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和瘦,我選糖


糖和瘦,我選糖

誰能抵擋得住這種誘惑?圖/Unsplash


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吃糖不健康,但還是甘願承擔這份“甜蜜的負擔”,並不斷追求無糖的甜味體驗。

“只要甜,不要糖,這是當代社會的流行邏輯。”


4歲女孩喝可樂喝出脂肪肝;18歲少女把飲料當水喝,喝出腎結石;5歲女孩酷愛吃甜食,導致300度近視……

越來越多駭人聽聞的新聞正在告訴我們:糖,正在成為現代人的健康殺手

糖和瘦,我選糖

青少年高糖易引發骨折/圖源 江蘇公共新聞截圖


最近《美國醫學會雜誌》在網絡開放版上發佈了一項研究報告,因為水果中糖分的存在,喝100%純天然的果汁竟然也會對人體構成健康威脅,每人每天多攝入355ml的果汁,死亡風險高達24%,這一數據比喝碳酸飲料還高。

糖,世界上最甜美的食物和佐料,真的不能吃了嗎?

人們對於健康和美好生活品質的追求,使得嗜糖成為了原罪。但人類離不開糖,又害怕糖,只能陷入和糖漫長無解的鬥爭中。


糖和瘦,我選糖

戒糖不易,戒甜更難。/ 圖源 pixabay

糖和瘦,我選糖


致命的糖,無處不在


糖,簡單來說即碳水化合物。糖作為一種調味劑,廣泛隱祕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糖有各種形式,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乳糖等等;它們不僅存在於糖果和甜點之中,也被添加於甜味飲料、番茄醬、酸奶、罐頭等各種食物中。

自從大航海時代的殖民者和商人將糖帶到世界各地,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幾乎全面侵佔了食品加工行業。

在解決溫飽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糖成了人們的精神支柱。

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密集的空間環境裡,人們被迫從原始的傳統食物中剝離出來,轉而依賴工業加工生產出來的食品。


糖和瘦,我選糖

紀錄片《吉米的食品工廠》截圖。


如今,城市中的人們已經很難找到一個完全不含有糖分的食品了。

在美國,80%的食品中都加入了糖,使得美國人每天攝入的糖量高達總熱量的18%。

根據2017年經合組織(OECD)的一項調查,美國成年人(15歲以上)肥胖率高達38.2%,當之無愧成為全球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糖和瘦,我選糖

攝入高熱量食物是美國人的日常。


由於飲食習慣的差異,中國人的攝糖量沒有美國人那麼多,但是由糖引發的肥胖問題同樣不容樂觀,其中兒童與青少年首當其衝。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已經達到16%,且這個數據還正以10倍的驚人速度增長。

大量糖分的深攝入,使得青少年患上糖尿病的機率大大升高,連原來多發生在40歲以上成年人的2型糖尿病,也頻頻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且發病率增長速度遠遠大於兒童青少年更易患上的1型糖尿病。


糖和瘦,我選糖

沉迷高熱量食品的未成年人。圖/BBC新聞


高糖時代的來臨成為人們心照不宣的陽謀,由糖引發的健康問題也日益成為人們“甜蜜的”負擔。

大量的研究表明,糖不僅會讓我們肥胖、皮膚變差,還會讓我們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慢性疾病,甚至於還會改變我們的大腦,損害正常的記憶、判斷和學習功能。

世界衛生組織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糖的危害,甚於吸菸。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Circulation》在今年四月份發佈了一份對於美國成年人吃糖與死亡風險的調查研究,發現飲用含糖飲料越多,早死的風險越大,其中女性的風險遠遠大於男性,機率高達63%。

糖,正在慢慢成為新一代的健康殺手,而更令人擔憂的是,人類彷彿對它束手無策。


糖和瘦,我選糖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文章《公共衛生:糖的毒性真相》。


糖和瘦,我選糖


糖,讓我們上癮,

也讓我們開心


馬未都馬爺曾在《圓桌派》中把這個世界上的食物分為三種:食品、毒品和癮品。

人們依賴其生存的叫“食品”,讓你產生精神依賴卻對你身體沒什麼好處的叫“毒品”,而介於兩者中間的就叫“癮品”。

我們國家把癮品的上限定為煙,而食品和癮品的下限就是我們日常十分熟悉的鹽和糖。


糖和瘦,我選糖

癮品的下限——糖。圖/pixabay


癮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略帶刺激,而所有略帶刺激的事物,在一開始,都不會讓人舒服,唯獨一樣——糖。

人類對於甜味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而且幾乎可以說是進化的結果。母乳是甜的,人類祖先喜歡吃的水果也是甜的。


糖和瘦,我選糖

被糖包圍的幸福。 圖/Unsplash


當我們吃到大量含糖食物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它主要作用於人的犒賞系統。

犒賞系統不但會被食物激活,也會被社交、性行為、毒品等事物激活。

過度激活犒賞系統會帶來一系列不幸的事情:失控、渴求、對糖分忍耐度的增長,還有無法正確計算自己到底攝入了多少糖。


糖和瘦,我選糖

吃糖容易讓人上癮。圖/Unsplash


也就是說,雖然糖不會像毒品一樣產生明顯的“戒斷反應”,但它還是會讓人上癮,並且不斷地追求甜味所帶來的這種快感,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人們對於糖的副作用或多或少都有所瞭解,但這卻並不能破壞我們心目中對於糖的美好形象,主要原因在於人們認為糖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在壓力山大的時候,吃上一顆糖,或者咕咚咕咚喝下一罐肥宅快樂水,頓時感覺所有的壓力都消散了,渾身上下就一個字——爽!


糖和瘦,我選糖

肥宅快樂水,快活賽神仙。圖/pixabay


不可否認,吃糖確實能緩解壓力。人的大腦中有一種與壓力有關的神經元,這種神經元越活躍,與壓力有關的激素就會釋放得更多,人也會越焦慮。

研究表明,糖進入大腦後,會抑制這種神經元的活動,從而達到緩解壓力的效果。

不僅如此,大量的糖分促使分泌出的多巴胺,能傳遞大腦中的情緒和感覺,讓吃糖的人感到開心和興奮。


糖和瘦,我選糖

糖,快樂的源泉。圖/Unsplash


雖然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臨床證據證明多巴胺和愉快、快樂的感覺直接相關,但至少在主觀感受上,吃糖就是能讓我們更開心。

一味地對癮品屈服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各國政府也慢慢意識到過度攝糖所帶來的一系列副作用正在日益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議題,解決不好,甚至會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糖和瘦,我選糖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圖/明水公衛


我國教育部、衛健委等部門在今年4月1日聯合發佈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正式規定中小學、幼兒園內應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普通人每天對於遊離糖的攝入量不要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內。

可這一標準實在很難實現,現實情況是,你喝下一瓶500ml的可樂,這個糖量就已超標,也正因如此,糖分攝取過量自然不得已成為了現代人的通病。

糖和瘦,我選糖


“無糖”的真相


代糖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攝糖過量的問題。

代糖,即非糖味甜味劑,多為人工合成,在味道上比同等重量的砂糖甜數百倍。代糖多數不參與人體代謝,所以不會增加熱量(卡路里)攝入,還能降低蛀牙風險。

糖和瘦,我選糖

你選哪款甜味劑?圖/紐約時報


代糖作為食品添加劑被廣泛地用於食品生產,添加在可樂、咖啡、口香糖等各種飲料、零食中,這些飲料零食也會順勢標註“無糖、0卡路里”,或者直接聲稱“減肥飲料”“減肥食品”來吸引受眾。

在全民減肥的熱潮下,少糖、無糖食品的銷量增速明顯。

一些肥胖率很高的西方國家甚至頒佈“含糖稅”來鼓勵商家生產含有甜味劑的無糖、低糖食品,從而變相遏制大眾食用高熱量的食品。

可是,代糖真的安全嗎,真的能遏制肥胖嗎?


糖和瘦,我選糖

圖/MEDICAL INSPIRE


如果代糖真的有想象中的那麼好,為什麼在代糖出現的百年間,人類的肥胖率只增不減,且在甜味劑飲料銷量越高的國家,青少年肥胖的比例不減反增呢?

紀錄片《甜蜜的負擔》指出甜味劑對於人體來說與糖差別並不大,就算我們的大腦知道這是一種“假糖”,我們的身體也會把它當做真糖來消化吸收,當它觸發激素反應,它們會讓我們人體產生更多的胰島素,提高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

而2014年英國《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則將人們對於代糖的隱憂直接搬上臺面。

研究指出:甜味劑不僅會改變動物體內的腸道益生菌,還會誘發“葡萄糖不耐症”——糖尿病的前端徵兆。


糖和瘦,我選糖

紀錄片《甜蜜的負擔》截圖。


近年來國內外的好幾項研究還發現人工糖分的過度攝入會對人的心理狀態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讓人產生焦慮和抑鬱的負面情緒。

相關的研究還在繼續,在還沒有準確定義代糖究竟對人體有害還是有益時,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暫時評估制定了一種甜味劑的每日攝入量標準。

JECFA認為,在標準內攝入甜味劑,不存在安全問題,而按照一般人正常的攝入量,絕對不會超過那個數值。


糖和瘦,我選糖


不吃糖,毋寧死


食物不僅僅是卡路里,也是一種信息,它會控制我們的基因表達、激素和新陳代謝。

人類在潛意識中也相信自己吸收進體內的東西能從根本上改變你——你吃了什麼,你就能變成什麼樣的人。

正如米哈伊爾·巴赫金曾經說過的:“人類品嚐世界,感受世界的味道,並與其融為一體,讓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糖和瘦,我選糖

劇集《問題餐廳》截圖。


對於糖的抗拒一部分來自於人們對於慾望的天然警惕。縱觀歷史,我們總是把最難抗拒的東西妖魔化。

糖能給人帶來極大的愉悅,所以我們必須把它看成是頭等大罪。”美國詹姆斯麥迪遜大學副教授列文諾維茨說。

但一味的禁止往往帶來的是更大吸引力。糖讓人胖、讓人醜、讓人老,可還是有一大群人趨之若鶩。對於這些“不吃糖就會死星人”來說,糖能給他們帶來過山車般的快感,糖就是他們的生命之光。不吃糖,毋寧死。


糖和瘦,我選糖

嗜糖是人類的本能。圖/Unsplash


每個人的代謝能力不一樣,身體能正常負擔的糖量也不一樣。有些人天天被可樂、冰淇淋等高熱量食物輪番轟炸,照樣青春靚麗,有些人吃一點點水果都會滿臉痤瘡。

仔細想想,吃糖實際能給我們帶來的壞處無非就是臉上長痘、皮膚加速老化、很容易長蛀牙、提高一些因糖而產生的病症機率罷了,這在“不吃糖會死星人”骨頭裡都帶著風的彪悍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飲食是生命的核心,也是人類本能的享樂。

吃糖過量確實會帶來諸多副作用,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也是人體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出現情緒煩躁、昏昏欲睡、注意力無法集中、排便不暢等問題。


糖和瘦,我選糖

健康飲食才是關鍵。


糖在某種意義上是人們生活的安慰劑和強心針,盲目、斷層式地戒糖可能會導致疲勞、眩暈、低血糖的問題。

低血糖可不是鬧著玩的,一旦低血糖導致昏迷超過6小時以上,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腦損傷,甚至死亡。

不僅如此,糖還有可能帶給我們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去年BBC的一項研究表明,糖有可能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記憶力和表現能力。在一個記憶實驗中,吃了糖的老年人能更積極全力地完成艱鉅的任務,同時不覺得自己付出了更多努力,同時血糖的升高也讓他們感到更快樂。

吃,本該是一種公民權利,但慢慢我們發現,有時候吃什麼,卻並不能由我們自己決定。

商家為了自身的巨大利益,將糖這種致命的甜蜜包裝成幸福的代名詞,促使我們不斷攝入,潛移默化地融入我們的基因。


糖和瘦,我選糖

民以食為天。圖/《舌尖上的中國》截圖


《上癮五百年》裡曾說“消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乃是人類固有的慾望”,每個人都與生俱來擁有一種想要轉換自己正常意識的衝動。

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吃糖不健康,但還是甘願承擔這份“甜蜜的負擔”,並不斷追求無糖的甜味體驗。

正如新週刊2008年第274期《與糖作戰》中所說的那樣:“只要甜,不要糖,這是當代社會的流行邏輯。這個邏輯的背後,是人類試圖剝離慾望和道德的努力,哪怕用替代品來滿足慾望,過濾道德。”


糖和瘦,我選糖

紀錄片《主廚的餐桌》截圖。


面對無聊痛苦、瑣碎疲憊的人生,糖成為了我們對抗難堪處境的意想不到的利器和逃離現實桎梏最簡易的手段。面對“嗜糖”這一近乎天性的人類特質,我們實在不必“談糖色變”。

人生如果沒有那麼一點點的放縱和享樂,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

參考文獻:

[1]上癮五百年:煙、酒、咖啡和鴉片的歷史.戴維·考特萊斯.中信出版社

[2]喝過多果汁不利於健康,死亡風險不亞於碳酸飲料.新華網.2019-05-21

[3]美國肥胖率38%全球第一,中國7%倒數第五.新浪財經.2017-05-29

[4]這部“細思極恐”的紀錄片,不該只有175人看過.獨立魚電影.2017-10-19

[5]吃糖好比吸菸!你吃下去的糖比你想象的更多.丁香醫生.2018-01-18

[6]甜甜的無糖食品,會讓你更瘦更健康嗎?.健康學人.2019-01-14

[7]代糖真能代替糖?甜味劑是我們減肥的好夥伴嗎?.PanSci泛科學.陳志今.2018-12-13

[8]Reward Inhibits Paraventricular CRH Neurons to Relieve Stress.Current Biology.2019-03-07

[9]Is sugar really bad for you?.BBC Future.Jessica Brown.2018-09-19

✎作者 | 趙皖西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週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