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臺灣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等,一百元多元就能買到10片左右的牛扒,大多都是這種重組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不等於“劣質肉”。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臺灣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等,一百元多元就能買到10片左右的牛扒,大多都是這種重組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不等於“劣質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你能區分哪塊是重組肉麼?

重組肉製品一般會添加水、調味料等輔料,也可能使用卡拉膠、谷氨醯胺轉氨酶等食品添加劑。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你常常吃的牛肉是碎肉加膠水粘合而成的!”你一定會想,到底是什麼膠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


是補鞋的膠水?

還是粘木頭的膠水?

這些膠水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其實,重組肉中,把碎肉組合在一起的當然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膠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它們能使肉類的蛋白質之間形成一些化學聯結,把碎肉緊緊固定在一起。比較常見的“食品膠水”有TG 酶、卡拉膠、海藻酸鈉等。

以前很多都用卡拉膠,卡拉膠,又稱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從海洋紅藻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臺灣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等,一百元多元就能買到10片左右的牛扒,大多都是這種重組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不等於“劣質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你能區分哪塊是重組肉麼?

重組肉製品一般會添加水、調味料等輔料,也可能使用卡拉膠、谷氨醯胺轉氨酶等食品添加劑。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你常常吃的牛肉是碎肉加膠水粘合而成的!”你一定會想,到底是什麼膠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


是補鞋的膠水?

還是粘木頭的膠水?

這些膠水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其實,重組肉中,把碎肉組合在一起的當然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膠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它們能使肉類的蛋白質之間形成一些化學聯結,把碎肉緊緊固定在一起。比較常見的“食品膠水”有TG 酶、卡拉膠、海藻酸鈉等。

以前很多都用卡拉膠,卡拉膠,又稱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從海洋紅藻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後來發現卡拉膠對人體可能有有腸損害作用,現在基本都用 TG 酶(全稱叫谷氨醯胺轉氨酶)的效果最好,目前應用也最廣泛。而海藻酸鈉,則是用來做人工海蜇的。


2016年11月,美國國家有機標準委員會將卡拉膠從“批准添加劑”名單中剔除。換句話說,所有USDA有機認證食品,不可再含卡拉膠。規定會在2017年11月生效。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臺灣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等,一百元多元就能買到10片左右的牛扒,大多都是這種重組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不等於“劣質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你能區分哪塊是重組肉麼?

重組肉製品一般會添加水、調味料等輔料,也可能使用卡拉膠、谷氨醯胺轉氨酶等食品添加劑。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你常常吃的牛肉是碎肉加膠水粘合而成的!”你一定會想,到底是什麼膠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


是補鞋的膠水?

還是粘木頭的膠水?

這些膠水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其實,重組肉中,把碎肉組合在一起的當然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膠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它們能使肉類的蛋白質之間形成一些化學聯結,把碎肉緊緊固定在一起。比較常見的“食品膠水”有TG 酶、卡拉膠、海藻酸鈉等。

以前很多都用卡拉膠,卡拉膠,又稱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從海洋紅藻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後來發現卡拉膠對人體可能有有腸損害作用,現在基本都用 TG 酶(全稱叫谷氨醯胺轉氨酶)的效果最好,目前應用也最廣泛。而海藻酸鈉,則是用來做人工海蜇的。


2016年11月,美國國家有機標準委員會將卡拉膠從“批准添加劑”名單中剔除。換句話說,所有USDA有機認證食品,不可再含卡拉膠。規定會在2017年11月生效。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重組肉目前是完全合法的,裡面的添加劑,也都是天然提取物,只要加工過程得當,也是可以信賴的食品。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臺灣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等,一百元多元就能買到10片左右的牛扒,大多都是這種重組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不等於“劣質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你能區分哪塊是重組肉麼?

重組肉製品一般會添加水、調味料等輔料,也可能使用卡拉膠、谷氨醯胺轉氨酶等食品添加劑。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你常常吃的牛肉是碎肉加膠水粘合而成的!”你一定會想,到底是什麼膠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


是補鞋的膠水?

還是粘木頭的膠水?

這些膠水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其實,重組肉中,把碎肉組合在一起的當然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膠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它們能使肉類的蛋白質之間形成一些化學聯結,把碎肉緊緊固定在一起。比較常見的“食品膠水”有TG 酶、卡拉膠、海藻酸鈉等。

以前很多都用卡拉膠,卡拉膠,又稱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從海洋紅藻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後來發現卡拉膠對人體可能有有腸損害作用,現在基本都用 TG 酶(全稱叫谷氨醯胺轉氨酶)的效果最好,目前應用也最廣泛。而海藻酸鈉,則是用來做人工海蜇的。


2016年11月,美國國家有機標準委員會將卡拉膠從“批准添加劑”名單中剔除。換句話說,所有USDA有機認證食品,不可再含卡拉膠。規定會在2017年11月生效。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重組肉目前是完全合法的,裡面的添加劑,也都是天然提取物,只要加工過程得當,也是可以信賴的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四、幹細胞人造肉


下面要說說重頭戲,第三代人造肉:

第一種,幹細胞人造肉。即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員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幹細胞,讓它不斷“長大”。

先從動物體內提取肌肉組織,從中分離提取得到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並將其肌肉細胞放置於血清中進行培養。血清中富含肌肉細胞生長分裂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肌肉細胞利用這些營養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長、分裂,並連結成細長的肉絲狀物質。這時,再在其中加入適量的脂肪細胞,可使得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交聯形成類似肉類的組織,這即為通過細胞體外培育技術製備得到的“人造肉”。

第一個“能吃”的幹細胞人造肉出現在2000年, 美國杜魯大學支持的生物科學研究聯合體用金魚細胞培養出了人造魚肉。

2001年,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皮膚病專家韋特霍夫、內科醫生艾倫和商人庫頓宣佈申請了製造人造肉的國際專利。他們的專利包括在肌肉細胞里加入膠原蛋白, 然後把它們泡在營養液裡, 誘導它們分裂增殖。2008年, 荷蘭政府出資400萬美元資助人造肉實驗。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博士賈森·馬西尼曾經在《組織工程學》雜誌中撰文指出,他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找到了在實驗室內製造“人造肉”的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他們首先從牛、豬、家禽或魚的肌肉組織中提取細胞,在一個薄膜上進行培育。他們發現,細胞會生長、擴張,然後從薄膜上脫落;等到脫落後的平面細胞群堆積到一定厚度時,就形成了肉;馬西尼提供的另一種方法是在一種三維顆粒中培育肌肉細胞。這樣培育出的細胞組織可以用來製造肉製品,比如雞米花和碎牛肉。

以色列人造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用細胞培養的方法在做出了類似雞胸脯的肉。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臺灣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等,一百元多元就能買到10片左右的牛扒,大多都是這種重組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不等於“劣質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你能區分哪塊是重組肉麼?

重組肉製品一般會添加水、調味料等輔料,也可能使用卡拉膠、谷氨醯胺轉氨酶等食品添加劑。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你常常吃的牛肉是碎肉加膠水粘合而成的!”你一定會想,到底是什麼膠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


是補鞋的膠水?

還是粘木頭的膠水?

這些膠水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其實,重組肉中,把碎肉組合在一起的當然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膠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它們能使肉類的蛋白質之間形成一些化學聯結,把碎肉緊緊固定在一起。比較常見的“食品膠水”有TG 酶、卡拉膠、海藻酸鈉等。

以前很多都用卡拉膠,卡拉膠,又稱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從海洋紅藻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後來發現卡拉膠對人體可能有有腸損害作用,現在基本都用 TG 酶(全稱叫谷氨醯胺轉氨酶)的效果最好,目前應用也最廣泛。而海藻酸鈉,則是用來做人工海蜇的。


2016年11月,美國國家有機標準委員會將卡拉膠從“批准添加劑”名單中剔除。換句話說,所有USDA有機認證食品,不可再含卡拉膠。規定會在2017年11月生效。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重組肉目前是完全合法的,裡面的添加劑,也都是天然提取物,只要加工過程得當,也是可以信賴的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四、幹細胞人造肉


下面要說說重頭戲,第三代人造肉:

第一種,幹細胞人造肉。即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員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幹細胞,讓它不斷“長大”。

先從動物體內提取肌肉組織,從中分離提取得到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並將其肌肉細胞放置於血清中進行培養。血清中富含肌肉細胞生長分裂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肌肉細胞利用這些營養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長、分裂,並連結成細長的肉絲狀物質。這時,再在其中加入適量的脂肪細胞,可使得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交聯形成類似肉類的組織,這即為通過細胞體外培育技術製備得到的“人造肉”。

第一個“能吃”的幹細胞人造肉出現在2000年, 美國杜魯大學支持的生物科學研究聯合體用金魚細胞培養出了人造魚肉。

2001年,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皮膚病專家韋特霍夫、內科醫生艾倫和商人庫頓宣佈申請了製造人造肉的國際專利。他們的專利包括在肌肉細胞里加入膠原蛋白, 然後把它們泡在營養液裡, 誘導它們分裂增殖。2008年, 荷蘭政府出資400萬美元資助人造肉實驗。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博士賈森·馬西尼曾經在《組織工程學》雜誌中撰文指出,他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找到了在實驗室內製造“人造肉”的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他們首先從牛、豬、家禽或魚的肌肉組織中提取細胞,在一個薄膜上進行培育。他們發現,細胞會生長、擴張,然後從薄膜上脫落;等到脫落後的平面細胞群堆積到一定厚度時,就形成了肉;馬西尼提供的另一種方法是在一種三維顆粒中培育肌肉細胞。這樣培育出的細胞組織可以用來製造肉製品,比如雞米花和碎牛肉。

以色列人造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用細胞培養的方法在做出了類似雞胸脯的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實驗室裡麵人造肉是這樣


目前而言,幹細胞人造肉,還停留在實驗室,面臨很多關鍵性的技術問題。

首先是成本太高。舊金山的一家人造肉公司曾製造450克牛肉,造價1800英鎊。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用該技術生產出的人造牛肉漢堡,造價達2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10萬元)。

其次,這種依靠幹細胞分裂的“肉”,在這類人造肉的培養中,幹細胞培養到一定的代數之後,除了面臨衰老、死亡,還有可能發生突變,會變成癌細胞,無限制分裂繁殖下去。所以,不可避免的基因突變導致的“癌肉”來襲,是細胞培養人造肉面臨的一個問題。

第三,有專家提出懷疑,對於細胞培養來說,不能有任何汙染。為了讓細胞免遭汙染,常見的實驗室同樣要求助於抗生素和其他的一些藥物。所以這類人造肉如何避免這個問題,是個挑戰。

第四,這個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目前培養出來的“幹細胞人造肉”,是一種肉糜狀態,也就是像肉餡。而我們喜歡的肉,很多還有口感等要素在裡面,人造肉最難的一點是模仿肉的味道和齒感,比如有人喜歡五花肉、有人喜歡豬耳朵、有人喜歡羊蹄子。這個如何解決,目前沒有辦法。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臺灣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等,一百元多元就能買到10片左右的牛扒,大多都是這種重組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不等於“劣質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你能區分哪塊是重組肉麼?

重組肉製品一般會添加水、調味料等輔料,也可能使用卡拉膠、谷氨醯胺轉氨酶等食品添加劑。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你常常吃的牛肉是碎肉加膠水粘合而成的!”你一定會想,到底是什麼膠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


是補鞋的膠水?

還是粘木頭的膠水?

這些膠水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其實,重組肉中,把碎肉組合在一起的當然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膠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它們能使肉類的蛋白質之間形成一些化學聯結,把碎肉緊緊固定在一起。比較常見的“食品膠水”有TG 酶、卡拉膠、海藻酸鈉等。

以前很多都用卡拉膠,卡拉膠,又稱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從海洋紅藻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後來發現卡拉膠對人體可能有有腸損害作用,現在基本都用 TG 酶(全稱叫谷氨醯胺轉氨酶)的效果最好,目前應用也最廣泛。而海藻酸鈉,則是用來做人工海蜇的。


2016年11月,美國國家有機標準委員會將卡拉膠從“批准添加劑”名單中剔除。換句話說,所有USDA有機認證食品,不可再含卡拉膠。規定會在2017年11月生效。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重組肉目前是完全合法的,裡面的添加劑,也都是天然提取物,只要加工過程得當,也是可以信賴的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四、幹細胞人造肉


下面要說說重頭戲,第三代人造肉:

第一種,幹細胞人造肉。即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員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幹細胞,讓它不斷“長大”。

先從動物體內提取肌肉組織,從中分離提取得到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並將其肌肉細胞放置於血清中進行培養。血清中富含肌肉細胞生長分裂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肌肉細胞利用這些營養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長、分裂,並連結成細長的肉絲狀物質。這時,再在其中加入適量的脂肪細胞,可使得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交聯形成類似肉類的組織,這即為通過細胞體外培育技術製備得到的“人造肉”。

第一個“能吃”的幹細胞人造肉出現在2000年, 美國杜魯大學支持的生物科學研究聯合體用金魚細胞培養出了人造魚肉。

2001年,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皮膚病專家韋特霍夫、內科醫生艾倫和商人庫頓宣佈申請了製造人造肉的國際專利。他們的專利包括在肌肉細胞里加入膠原蛋白, 然後把它們泡在營養液裡, 誘導它們分裂增殖。2008年, 荷蘭政府出資400萬美元資助人造肉實驗。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博士賈森·馬西尼曾經在《組織工程學》雜誌中撰文指出,他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找到了在實驗室內製造“人造肉”的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他們首先從牛、豬、家禽或魚的肌肉組織中提取細胞,在一個薄膜上進行培育。他們發現,細胞會生長、擴張,然後從薄膜上脫落;等到脫落後的平面細胞群堆積到一定厚度時,就形成了肉;馬西尼提供的另一種方法是在一種三維顆粒中培育肌肉細胞。這樣培育出的細胞組織可以用來製造肉製品,比如雞米花和碎牛肉。

以色列人造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用細胞培養的方法在做出了類似雞胸脯的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實驗室裡麵人造肉是這樣


目前而言,幹細胞人造肉,還停留在實驗室,面臨很多關鍵性的技術問題。

首先是成本太高。舊金山的一家人造肉公司曾製造450克牛肉,造價1800英鎊。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用該技術生產出的人造牛肉漢堡,造價達2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10萬元)。

其次,這種依靠幹細胞分裂的“肉”,在這類人造肉的培養中,幹細胞培養到一定的代數之後,除了面臨衰老、死亡,還有可能發生突變,會變成癌細胞,無限制分裂繁殖下去。所以,不可避免的基因突變導致的“癌肉”來襲,是細胞培養人造肉面臨的一個問題。

第三,有專家提出懷疑,對於細胞培養來說,不能有任何汙染。為了讓細胞免遭汙染,常見的實驗室同樣要求助於抗生素和其他的一些藥物。所以這類人造肉如何避免這個問題,是個挑戰。

第四,這個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目前培養出來的“幹細胞人造肉”,是一種肉糜狀態,也就是像肉餡。而我們喜歡的肉,很多還有口感等要素在裡面,人造肉最難的一點是模仿肉的味道和齒感,比如有人喜歡五花肉、有人喜歡豬耳朵、有人喜歡羊蹄子。這個如何解決,目前沒有辦法。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五、微生物人造肉


接著說說,微生物合成的人造肉。嚴格說目前這塊,目前不是叫“人造肉”,但是事實上也是一種“肉”,只不過這種肉有點特殊,它們的名字叫

單細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

由於酵母菌等微生物都是單細胞生物,所以利用微生物生產出的菌體蛋白稱為單細胞蛋白。它是用許多工農業廢料及石油廢料人工培養的微生物菌體。因而,單細胞蛋白不是一種純蛋白質,而是由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質的含氮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化合物等混合物組成的細胞質團。單細胞蛋白中重要的是酵母蛋白、細菌蛋白和藻類蛋白,它們的化學組成中一般以蛋白質、脂肪為主。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臺灣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等,一百元多元就能買到10片左右的牛扒,大多都是這種重組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不等於“劣質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你能區分哪塊是重組肉麼?

重組肉製品一般會添加水、調味料等輔料,也可能使用卡拉膠、谷氨醯胺轉氨酶等食品添加劑。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你常常吃的牛肉是碎肉加膠水粘合而成的!”你一定會想,到底是什麼膠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


是補鞋的膠水?

還是粘木頭的膠水?

這些膠水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其實,重組肉中,把碎肉組合在一起的當然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膠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它們能使肉類的蛋白質之間形成一些化學聯結,把碎肉緊緊固定在一起。比較常見的“食品膠水”有TG 酶、卡拉膠、海藻酸鈉等。

以前很多都用卡拉膠,卡拉膠,又稱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從海洋紅藻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後來發現卡拉膠對人體可能有有腸損害作用,現在基本都用 TG 酶(全稱叫谷氨醯胺轉氨酶)的效果最好,目前應用也最廣泛。而海藻酸鈉,則是用來做人工海蜇的。


2016年11月,美國國家有機標準委員會將卡拉膠從“批准添加劑”名單中剔除。換句話說,所有USDA有機認證食品,不可再含卡拉膠。規定會在2017年11月生效。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重組肉目前是完全合法的,裡面的添加劑,也都是天然提取物,只要加工過程得當,也是可以信賴的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四、幹細胞人造肉


下面要說說重頭戲,第三代人造肉:

第一種,幹細胞人造肉。即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員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幹細胞,讓它不斷“長大”。

先從動物體內提取肌肉組織,從中分離提取得到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並將其肌肉細胞放置於血清中進行培養。血清中富含肌肉細胞生長分裂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肌肉細胞利用這些營養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長、分裂,並連結成細長的肉絲狀物質。這時,再在其中加入適量的脂肪細胞,可使得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交聯形成類似肉類的組織,這即為通過細胞體外培育技術製備得到的“人造肉”。

第一個“能吃”的幹細胞人造肉出現在2000年, 美國杜魯大學支持的生物科學研究聯合體用金魚細胞培養出了人造魚肉。

2001年,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皮膚病專家韋特霍夫、內科醫生艾倫和商人庫頓宣佈申請了製造人造肉的國際專利。他們的專利包括在肌肉細胞里加入膠原蛋白, 然後把它們泡在營養液裡, 誘導它們分裂增殖。2008年, 荷蘭政府出資400萬美元資助人造肉實驗。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博士賈森·馬西尼曾經在《組織工程學》雜誌中撰文指出,他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找到了在實驗室內製造“人造肉”的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他們首先從牛、豬、家禽或魚的肌肉組織中提取細胞,在一個薄膜上進行培育。他們發現,細胞會生長、擴張,然後從薄膜上脫落;等到脫落後的平面細胞群堆積到一定厚度時,就形成了肉;馬西尼提供的另一種方法是在一種三維顆粒中培育肌肉細胞。這樣培育出的細胞組織可以用來製造肉製品,比如雞米花和碎牛肉。

以色列人造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用細胞培養的方法在做出了類似雞胸脯的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實驗室裡麵人造肉是這樣


目前而言,幹細胞人造肉,還停留在實驗室,面臨很多關鍵性的技術問題。

首先是成本太高。舊金山的一家人造肉公司曾製造450克牛肉,造價1800英鎊。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用該技術生產出的人造牛肉漢堡,造價達2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10萬元)。

其次,這種依靠幹細胞分裂的“肉”,在這類人造肉的培養中,幹細胞培養到一定的代數之後,除了面臨衰老、死亡,還有可能發生突變,會變成癌細胞,無限制分裂繁殖下去。所以,不可避免的基因突變導致的“癌肉”來襲,是細胞培養人造肉面臨的一個問題。

第三,有專家提出懷疑,對於細胞培養來說,不能有任何汙染。為了讓細胞免遭汙染,常見的實驗室同樣要求助於抗生素和其他的一些藥物。所以這類人造肉如何避免這個問題,是個挑戰。

第四,這個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目前培養出來的“幹細胞人造肉”,是一種肉糜狀態,也就是像肉餡。而我們喜歡的肉,很多還有口感等要素在裡面,人造肉最難的一點是模仿肉的味道和齒感,比如有人喜歡五花肉、有人喜歡豬耳朵、有人喜歡羊蹄子。這個如何解決,目前沒有辦法。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五、微生物人造肉


接著說說,微生物合成的人造肉。嚴格說目前這塊,目前不是叫“人造肉”,但是事實上也是一種“肉”,只不過這種肉有點特殊,它們的名字叫

單細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

由於酵母菌等微生物都是單細胞生物,所以利用微生物生產出的菌體蛋白稱為單細胞蛋白。它是用許多工農業廢料及石油廢料人工培養的微生物菌體。因而,單細胞蛋白不是一種純蛋白質,而是由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質的含氮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化合物等混合物組成的細胞質團。單細胞蛋白中重要的是酵母蛋白、細菌蛋白和藻類蛋白,它們的化學組成中一般以蛋白質、脂肪為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單細胞蛋白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生產效率高,比動植物高成千上萬倍,這主要是因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率快。微生物具有驚人的生產蛋白質的能力。比如,糧食每年只能收穫一次或兩次;一頭500 千克的牛,每24 小時只能合成0.5 千克的蛋白質,而500 千克的細菌,在24小時內,只要條件適合,就能生產出1250 千克的蛋白質。

第二,生產原料來源廣,農業廢物如秸稈、蔗渣等;工業廢物如食品、發酵工業中排出的含糖有機廢水等;石油、天然氣及相關產品,如原油、柴油、甲烷、乙醇等都可以。

第三,可以工業化生產,它不僅需要的勞動力少,不受地區、季節和氣候的限制,而且產量高,質量好。

單細胞蛋白,所生產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高,對人體無致病作用,味道好並且易消化吸收,對培養條件要求簡單,生長繁殖迅速等。經過前面說的“素肉”組合方式,不僅能製成“人造肉”,供人們直接食用,以補充蛋白質或維生素、礦物質等。單細胞蛋白所含的營養物質極為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魚、奶酪高20%以上。單細胞蛋白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以及豐富的酶類和生物活性物質等。

上個月,歐洲運動科學學院(ECSS)公佈,與某些動物蛋白相比,菌體蛋白蛋白是一種更有效的支持運動後肌肉構建的蛋白來源。 該數據來源於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眾所周知,像牛奶這樣的動物蛋白本身是肌肉生長的極佳來源,因此它們為測試其它蛋白質的“增肌”效果提供了一個很有參考價值的對比。這些男性志願者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攝入牛奶蛋白,一組攝入菌體蛋白。在蛋白質攝入後的數小時內,他們的肌肉生成速度被用穩定同位素標記的“示蹤劑”進行監測。結果表明,那些攝入牛奶蛋白的受試者,肌肉構建的速率提高了60%,但那些攝入菌體蛋白的受試者,肌肉增長率是前者的兩倍。

微生物發酵生產出單細胞蛋白,然後加入口感調節成分,就能做出營養豐富的“人造肉”。

"

一、人造肉歷史


1931年,丘吉爾表示,人類的行為非常荒謬,好不容易養只雞,但只吃雞胸脯和雞翅,把其它部分都扔了。他預測,有一天,人類不再會做這種蠢事,而能在合適的條件下專門培育想吃的那部分,

先來看新聞: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祕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現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品嚐者分辨不出二者區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最近這一兩年,人造肉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各種報道紛紛不絕於耳。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人造肉上榜。

為什麼人們對人造肉這麼關心呢?

因為人造肉涉及到一個人類發展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則顯示, 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都被用於養殖業 (包括牧場和飼料田) 。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肉類消費量將上漲到2050年的6億噸,地球上的養殖業提供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 連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 有18%來自養殖業。英國科學家研究,人造肉可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佔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動物宰殺後的蹄、角、骨、皮和內臟往往被丟棄, 造成了大量的汙染。還有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場等被破壞。據統計,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人造肉沒有排洩物, 不產生毛、皮、角、骨之類不能吃的東西。

人造肉因為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來代替易導致高膽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魚類的幹細胞可以用來生產歐米加3多不飽和肪脂酸, 再將這種物質和實驗室裡培養出的豬肉相結合, 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這樣的人造肉會更加健康。

這種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汙染。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二、人造植物肉


人類追求人造肉,在徽劍看來,其實已經經歷了三代的歷史。

第一代人造肉,就是植物人造肉

第二代人造肉,就是動物人造肉

第三代人造肉,就是生物工程人造肉

在第三代裡面,又可以分為幹細胞人造肉,和微生物人造肉兩種。

當然也有人不認為微生物是屬於人造肉。

第一代人造肉叫“素肉”,它是以以植物作為原料,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替代品。早在中國宋代,陶谷在《清異記》就記載了用豆腐作為素肉的飲食文化。素肉領域,有素鴨、素牛肉、素香腸等等。比如說素雞的原材料是大豆製品,“素牛肉”則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組合在一起,製成素肉餅。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餅還添加了一些小麥澱粉和馬鈴薯澱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美國的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該公司產品已可在美國全國的全食超市購買。主要是運用豌豆、蠶豆和大豆等植物原料提取蛋白質,模擬動物肉類的成分和口感生產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


如《紐約時報》美食評論作家馬克·彼特曼這樣評論:“你根本吃不出超越肉類的產品和真的雞肉有何差別,至少以此(評論美食)為生的我是這樣認為。”比爾·蓋茲也說:“我吃不出超越肉類產品和真的雞肉的差別。”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漢堡


2013年,名廚暨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對超越肉類的“超越雞肉”產品如此評論:“這是我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三、發生不少爭議的重組肉


下面說說第二代人造肉,也就是重組肉,也有報道不認可第二種是人造肉,不過在徽劍看來,第二代也是人類造肉歷史的一個過程。

第二代人造肉,有很大爭議,其特點就是把碎肉等,粘起來,讓大家吃起來好像整塊肉一樣。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肉利用率,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早在 2004 年 10 月,臺灣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在很多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等,一百元多元就能買到10片左右的牛扒,大多都是這種重組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肉的分割或者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肉”不等於“劣質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你能區分哪塊是重組肉麼?

重組肉製品一般會添加水、調味料等輔料,也可能使用卡拉膠、谷氨醯胺轉氨酶等食品添加劑。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你常常吃的牛肉是碎肉加膠水粘合而成的!”你一定會想,到底是什麼膠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


是補鞋的膠水?

還是粘木頭的膠水?

這些膠水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其實,重組肉中,把碎肉組合在一起的當然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膠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它們能使肉類的蛋白質之間形成一些化學聯結,把碎肉緊緊固定在一起。比較常見的“食品膠水”有TG 酶、卡拉膠、海藻酸鈉等。

以前很多都用卡拉膠,卡拉膠,又稱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從海洋紅藻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後來發現卡拉膠對人體可能有有腸損害作用,現在基本都用 TG 酶(全稱叫谷氨醯胺轉氨酶)的效果最好,目前應用也最廣泛。而海藻酸鈉,則是用來做人工海蜇的。


2016年11月,美國國家有機標準委員會將卡拉膠從“批准添加劑”名單中剔除。換句話說,所有USDA有機認證食品,不可再含卡拉膠。規定會在2017年11月生效。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重組肉目前是完全合法的,裡面的添加劑,也都是天然提取物,只要加工過程得當,也是可以信賴的食品。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四、幹細胞人造肉


下面要說說重頭戲,第三代人造肉:

第一種,幹細胞人造肉。即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員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幹細胞,讓它不斷“長大”。

先從動物體內提取肌肉組織,從中分離提取得到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並將其肌肉細胞放置於血清中進行培養。血清中富含肌肉細胞生長分裂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肌肉細胞利用這些營養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長、分裂,並連結成細長的肉絲狀物質。這時,再在其中加入適量的脂肪細胞,可使得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交聯形成類似肉類的組織,這即為通過細胞體外培育技術製備得到的“人造肉”。

第一個“能吃”的幹細胞人造肉出現在2000年, 美國杜魯大學支持的生物科學研究聯合體用金魚細胞培養出了人造魚肉。

2001年,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皮膚病專家韋特霍夫、內科醫生艾倫和商人庫頓宣佈申請了製造人造肉的國際專利。他們的專利包括在肌肉細胞里加入膠原蛋白, 然後把它們泡在營養液裡, 誘導它們分裂增殖。2008年, 荷蘭政府出資400萬美元資助人造肉實驗。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博士賈森·馬西尼曾經在《組織工程學》雜誌中撰文指出,他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找到了在實驗室內製造“人造肉”的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他們首先從牛、豬、家禽或魚的肌肉組織中提取細胞,在一個薄膜上進行培育。他們發現,細胞會生長、擴張,然後從薄膜上脫落;等到脫落後的平面細胞群堆積到一定厚度時,就形成了肉;馬西尼提供的另一種方法是在一種三維顆粒中培育肌肉細胞。這樣培育出的細胞組織可以用來製造肉製品,比如雞米花和碎牛肉。

以色列人造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用細胞培養的方法在做出了類似雞胸脯的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實驗室裡麵人造肉是這樣


目前而言,幹細胞人造肉,還停留在實驗室,面臨很多關鍵性的技術問題。

首先是成本太高。舊金山的一家人造肉公司曾製造450克牛肉,造價1800英鎊。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用該技術生產出的人造牛肉漢堡,造價達2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10萬元)。

其次,這種依靠幹細胞分裂的“肉”,在這類人造肉的培養中,幹細胞培養到一定的代數之後,除了面臨衰老、死亡,還有可能發生突變,會變成癌細胞,無限制分裂繁殖下去。所以,不可避免的基因突變導致的“癌肉”來襲,是細胞培養人造肉面臨的一個問題。

第三,有專家提出懷疑,對於細胞培養來說,不能有任何汙染。為了讓細胞免遭汙染,常見的實驗室同樣要求助於抗生素和其他的一些藥物。所以這類人造肉如何避免這個問題,是個挑戰。

第四,這個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目前培養出來的“幹細胞人造肉”,是一種肉糜狀態,也就是像肉餡。而我們喜歡的肉,很多還有口感等要素在裡面,人造肉最難的一點是模仿肉的味道和齒感,比如有人喜歡五花肉、有人喜歡豬耳朵、有人喜歡羊蹄子。這個如何解決,目前沒有辦法。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五、微生物人造肉


接著說說,微生物合成的人造肉。嚴格說目前這塊,目前不是叫“人造肉”,但是事實上也是一種“肉”,只不過這種肉有點特殊,它們的名字叫

單細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

由於酵母菌等微生物都是單細胞生物,所以利用微生物生產出的菌體蛋白稱為單細胞蛋白。它是用許多工農業廢料及石油廢料人工培養的微生物菌體。因而,單細胞蛋白不是一種純蛋白質,而是由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質的含氮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化合物等混合物組成的細胞質團。單細胞蛋白中重要的是酵母蛋白、細菌蛋白和藻類蛋白,它們的化學組成中一般以蛋白質、脂肪為主。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單細胞蛋白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生產效率高,比動植物高成千上萬倍,這主要是因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率快。微生物具有驚人的生產蛋白質的能力。比如,糧食每年只能收穫一次或兩次;一頭500 千克的牛,每24 小時只能合成0.5 千克的蛋白質,而500 千克的細菌,在24小時內,只要條件適合,就能生產出1250 千克的蛋白質。

第二,生產原料來源廣,農業廢物如秸稈、蔗渣等;工業廢物如食品、發酵工業中排出的含糖有機廢水等;石油、天然氣及相關產品,如原油、柴油、甲烷、乙醇等都可以。

第三,可以工業化生產,它不僅需要的勞動力少,不受地區、季節和氣候的限制,而且產量高,質量好。

單細胞蛋白,所生產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高,對人體無致病作用,味道好並且易消化吸收,對培養條件要求簡單,生長繁殖迅速等。經過前面說的“素肉”組合方式,不僅能製成“人造肉”,供人們直接食用,以補充蛋白質或維生素、礦物質等。單細胞蛋白所含的營養物質極為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魚、奶酪高20%以上。單細胞蛋白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以及豐富的酶類和生物活性物質等。

上個月,歐洲運動科學學院(ECSS)公佈,與某些動物蛋白相比,菌體蛋白蛋白是一種更有效的支持運動後肌肉構建的蛋白來源。 該數據來源於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眾所周知,像牛奶這樣的動物蛋白本身是肌肉生長的極佳來源,因此它們為測試其它蛋白質的“增肌”效果提供了一個很有參考價值的對比。這些男性志願者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攝入牛奶蛋白,一組攝入菌體蛋白。在蛋白質攝入後的數小時內,他們的肌肉生成速度被用穩定同位素標記的“示蹤劑”進行監測。結果表明,那些攝入牛奶蛋白的受試者,肌肉構建的速率提高了60%,但那些攝入菌體蛋白的受試者,肌肉增長率是前者的兩倍。

微生物發酵生產出單細胞蛋白,然後加入口感調節成分,就能做出營養豐富的“人造肉”。

你敢吃人造肉麼?一文讀懂人造肉的那些事


話說就徽劍我個人對這行業的看法,目前而言,幹細胞造肉,因為面臨比較關鍵的生物技術門檻,所以還是比較遙遠,至少未來十年,不大可能大規模投放。我真正看好的是單細胞蛋白,結合植物人造肉技術,生產的模擬肉,單細胞蛋白產量高,供應穩定,技術成熟。而素肉的模擬技術,也是非常微妙到了極致。再結合3D打印技術,可以做得非常完美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