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周處除三害,但你知道後來的周處到底怎麼樣了嗎?

你知道周處除三害,但你知道後來的周處到底怎麼樣了嗎?

我們在學文言文的時候,教科書裡必定會有一篇《周處除三害》。在這個故事裡,周處殺死了山中的老虎、斬殺了水中的蛟龍,最後自己也改過自新,成為了一位名將。

故事很勵志,結局也很美好。可其實,周處的故事並沒有結束。你知道後來的周處去哪裡了嗎?他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01

“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這是蘇東坡在宜興留下的詩句。

宜興古稱陽羨,那裡有美麗的山水,也有著名的紫砂壺,和聞名於世的“陽羨茶”。“一城一壺一茶”這就是蘇東坡想要終老的詩意小城。周處,就出生在孫吳時期的陽羨城裡。

周處的父親“周魴”,是吳國鄱陽郡太守,可惜很早就去世了。周家就剩下週處這麼一個寶貝兒子,所以,周夫人對周處十分溺愛,簡直是百依百順。

少年時期的周處,身材魁梧,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還不到二十歲就臂力十分驚人,陽羨城裡無人能及。

正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又正值青春飛揚、荷爾蒙分泌旺盛的時候,無所適事的周處,整天糾集一幫熊孩子,前呼後擁地,不是今天縱馬奔騰踐踏了老百姓的莊稼,就是明天彎弓射箭殺了老百姓養的雞鴨,儼然一個混世魔王。

久而久之,當地的人都怨聲一片,為此還編了一首民謠說:“小周處,體力強,日弄刀弓夜弄槍。拳打李,腳踢張,好像猛虎撲群羊。嚇得鄉民齊叫苦,無人敢與論短長。”

你知道周處除三害,但你知道後來的周處到底怎麼樣了嗎?

漸漸地,這首民謠傳到了周處的耳朵裡,他沒想到老百姓原來這麼怨恨他。強烈的羞恥感讓周處幡然醒悟,他突然想成為像他老爸一樣的人物,贏得世人的尊敬。

不久,周處聽說在義興(今江蘇宜興市,宋避太宗趙光義諱改宜興)的南山上有一隻白額大虎,長橋下有一條蛟龍,它們常常出來禍害當地老百姓,被大家稱為“二害”。於是,周處自告奮勇準備去為民除害,想以此來重新豎立自己的光輝形象。

周處進入深山,很快射死了那頭白虎猛獸。但是,由於蛟龍在水中時浮時沉,掀風作浪,很難對付,周處與它戰鬥了三天三夜,也難分勝負。老百姓都以為周處必死無疑,大家都拍手稱快,互相慶祝三害已除。沒想到周處卻平安歸來。

周處回來以後,正好看到大家都在奔走相告,一起慶賀三害已除。到這個時候,周處才明白,原來,大家一直把他與白虎、蛟龍,並稱為“義興三害”,即使他殺死了白虎和蛟龍,也永遠成不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英雄失意。周處黯然神傷地離開了陽羨,準備去投靠江東望族、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陸機、陸雲。

周處找到了陸府,那天陸機不在,只有陸雲在。周處情緒十分低落,對陸雲說:“我想改過自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可又擔心一切已經遲了。”陸雲給他打氣說:“改變不分早晚,只要努力了成名是早晚的事!”一句話便說得周處茅塞頓開,燃起了心中希望。

從此以後,周處便開始發奮圖強,認真學習,並嚴格要求自己的品德修養,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囂張跋扈的少年郎了。

周處通過努力,一年以後,便聲名在外,各個州府爭著聘請他去做官。孫皓末年,周處在吳國任“都督”。

你知道周處除三害,但你知道後來的周處到底怎麼樣了嗎?

02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西晉滅孫吳統一了天下。

司馬炎建立晉朝以後,那些在曹魏時期備受壓抑的各世族,終於抬起了頭。山西太原的王渾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王渾,曹魏時期,承襲了父親王昶的京陵侯之位,後來追隨司馬昭部下,在攻打吳國的時候功績顯著,因此官職頻頻升遷。

有一天,王渾登上建鄴宮飲酒,酒至半酣,因為平吳有功,所以有點沾沾自喜。王渾對吳國舊臣說:“各位都是亡國的人,難道不感到憂傷嗎?”許多人聽了敢怒不敢言。

只有周處慨然對曰:“漢末分崩,三國鼎立,魏滅於前,吳亡於後,亡國之戚,豈惟一人!”意思是,你魏國還被滅在吳國前面,亡國之傷,怎麼會只有我們吳國人呢?

這句話把王渾嗆得無話可說,羞愧難當。

大家都為周處的剛正睿智而讚歎不已。但像周處這種性格的人,只知道諷喻規諫,不知道見風使舵,註定會得罪許多權貴之人,也終究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你知道周處除三害,但你知道後來的周處到底怎麼樣了嗎?

03

對於老百姓來說,周處毫無疑問是一位好官。

他任雲南新平太守時,對戎狄安撫講和,盡力使叛亂的羌人歸附朝廷;他任四川廣漢太守時,盡力處理積累多年的陳年舊案,是非曲直秉公辦理;出任楚國內史時,正值當地發生死亡禍亂,他又把棄在荒郊野外的無名屍骸一一安葬。

昔日殺虎斬蛟的莽撞少年,如今成為了“愛民如子”的父母官。

正是因為周處辦事果敢剛毅,深得民心,不久便升為了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這個職位,主管監察和彈劾,具有考評百官的權利。如果周處生在明君的皇權之下,這個職位對於他是再適合不過了。

可惜的是,此時西晉的皇帝正是這位,曾經鬧出過“何不食肉糜”笑話的晉惠帝司馬衷。因為皇后賈南風乾政專權,直接導致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各地諸王互相攻伐,戰亂、饑荒、瘟疫使許多老百姓流離失所。

周處正是處在這樣一個混亂動盪的政局裡,進行著對文武百官的考核評估。

他糾察彈劾官員時,不論寵臣還是皇親國戚,都一視同仁。就連發現樑王“司馬肜”的違法行為,周處都是嚴格按法律條文,對樑王作出了正當的結論。

周處的這種不識實務,忠烈剛直的作風,令朝廷大臣十分討厭。尤其是樑王司馬肜,更是因為他不識好歹,而對他恨之如骨,早就想尋找機會給他點顏色瞧瞧。

你知道周處除三害,但你知道後來的周處到底怎麼樣了嗎?

04

正好機會來了,氐族的首領“齊萬年”起兵反叛,自立為帝,擁兵七萬駐於陝西梁山。

晉朝於是派遣樑王司馬肜為徵西大將軍,去平息齊萬年叛亂。司馬肜趁機對朝廷說:“周處是吳國名將的兒子,他忠烈果敢剛毅,應該派他跟隨我們一起去徵西。”而其他那些曾經被他記過一筆的大臣,更是一致附和。

這朝廷本就掌控在司馬肜一夥的手裡,周處自然就被安排在了夏侯駿的手下,一同去徵西。

夏侯駿的妻子是司馬肜的侄女,明擺著與司馬肜是一夥的,周處此去必定凶多吉少。

所有人都知道這次司馬肜是想報舊仇。

伏波將軍孫秀有點於心不忍,勸他說:“你家裡正好有老母親,可以用這個理由推辭。”周處卻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既然我已經決定為國家效力,就不能找任何藉口!”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周處明懷著對朝廷的盡節之心,悲憤地上了路,並決意不活著回來!

你知道周處除三害,但你知道後來的周處到底怎麼樣了嗎?

05

剛一到達梁山,夏侯駿便逼迫周處帶五千兵馬去攻打擁有七萬人的齊萬年。

他們考慮的不是如何打贏這場仗,他們只想一洩私憤,早點把周處送上戰場,置周處於死地而後快。

周處和士兵們還沒吃飯,司馬肜就下死命令要周處進軍討賊。軍令如山,周處只好與振武將軍“盧播”、雍州刺史“解系”,帶兵一同在陝西的“六陌”進攻齊萬年。

周處此時心中充滿絕望,彷彿萬事已休。前面是叛亂的戎狄,後面已無援兵,將士們的飯菜都還沒有吃,可內心卻又多麼期待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啊!

他賦詩一首:“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美樑黍,期待能善終。”

周處帶著五千兵馬從晨起一直殺到日落,殺死敵人一萬多,直到弓箭用盡,一同去的盧播和解系也只是袖手旁觀,不增兵救援。

手下的士兵都勸周處撤退,周處按劍說道:“這正是我報效國家,獻出生命的時刻,我為何要撤退?”說完繼續殺敵,直到戰死都沒有後退一步。

這正是“如何正直招人忌,枉使沙場暴骨寒。”

一代名將,最終死於奸人之手。

宜興的周王廟還在,周處除三害的故事還在流傳。也許正是因為許多像周處一樣的豪傑人物,他們知錯能改,最終名垂青史,所以才有了後來“浪子回頭金不換”的至理名言。

作者:朗風習習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