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飲食講究“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自古有俗語說“夏吃豆,勝吃肉”。

豆類既能健脾祛溼,又可清熱解暑,是打著燈籠難找的佳品。

扁豆:調理脾虛腹瀉

扁豆性甘淡、溫和。所含營養成分豐富,蛋白質和維生C含量較高,並含微量元素鋅,有利於促進智力和視力發育,提高人體免疫力。作為藥用,一是加入淡補、緩補、平補的方藥中用,如參苓白朮散中即用到了扁豆,以治療脾胃虛弱,呃逆、食少久洩、小兒疳積;二是消暑化溼,治療暑溼吐瀉、食慾不振等症,如六合定中丸;三是用於婦女脾虛溼濁帶下。現代常用於夏日胃腸型感冒、急性或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消暑解毒宜生用,健脾止瀉或治白帶過多症宜炒用。

消暑化溼,可用扁豆荷葉粥,即可取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煮粥食,但糖尿病患者不宜用。

赤小豆:健脾除溼養胃

有補益強壯、健脾養胃、除溼利水、和血排膿之功。藥用可入湯劑,也可入丸、散,尚可研粉外敷。入食可用於煮粥。民間有用赤小豆與紅棗、桂圓肉煮食同來補血者。也可用赤小豆與粳米煮粥或蒸飯吃;尚可製作豆沙;夏季多用本品與冬瓜,作成“赤小豆冬瓜湯”佐餐食。或用赤小豆湯打粉,以冷開水調和,外敷腮腺炎。但口乾咽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屬陰虛津傷者應慎用。孕婦不宜用。不宜大量和長時間使用。

蠶豆:利水益氣消腫

蠶豆功在健脾益氣、利水消腫。它從未完全成熟至老熟時均可作為菜蔬。其營養亦較豐富,蛋白質含量僅次於大豆,碳水化合物僅次於綠豆。

用蠶豆400克、花生仁200克、紅糖適量,放入瓦罐燉湯,做成“蠶豆花生湯”食用,對慢性腎炎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另以蠶豆500克去殼、磨粉,每次30~60克,加適量紅糖,用開水調勻服,對厭食症有益。

但臨床上有一種遺傳性疾病,會因食用蠶豆而誘發,醫學上稱之為蠶豆病,且多見於小兒,嚴重者可導致腎功能衰竭而死。故有易發傾向的兒童要禁止食用。

綠豆:清暑緩解口角炎

綠豆可清熱解毒,利水消暑。有“濟世良谷”之美譽。在酷熱的夏日,用其熬成綠豆粥或製成綠豆沙、冰激凌,消暑解渴已成為許多人的享受。同時,綠豆可解多種毒,對於腫脹、痱子、瘡癬、口角炎都有療效。

取小半碗綠豆放入冷水中,待水燒開5分鐘後立即關火。接著取一個雞蛋,衝入燒好的綠豆水中,這個綠豆蛋花就做好了。每天早晚各一次,3~4天為1個療程,一般一週左右口角炎即可痊癒。

需要注意的是,做綠豆蛋花水的綠豆不能燒得很熟,否則會使綠豆中的有機酸和維生素遭到破壞,影響功效,只要煮5分鐘左右,看到水變為清綠色的時候,就可以打雞蛋了。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 劉紹貴/文,江蘇連雲港市耿玉和/攝)

健康時報客戶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