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在老保定人看來,美味是凝結在舌尖上的記憶,一年又一年,大家就在這樣的美味中,慢慢長大了。

那麼關於保定吃吃喝喝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下面讓我為大家講幾個,有不道的地方還請諒解。

【何家燒餅】

何家燒餅坐落在保定裕華東路路北,僅有半間門臉,小店雖老,卻像是一枚久藏的珍珠。

“何家燒餅鋪”的主人何步雲,1927年13歲時,就隨其父何文明開始打燒餅的生涯。何文明幼時曾隨舅父在北京學打燒餅。練出了一手過硬技術。後來何文明獨自到保定穿行樓南租了一間門臉起名“和盛齋燒餅鋪”,以芝麻餅為主,兼營糖餅、豆沙燒餅、饊子麻花等食品。由於他做的芝麻燒餅別具一格,生意一直很好。當時保定人一提起吃燒餅,就要吃“何把式”的。久而久之,人們便稱“和盛齋燒餅”為“何把式”燒餅。

1947年何文明去世後,何步雲繼承父業,和其父生前收留的徒弟哈恩義共同經營“和盛齋燒餅鋪”。1949年把鋪面讓給了哈恩義,自己經營“家庭客店”,招客住宿。1959年公私合營時,和盛齋燒餅鋪併入國營穿行北樓食堂,何的家庭客店被併入國營旅館。1957年何步雲退休。1980年,應廣大群眾要求,經有關部門批准,將自家半間廚房改造為小門臉,重操舊業,起名何家燒餅鋪。何步雲的手藝雖擱置30餘年,但烙出的燒餅仍風味不減。

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黑閨女餃子】

相傳,黑閨女餃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其創始人是明朝崇禎年間的宮廷御廚蘇喬生。後來蘇喬生與京城前門外開餃子館的民間廚師李桐梅結婚,他便把加中草藥拌餃子餡的技術傳給了李桐梅。由於李桐梅膚色有點黑,人們便親切地叫她黑閨女,稱她做的餃子為黑閨女餃子。

後來,黑閨女餃子的名氣就傳遍了京城。黑閨女餃子有兩個祖訓。一個是把好用料關和製作關,要求黑閨女餃子的當家人親自選料進料。重視品質,同時也能防止祕方外洩,這第一條祖訓自是題中應有之義。但第二條卻與大多數以祕方傳家的祖訓截然相反——傳女不傳男,因為女人穩當、心細,做事認真。自明末至今已有300多年,黑閨女餃子傳承8代,始終堅持著女人當家的傳統。黑閨女餃子當代傳人杜阿紅的丈夫王文章說,拌餡所需要的中藥大多是他採購的,但最關鍵的幾味藥,卻總是杜阿紅親自採購。

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義春樓飯莊】

義春樓飯莊始於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馮玉祥幼年時代家境貧寒,進城時吃不起大飯館,總到義春樓吃豬頭肉鍋罩火燒,對該飯館產生了好感。馮玉祥當上將軍之後,每次回到保定必到義春樓吃罩火燒,從此,義春樓的罩火燒聲譽大振。清宣統元年,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叔父愛新覺羅溥新宇親筆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燒”牌匾。

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馬家老雞鋪清真滷煮雞】

馬家老雞鋪清真滷煮雞,已傳世五代。馬家老雞鋪的創始者系河北省河間縣一個回族人。傳到第三代馬耀輝名下,在府衙前大街南邊置買了兩間鋪面,命名為耀蘭齋馬家老雞鋪,生意興隆。清末民初,馬家滷煮雞負有盛名,曾博得當時封建官僚、軍閥政客、太太小姐、公子哥兒們的讚賞。據說清末直隸總督李鴻章以及民國初年直隸督軍曹錕、省長曹銳都喜歡吃馬家老雞鋪的滷煮雞。

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時,馬家老雞鋪第五代人馬學勤,以小業主的身份合營到保定市食品公司雞紙品加工廠,由黨安排為該廠副主任。馬家老雞鋪經過五代將近二百年的苦心經營,為肉禽熟食製品行業創造了獨特的工藝技術與下料配方。1976年,馬家老雞鋪重獲新生,招牌高懸,渴望已久的顧客蜂擁臨門,爭相購買。

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老白牛肉泡餅】

“老白牛肉泡餅”現名“白家罩餅”,由白絡春老人創辦。白絡春自小在保定學徒,學成後去石家莊中和軒飯莊深造。後來他到山西太原市繁華街段的西米市開了一家飯店,利用在中和軒學得的牛肉罩餅技藝又結合自己的感悟,專門經營“老白牛肉泡餅”。

白絡春老人的兒子白桂森自小跟隨父親耳濡目染,也深愛餐飲行業。白桂森先後在山西路安府(今長治市)以及陝西省西安市經營“老白牛肉泡餅”。公私合營後,白桂森返回保定老家。改革開放後,黨的惠民政策又喚起了白桂森老人重操舊業的想法。1977年他在保定南河坡開設牛肉罩餅店,並在保定市工商局以“白家罩餅”為店名申請註冊,後又在國家工商總局申報註冊。白桂森以自己一生對餐飲的經驗,總結保定百姓對牛肉罩餅的喜愛和認可,在原來牛肉和老湯配方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調製成了獨特白家罩餅的牛肉罩餅配方。

2013年,白家罩餅申請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桂森老人的長孫白剛申請為白家罩餅傳承人。

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白運章包子】

白運章包子是老保定的名小吃之一。創始人白運章是生於1886年,世居清真寺街的老保定人。1924年,在舊馬號濟善商場,開設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包子鋪,專門賣清真包子。開張初期,這裡的包子就被當時的直隸官員譽為食品之冠。京劇大師梅蘭芳來保演出多次,每次必吃白運章包子,並打包帶回北京。解放後,白運章包子更是名揚四海。1958年在全國包子質量大評比中,與天津“狗不理”包子雙雙奪魁,受到過王光英先生的稱讚。

解放初期的白運章包子鋪,由於舊馬號的拆遷又搬到了裕華路保定商場東側和“望湖春”飯莊同在一座樓上,各自經營。後由於保定商場東擴,整個樓被拆除,白運章包子鋪關張歇業。1994年春,在保定商場后街,直隸大劇院東邊的一座樓上,白運章包子鋪重新開張營業。並請著名書法家張布舟先生題寫了“白運章”包子鋪的牌匾,生意非常紅火。

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劉伶醉】

徐水釀酒有千年的歷史,劉伶醉燒鍋源於魏晉時期,其古窖池始於1126年,已承載了近兩千年美酒文化。1948年,徐水解放後,人民政府在劉伶醉燒鍋的基礎上建立了國營徐水劉伶醉制酒廠,文革期間更名為保定地區徐水制酒廠,1972年更名為徐水縣劉伶醉酒廠。1998年7月,在酒廠東廠區第一生產車間技術改造工程中,發現了一些瓷片,經河北省文物專家組對出土的瓷片、瓷器和古井進行鑑定,特別是位於酒廠車間內的古發酵池,保存情況良好且一直在連續使用。

2001年2月被河北省政府公佈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4月5日,劉伶醉燒鍋遺址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首批中國食品文化遺產,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當時我國北方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為研究華北地區乃至我國白酒釀造工藝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從目前已知的考古資料看,可以說劉伶醉燒鍋遺址是中國蒸餾酒的發源地之一。

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滿族何記糖葫蘆】

“滿族何記糖葫蘆”已歷經七代傳承,第七代傳人何平安,今年已經六十多歲。說起做糖葫蘆,那是何家的家傳絕活。他們做的糖葫蘆兒,看上去晶瑩剔透,乾淨漂亮;吃起來又入口酥脆,不會沾牙。讓人叫絕的還有一點:如果不小心,把“滿族何記糖葫蘆”掉在了地上,只須撿起來用嘴吹一吹,沾上的沙土會被吹掉,不像有些糖葫蘆只要沾上點土,立刻就變成灰蛋蛋。一來二去,人們贊其“神奇”,便送一雅號曰:“玻璃糖葫蘆兒”。更讓何家人引以自豪的是,“滿族何記糖葫蘆”第四代傳人何栓子製作的糖葫蘆,被當時的朝廷看中,不僅常常被宣進皇宮飽皇親國戚們的口福,更是得到了老佛爺慈禧的喜愛。所以,“滿族何記糖葫蘆”屢次作為貢品被召入宮。

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稻香村】

稻香村於1773年創建於姑蘇城玄妙觀東側,主人姓沈,頗知詩書。因《紅樓夢》中詩句“柴門流水稻花香”,稻香村由此得名,乾隆吃到稻香村的糕點後,讚不絕口,御賜稻香村葫蘆形招牌,稻香村由此名揚天下。

保定稻香村始創於民國六年,開創人曹洪波,清末曾經在北京稻香村學徒。保定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始建於1917年,前店後廠,自產自銷,主要生產京廣式中西糕點、元宵、月餅、禽肉製品、果汁果脯等,品種達300餘種。產品風格屬南味特色,甜鹹兩具。產品入口清爽,食後增加食慾。保定稻香村位於西大街的店面,至今仍是老保定人買糕點的首選之地。

保定歷史上關於吃喝的奇聞趣事,你知道多少?

原來咱們現在愛吃的東西,

咱們的老一輩也是津津樂道啊

怪不得,這些美食能流傳至今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