達,看到店裡哪兒忙了就上前搭把手。

老江家有一門好手藝,招牌菜“水煮肉片”就是他家傳的,客人必點,味道經久不變,這也帶來了店裡每天近萬元的好生意。

晚上7點多,重慶已經夜幕降臨,王雲香夫婦和何敏帶著孩子回家寫作業,江濤開始和他的“深夜食堂”一起迎接八方來客。網上有幾張流傳很廣的照片,熱評重慶出租車司機熱愛的夜宵地。其中一張,便是說的“江渝不關門”。他家店面,看是不起呀,卻在昏黃的路燈下,為出租車司機帶去了最溫暖的味道和記憶。生活百般滋味,人生事態不一,七八輛出租車整齊斜靠在路邊,大家都熟門熟路的開始來點菜、聊天、吃飯。 “每晚11點以後,店裡生意就好了,駕駛員、代駕、打完牌的人都來吃。一般要持續到凌晨4點。我們晚上的營業額有時候比白天還多,生意還好些。”

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說起來這裡的原因,開了十多年出租車的汪師傅表示,已經習慣和幾個哥子來這裡吹牛,擺龍門陣。當然,也是因為這裡的菜“實惠好吃,六七年沒漲價。”14元一份的水煮肉片、13元一份的泡椒肉絲,便宜好吃才是硬道理。

因為兒子每天都是風裡來雨裡去的,十幾年如一日的要去菜市場買菜、卸貨,早上5點半,王雲香就會早早來店裡接班,她很心疼兒子。江濤下班以後還要開著麵包車去大溪溝、楊家坪、石坪橋幾個地方的菜市場,把一天要用的豬肉、肥腸、牛肉買回來。一直到7點多,卸完貨,江濤才疲憊的回家睡個覺。

生意太好,不捨得轉讓

江濤明白,自己不像同齡人還能打個遊戲;王雲香也不能像別的姐妹那樣,可以去跳個廣場舞,搓個麻將,選擇24小時營業,王雲香一家四口註定是沒有空餘的時間來輕鬆的。

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今年8月底,江濤夫妻終於抽出一天的時間帶著孩子去了一趟金刀峽。這些年,除了過春節休息一週,一家人平日有什麼事都會盡量擠在一天內完成,“不想耽誤生意。”

似乎都沒想過要放棄晚間經營,因為很多時間,比白天生意還好。

嫁給江濤之前,何敏就接受了這樣的生活,“他對我好就行了,累是累,但生活還是很滿足。”

“2007年我們盤下這家店時就是24小時營業,想著能多掙一些錢,就把不關門的傳統留下來了。”開店前,老江在毛線溝開屠宰場,但屠宰生意利潤低,“當時這兒還是麵館,老闆說要把店打出去,我們就花3萬塊盤下來了。”

24小時營業小飯館 一家四口 11年掙出4套房

也有不少人表示,這樣的日子太過辛苦,但是一家四口覺得,辛苦也是值得的。未來也不想太多,這畢竟也是唯一的生計來源,“就想把這家店開下去,一直到因為改建或者其他外力原因開不下去的時候。”

辛苦終歸是有回報的,11年來,王雲香一家在重慶主城已經有了4套房產。在別人眼中,也是隻有羨慕的份,尤其是在親朋好友眼中,一家人也算是生活富足。剛剛30歲的江濤,還能開著那輛豐田霸道帶著家人外出遊玩,對於未來,他覺得這樣似乎就夠了,也沒什麼宏達的願望,日子越過越好就行。

煎餅攤賺的是辛苦錢,24小時店面得一家人從早到晚不停歇的忙碌,所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論985還是211,不過是一紙學歷,並不是高收入的保證書。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所謂沒用,不是書沒用,而是絕大多數人把它當成了取得高收入的理所當然的敲門磚。

任何行業都是如此,只有勤勉,精於藝,才會有回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