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生涯之八——義務草'

"

原創: 南遠景 雲卜堂 今天

"

原創: 南遠景 雲卜堂 今天

我的知青生涯之八——義務草

二隊的一大片土地就在這排樹木的後面。

我在心裡繪就的改變二隊落後面貌的“宏偉藍圖”一共有四項:第一,發展養豬,養豬既能積肥又能賺錢;第二,提高糧食產量,給社員多分口糧,給國家多交公糧;第三,精心作務棉花,賣棉花是生產隊的主要經濟來源;第四,擴大蔬菜種植面積,選得力人員精心作務、外出銷售。除此以外,我心中的理想是把全村的舊房子全部拆掉,重新規劃,“一繩子拉”蓋成新房。

這張“宏偉藍圖”使自己著實興奮了一陣,後面也是照著這麼幹的。但拿現在的眼光看,這麼幹,只能改善落後面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落後面貌。原因是,四項計劃都是在農業圈子裡面打轉,有一點副業的味道,但沒有想到搞工業和商業。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發”,我當時的見識和眼界也就這麼寬。現在有人說,那時不許搞工業和商業,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許多生產隊都有磚瓦窯,有的還有糧食、油料加工廠,有的用拖拉機、手扶拖拉機跑運輸掙錢,有手藝的農民也可以做些竹編器具、草編器具、風箱等到集市上賣,鐵匠也可以打造各式農具出售。

我把這些想法給隊幹部們說了,他們都很支持。當時說幹就幹,立馬把村子的一箇舊“茅子”(公共廁所)改成豬圈,計劃買先一頭母豬,讓母豬下豬娃,豬娃再下豬娃,然後辦大豬場,滾動發展。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生產隊集體賬戶上只有七毛多錢,一頭能下豬娃的母豬至少幾十塊!幾十塊錢在哪個樹上結著呢?我也不知道。

人常說:“乏困瞌睡多,想錢睡不著。”幾十塊買豬錢讓我幾個晚上睡不著覺。失眠中突然來了靈感——從“井上”入手。所謂“井上”,就是生產隊的十幾畝菜地。菜地往年主要種韭菜、蔥、辣子、黃瓜、茄子、菠菜、紅蘿蔔、白蘿蔔等等,由一位“勞模”大叔打理。“勞模”每天收工回家,順便帶些蔬菜分給社員,各家各戶的蔬菜供應主要靠這種形式。關中農民以麵食為主,蔬菜消費量很少,“勞模”帶的這些蔬菜基本上能滿足社員早上有“渣渣辣子”,中午有“下鍋菜”。

我的靈感是組織勞力冬天幫“勞模”往韭菜畦子裡覆蓋厚厚的牲口糞,提高地溫,春天早幾天澆水,確保韭菜比往年上市早,這樣就能賣個好價錢。這個主意還真奏效。第二年開春,我們的半畝韭菜長得又胖又嫩,而且比往年早割一個星期。

殷二大叔是我選定的母豬飼養員。我指派他和另外一位老農割了一架子車春韭菜拉到蔬菜較少的禮泉縣南坊鎮去賣,賣韭菜的錢順便買回一頭母豬。

殷二大叔順利完成了任務。母豬一回到村裡就住進了早已給它建好的豬圈,由殷二大叔精心餵養。

母豬很快發情了。我親自陪殷二大叔拉著母豬到相距5裡地的好畤村去交配,幾個月後,母豬下了十幾個豬娃。

我每天收工回來基本都要去豬圈轉轉。有一天,殷二大叔說,大豬歲豬一大窩,除了吃糠吃料,最好能加點草,我問啥草最營養,他說“麩子蔓”。我說馬上落實。

晚上,我把全隊十五六歲以上的年輕人、主要是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集中到一起,學習列寧的《星期六義務勞動》。學習開始時,我先給大家講了關於星期六義務勞動的故事——

1919年春天,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糾集高爾察克、尤登尼奇、鄧尼金等白匪軍進攻新生的蘇維埃共和國。危急關頭,列寧提出:“必須竭盡一切力量來擊潰高爾察克”。俄共提出“一切為東線!”的口號。為響應蘇聯黨和列寧的號召,莫斯科和彼得格勒派了五分之一的共產黨員和十分之一的職工會會員到前線去。共青團派了幾千名優秀青年到東線去。1919年5月10日,沒上前線的莫斯科調車站的黨員和工人發起了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搶修機車。205名工人用了1040工時,修好了4臺機車和16個車廂,裝卸了9200普特材料。列寧讚揚這一活動是“偉大的創舉”。1919年11月,俄共中央在給各級黨組織的指示信中強調說:“應當更經常地、更積極地、更有系統地、更有組織地進行星期六義務勞動,首先是利用這種勞動來解決燃料問題。” 1920年5月1日(星期六),舉行了全俄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列寧在克里姆林宮參加了打掃衛生活動。從此以後,這個活動在蘇聯各地蓬勃開展。

接著,我給大家唸了《星期六義務勞動》全文。那時,學一段毛主席語錄,年輕人都激動地摩拳擦掌,學一篇列寧著作,鼓動性就更大了。尤其列寧是蘇聯人,年輕人知道毛主席都要學列寧,對列寧的名字肅然起敬,但對列寧的著作並不瞭解。我那時已經讀了許多馬列著作,如《共產黨宣言》的部分章節、恩格斯《馬克思墓前演說》等,我都能背誦,一下抓住了年輕人的心。

學習完畢,我向大家說明豬場情況,提出仿照星期六義務勞動的做法,每個年輕人幹完活回家時給生產隊的豬拔一把“義務草”。大家感覺這個做法很新鮮,又和列寧倡導的活動沾邊,幹起來既簡單又光彩,所以都很擁護。

從會後第二天開始,年輕人每晌勞動回來時,就自覺捎一把“麩子蔓”交給殷二大叔。這事對於每一個人就是舉手之勞,但人多了,捎的草也不少。生產隊的豬吃上了“義務草”,長得很快很壯實。(未完待續)

附錄:

蘇聯解體前,蘇聯全國性的“星期六義務勞動”被確定在4月22日(列寧生日),政府每年4月22日都在各大城市組織義務大掃除活動,以迎接春天的到來,併為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作準備。蘇聯解體後,星期六義務勞動也停止了。2014年,為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俄羅斯決定恢復這一傳統。2019年,是“星期六義務勞動創立”100週年。4月20日,俄羅斯各地開展了義務勞動活動。有數百萬俄居民來到街道、公園和廣場打掃環境衛生、清掃垃圾和枯枝敗葉、種植花草樹木、幫助修理損壞設施,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也參加了此次活動。他表示:“今天有150多萬人參加義務勞動,以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整潔、美麗和舒適。”俄人民演員諾日金稱:“我們這些老年人也來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這是民族團結互助的象徵,有助於提高民族凝聚力。”除了莫斯科外,在聖彼得堡,20日也開展了義務勞動,約有25萬人參加。

俄羅斯人認為,如今的“星期六義務勞動”,既不是“共產主義”的,也不是“資本主義”的,而是“全民主義”的。少了一些政治色彩,多了一些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