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根據2016年的數據,中國人平均壽命是76歲,如果從3歲開始每天吃兩頓飯,每頓飯平均吃二兩大米,那麼一生大概要吃上5噸大米。這5噸大米可蒸可炒,可鹽可甜,還有一種吃法風靡全球,那就是拌飯

拌飯的優越之處是它的零失敗率,感謝科技和網購,拌飯從煮米到佐料已經基本實現了自動化。

無論佐料是奢華尊貴的禿黃油,還是艱苦樸素的豬油榨菜,優秀拌飯的靈魂都必定在於那份吃完後一口氣打嗝半分鐘的、貨真價實的飽足感。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 豬油拌飯 圖/《孤獨的美食家》


禿 黃 油 拌 飯

每年秋季是江浙人民大啖大閘蟹,瘋狂炫耀吃蟹自由的優越感之時。

《風味人間》中一碗禿黃油拌飯,代表著吃蟹的極致,掀起了網友們口水的浪潮。禿音似“忒”,即“只有”“獨有”,沾染了蟹肉的只能降格為蟹粉,一律不配稱作禿黃油。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大閘蟹蒸熟後只取蟹膏蟹黃,蟹殼低溫熬製至出油,在鍋中以蟹油浸潤膏黃,硬黃綿膏在微熱中相互融合,散發出油亮的光澤。

取一碗熱米飯,蓋上滿滿一勺禿黃油,加上幼薑絲和幾滴香醋攪拌均勻,雪白的飯粒漸被金黃的禿黃油包裹,入口綿潤肥甘,充滿濃厚的脂香,喝上新沏的濃茶,洗去口腔中的肥膩,留下滿口餘香。


大閘蟹蒸熟後只取蟹膏蟹黃,蟹殼低溫熬製至出油,在鍋中以蟹油浸潤膏黃,硬黃綿膏在微熱中相互融合,散發出油亮的光澤。

取一碗熱米飯,蓋上滿滿一勺禿黃油,加上幼薑絲和幾滴香醋攪拌均勻,雪白的飯粒漸被金黃的禿黃油包裹,入口綿潤肥甘,充滿濃厚的脂香,喝上新沏的濃茶,洗去口腔中的肥膩,留下滿口餘香。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有人將禿黃油比做“東方魚子醬”,因為過於奢侈,在解放後一度失傳,近年來才被重新挖掘,去年上海某飯店推出了360元一碗的“蟹黃金”面,引發一陣討論熱潮。

作家沈宏非曾經感嘆,“沒有禿黃油拌飯的寒夜,最難將息。”

禿黃油的神祕力量,足以讓人魂牽夢繞。


豬 油 拌 飯 / 黃 油 拌 飯

兩廣人民大多看似面黃肌瘦,實際上卻最愛豬油。美食家蔡瀾在《死前必食》一文中高呼:“一碗豬油撈飯,吃了感激流淚。”

將肥肉洗淨切塊,在鐵鍋裡大火炸出油後轉小火熬油,肉塊變金黃後撈出,將炸出的油轉移到碗中徹底晾涼,凝結成白色的脂塊。

煮好米飯後,挖一小塊豬油,加幾滴醬油拌勻,冷油塊在米飯的熱度下漸漸融化消失,和醬油合璧成為鹹香油潤的拌飯良伴,不需要任何配菜,也能大吃兩碗。

炸完油的豬油渣子撒上薄鹽或薄糖,又可以變身一道脆而不膩的零嘴,一物兩用,是循環食物經濟的傑出代表。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雖然豬油已經被無數營養學家和醫生diss為高熱量高脂肪的邪惡食物,但又有誰能抵擋這份野性葷香的誘惑?

隔壁島國深夜食堂的名菜黃油拌飯,與豬油拌飯異曲同工,有味但寡薄的醬油和無味但豐厚的油脂完美互補,聯手讓一碗樸素的熱米飯達到極致。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生 雞 蛋 拌 飯

中國人大多吃熟雞蛋,但可食用生雞蛋卻是日本人菜籃子中的剛需品,價格不貴且成色極好。

一天要吃三頓白米飯的日本人,習慣每天清早盛上一碗還在冒煙的新鮮米飯,在上面打個生雞蛋,透明的蛋白包裹著飽滿的蛋黃,新鮮的雞蛋還在輕輕顫動,深褐色的醬油順著光亮的蛋面往四周滑開。

用筷子輕輕戳開蛋黃,鮮橙色的汁液馬上滲入飯粒的縫隙。將雞蛋、醬油和米飯拌勻,方才還軟趴趴的米粒突然變得分明起來,口感順滑而不粘口。雞蛋在米飯的餘溫中熟了三分,加上醬油的點睛,普通的米飯變得元氣滿滿。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生雞蛋拌飯走紅其實只有六七十年,如今已躋身日本的美食國寶之列,全日本數十家醬料公司在生產風味各異的拌飯調料,全國各地的愛好者也踴躍在生雞蛋拌飯官方網站上分享獨特的拌飯技巧。

韓 國 辣 醬 拌 飯

石鍋拌飯又叫媳婦飯,源自舊時的韓國媳婦只能在公婆丈夫吃飽後才能拌勻剩飯剩菜填肚子的傳統。

象徵五行的青瓜絲、木耳絲、胡蘿蔔絲、香菇絲、豆芽和肥牛或五花肉片相間鋪好,在鮮紅的韓式辣醬上臥一個溏心煎蛋——韓式石鍋拌飯的賣相是無可挑剔的養生範例。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用長鋼勺把配料弄散,趁熱把石鍋底下的鍋巴翻出來戳碎,金黃鬆脆的鍋巴散佈在沾了辣醬的橙色飯粒中,整成滿滿的一勺,裡面包含著幾種配料,張開嘴巴一口吃掉,石鍋的餘溫還有些燙嘴,幾種不同質感的食材在口腔匯合,配上一點清新的芝麻和海苔絲,大大減輕重口味辣醬的厚重感,一勺拌飯吃出五六七重口感。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韓國辣醬拌飯的影響力早已輻射全球,成為歷任韓國總統招待外國元首的招牌菜式。你和特朗普吃的,很可能是同一碗飯。韓國拌飯的偉大之處在於可以拌一切,無論是生鮮蔬菜還是昨晚吃剩的雞扒,在大如頭盔的韓式鐵鍋裡,都是同等耀眼的存在。


老 幹 媽 拌 飯

漂泊在外的中國人有一彎共同的白月光,就是外國超市賣5歐元一罐的The Godmother油制辣椒。二十年過去,植根貴州,征服神州的國民女神早已衝出國門,成為在外中國人的身份象徵——不吃老乾媽者,如非廣東人,則必為異類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老乾媽是藥,專治水土不服、食慾不振,對精神萎靡也有奇效。在吃不到(沒錢吃)肥腸毛肚烤鴨蟹黃牛蛙的日子裡,老乾媽的豆豉油辣子拌飯就是最值得信賴的救星。

鋥亮的紅油衝擊眼球,褐色辣椒皮和豆豉的火辣醞釀已久,層次分明的老乾媽和寡淡的白米飯一接觸,瞬間就迸發出霹靂的火花。

老乾媽讓米飯掙脫平淡的桎梏,米飯平衡了老乾媽的高調潑辣,兩者琴瑟和鳴,一看就是纏纏綿綿到天涯的神仙眷侶。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納 豆 拌 飯

蠟筆小新最愛的納豆拌飯是日本的國民食品,在《深夜食堂》裡被隆重蓋章推介。納豆古稱“豉”,起源於秦漢時代的中國。中國人對它的評價趨向兩極,厭惡者吐槽其味道似口水,口感如橡皮;喜愛者堅稱納豆有奇香,配上海苔絲食用方可得其精髓。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 蠟筆小新最喜歡納豆拌飯 圖/《蠟筆小新》


納豆由黃豆發酵而成,攪拌後會變粘稠並能拉出長長的細絲。放到米飯中加幾滴甜口醬油拌勻後,腐爛的氣味有所消減,加入少量日式芥末,辛辣蓋過納豆本身的臭味,微甜的黃豆成為刺激氣味的載體,稍微降低衝擊力,配上米飯更容易入口,滿足了愛吃滑溜溜食物人士的需要。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 納豆拌飯 圖/網絡


黃豆蛋白質含量與豬肉相近,食者可能會產生在吃肉的錯覺,十多年前有食品公司以這為賣點,宣稱納豆拌飯有減肥作用。雖然很快被拆穿是偽科學,但納豆對溶解血栓、抗氧化等疑難雜症確實有效。

腐 乳 拌 飯

同是發酵食物,腐乳在中國的統治力就大多了。

北有安徽人王致和發明的青腐乳,獲慈禧太后賜名“御青方”;南有桂林和開平的白腐乳,兩百多年前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稱讚過“廣西白腐乳最佳”;南北通吃的紅腐乳又稱南乳,是香芋扣肉、鹹煎餅、蹦砂等無數粵式硬菜和小吃的靈魂,江浙菜中則多用於炒菜提鮮。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腐乳可能是廚房裡最經濟適用的調味品,小拇指甲蓋大小的腐乳就能消滅掉一碗白飯。把腐乳搗碎和米飯拌勻,鹽分隨組織細密的腐乳滲入飯粒,帶著鹹香和些許辣勁的汁水融入其中,使飯粒外層滑而不油,內層彈性十足。腐乳味道濃、質地幼,一不小心挖多了,又能成為再多扒一碗白飯的好藉口。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榨 菜 拌 飯

在消費降級的道路中逆流而上,和法國酸黃瓜、德國酸甜甘藍並列世界三大名醃菜的涪陵榨菜是拌飯界一座屹立不倒的豐碑。兩元一包的涪陵榨菜站到行業頂端,成為佐餐開味菜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的公司。

出現在外賣附贈的小菜裡,或是樓下小超市結賬櫃檯前的小筐中,榨菜是每個沒錢買香腸的社會人最忠實的老朋友。榨菜一副樂高積木的耿直模樣,差點讓人忘記它的本尊其實是涪陵特有的青菜頭,優越的生長環境讓它在醃製之後依然脆嫩。

撕開簡陋的包裝袋,從末端開始將榨菜和汁一滴不漏擠進飯裡,爽脆的榨菜和軟糯的米飯在牙齒的咬合中融為一體,軟中帶脆的豐富口感加上不斷挑逗味蕾的酸辣味道,鹹酸脆辣四個味覺維度瞬間被同時滿足,有點小刺激,讓人慾罷不能。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 榨菜拌飯 圖/《美好生活》


電 視 拌 飯

拌飯的配料也許有南北差異,但無論來自哪個山旮旯,吃飯的時候最無法割捨的那道菜,絕對是看電視。

歷經五六十年的發展,電視拌飯已經衍生出無數流派,舊時有新聞聯播、衛視黃金檔婆媳劇、本地嬉笑怒罵的民生節目,現在有各大視頻網站推出的做作綜藝和短小精悍的泡麵番,平臺也從大肚子電視轉移到纖薄的平板電腦。


在這碗拌飯面前,所有美食都是浮雲

▲ 《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照


無論是一個人吃飯還是一桌人吃飯,有電視節目做BGM,從此寂寞、冷場是路人。廣東人把廣告時間也盯著電視看的做法稱為“電視汁都撈埋”,前些年還能遇上些有趣好玩的美味電視汁,現在要碰到滋味如禿黃油的電視汁,可是越來越難了。

今日作者

陳米奇

原文首發於《新週刊》旗下公眾號“九行”

編輯 | 張家明

排版 | Dongna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