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後溼氣重,少辣少甜多吃素

今年的清明節氣是4月5日~4月19日。《月令》記載: 「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時節,氣溫上升,雨潤草木。北方大部分地區已感受到春風溫暖,而江南地區常是細雨紛紛。

此時節宜養肝滋腎,健脾祛溼,食勿過熱,穿要適宜,防過敏、春困、上火等。懶散形骸、臥早起早、沐浴陽光才對養生有益。

清明飲食小貼士

適宜:芹菜、豆腐、木耳、蓮子、銀耳、馬蹄、薺菜、香椿

清明節氣宜食清淡新鮮的蔬菜水果,以清補肝脾,保持機體平衡。如芹菜、慈菇、木耳等,也宜鴨肉、紅小豆、薏苡仁、蓮子、無花果、乳品、豆腐等。

八珍加味丸可以用作平日的養生零食,除了清明節氣宜吃的紅小豆、薏苡仁、蓮子以外,還配伍了紅棗、芡實、枸杞、淮山、茯苓、白扁豆、山楂、燕麥、蜂蜜。道地食材,細膩研磨,口感甜香。每天吃2顆就好,一大包共14顆,清明節氣吃兩包,正好把肝脾養一養。

春生之際,常服銀耳、薺菜 、菠菜、山藥柔肝養肺。薺菜正是清明當令的野菜,《玉壺清話》說其「物無定味,適口者珍,薺汁為美。」薺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此外,應季的春菜還有:香椿、茵陳蒿、萵筍(萵筍葉)、茼蒿、馬蘭頭、苦菜等。

少吃:白酒、辣椒、火鍋、麻辣香鍋、水煮系列、糕點、糖、甜飲料

少食辛辣之物,如白酒、辣椒等,以免助陽外洩,否則肝木生髮太過,則克傷脾土。加之清明時節本身就是肝火旺盛的時候,按傳統中醫養生理論,肝屬木,木生火,多吃辛辣之物會使肝火過旺,導致血壓升高。

清明過後雨水增多,尤其是南方,氣候潮溼,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春困」,而甜膩性食物有助溼作用,食後更易使人產生及加重春困的感覺,所以要少吃甜食,少喝甜飲料。

忌吃:動物血、驢肉、百草心、黃花菜、動物內臟(尤其是肝臟)、小蒜、韭菜、醬菜

《月令忌》:勿食血並脾,季月(每個季節最後兩個節氣)土旺在脾,死氣投入。

《千金方》:是月(清明、穀雨)勿食鳥獸五臟,勿食小蒜,勿飲深泉。勿殺生以順天道。勿食百草心、黃花菜。

《金匱要略》:春不可食肝。肝旺時,以死氣入肝傷魂也。

《雲笈七籤》:是月(清明、穀雨)勿食驢馬肉、勿食獐鹿肉,令人神魂不安。勿食韭,陳葅(醬菜)。

此時,各種慢性疾病(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復發,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羊肉、公雞等發物。

清明過後溼氣重,少辣少甜多吃素

清明運動小貼士

隨著氣溫的升高,人們的活動也增多,但要注意運動「勿大汗,以養髒氣」,中醫認為汗是津液代謝的產物。

《素問·評熱病論》說「汗者,精氣也」 ,出汗過多對身體是一種傷害,有可能打破本身平和的體質特徵。散步、跳繩、快步走、爬山、騎行這些輕鬆、接觸自然、舒展身形的活動,將有助於保持體質的平和。

清明起居小貼士

此時節宜懶散形骸,臥早起早,晚上入睡最好別超過23:00,早晨隨著第一縷陽光伸展軀體,披散頭髮,漫步庭院,充分汲取大自然的精華,但要注意防風防寒。

王安石詩云:「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今天可能春風盪漾,明天則會降溫;白天氣候溫暖,早晚卻冷風習習。衣著的實用性表現為防風保暖,增減隨意,美觀得體,鬆緊適宜。

清明情緒小貼士

清,清澈;明,明朗。天氣如此,人心往之。

《黃帝內經》言:「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要學會制怒,保持心態平和,使肝火熄滅,肝氣順暢。

《傳家寶》載:入耳好音,平和心境。小兒聲,鐘聲,風聲,雨聲,濤聲,溪聲,鳥聲。

清明茶飲小貼士

菊花與桑葚一同泡茶喝。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可散風,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桑葚甘、酸,寒。歸心、肝、腎經。《隨息居飲食譜》:桑葚滋肝腎,充血液,祛風溼,健步履,息虛風,清虛火。 有養血柔肝,益腎潤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春天容易上火的小夥伴可以常喝。

如果平時脾胃虛寒,菊花桑葚茶偏涼,三花三果飲的配伍則溫和許多。重瓣紅玫瑰、桑葚幹、紅棗、桂花、枸杞、茉莉花,清香甘甜也很有春天的味道。

以疏肝解鬱、行氣活血的玫瑰;散寒散瘀、化痰的桂花;理氣散寒、通經清虛火的茉莉花,三者合力行氣血、散寒瘀、清虛火,又配上滋陰補血的桑椹、補氣血的大棗、補肝腎的枸杞、補血活血的黑糖。 養血不至於太燥,清火又不至於太過,補養氣血,通鬱活絡。

溫馨提示

1、本文是平和質節氣調理指引,身體健康平和者可以參考施行。孕婦及南半球用戶不適用。

2、其它體質的個性化建議,請關注本訂閱號後,在對話頁面回覆你的體質(如「陰虛」)查看。若不瞭解體質,回覆「測體質」可在線測試。

3、如遇各類症狀及疾病請及時就醫,本內容不作推薦,僅供參考。

清明過後溼氣重,少辣少甜多吃素

原文,飲花喝果過春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