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餅:吃的是“五毒” 求的是健康

端午節 粽子 蟾蜍 蜈蚣 人民網 2017-06-01
五毒餅:吃的是“五毒” 求的是健康

“第一次聽老師說過端午要吃‘五毒餅’,不過五毒餅的餡可豐富了,有黑芝麻的,有杏仁蓉的,還有棗泥的呢!我最喜歡吃棗泥的,因為它非常甜。”今年6歲的李浩然小朋友說。

說起端午,身邊就彷彿飄起了粽子的香味。然而,除了吃粽子,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在北京就有一個獨特的習俗:端午節要吃五毒餅。

為了讓孩子們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意義,延慶區永寧幼兒園舉行了端午節傳統文化活動,其中一項內容就是自己動手製作“五毒餅”。(見圖)

提到“五毒”,總是讓人毛骨悚然。但是五毒餅並不是以“五種毒物”為餡的食品,它是人們為端午節特製的一種圓形糕點,上面印著五毒(蛇、蠍子、蜈蚣、壁虎、蛤蟆)圖案。

相傳每年初夏時節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古人將五毒印在食物上,細細咀嚼,頗有點“咬牙切齒”的趣味,也有著以毒攻毒的寓意,祈求消病強身。

早在清朝時期的《燕京歲時記·端陽》中就有記載:“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貽,並副以櫻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等物。”永寧幼兒園園長張豔蘋介紹,如果說插艾草、菖蒲,耳鼻塗雄黃酒是為了“避毒蟲”,那麼吃五毒餅則是直接把“五毒”吃掉,使它們不能毒人,透著北京人的詼諧和風趣。

北京稻香村的老手藝人邢景翠師傅告訴記者,早年間每到端午前,老北京人幾乎家家都要製作五毒餅,“家家戶戶的做法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做得會精緻一點,會用帶有五毒雕刻的模具去製作,有的家庭也會做得比較簡單,但不論製作方法有多少種,最後在糕餅上印上五毒的圖案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實製作五毒餅,除了食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家裡的小孩子認識這幾種動物,讓他們對五毒能敬而遠之。”邢景翠解釋,以前家家戶戶都生活在平房之中,這幾種生物總是能不經意間闖進人們的生活,往往會驚嚇到家裡的孩子,大人們就想出這種方法,讓孩子們一邊吃五毒餅,一邊記住“五毒”的樣子,不再對它們那麼恐懼。

除食“五毒餅”之外,五月端午之前,家中的小孩兒還要穿“五毒衣”“五毒肚兜”“五毒鞋”,戴“老虎帽”,系“老虎褡褳”。在邢景翠看來,這些其實都是和“五毒餅”相配套的,“其實意義都是為了能讓家裡的小孩兒避開這些害蟲,也能讓他們趨利避害、健康成長的意思。”

上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人們的觀念不斷改變,“五毒餅”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2008年前,稻香村就以新工藝讓消失了多年的“五毒餅”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餅面分別印有蛇、蠍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種形象,對應炭燒黃金薯蓉、黑芝麻、杏仁蓉、綠豆蓉、棗泥五種餡料,詼諧中透著“健康好運”的美好祝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