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裡介紹的這個陝北饃饃,竟然是麵食中的“活化石”

豬籠草 糕點 蠶豆 美食 百味食間 2018-12-17

大約4500年前,第一粒小麥種子落地中國,它的到來,奠定了南米北面飲食格局的基礎。麥粒只有研磨成粉,才能製作更適口的食物,麵粉與水的相遇,創造奇妙的變化,生麵糰的出現,使人類飲食前進了一大步。

《風味人間》裡介紹的這個陝北饃饃,竟然是麵食中的“活化石”

在麵食大省陝西,形形色色、數不清的各色美食,隨便擺出來一個,都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好像沒點歷史厚重感,都不好意思在陝西這片古老大地上混。其中有一種麵食,可謂是元老級的存在,它發源於數千年前,時至今日依然活躍在陝西人的脣齒間,它就是——石子饃,被譽為麵食中的“活化石”。

《風味人間》裡介紹的這個陝北饃饃,竟然是麵食中的“活化石”

石子饃的做法很古老,把輕微發酵的麵餅,攤在燒燙的鵝卵石上,再用同樣滾燙的石子覆蓋,等氣上來,麵餅就熟了。小石子在麵餅上烙出褐色的環形山,散發著令人愉悅的香氣。最近熱播的美食欄目《風味人間》的第二集“落地生根”,第一道美食就是臨潼灘張石子饃,剛出鍋的石子饃口感並不最佳,需要將其晾放,待溫度散去,酥脆的口感才能至臻。“嘎嘣”一口咬下,石子饃應聲裂開,鹹香味道濃烈,多嚼幾下面製品的甘甜湧現。吃石子饃的時候一定要雙手托住才不致浪費。乾透的石子饃,能放很長時間,不僅酥脆荃香,營養豐富,還易於消化,可以做主食,可以當點心吃。很適合腸胃不適的人吃,因此,很受老人小孩的喜愛。

《風味人間》裡介紹的這個陝北饃饃,竟然是麵食中的“活化石”

這看似不起眼的石子饃,製作起來可就不簡單了。首先得有石子,河灘上撿拾蠶豆大小的圓潤石子,大小一致,以黑色的為佳。揀回的石子,用清水洗淨,再用清油炒過。時間久了,便成了油油的烏色。然後就是重要的和麵環節。香料如茴香粒、花椒葉絕對不能少,而且和麵除了用清水,還會往面里加菜油,烤製成型後石子饃香氣四溢,自帶鹹味酥脆到不行。尤其當你吃到茴香粒和花椒葉的時候,那股香料烤後的香味在脣齒間瀰漫開來。

《風味人間》裡介紹的這個陝北饃饃,竟然是麵食中的“活化石”

以前,關中人家做石子饃,除自己食用外,主要為走親戚時作饋贈之物。嫁出去的閨女生孩子,孃家必定做一籃子石子饃送去,說是吃了可以多生乳汁。夏收後用新麥子面給長輩做了石子饃送去,叫做“走忙罷”。病人吃了石子饃,還可以促進食慾。出遠門的時候也會做些石子饃帶著當乾糧吃。時至今日,在陝西不少地方,也把石子饃做為地方特色小吃,賣給來旅遊的遊客們。

焦香酥脆的石子饃,小夥伴們有吃過的嗎?感覺如何,歡迎來評論留言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