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條件接納孩子?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

嬰兒輔食 早期教育 育兒 父母堂 2019-02-11

我們總是說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接納孩子的不平凡。就有讀者向我們發來提問:現在都說要無條件接納並積極關注孩子,那這跟無底線接受孩子的所有,有什麼區別呢?

今天我們就重點講述一下積極關注是如何進行的。

什麼是無條件接納孩子?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


很多時候,孩子的興趣、特長,都受益於幼年時期父母的“積極關注”。

比如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對烹飪美食頗具心得,曾做過美食雜誌,參與過美食節目的編導和策劃,生了女兒後,還因為一直樂忠於做寶寶輔食獲得不少媽媽們的肯定……如果真的追溯對美食的興趣,可能與我10歲時的一次經歷有關。

10歲時第一次學煮飯,學著媽媽的樣子一遍遍仔細地淘米,在這個過程中生米沒少被我浪費掉,流進了下水道,反反覆覆洗了幾次之後,我就開始加水準備煮飯了。當時的我對要加的水量沒什麼概念,只是稀裡糊塗地按自己的感覺加了很多水。

因為水加多了,白米飯變成了白米粥,我正擔心媽媽會批評我,沒想到,媽媽看到這一鍋粥時並沒有任何指責和責怪,而是滿足地誇獎我:“第一次做飯,竟然能把飯煮熟,很棒啊!”爸爸更是誇張地添了一碗又一碗的飯,誇獎我做得特別好吃。

他們似乎根本就不介意這一鍋到底是飯還是粥,對於我淘米時把廚房弄得到處是水壓根就沒有提。

如今,當我回頭去看這一切的時候,才發現媽媽對我的教育,其實可以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個術語“積極關注”來解釋。

積極關注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是指諮詢者以積極的態度看待來訪者,對來訪者給予積極的正面的關注,接受病人可能會有的各種壞情緒,通過發現及肯定來訪者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幫助他們正確認知自己,樹立信心。

什麼是無條件接納孩子?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


家長這些情況下最好不要這樣做

當孩子專注力不足時,你輕易打斷,用提高音量的方式來提醒;

當孩子不擅長交往,看到陌生人要麼抗拒,要麼躲避時,你毫不留情地說“這孩子真沒禮貌”;

當孩子明明不具備舞臺表現力時,硬逼著他上臺,相信他不比其他孩子差,最後演出失敗,你還因為他的“不爭氣”而生氣;

當孩子挑食時,你認定他不吃什麼,只吃什麼,下次專挑他愛吃的做,最後不愛吃的越來越多,愛吃的越來越少……

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是不是積極關注,通過孩子的性格是能看出區別的。

比如,從小接受爸媽積極關注的孩子,他們普遍活潑好動,更願意與人接觸,有自己明確的喜好、想法和目標,不刻意迎合別人,也不怕做錯事,更加敢於嘗試新鮮事物。

因為他們從小就被告知自己有優點和長處,他們並不是很在意自己不擅長的那一面,通過揚長避短,他們可以有更大的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總是充滿自信。

而從小沒有接受到積極關注的小孩,因為經常受到責備和批評,他們為了得到家長的誇讚,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安排生活著,他們通常表現得很自卑,不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這些小孩很容易形成迎合型人格,常常會為了讓家長感到滿意而放棄自己。

什麼是無條件接納孩子?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


羅傑斯的積極關注教我們:

用發展的眼光主動捕捉和觀察孩子行為中的積極意義。

家長可以這樣做

1、積極地關注孩子的優點長處;

2、換個角度去看待孩子,避免聚焦於一個問題點;

3、避免只關注結果,多關注過程中的積極因素;

4、用發展的眼光積極捕捉孩子行為中的積極意義。

當孩子挑食時,我們應該把他從不吃任何水果到選擇吃香蕉當作一種進步,而不是當著他人的面說他挑食不吃水果之類的話語。這不僅沒有讓他意識到挑食是種不好的習慣,還會進一步強化這種錯誤意識。

當孩子專注於玩泥巴時,我們應該誇讚他的專注力和創造力,而不是一味地批評他不講衛生、弄髒了衣服。這不僅很難釋放孩子的天性,還會讓他喪失很多童年的樂趣。

當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弄巧成拙闖禍時,我們應該看到他是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鼓勵他繼續保持良好的品質,而不是批評他是個笨手笨腳的熊孩子。這不僅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削弱孩子勞動的興致。

什麼是無條件接納孩子?很多父母都理解錯了


然而,無條件接納≠無底線接受孩子的所有

無條件積極關注與佛系的差別在於:如果說佛系是“無作為”,那無條件積極關注是“無為”。“無為”並非“無作為”,而是順應孩子的意願和自然規律,不斷挖掘和發現孩子好的一面,以挖掘積極的一面來給孩子認真做事的動力,而不是以消極的否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犯錯的那些瞬間,我們要學會包容孩子的一切負面的悲痛的情緒,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孩子,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閃光點,重新樹立孩子的信心,衝出陰霾,迎接光明。

對於如何積極關注孩子,你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們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