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文章來源:大眾醫學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康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

康叔,何許人也?營養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或許讀者網友還對他不太熟悉,請看他的“牛”簡歷。

"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文章來源:大眾醫學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康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

康叔,何許人也?營養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或許讀者網友還對他不太熟悉,請看他的“牛”簡歷。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所以,康叔的營養觀,你要不要聽?

我的營養觀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主任醫師 於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它概括了一個人的食物喜好、口味特點與飲食風格。一個人的飲食觀大約在十幾歲時就已自然形成,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因為它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在飲食觀的基礎上,本著對科學的信任,對合理營養不斷理解與追求的結果。

飲食觀與營養觀,是統一而非對立的,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昇華。每個人的飲食觀都應受到尊重,而建立合理的營養觀,則是渴望健康者的必然追求。

我認為,我是一個有營養觀的人。相較於飲食觀,我的營養觀初現與形成大約要晚一二十年。大學營養學專業背景使我的營養觀有了雛形,而二十多年臨床營養工作實踐則使它真正形成並融入、改變了我的生活。

01. 敬畏食物

敬畏食物是我營養觀的基礎。

應該說, 除了空氣,再沒有一樣東西如食物(包括水) 般伴隨我們終生。一個人,以80歲壽命計算,一生所攝入的食物(包括水)總量高達60餘噸,一生吃飯次數高達80 000餘次。中國人所說的“民以食為天”,西方人所講的“You are what you eat(你即是你吃的結果)”,都在說明食物對人的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約60%或更高比例的疾病(包括惡性腫瘤等)的發生、發展與飲食相關。可以說,食物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我們的健康走向。

上大學時,老師教導我,食物是活的, 是有生命的,是有個性的。工作後,我在日本看到,小學生被教育要尊重食物,尊重從事食物烹調、製備和研究的人;我在意大利看到,食物製備者被人們稱為藝術家;我在丹麥看到,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食物被當作“天賦人權”而得到最高保護。

在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特別強調“杜絕浪費,興新食尚”,實際上就是反映了尊重食物、節約食物的重要思想。只有真正對食物懷有敬畏感,才能真正靜下心來了解、研究、熟悉食物,才能真正理解和享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味與健康。

02. 食物多樣化

食物多樣化,是我營養觀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沒有一種食物能完全滿足一個成人每日的營養需求。只有食物多樣化,才能真正實現平衡膳食“全面、均衡、適度”的六字方針,將健康效應發揮到最大,將食品安全風險降低到最小。

食物多樣化有無具體標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即每日進食12種以上的食物,每週進食25種以上的食物。

"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文章來源:大眾醫學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康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

康叔,何許人也?營養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或許讀者網友還對他不太熟悉,請看他的“牛”簡歷。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所以,康叔的營養觀,你要不要聽?

我的營養觀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主任醫師 於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它概括了一個人的食物喜好、口味特點與飲食風格。一個人的飲食觀大約在十幾歲時就已自然形成,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因為它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在飲食觀的基礎上,本著對科學的信任,對合理營養不斷理解與追求的結果。

飲食觀與營養觀,是統一而非對立的,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昇華。每個人的飲食觀都應受到尊重,而建立合理的營養觀,則是渴望健康者的必然追求。

我認為,我是一個有營養觀的人。相較於飲食觀,我的營養觀初現與形成大約要晚一二十年。大學營養學專業背景使我的營養觀有了雛形,而二十多年臨床營養工作實踐則使它真正形成並融入、改變了我的生活。

01. 敬畏食物

敬畏食物是我營養觀的基礎。

應該說, 除了空氣,再沒有一樣東西如食物(包括水) 般伴隨我們終生。一個人,以80歲壽命計算,一生所攝入的食物(包括水)總量高達60餘噸,一生吃飯次數高達80 000餘次。中國人所說的“民以食為天”,西方人所講的“You are what you eat(你即是你吃的結果)”,都在說明食物對人的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約60%或更高比例的疾病(包括惡性腫瘤等)的發生、發展與飲食相關。可以說,食物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我們的健康走向。

上大學時,老師教導我,食物是活的, 是有生命的,是有個性的。工作後,我在日本看到,小學生被教育要尊重食物,尊重從事食物烹調、製備和研究的人;我在意大利看到,食物製備者被人們稱為藝術家;我在丹麥看到,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食物被當作“天賦人權”而得到最高保護。

在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特別強調“杜絕浪費,興新食尚”,實際上就是反映了尊重食物、節約食物的重要思想。只有真正對食物懷有敬畏感,才能真正靜下心來了解、研究、熟悉食物,才能真正理解和享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味與健康。

02. 食物多樣化

食物多樣化,是我營養觀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沒有一種食物能完全滿足一個成人每日的營養需求。只有食物多樣化,才能真正實現平衡膳食“全面、均衡、適度”的六字方針,將健康效應發揮到最大,將食品安全風險降低到最小。

食物多樣化有無具體標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即每日進食12種以上的食物,每週進食25種以上的食物。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每日進食食物種類要超過20種。這並非難事,關鍵在於用心安排,形成習慣。追求食物多樣化,可以從早餐開始。我每日的早餐就能有5種以上的食物,包括至少2種主食(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等)、雞蛋、牛奶(或豆漿、酸奶)、至少2種以上蔬菜,有時還有豆腐等。

午餐和晚餐的食物種類安排,我遵循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一週內每日不重樣,一天內每餐不重樣,不僅符合營養原則,更愉悅心情。

03. 結合“DASH飲食”和“地中海飲食”

國際上有兩個被公認為“健康膳食模式”的飲食類型,一個是“阻斷高血壓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另一個是有名的“地中海飲食”。

我的膳食模式是上述兩種膳食模式的結合。原則是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具體包括十大原則:

①主食粗細搭配,粗糧達到每日主食總量的一半以上;

②每日新鮮蔬菜達到生重500克或更多,另加新鮮水果1個;

③紅肉隔日50克,每週吃魚3次(以清蒸魚為主);

④每日牛奶1袋(250毫升)、煮雞蛋1個;

⑤用橄欖油,每日用量不超過3湯匙(30克);

⑥儘量少鹽,很少吃鹹菜、榨菜;

⑦多飲水,偶爾喝一杯紅酒;

⑧每餐不過飽;

⑨極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

⑩能回家吃飯,就不在外就餐。

這些看似有些“複雜”的飲食習慣,我僅用三個多月就實現並習慣了。

04. 適量喝咖啡

我的營養觀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從不喝咖啡到愛喝咖啡。

咖啡的健康功效已逐漸被人們認識。2015年,美國農業部公佈的膳食指南更是明確了“咖啡可作為健康食物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適量飲用咖啡(每日200~400毫升)對健康的益處(如可能降低糖尿病、部分惡性腫瘤發生風險等)遠大於其可能造成的風險(如增加鈣流失等)。

"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文章來源:大眾醫學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康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

康叔,何許人也?營養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或許讀者網友還對他不太熟悉,請看他的“牛”簡歷。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所以,康叔的營養觀,你要不要聽?

我的營養觀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主任醫師 於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它概括了一個人的食物喜好、口味特點與飲食風格。一個人的飲食觀大約在十幾歲時就已自然形成,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因為它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在飲食觀的基礎上,本著對科學的信任,對合理營養不斷理解與追求的結果。

飲食觀與營養觀,是統一而非對立的,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昇華。每個人的飲食觀都應受到尊重,而建立合理的營養觀,則是渴望健康者的必然追求。

我認為,我是一個有營養觀的人。相較於飲食觀,我的營養觀初現與形成大約要晚一二十年。大學營養學專業背景使我的營養觀有了雛形,而二十多年臨床營養工作實踐則使它真正形成並融入、改變了我的生活。

01. 敬畏食物

敬畏食物是我營養觀的基礎。

應該說, 除了空氣,再沒有一樣東西如食物(包括水) 般伴隨我們終生。一個人,以80歲壽命計算,一生所攝入的食物(包括水)總量高達60餘噸,一生吃飯次數高達80 000餘次。中國人所說的“民以食為天”,西方人所講的“You are what you eat(你即是你吃的結果)”,都在說明食物對人的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約60%或更高比例的疾病(包括惡性腫瘤等)的發生、發展與飲食相關。可以說,食物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我們的健康走向。

上大學時,老師教導我,食物是活的, 是有生命的,是有個性的。工作後,我在日本看到,小學生被教育要尊重食物,尊重從事食物烹調、製備和研究的人;我在意大利看到,食物製備者被人們稱為藝術家;我在丹麥看到,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食物被當作“天賦人權”而得到最高保護。

在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特別強調“杜絕浪費,興新食尚”,實際上就是反映了尊重食物、節約食物的重要思想。只有真正對食物懷有敬畏感,才能真正靜下心來了解、研究、熟悉食物,才能真正理解和享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味與健康。

02. 食物多樣化

食物多樣化,是我營養觀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沒有一種食物能完全滿足一個成人每日的營養需求。只有食物多樣化,才能真正實現平衡膳食“全面、均衡、適度”的六字方針,將健康效應發揮到最大,將食品安全風險降低到最小。

食物多樣化有無具體標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即每日進食12種以上的食物,每週進食25種以上的食物。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每日進食食物種類要超過20種。這並非難事,關鍵在於用心安排,形成習慣。追求食物多樣化,可以從早餐開始。我每日的早餐就能有5種以上的食物,包括至少2種主食(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等)、雞蛋、牛奶(或豆漿、酸奶)、至少2種以上蔬菜,有時還有豆腐等。

午餐和晚餐的食物種類安排,我遵循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一週內每日不重樣,一天內每餐不重樣,不僅符合營養原則,更愉悅心情。

03. 結合“DASH飲食”和“地中海飲食”

國際上有兩個被公認為“健康膳食模式”的飲食類型,一個是“阻斷高血壓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另一個是有名的“地中海飲食”。

我的膳食模式是上述兩種膳食模式的結合。原則是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具體包括十大原則:

①主食粗細搭配,粗糧達到每日主食總量的一半以上;

②每日新鮮蔬菜達到生重500克或更多,另加新鮮水果1個;

③紅肉隔日50克,每週吃魚3次(以清蒸魚為主);

④每日牛奶1袋(250毫升)、煮雞蛋1個;

⑤用橄欖油,每日用量不超過3湯匙(30克);

⑥儘量少鹽,很少吃鹹菜、榨菜;

⑦多飲水,偶爾喝一杯紅酒;

⑧每餐不過飽;

⑨極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

⑩能回家吃飯,就不在外就餐。

這些看似有些“複雜”的飲食習慣,我僅用三個多月就實現並習慣了。

04. 適量喝咖啡

我的營養觀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從不喝咖啡到愛喝咖啡。

咖啡的健康功效已逐漸被人們認識。2015年,美國農業部公佈的膳食指南更是明確了“咖啡可作為健康食物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適量飲用咖啡(每日200~400毫升)對健康的益處(如可能降低糖尿病、部分惡性腫瘤發生風險等)遠大於其可能造成的風險(如增加鈣流失等)。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多年前,基於對“咖啡可導致骨質疏鬆”的片面認識和對咖啡的不耐受(飲用咖啡後出現心慌、頭暈),我對咖啡敬而遠之。

多年後,基於對咖啡健康效應的全面理解和對咖啡耐受性的逐步改善(適量飲用後無不適感),我對咖啡越來越喜愛,逐步成為“咖啡迷”。

當然,“咖啡迷”也有原則:

①每日飲用咖啡不超過2杯(每杯200毫升,每日飲用量不超過400毫升);

②儘量不空腹飲用咖啡;

③飲用現磨咖啡而非速溶咖啡;

④不加或少加糖。

05. 關注體重組成

體重是和呼吸、心跳、血壓一樣重要的生命指徵。每個人都應關注和判定自己的體重狀況。

要全面判定自己的體重狀況,需從三方面入手,即實際體重、體脂總量和體型(體脂分佈)。單靠“體重”判斷“胖瘦”往往是片面的。

作為營養工作人員,管理好自己的體重是必須的。然而,何謂“管好”?

從外觀看,我的身高1.82米,體重72~74千克,可以說非常“標準”。但2008年,我自測體脂比例達到了體重的28%(成年男性體脂應控制在體重的25% 以下),意識到這可能源於我長期忽視體育運動及飲食控制尚不到位。雖然當時我的體重仍保持在所謂的“合理水平”,體型也是人們看到的“標準外觀”,但我知道這是典型的“隱性肥胖”。

於是, 我為自己量身定製了一個營養和運動計劃:每日快走1小時(10分鐘走1200步,連續走30分鐘為一單元,每日走兩個單元)加20分鐘抗阻訓練(自己設計的啞鈴操),同時適當控制油脂、動物性食品、高能量食物的攝入量。雖然過程不易,但2個月後,我成功將自己的體脂比例由體重的28%降至22%,並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己習慣和特點的營養和運動習慣。

我一直保持這一體脂比例至今,我現在的體重狀況是實際體重、體脂總量和體型(即體脂分佈)均正常的真正的標準體重。

康叔說:“我的營養觀很可能無法直接套用於他人,但如果可以給追求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的朋友們一些有益的提示,便已達到我撰寫此文的初衷了。”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文章來源:大眾醫學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康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

康叔,何許人也?營養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或許讀者網友還對他不太熟悉,請看他的“牛”簡歷。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所以,康叔的營養觀,你要不要聽?

我的營養觀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主任醫師 於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它概括了一個人的食物喜好、口味特點與飲食風格。一個人的飲食觀大約在十幾歲時就已自然形成,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因為它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在飲食觀的基礎上,本著對科學的信任,對合理營養不斷理解與追求的結果。

飲食觀與營養觀,是統一而非對立的,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昇華。每個人的飲食觀都應受到尊重,而建立合理的營養觀,則是渴望健康者的必然追求。

我認為,我是一個有營養觀的人。相較於飲食觀,我的營養觀初現與形成大約要晚一二十年。大學營養學專業背景使我的營養觀有了雛形,而二十多年臨床營養工作實踐則使它真正形成並融入、改變了我的生活。

01. 敬畏食物

敬畏食物是我營養觀的基礎。

應該說, 除了空氣,再沒有一樣東西如食物(包括水) 般伴隨我們終生。一個人,以80歲壽命計算,一生所攝入的食物(包括水)總量高達60餘噸,一生吃飯次數高達80 000餘次。中國人所說的“民以食為天”,西方人所講的“You are what you eat(你即是你吃的結果)”,都在說明食物對人的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約60%或更高比例的疾病(包括惡性腫瘤等)的發生、發展與飲食相關。可以說,食物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我們的健康走向。

上大學時,老師教導我,食物是活的, 是有生命的,是有個性的。工作後,我在日本看到,小學生被教育要尊重食物,尊重從事食物烹調、製備和研究的人;我在意大利看到,食物製備者被人們稱為藝術家;我在丹麥看到,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食物被當作“天賦人權”而得到最高保護。

在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特別強調“杜絕浪費,興新食尚”,實際上就是反映了尊重食物、節約食物的重要思想。只有真正對食物懷有敬畏感,才能真正靜下心來了解、研究、熟悉食物,才能真正理解和享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味與健康。

02. 食物多樣化

食物多樣化,是我營養觀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沒有一種食物能完全滿足一個成人每日的營養需求。只有食物多樣化,才能真正實現平衡膳食“全面、均衡、適度”的六字方針,將健康效應發揮到最大,將食品安全風險降低到最小。

食物多樣化有無具體標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即每日進食12種以上的食物,每週進食25種以上的食物。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每日進食食物種類要超過20種。這並非難事,關鍵在於用心安排,形成習慣。追求食物多樣化,可以從早餐開始。我每日的早餐就能有5種以上的食物,包括至少2種主食(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等)、雞蛋、牛奶(或豆漿、酸奶)、至少2種以上蔬菜,有時還有豆腐等。

午餐和晚餐的食物種類安排,我遵循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一週內每日不重樣,一天內每餐不重樣,不僅符合營養原則,更愉悅心情。

03. 結合“DASH飲食”和“地中海飲食”

國際上有兩個被公認為“健康膳食模式”的飲食類型,一個是“阻斷高血壓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另一個是有名的“地中海飲食”。

我的膳食模式是上述兩種膳食模式的結合。原則是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具體包括十大原則:

①主食粗細搭配,粗糧達到每日主食總量的一半以上;

②每日新鮮蔬菜達到生重500克或更多,另加新鮮水果1個;

③紅肉隔日50克,每週吃魚3次(以清蒸魚為主);

④每日牛奶1袋(250毫升)、煮雞蛋1個;

⑤用橄欖油,每日用量不超過3湯匙(30克);

⑥儘量少鹽,很少吃鹹菜、榨菜;

⑦多飲水,偶爾喝一杯紅酒;

⑧每餐不過飽;

⑨極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

⑩能回家吃飯,就不在外就餐。

這些看似有些“複雜”的飲食習慣,我僅用三個多月就實現並習慣了。

04. 適量喝咖啡

我的營養觀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從不喝咖啡到愛喝咖啡。

咖啡的健康功效已逐漸被人們認識。2015年,美國農業部公佈的膳食指南更是明確了“咖啡可作為健康食物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適量飲用咖啡(每日200~400毫升)對健康的益處(如可能降低糖尿病、部分惡性腫瘤發生風險等)遠大於其可能造成的風險(如增加鈣流失等)。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多年前,基於對“咖啡可導致骨質疏鬆”的片面認識和對咖啡的不耐受(飲用咖啡後出現心慌、頭暈),我對咖啡敬而遠之。

多年後,基於對咖啡健康效應的全面理解和對咖啡耐受性的逐步改善(適量飲用後無不適感),我對咖啡越來越喜愛,逐步成為“咖啡迷”。

當然,“咖啡迷”也有原則:

①每日飲用咖啡不超過2杯(每杯200毫升,每日飲用量不超過400毫升);

②儘量不空腹飲用咖啡;

③飲用現磨咖啡而非速溶咖啡;

④不加或少加糖。

05. 關注體重組成

體重是和呼吸、心跳、血壓一樣重要的生命指徵。每個人都應關注和判定自己的體重狀況。

要全面判定自己的體重狀況,需從三方面入手,即實際體重、體脂總量和體型(體脂分佈)。單靠“體重”判斷“胖瘦”往往是片面的。

作為營養工作人員,管理好自己的體重是必須的。然而,何謂“管好”?

從外觀看,我的身高1.82米,體重72~74千克,可以說非常“標準”。但2008年,我自測體脂比例達到了體重的28%(成年男性體脂應控制在體重的25% 以下),意識到這可能源於我長期忽視體育運動及飲食控制尚不到位。雖然當時我的體重仍保持在所謂的“合理水平”,體型也是人們看到的“標準外觀”,但我知道這是典型的“隱性肥胖”。

於是, 我為自己量身定製了一個營養和運動計劃:每日快走1小時(10分鐘走1200步,連續走30分鐘為一單元,每日走兩個單元)加20分鐘抗阻訓練(自己設計的啞鈴操),同時適當控制油脂、動物性食品、高能量食物的攝入量。雖然過程不易,但2個月後,我成功將自己的體脂比例由體重的28%降至22%,並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己習慣和特點的營養和運動習慣。

我一直保持這一體脂比例至今,我現在的體重狀況是實際體重、體脂總量和體型(即體脂分佈)均正常的真正的標準體重。

康叔說:“我的營養觀很可能無法直接套用於他人,但如果可以給追求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的朋友們一些有益的提示,便已達到我撰寫此文的初衷了。”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本站動態欄:

"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文章來源:大眾醫學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康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

康叔,何許人也?營養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或許讀者網友還對他不太熟悉,請看他的“牛”簡歷。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所以,康叔的營養觀,你要不要聽?

我的營養觀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主任醫師 於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觀,它概括了一個人的食物喜好、口味特點與飲食風格。一個人的飲食觀大約在十幾歲時就已自然形成,但未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營養觀,因為它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在飲食觀的基礎上,本著對科學的信任,對合理營養不斷理解與追求的結果。

飲食觀與營養觀,是統一而非對立的,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昇華。每個人的飲食觀都應受到尊重,而建立合理的營養觀,則是渴望健康者的必然追求。

我認為,我是一個有營養觀的人。相較於飲食觀,我的營養觀初現與形成大約要晚一二十年。大學營養學專業背景使我的營養觀有了雛形,而二十多年臨床營養工作實踐則使它真正形成並融入、改變了我的生活。

01. 敬畏食物

敬畏食物是我營養觀的基礎。

應該說, 除了空氣,再沒有一樣東西如食物(包括水) 般伴隨我們終生。一個人,以80歲壽命計算,一生所攝入的食物(包括水)總量高達60餘噸,一生吃飯次數高達80 000餘次。中國人所說的“民以食為天”,西方人所講的“You are what you eat(你即是你吃的結果)”,都在說明食物對人的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約60%或更高比例的疾病(包括惡性腫瘤等)的發生、發展與飲食相關。可以說,食物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我們的健康走向。

上大學時,老師教導我,食物是活的, 是有生命的,是有個性的。工作後,我在日本看到,小學生被教育要尊重食物,尊重從事食物烹調、製備和研究的人;我在意大利看到,食物製備者被人們稱為藝術家;我在丹麥看到,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食物被當作“天賦人權”而得到最高保護。

在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特別強調“杜絕浪費,興新食尚”,實際上就是反映了尊重食物、節約食物的重要思想。只有真正對食物懷有敬畏感,才能真正靜下心來了解、研究、熟悉食物,才能真正理解和享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味與健康。

02. 食物多樣化

食物多樣化,是我營養觀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沒有一種食物能完全滿足一個成人每日的營養需求。只有食物多樣化,才能真正實現平衡膳食“全面、均衡、適度”的六字方針,將健康效應發揮到最大,將食品安全風險降低到最小。

食物多樣化有無具體標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即每日進食12種以上的食物,每週進食25種以上的食物。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每日進食食物種類要超過20種。這並非難事,關鍵在於用心安排,形成習慣。追求食物多樣化,可以從早餐開始。我每日的早餐就能有5種以上的食物,包括至少2種主食(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等)、雞蛋、牛奶(或豆漿、酸奶)、至少2種以上蔬菜,有時還有豆腐等。

午餐和晚餐的食物種類安排,我遵循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一週內每日不重樣,一天內每餐不重樣,不僅符合營養原則,更愉悅心情。

03. 結合“DASH飲食”和“地中海飲食”

國際上有兩個被公認為“健康膳食模式”的飲食類型,一個是“阻斷高血壓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另一個是有名的“地中海飲食”。

我的膳食模式是上述兩種膳食模式的結合。原則是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具體包括十大原則:

①主食粗細搭配,粗糧達到每日主食總量的一半以上;

②每日新鮮蔬菜達到生重500克或更多,另加新鮮水果1個;

③紅肉隔日50克,每週吃魚3次(以清蒸魚為主);

④每日牛奶1袋(250毫升)、煮雞蛋1個;

⑤用橄欖油,每日用量不超過3湯匙(30克);

⑥儘量少鹽,很少吃鹹菜、榨菜;

⑦多飲水,偶爾喝一杯紅酒;

⑧每餐不過飽;

⑨極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

⑩能回家吃飯,就不在外就餐。

這些看似有些“複雜”的飲食習慣,我僅用三個多月就實現並習慣了。

04. 適量喝咖啡

我的營養觀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從不喝咖啡到愛喝咖啡。

咖啡的健康功效已逐漸被人們認識。2015年,美國農業部公佈的膳食指南更是明確了“咖啡可作為健康食物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適量飲用咖啡(每日200~400毫升)對健康的益處(如可能降低糖尿病、部分惡性腫瘤發生風險等)遠大於其可能造成的風險(如增加鈣流失等)。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多年前,基於對“咖啡可導致骨質疏鬆”的片面認識和對咖啡的不耐受(飲用咖啡後出現心慌、頭暈),我對咖啡敬而遠之。

多年後,基於對咖啡健康效應的全面理解和對咖啡耐受性的逐步改善(適量飲用後無不適感),我對咖啡越來越喜愛,逐步成為“咖啡迷”。

當然,“咖啡迷”也有原則:

①每日飲用咖啡不超過2杯(每杯200毫升,每日飲用量不超過400毫升);

②儘量不空腹飲用咖啡;

③飲用現磨咖啡而非速溶咖啡;

④不加或少加糖。

05. 關注體重組成

體重是和呼吸、心跳、血壓一樣重要的生命指徵。每個人都應關注和判定自己的體重狀況。

要全面判定自己的體重狀況,需從三方面入手,即實際體重、體脂總量和體型(體脂分佈)。單靠“體重”判斷“胖瘦”往往是片面的。

作為營養工作人員,管理好自己的體重是必須的。然而,何謂“管好”?

從外觀看,我的身高1.82米,體重72~74千克,可以說非常“標準”。但2008年,我自測體脂比例達到了體重的28%(成年男性體脂應控制在體重的25% 以下),意識到這可能源於我長期忽視體育運動及飲食控制尚不到位。雖然當時我的體重仍保持在所謂的“合理水平”,體型也是人們看到的“標準外觀”,但我知道這是典型的“隱性肥胖”。

於是, 我為自己量身定製了一個營養和運動計劃:每日快走1小時(10分鐘走1200步,連續走30分鐘為一單元,每日走兩個單元)加20分鐘抗阻訓練(自己設計的啞鈴操),同時適當控制油脂、動物性食品、高能量食物的攝入量。雖然過程不易,但2個月後,我成功將自己的體脂比例由體重的28%降至22%,並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己習慣和特點的營養和運動習慣。

我一直保持這一體脂比例至今,我現在的體重狀況是實際體重、體脂總量和體型(即體脂分佈)均正常的真正的標準體重。

康叔說:“我的營養觀很可能無法直接套用於他人,但如果可以給追求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的朋友們一些有益的提示,便已達到我撰寫此文的初衷了。”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本站動態欄:

「科普營養」厲害了,我的康叔!他的營養觀,讓你茅塞頓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