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

“作為貧困村的一名困難群眾,我做夢都沒想到會有機會到祖國的首都。我倍感幸運也倍感自豪!”說起一個多月前雲南龍陵縣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應邀前往北京參加《老藝新生》開播活動時,龍陵縣象達鎮大場村龍塘村民小組村民竇發保至今還興奮不已。

"

“作為貧困村的一名困難群眾,我做夢都沒想到會有機會到祖國的首都。我倍感幸運也倍感自豪!”說起一個多月前雲南龍陵縣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應邀前往北京參加《老藝新生》開播活動時,龍陵縣象達鎮大場村龍塘村民小組村民竇發保至今還興奮不已。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龍陵縣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在天安門前合影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大場村龍塘村民小組屬於貧困縣的深度貧困村,是一個傈僳族村寨,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戶156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龍塘組傈僳族群眾在掛包幫單位保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幫扶下,努力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山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龍塘組傈僳族群眾用感恩的心、勤勞的手迎來了家鄉的新面貌,自信、自豪從鄉親們的內心油然升起。2018年底,該村已脫貧32戶141人,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去年8月份,我們傈僳族山寨25戶建檔立卡戶獲得1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養殖了125箱中華蜜蜂。這一項產業就讓我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34歲的曹金海笑眯眯地說。

近年來,龍塘村民小組在掛鉤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斷髮展種植和養殖產業,目前發展了核桃、茶葉、草果、烤煙、中華蜂等產業。如今,龍塘傈僳山寨37戶貧困戶實現產業全覆蓋,產業發展為群眾增收奠定基礎。

"

“作為貧困村的一名困難群眾,我做夢都沒想到會有機會到祖國的首都。我倍感幸運也倍感自豪!”說起一個多月前雲南龍陵縣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應邀前往北京參加《老藝新生》開播活動時,龍陵縣象達鎮大場村龍塘村民小組村民竇發保至今還興奮不已。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龍陵縣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在天安門前合影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大場村龍塘村民小組屬於貧困縣的深度貧困村,是一個傈僳族村寨,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戶156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龍塘組傈僳族群眾在掛包幫單位保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幫扶下,努力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山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龍塘組傈僳族群眾用感恩的心、勤勞的手迎來了家鄉的新面貌,自信、自豪從鄉親們的內心油然升起。2018年底,該村已脫貧32戶141人,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去年8月份,我們傈僳族山寨25戶建檔立卡戶獲得1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養殖了125箱中華蜜蜂。這一項產業就讓我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34歲的曹金海笑眯眯地說。

近年來,龍塘村民小組在掛鉤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斷髮展種植和養殖產業,目前發展了核桃、茶葉、草果、烤煙、中華蜂等產業。如今,龍塘傈僳山寨37戶貧困戶實現產業全覆蓋,產業發展為群眾增收奠定基礎。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龍塘村主幹道硬化前後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以前下雨天的時候進出村子真的是太難了,現在娃娃走路去上學也不著急,我們出去趕街也方便了。”面對村裡寬敞的硬化水泥路面,村民曹來旺樂得合不上嘴。2017年4月,原保山市規劃局積極主動將龍塘村民小組申報為省級村莊規劃建設示範村,獲得200萬元資金支持。項目和資金的注入,改善了龍塘自然村的垃圾收運、公廁建設、道路硬化、供水及道路照明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6月,總投資約480萬元,長8公里寬3.5米的進村主幹道已由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

“作為貧困村的一名困難群眾,我做夢都沒想到會有機會到祖國的首都。我倍感幸運也倍感自豪!”說起一個多月前雲南龍陵縣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應邀前往北京參加《老藝新生》開播活動時,龍陵縣象達鎮大場村龍塘村民小組村民竇發保至今還興奮不已。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龍陵縣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在天安門前合影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大場村龍塘村民小組屬於貧困縣的深度貧困村,是一個傈僳族村寨,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戶156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龍塘組傈僳族群眾在掛包幫單位保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幫扶下,努力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山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龍塘組傈僳族群眾用感恩的心、勤勞的手迎來了家鄉的新面貌,自信、自豪從鄉親們的內心油然升起。2018年底,該村已脫貧32戶141人,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去年8月份,我們傈僳族山寨25戶建檔立卡戶獲得1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養殖了125箱中華蜜蜂。這一項產業就讓我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34歲的曹金海笑眯眯地說。

近年來,龍塘村民小組在掛鉤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斷髮展種植和養殖產業,目前發展了核桃、茶葉、草果、烤煙、中華蜂等產業。如今,龍塘傈僳山寨37戶貧困戶實現產業全覆蓋,產業發展為群眾增收奠定基礎。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龍塘村主幹道硬化前後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以前下雨天的時候進出村子真的是太難了,現在娃娃走路去上學也不著急,我們出去趕街也方便了。”面對村裡寬敞的硬化水泥路面,村民曹來旺樂得合不上嘴。2017年4月,原保山市規劃局積極主動將龍塘村民小組申報為省級村莊規劃建設示範村,獲得200萬元資金支持。項目和資金的注入,改善了龍塘自然村的垃圾收運、公廁建設、道路硬化、供水及道路照明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6月,總投資約480萬元,長8公里寬3.5米的進村主幹道已由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中華蜜蜂養殖基地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2016年至2018年,掛鉤單位爭取項目資金,為龍塘村民小組79戶傈僳群眾實施了危房改造,開展了庭院、入戶路及串戶路硬化工作,改善傈僳群眾人居環境,補齊脫貧“最後一公里”短板。

"

“作為貧困村的一名困難群眾,我做夢都沒想到會有機會到祖國的首都。我倍感幸運也倍感自豪!”說起一個多月前雲南龍陵縣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應邀前往北京參加《老藝新生》開播活動時,龍陵縣象達鎮大場村龍塘村民小組村民竇發保至今還興奮不已。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龍陵縣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在天安門前合影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大場村龍塘村民小組屬於貧困縣的深度貧困村,是一個傈僳族村寨,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戶156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龍塘組傈僳族群眾在掛包幫單位保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幫扶下,努力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山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龍塘組傈僳族群眾用感恩的心、勤勞的手迎來了家鄉的新面貌,自信、自豪從鄉親們的內心油然升起。2018年底,該村已脫貧32戶141人,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去年8月份,我們傈僳族山寨25戶建檔立卡戶獲得1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養殖了125箱中華蜜蜂。這一項產業就讓我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34歲的曹金海笑眯眯地說。

近年來,龍塘村民小組在掛鉤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斷髮展種植和養殖產業,目前發展了核桃、茶葉、草果、烤煙、中華蜂等產業。如今,龍塘傈僳山寨37戶貧困戶實現產業全覆蓋,產業發展為群眾增收奠定基礎。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龍塘村主幹道硬化前後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以前下雨天的時候進出村子真的是太難了,現在娃娃走路去上學也不著急,我們出去趕街也方便了。”面對村裡寬敞的硬化水泥路面,村民曹來旺樂得合不上嘴。2017年4月,原保山市規劃局積極主動將龍塘村民小組申報為省級村莊規劃建設示範村,獲得200萬元資金支持。項目和資金的注入,改善了龍塘自然村的垃圾收運、公廁建設、道路硬化、供水及道路照明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6月,總投資約480萬元,長8公里寬3.5米的進村主幹道已由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中華蜜蜂養殖基地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2016年至2018年,掛鉤單位爭取項目資金,為龍塘村民小組79戶傈僳群眾實施了危房改造,開展了庭院、入戶路及串戶路硬化工作,改善傈僳群眾人居環境,補齊脫貧“最後一公里”短板。

西南邊陲傈僳人家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傈僳族服飾 通訊員 董林 供圖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大場村傈僳山寨的群眾走出了一條自豪、甜蜜、寬敞、美麗的脫貧之路,傈僳山寨父老鄉親做夢都沒想到的好日子真的來了!

雲南網記者 楊豔鵬 通訊員 董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