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建中湯合理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

中藥 腸胃病 中醫 健康 王大夫信息站 王大夫信息站 2017-08-05

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 性病變,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浸潤為主,伴有嗜中 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

該病臨床上主 要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類,是 臨床常見消化道病症之一,而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是 臨床最常見的胃脘痛證型,

症見胃涼隱痛,喜按喜 熱,納少便溏,畏寒肢冷,得食痛減,遇寒痛增,餐後 飽脹,口淡流涎;舌淡有齒痕,舌苔薄白,脈沉細遲。

慢性胃炎屬中醫學“胃脘痛”範疇,是以胃部近 心窩處發生疼痛為主證,多由憂思惱怒或飲食失調 所引起,辨證要點以急慢、寒熱、虛實、氣血為綱。

一 般邪氣犯胃以急痛實症為主,疼痛日久,臟腑失調, 疼痛反覆發作,時輕時重,則以虛證為主。

脾胃為後 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因寒客胃,或因久病損傷脾 陽,脾陽不振,累及胃陽,致使脾胃陽氣同虛,故胃涼 隱痛、喜按喜熱、納少便溏、畏寒肢冷;陽氣受損,運 化無力,氣血化源不足,則食少納差、面色萎黃無華、 神疲體弱;

脾胃陽虛,得溫而痛減;飽餐後因陽虛運 化乏力,則飽脹不適、口淡流涎、舌淡有齒痕、舌苔薄 白、脈沉細遲,皆為陽虛有寒之證。

方中黃芪、黨蔘 補氣昇陽,桂技、乾薑溫中散寒,白芍、延胡索緩急, 甘草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使陰寒得散,脾陽得升, 胃運得健,諸症自除。

現代研究證實:黃芪建中湯對脾胃虛寒型慢 性胃炎胃黏膜損傷具有很好的復健作用。 理中 湯具有暖腎健脾,溫中散寒,改善和增強脾胃的功 能,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胃炎都有顯著療效,特別 是脾胃陽虛、累積腎陽的慢性胃炎,效果更佳。

二方 配合運用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相得益彰,療效 顯著,可作為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有效治療途徑 加以推廣運用。

王大夫頭條運營微信:j45779888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