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杜甫的晚年生活,顛覆你的想象

杜甫的經歷表明,他只適合做諫官,新唐書中也曾言其“好論天下事”一旦讓他做具體的行政工作他就受不了。755年,杜甫拒絕了河西尉的職務,759年,面對案牘勞形,杜甫又一次捨棄了官職,前往成都定居。

彼時成都府尹是曾經擔任宰相的裴冕,杜甫與他無疑是相識的。既然是舊相識,那麼來成都理當拜會。中國古代的傳統,故人相投,應竭盡所能予以幫助,慷慨解囊、推薦官職、介紹工作,無論哪一種,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杜甫從裴冕等人處獲得了不小的幫助,所以他才有能力在浣花溪邊建一座草堂,開一片地,又向親朋討要了一些桃樹、綿竹、榿木、楊梅、櫸柳等栽植在草堂周圍,數月之後,草堂建成:

堂成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小地主杜甫的晚年生活,顛覆你的想象

又經過兩年修繕,草堂終成規模,不僅有數林,也有菜園、藥圃,庭院內還有一口水井,養殖各類家禽,儼然士紳。同時,杜甫愛好交往,朋友往來不斷,好朋友高適、世交嚴武或異地、或登門與之唱和。

杜甫自己做了農夫,種起了麥子。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為農》

楊氏夫人有難得的閒暇,在紙上畫起了棋盤,兒子則把針敲彎做魚鉤。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江村》

有時候,杜甫暫時拋下家國大小事,載著夫人在江面上泛舟賞景,放鬆心情。有時就那麼坐著,看孩童江中玩耍,享受天倫之樂。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進艇》

小地主杜甫的晚年生活,顛覆你的想象

760年秋天,杜甫一家的生活再次陷入了窘困,家徒四壁,孩子臉有菜色(恆飢稚子色淒涼),顧不得禮數,整日嚷著要吃飯(痴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八月,茅屋被秋風吹破,他不得託人向高適尋求救濟。到冬季,杜甫謀得了一個給唐興縣令修建的館舍寫記的活,從縣令那裡得到了一些資助。

761年的春天,成都雨多花繁,杜甫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有閒暇欣賞美景、飲美酒、看歌舞,實在無聊時,還能與隔壁老翁對飲,我們得以千年之後吟誦名句。

小地主杜甫的晚年生活,顛覆你的想象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江畔獨步尋花之二》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花之五》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之六》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漫興絕句之四》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客至》

762年,嚴武擔任節度使以後,經常登門看望杜甫。同年,在長安,夏天,玄宗李隆基和肅宗李亨先後駕崩,太子李俶登基,為唐代宗。不久,嚴武被召入京城,緊接著,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叛變,嚴武迴歸的道路被阻隔,杜甫作為嚴武的朋友,被迫逃到梓州避難。九個月以後,叛亂被平息。763年,史朝義被殺,河南河北被官軍收復,好消息傳入梓州,杜甫欣喜欲狂,感覺自己都年輕了,一度準備回到洛陽故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就在杜甫籌備迴歸洛陽期間,噩耗傳來,好朋友房琯病死,杜甫一度傷心。壞消息又從長安傳來,吐蕃攻入長安,君臣避禍異地,杜甫憂心主君安危。

狼狽風塵裡 群臣安在哉——《巴山》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登樓》

經歷喪亂的人,更加懷念帝國鼎盛時期的榮光。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憶昔》其一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憶昔》其二

764年,嚴武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杜甫謀得了一個工部員外郎的閒職,平日裡擔任嚴武的幕僚。杜甫不是一個好幕僚,他對嚴武沒有尊卑觀念,有時會提一些不合時宜的建議,讓嚴武下不來臺。除此之外,他還要面對來自嚴武幕府中同僚的嫉妒,於是杜甫請求休息,嚴武也確實給予了特殊照顧。

在嚴武任職四川期間,杜甫生活基本安定,繼續與家人享受悠閒時光。只是人越老,越容易懷念年輕時候,尤其是獻上三大禮賦後集賢殿考試這一杜甫一生最榮光的事件,更被他多年後津津樂道。但是一想到自己中年起步,如今發白齒落,無所作為,免不了惆悵鬱結,借酒澆愁。

白頭赴幕府,深覺負平生。——《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

765年,嚴武去世,杜甫一家離開成都,離開了草堂、浣花溪、黃師塔、黃四孃家、丞相祠堂,再也沒有踏上成都的土地。

離開了成都的杜甫一家,乘船輾轉抵達雲安,在雲安呆了一段時間之後,766年,杜甫全家遷往夔州,州府所在地就是劉備託孤的所在——白帝城。

夔州都督柏茂琳,早先曾是嚴武帳下的一名牙將,因此他認識杜甫,敬愛杜甫的才學,為他提供了不少幫助,還給他每個月發放俸祿,保證了杜甫一家的生活。

766年至767年,杜甫在夔州過著相對無憂的生活,他買下自己租住的房屋,還有40畝果園和稻田。就像海子在那首著名的詩中所寫的: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一度憂國憂民的杜甫這次也關心起了農業生產,朝廷的大事暫時讓位於瑣碎生活。他經常指揮農夫做活,享受從播種到收穫的喜悅。

杜甫在夔州除了擔任柏都督的文字工作和經營農業外,有很多閒暇時間緬懷三國遺蹟,精心打磨自己的律詩。他經常一個人住在西閣,在西閣的走廊上遙思千年,遠眺萬里,寫下了著名的《詠懷古蹟五首》和代表杜甫律詩最高成就的《秋興八首》。

《秋興八首》講了什麼內容?第一首為發端,感嘆身世飄零;第二首因身處蜀地而思緒飄到京華,哀慟家國之亂;第三首回憶舊時年華,感慨功名之薄;第四首直指長安,表明故國之思。第五首似蓬萊宮的朝廷,第六首至第八首分別回憶曲江、昆明池、渼陂之樂,以此寄託自己的思念。這八首詩濃縮了杜甫詩歌的精華,很好的詮釋了杜甫詩歌的主旨精神,道盡了杜甫的家國情懷,即便從作詩技術角度上講,也代表了律詩的極高水平。

杜甫的詩歌在歷史上被稱為“詩史”,本人被稱為“詩聖”,他與李白起名,世稱“李杜”。杜甫在世時,名氣並不大,也沒有多少影響力。杜甫去世前,感慨“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甫去世以後,第一個為杜甫鼓吹的是元稹,他也是第一個識貨的名人,他說杜甫的詩“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認為他是一個集大成者。此後,白居易、韓愈、杜牧、韋莊、蘇軾、秦觀等都對杜甫給予了極高評價。

杜甫能有這樣的成就,首先得益於他生活的這個時代。

一是各種詩體發展到唐朝,都已經十分成熟,杜甫可以學的前輩有很多,可隨心所欲的運用。秦觀在《韓愈論》就說:“杜子美之於詩,實積眾家之長,適其時而已。……杜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淡之趣,兼峻潔之姿,備藻麗之態,而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諸家之長,杜氏亦不能獨至於斯也。”

二是唐代開國上百年,集合了南北朝文化的精華,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發展到開元天寶年間,實已登頂,政治經濟社會極度繁榮。登頂之後,安史之亂爆發,又瞬間跌入谷底,中間的落差非身在其中之人不能體會,杜甫身在其中,自然明白。

其次,得益於他紮實的家學功底和苦讀精神,這個前面已經提及,不再詳述。最後是他作為儒家士子的進取精神,正是范仲淹筆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只是隨著年紀增長,左耳越來越聾,視力也有所下降,牙齒掉了一半,酒後騎馬,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來,在家裡躺了一段時間。酒也不能喝了,登高遠望,看滾滾長江東逝水,落葉蕭蕭紛紛下,不禁悲從中來。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767年,杜甫感覺身體稍好,準備返回河南故鄉,整頓家業,他還沒起身,就傳來吐蕃攻擊靈武的消息,長安陷入緊張的氛圍中。杜甫一直關注著局勢的發展,直到768年初,才得到吐蕃已退的好消息。他已經老了,不想再過漂泊的日子,江上風景再美,也挽留不住一顆回家的心。

絕句二首之一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768年的2月,杜甫終於決定走了,房屋不要了,40畝果園不要了,曾經流過汗水的稻田不要了,什麼都不要了,只想順江而下,尋找失散的弟弟。離開三峽時,杜甫出席了當地文學圈組織的告別宴會,隨後順江而下,夜深之時,想到一生飄零,老無所依,再也難以入睡,一首千古名詩噴薄而出: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零何所思,天地一沙鷗。

終於不再糾結,時間替他做出了選擇。所謂仕途,已成昨日空夢。

一路從江陵到嶽州,詩人登上岳陽樓,看到的是天下: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想到的是自己: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最牽掛的依舊是朝廷: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四流。

過了嶽州,經過潭州,杜甫進入衡州。在衡州,杜甫病情加重,養了好幾個月。之後,他們又再度折回潭州。

對自己將去何方,人生短長,內心實在迷茫:

終當掛帆去,天意難告訴。——《詠懷二首》

時間最終到了770年,我們的詩人即將無聲謝幕。2月,他給兒子宗武寫了兩首詩。偶然翻出高適的一首詩,現在才想起寫答詩,高適已經見不到了。4月,見到了舊相識李龜年,留下無限感慨。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所有曾經的煊赫,隨著燦爛的歲月都已遠去,留下了幾多傷春枯老之人。

5月,潭州發生叛亂,杜甫一家逃到衡州,呆了一段時間後,他們準備前往郴州。行到半路,趕上大雨,導致江水橫流,行舟實在危險,一家人不得不在方田拋錨,一連數日,缺乏補給。幸有當地縣令救濟,得以活命,又回到潭州的臨時居所。但是杜甫終究沒有熬過770年冬季,大約770年11月,杜甫辭世。(一說杜甫飢餓多日,縣令送來酒食後,一下子吃了過多,撐死了。)

所謂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大概如此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