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長葆青春健康?

你覺得,這種問題可以一句話說明白嗎?先賣個關子。

前沿醫學

2019年6月,頂級期刊Cell Metabolism發表了一篇論文,大約內容是:當老年小鼠被注入一種年輕小鼠血液中的酶時,壽命延長了16%,而且胰島素分泌、眼睛光感受器、記憶和認知功能等都得到了全面改善。

簡單的說,老年鼠換了年輕鼠的血液後,不但長壽,身體機能也更健康了。這事兒讓標題黨一陣驚悚:“吸血真能永生?華盛頓大學證實:注射年輕血液可延長壽命”。

別急,正經點說,科學家發現,在小鼠和人類血液中有一種eNAMPT酶,全稱"細胞外菸酰胺磷酸核糖轉移酶" ,這玩意兒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反過來,補充這種酶就可以重返年輕,不一定非要注射年輕血液。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找到了長壽祕訣呢?對於一個還算健康的人,最好不要盲從前沿醫學研究,除非是病入膏肓,去碰碰運氣。最新的癌症治療手段,也不是逮誰都用,一般都是最後壓箱底的保命手段。

這是為啥?

現代醫學把人當成零件研究,也許最終能把完整的人體模型拼湊出來,但目前來看,萬里長征只是走了兩三裡。也許再走一里就發現前面兩里路走岔了,這在醫學上是常有的事,甚至是業內共識。

因此,本僧有個觀點,對於普通人來說,微觀的醫學研究不如宏觀的統計規律更有參考意義。當然,對於專家來說,剛好相反。

老百姓想從前沿醫學裡尋找長葆青春健康的祕密,我看是沒戲。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一篇非常有名的論文,論述醫學研究為啥不靠譜

那麼問題來了,有沒有現成的、經過幾十年時間積累的、尚未被公眾廣泛知曉的、又是醫學界普遍認可的、能保持青春健康的統計規律?

還真有!

吃貨的末日

為表述方便,咱先以外行的標準約定一下。

人體能量的來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糖類),姑且把這叫“熱量”;

維生素、礦物質等,就叫“營養”;

蛋白質、脂肪這些,不但可以提供能量,也是細胞組成部分,所以既是營養又是熱量。

內行不要較真,咱外行這麼分,大體上是沒問題的。“營養”和“熱量”,這倆概念很重要。

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控制熱量攝入,學術上稱為“熱量限制”,業餘點叫“低卡路里”,更業餘點叫“少吃點”。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注意,吃貨的末日要到了。

1935年,美國科學家McCay等人利用大鼠開展了首次“熱量限制”實驗,實驗組被限制了40%的熱量攝入,結果“少吃點”的大鼠彷彿整個“鼠生”被拉長了,衰老速度明顯下降,壽命比對照組多了30%以上!

一次實驗不能說明問題,在此後幾十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從單細胞生物酵母,到無脊椎動物果蠅線蟲,再到哺乳動物白鼠兔子,反覆驗證了熱量限制的神奇功效。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1989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決定幹一場大的,選擇恆河猴進行了一項長達20年的熱量限制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2009年的《科學》雜誌上。因為恆河猴是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基因相似度達到93%,而且實驗時間足夠長,因此該實驗備受關注。

研究人員把76只不同年齡段的恆河猴平均分成2組,一組不受限制“隨便吃”,另一組減少了30%的熱量供應,相當於只給吃7成飽。

20年後,“少吃點”的猴子存活率顯著高於“隨便吃”的猴子,其中一隻活到了43歲,打破了世界記錄!要知道,恆河猴的平均壽命只有27歲。

隨便吃的死於衰老相關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腦萎縮,佔37%,而少吃點的僅為13%;隨便吃的癌症發病率是少吃點的2倍;隨便吃的有16只患有糖尿病,少吃點的未發現糖尿病;隨便吃的腦萎縮程度顯著高於少吃點的。

即便從外觀的皮膚和毛髮上看,少吃點的猴子比隨便吃的同齡猴子要年輕很多。左邊是被限制熱量的27歲猴子,右邊是每天吃到飽的29歲猴子,相當於人類六七十歲,但左邊的猴子看起來依然年輕。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動物始終還是動物,不在人的身上試試,科學家怎麼能過癮呢?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了一個名字很拗口的項目:全面評估減少能量攝入的長期研究,為了方便小盆友們查資料,給個英文原名: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Reducing Intake of Energy。

這是首次大規模的人體熱量限制試驗,科學家在兩年多的時間裡,跟蹤了218名21歲至50歲之間的非肥胖的健康受試者,實驗預期是降低25%的熱量攝入。不過實際上只實現了15%的熱量限制,而且只成功收集到53名受試者的數據,這說明在兩年內管住嘴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如此,項目負責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瑞德曼表示,實驗結果依然“相當驚人”,研究人員持續測量衰老標誌物的變化,例如,身體核心溫度、甲狀腺激素、瘦素和胰島素水平的變化,氧化應激、脂質過氧化和 DNA 損傷水平等,熱量限制組均有明顯改善。下圖是受試者的信息,以及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化。‍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熱量限制可能有助於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並延長壽命”,該研究成果發表於2018年的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頂級生物學期刊。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這篇論文可以免費下載,文章特別提到,沖繩地區就是一個天然案例,百歲老人比例世界最高。沖繩百歲老人研究中心自1975年到2016年調查了該地區的1000名百歲老人,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痴呆的機率遠低於其他地區,近三分之二的百歲老人在97歲前仍可獨立生活,而且在死亡前並沒有長期經歷疾病。

沖繩人的食譜主要由蔬菜、穀物、水果、大豆及魚類組成,總熱量比其他地區低20%-40%,研究人員認為,這很可能是沖繩人長壽的祕密,之一。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這是沖繩大宜味村的宣言碑:70歲時你還是個孩子,80歲時是個青年……

卡路里的祕密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術就很難進一步發展,比如咱們就有一門上千年沒多大進步的技術(手欠啊,就是喜歡捅馬蜂窩)。

為了長命百歲,自然得摸清熱量限制的門道,雖然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卡路里的祕密,可惜目前為止仍沒有成熟的理論體系。

為了防止小盆友把這功勞歸結於天馬行空的神祕力量,咱還是稍微把一把方向。

2017年劉易斯卡茨醫學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這裡說個大概。DNA在沒有基因突變的情況下,也會有不同的表達,比如青春期發育時,人體會分泌各種全新的化學物質,這都是DNA計劃內的事情。也就是說,就算DNA從未發生基因突變,它在你不同的年齡段仍會有不同的表現。

DNA咋辦到的啊?通過DNA甲基化實現,你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一種計時器,使DNA在人類不同年齡段,生產出不同的蛋白質。

這是一個很無奈的事情,如果沒有甲基化,DNA就日復一日生產同樣的蛋白質,那麼你就會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嬰兒,一直活到癌症到來。有了甲基化,人體就會逐步成熟發育,最終按預定的劇本走向死亡。

插個題外話,如果未來的科技讓我們有能力選擇是否甲基化,你會怎麼選?

現在雖然沒得選,不過我們還算幸運的。在小鼠、猴子和人類三個物種裡,DNA甲基化最早出現的是小鼠,其次是猴子,最後是人類。這解釋了為什麼老鼠壽命只有兩三年,猴子大約25年,人類有七八十年。

研究人員發現,甲基化程度與壽命之間存在負相關。熱量限制可以顯著降低DNA甲基化的程度,使老年動物的甲基化程度與年輕動物相當,從而延長壽命。

DNA就像是上了發條的時鐘,吃得多就跑得快,吃得少就跑得慢,發條跑完了,咱就可以洗洗睡了。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不同物種與年齡有關的遺傳漂移

這機理解釋看著挺像回事,不過,顯然不可能是公認的最終答案。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IUBMB Life上發文章認為,這事兒沒那麼複雜,當機體中沒有足夠的葡萄糖時,就會燃燒脂肪,從而產生酮體分子,這玩意兒能夠有效延長壽命。

中國科學家,其中就包括咱老和山的,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發文認為,少吃點限制了激素和脂質代謝產物的水平,改變了能量代謝,減少了體內的活性氧成分,由此延長壽命並延緩疾病發生。

不勝枚舉……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除了延長壽命,熱量限制隱約展現出了一絲包打天下的風采。

2017年耶魯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CELL上的文章闡述了熱量限制如何有效逆轉Ⅱ型糖尿病的相關機理。

還有,Nature:科學家揭示熱量限制和小腸功能之間的聯繫。

再有,Nature:熱量限制效應抗癌機制研究獲進展。

也是不勝枚舉……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感覺high過頭了,踩腳剎車。熱量限制不可能是萬能藥,不要過分迷信!但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應該加以重視。

研究熱度

如果有個技術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在研究,那很大概率上,是不靠譜的,這年頭,沒有誰能徹底甩開同時代的人。即便愛因斯坦搗騰相對論,也是有伴的,全靠了數學家格羅斯曼;至於尼古拉特斯拉,確實是天才電氣工程師,但網上那些神話故事都是後來媒體渲染的。

呃,扯遠了。總之,研究熱度是評價技術是否靠譜很重要的一個參考因素。

本僧特意去數據庫查了一下熱量限制的研究熱度,論文關鍵詞的年度命中數大約是3左右。什麼概念呢?超弦理論都知道吧,咱們就和超弦理論比一下: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數字越大越熱門,這麼看起來,超弦理論是有點退燒了,熱量限制從2006年開始就穩穩佔了上風,熱度還算不錯的!順便看看癌症的研究熱度: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沒法比,沒法比!簡直就是小鮮肉和老戲骨的差距啊!嗯……想知道咱們平時對啥研究的比較多嘛?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還是“企業管理”的造詣深啊!失敬失敬!

言歸正傳。這幾十年來,熱量限制的試驗就沒停過,從單細胞一直到靈長類,各種動物試驗做了一輪又一輪,效果都是棒棒的。個人認為,熱量限制還是靠譜的,本僧粗略翻了翻相關論文,給大夥撈了點乾貨,紙筆拿好,要記下來!

熱量限制試驗,通常是在保證充足營養的前提下(這個前提很重要),減少30%左右的熱量攝入,即,十成營養,七成熱量。注意,餓肚子是沒有前途的,營養必須十足十。

但是,如果在吃飯時要精確計算食物中營養和熱量的比例,那日子就沒法過了,絕大部分人是沒這條件的。所以,對於咱們這些外行,熱量限制可以簡單理解為“吃七成飽”,雖不太準確,但最有操作性。

本僧必須得強調,熱量限制的意義不是簡單在70歲後面加10年壽命,而是延遲了衰老,讓60歲的身體機能和50歲一樣,同時降低多種,如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發病率。

又想到個題外話。你說這是不是巧合,哺乳動物一生的心跳總數是差不多的,誰先跳完誰先走。說不定人這一生,吃的食物總量也是差不多,誰先吃完誰先走。開個玩笑,別當真哈!


吃貨末日:熱量限制


熱量限制,是目前為止最有效也最容易實現的延緩衰老方法,是抗衰老領域最重大的發現!

這段真的要背誦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怎樣才能長葆青春健康?

就一句話:吃七成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