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汪曾祺 腐皮 葫蘆 美食 高郵 豆腐 蒲草 王老虎尋鮮記 2019-09-17
"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一個一個蒲包肉在店主大哥靈巧的手中,接踵而至,不一會兒就包好了滿滿的一桶,然後就被放入一口大鍋中,燜煮了好一會兒,熱氣蒸騰,香氣嫋嫋,早已忍耐不住的垂涎三尺了。

終於等到出鍋放涼,褪去黃褐色的蒲草包,那層薄如蟬翼的腐皮早已經隨著燜煮消散去了,一個粉嫩的像一個小巧精緻的葫蘆般的肉團便浮現眼前,像破繭而出的蝴蝶般驚豔,而且這蒲包肉的那種紅色兒是極其誘人的,這種紅我不知道該叫粉紅還是緋紅,這種紅是嬌嫩的,是有春一般的感覺的,會想起蒲草叢叢,會想起花開微醺,會想起清風拂面,會想起湖水微瀾,會想起鳥雀啁啾,會想起一個清秀的女子,會想起一段粉紅的回憶。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一個一個蒲包肉在店主大哥靈巧的手中,接踵而至,不一會兒就包好了滿滿的一桶,然後就被放入一口大鍋中,燜煮了好一會兒,熱氣蒸騰,香氣嫋嫋,早已忍耐不住的垂涎三尺了。

終於等到出鍋放涼,褪去黃褐色的蒲草包,那層薄如蟬翼的腐皮早已經隨著燜煮消散去了,一個粉嫩的像一個小巧精緻的葫蘆般的肉團便浮現眼前,像破繭而出的蝴蝶般驚豔,而且這蒲包肉的那種紅色兒是極其誘人的,這種紅我不知道該叫粉紅還是緋紅,這種紅是嬌嫩的,是有春一般的感覺的,會想起蒲草叢叢,會想起花開微醺,會想起清風拂面,會想起湖水微瀾,會想起鳥雀啁啾,會想起一個清秀的女子,會想起一段粉紅的回憶。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一個一個蒲包肉在店主大哥靈巧的手中,接踵而至,不一會兒就包好了滿滿的一桶,然後就被放入一口大鍋中,燜煮了好一會兒,熱氣蒸騰,香氣嫋嫋,早已忍耐不住的垂涎三尺了。

終於等到出鍋放涼,褪去黃褐色的蒲草包,那層薄如蟬翼的腐皮早已經隨著燜煮消散去了,一個粉嫩的像一個小巧精緻的葫蘆般的肉團便浮現眼前,像破繭而出的蝴蝶般驚豔,而且這蒲包肉的那種紅色兒是極其誘人的,這種紅我不知道該叫粉紅還是緋紅,這種紅是嬌嫩的,是有春一般的感覺的,會想起蒲草叢叢,會想起花開微醺,會想起清風拂面,會想起湖水微瀾,會想起鳥雀啁啾,會想起一個清秀的女子,會想起一段粉紅的回憶。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一個一個蒲包肉在店主大哥靈巧的手中,接踵而至,不一會兒就包好了滿滿的一桶,然後就被放入一口大鍋中,燜煮了好一會兒,熱氣蒸騰,香氣嫋嫋,早已忍耐不住的垂涎三尺了。

終於等到出鍋放涼,褪去黃褐色的蒲草包,那層薄如蟬翼的腐皮早已經隨著燜煮消散去了,一個粉嫩的像一個小巧精緻的葫蘆般的肉團便浮現眼前,像破繭而出的蝴蝶般驚豔,而且這蒲包肉的那種紅色兒是極其誘人的,這種紅我不知道該叫粉紅還是緋紅,這種紅是嬌嫩的,是有春一般的感覺的,會想起蒲草叢叢,會想起花開微醺,會想起清風拂面,會想起湖水微瀾,會想起鳥雀啁啾,會想起一個清秀的女子,會想起一段粉紅的回憶。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拿起一枚,嗅一嗅,一股清香便撲鼻而來,切了薄薄的片兒,拈一片兒,入口,肉的肥瘦正好相宜,肥香而不油膩,軟糯香滑中卻偏偏又有韌彈的勁兒,滋味呢,是鹹鮮卻又微甜,而那香呢,不是濃郁的香,而是清香怡人的淡雅的香,這清香中,有肉的清香,有蒲草的清香,還有香料的清香,相互融合交相輝映,像像竹節錯節般,一曲梅花三弄般,在舌尖,在味蕾,層層遞進,一曲終了,餘韻繞樑三日。

這枚清秀的蒲包肉,豐盈清香。至今難忘。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一個一個蒲包肉在店主大哥靈巧的手中,接踵而至,不一會兒就包好了滿滿的一桶,然後就被放入一口大鍋中,燜煮了好一會兒,熱氣蒸騰,香氣嫋嫋,早已忍耐不住的垂涎三尺了。

終於等到出鍋放涼,褪去黃褐色的蒲草包,那層薄如蟬翼的腐皮早已經隨著燜煮消散去了,一個粉嫩的像一個小巧精緻的葫蘆般的肉團便浮現眼前,像破繭而出的蝴蝶般驚豔,而且這蒲包肉的那種紅色兒是極其誘人的,這種紅我不知道該叫粉紅還是緋紅,這種紅是嬌嫩的,是有春一般的感覺的,會想起蒲草叢叢,會想起花開微醺,會想起清風拂面,會想起湖水微瀾,會想起鳥雀啁啾,會想起一個清秀的女子,會想起一段粉紅的回憶。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拿起一枚,嗅一嗅,一股清香便撲鼻而來,切了薄薄的片兒,拈一片兒,入口,肉的肥瘦正好相宜,肥香而不油膩,軟糯香滑中卻偏偏又有韌彈的勁兒,滋味呢,是鹹鮮卻又微甜,而那香呢,不是濃郁的香,而是清香怡人的淡雅的香,這清香中,有肉的清香,有蒲草的清香,還有香料的清香,相互融合交相輝映,像像竹節錯節般,一曲梅花三弄般,在舌尖,在味蕾,層層遞進,一曲終了,餘韻繞樑三日。

這枚清秀的蒲包肉,豐盈清香。至今難忘。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說《異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薰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讀著讀著,就饞了。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所以有一次有緣到汪老先生的故鄉高郵,自然是追隨著先生的文字去尋覓先生筆下的美味。在先生故居附近的一條叫永安巷的曲折的老巷子,找到了一家做蒲包肉的作坊。據說這家叫二子的店兒的蒲包肉,汪老爺子的兒子汪朗也很是喜歡的。

巧得很,店主大哥正在做這蒲包肉,就瞧了個究竟,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豬肉粒兒,再輕剁細斬成肉粒泥兒,這肉的肥瘦是有講究的,據說大致為肥四瘦六。太肥則油膩,太瘦則老柴。肉粒兒盛在一個大盆裡,瘦肉紅潤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飽滿,肥肉則豐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潤,而翠綠的蔥花兒,黃潤的薑末兒,夾雜在其中,撒一撮鹽一把糖調調味兒,還有一些祕方,就不為人知了,然後將一盆肉粒泥兒攪拌均勻了,蒲包肉的餡兒就好了,看著就鮮亮溫潤。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旁邊有一堆蒲包兒,高郵是多湖泊河流的,所以水邊到處長滿了蒲草。蒲草的嫩莖兒入饌極為妙,兒這蒲包兒就是用蒲草的葉兒交叉編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一個個小兜般可愛,許是用了一段時間了,就像是一件盤了很久包漿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顏色變得黃褐深沉,很有歲月的痕跡,拿起一個來,嗅一嗅,似乎還有蒲草的清香縈繞。

就取一張薄如蟬翼的腐皮,盛一團紅潤欲滴的肉粒泥兒,一包一裹,這腐皮呢,是為了防止肉粒泥兒滲漏的。然後就拿一個蒲包過來,往下一翻一擼,就露了底兒,把包裹了一團肉粒泥兒的腐皮團兒,放到蒲草包裡,一捋一提再一緊,肉粒泥兒就緊緊地包裹在蒲草包裡了,先用繩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細繩從蒲草包中間攔腰紮緊,就成了一個小巧的壓腰葫蘆的樣兒了。葫蘆意喻著福祿雙全,倒是也吉祥的很。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一個一個蒲包肉在店主大哥靈巧的手中,接踵而至,不一會兒就包好了滿滿的一桶,然後就被放入一口大鍋中,燜煮了好一會兒,熱氣蒸騰,香氣嫋嫋,早已忍耐不住的垂涎三尺了。

終於等到出鍋放涼,褪去黃褐色的蒲草包,那層薄如蟬翼的腐皮早已經隨著燜煮消散去了,一個粉嫩的像一個小巧精緻的葫蘆般的肉團便浮現眼前,像破繭而出的蝴蝶般驚豔,而且這蒲包肉的那種紅色兒是極其誘人的,這種紅我不知道該叫粉紅還是緋紅,這種紅是嬌嫩的,是有春一般的感覺的,會想起蒲草叢叢,會想起花開微醺,會想起清風拂面,會想起湖水微瀾,會想起鳥雀啁啾,會想起一個清秀的女子,會想起一段粉紅的回憶。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拿起一枚,嗅一嗅,一股清香便撲鼻而來,切了薄薄的片兒,拈一片兒,入口,肉的肥瘦正好相宜,肥香而不油膩,軟糯香滑中卻偏偏又有韌彈的勁兒,滋味呢,是鹹鮮卻又微甜,而那香呢,不是濃郁的香,而是清香怡人的淡雅的香,這清香中,有肉的清香,有蒲草的清香,還有香料的清香,相互融合交相輝映,像像竹節錯節般,一曲梅花三弄般,在舌尖,在味蕾,層層遞進,一曲終了,餘韻繞樑三日。

這枚清秀的蒲包肉,豐盈清香。至今難忘。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愛煞了汪曾祺老爺子筆下的高郵蒲包肉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搜狐吃貨自媒體聯盟執行祕書長,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