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火車上的吃'

"
"
「隨筆」 火車上的吃

[隨筆] 火車上的吃

作者:運濤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在火車上的旅途中,飲食同樣是大事。

我從八十年代第一次坐火車至今,在火車上的飲食經歷了幾次革命性的變化。

八十年代火車上擁擠得很,似乎有餐車,但我好象幾乎沒去過,也許去過一次,記不大清楚了。反正旅行的人都知道,米飯不是夾生就是串煙,菜更是沒滋沒味,所以去吃火車餐車上飯的人不多,服務車則肯定是沒有的,開水也總是供不應求。那時車的窗戶是可以上下拉的,每停一站,站臺上就有大量賣東西的人,所賣以吃的居多,喝的應該只有酒,因為那時只有玻璃包裝,沒有塑料瓶,純淨水和飲料絕對沒有。如果車上口渴,又沒帶水杯,就到站買水果和冰棍,或是黃瓜、西紅柿。所有的站臺都有賣東西的,除了包子、饅頭、麵包、餅、茶雞蛋、瓜子,還有當地特產。從東北到北京,一路買過北安炒榛子、綏化煮苞米、哈爾濱紅腸、瀋陽雪花啤酒、溝幫子燒雞、錦州小菜、北戴河螃蟹、山海關蘋果葡萄、唐山的栗子花生等,如果買東西,一定抓緊時間、準備好錢,最短時間內於列車的窗口迅速完成交易。不論是誰買到東西,都會讓一讓身旁陌生的旅客分享,“見者有份,吃吧吃吧”,發自內心的真誠讓他人很難拒絕這一份好意。吃了別人的,下一站自己也許會買點別的東西,與身旁人共享。如果家中困難,手頭拮据的旅客,從眼神中流露出餓或渴的表情,被別人注意到,也同樣可以分享旅伴的飲食,而沒有人會說他什麼。

"
「隨筆」 火車上的吃

[隨筆] 火車上的吃

作者:運濤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在火車上的旅途中,飲食同樣是大事。

我從八十年代第一次坐火車至今,在火車上的飲食經歷了幾次革命性的變化。

八十年代火車上擁擠得很,似乎有餐車,但我好象幾乎沒去過,也許去過一次,記不大清楚了。反正旅行的人都知道,米飯不是夾生就是串煙,菜更是沒滋沒味,所以去吃火車餐車上飯的人不多,服務車則肯定是沒有的,開水也總是供不應求。那時車的窗戶是可以上下拉的,每停一站,站臺上就有大量賣東西的人,所賣以吃的居多,喝的應該只有酒,因為那時只有玻璃包裝,沒有塑料瓶,純淨水和飲料絕對沒有。如果車上口渴,又沒帶水杯,就到站買水果和冰棍,或是黃瓜、西紅柿。所有的站臺都有賣東西的,除了包子、饅頭、麵包、餅、茶雞蛋、瓜子,還有當地特產。從東北到北京,一路買過北安炒榛子、綏化煮苞米、哈爾濱紅腸、瀋陽雪花啤酒、溝幫子燒雞、錦州小菜、北戴河螃蟹、山海關蘋果葡萄、唐山的栗子花生等,如果買東西,一定抓緊時間、準備好錢,最短時間內於列車的窗口迅速完成交易。不論是誰買到東西,都會讓一讓身旁陌生的旅客分享,“見者有份,吃吧吃吧”,發自內心的真誠讓他人很難拒絕這一份好意。吃了別人的,下一站自己也許會買點別的東西,與身旁人共享。如果家中困難,手頭拮据的旅客,從眼神中流露出餓或渴的表情,被別人注意到,也同樣可以分享旅伴的飲食,而沒有人會說他什麼。

「隨筆」 火車上的吃

有時,也有小販裝成乘客的樣子混到慢車上,跟著列車走上一站兩站,再從下一站返回,不用買車票,且有充裕的時間兜售他的商品,但這是不允許的,只能偷偷進行,如果被列車員抓住,就得把一節或幾節車廂的地上的瓜子皮雞蛋皮都掃一遍或多遍,以示懲戒。

九十年代快車多了,特別快車多了,列車上有了穿鐵路制服人員的售貨服務車,逐漸地禁止非鐵路人員上車售貨,但價格貴得沒譜,人們大部分是自己攜帶吃的喝的上車食用,無論是液體的水和飲料,還是固體的食物,都有了塑料包裝瓶和包裝袋,攜帶方便多了,乘客的生活水準也提高了,幾袋熟食,幾袋涼拌菜,幾瓶啤酒,或一瓶白酒,上車就與剛相識的鄰座開始慢拉(二聲,東北話磨蹭時間喝慢酒的意思),邊喝邊神侃,似乎個個都是當地了不起的人物,跺跺腳就會全村全鄉乃至全縣哆嗦起來的樣子,其實就是酒壯英雄膽,與趙本山大多數小品中的小人物一樣,生活中膽子很小,找人辦事時嘴裡喊著高聲,腿或許在打顫。但語言絕對幽默,可圈可點。當兩個人自己帶的酒喝空了,菜吃光了,帶一些醉意,酒還沒盡興。就會喊服務車,“來瓶白酒,再來倆菜”,然後一個對酒友說“兄弟你先付帳,下車我請你吃大館子,咱那裡有人,我去了,肯定請咱去一流的大飯店,每人背後一名服務員,專門給倒酒。”酒友則說,“車上的小錢還是哥哥付,有時間到我家,我請你吃熊掌,喝虎骨酒,絕對的真東西,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結果是沒人掏錢,什麼都沒有買,說是“車上的東西太不上檔次,等下車再好好喝!”準有一個人再下車之前,藉口自己先到其他車廂看一個朋友,溜之乎也,另一個人是肯定不會去找的,自己也是盼著那人不再回來兌現什麼大館子的。每趟慢車上都能碰到專門撿瓶子的人,拎著大口袋,一遍遍地在車廂裡巡邏,看到能當廢品賣錢的空瓶子空易拉罐,就塞到口袋裡。

"
「隨筆」 火車上的吃

[隨筆] 火車上的吃

作者:運濤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在火車上的旅途中,飲食同樣是大事。

我從八十年代第一次坐火車至今,在火車上的飲食經歷了幾次革命性的變化。

八十年代火車上擁擠得很,似乎有餐車,但我好象幾乎沒去過,也許去過一次,記不大清楚了。反正旅行的人都知道,米飯不是夾生就是串煙,菜更是沒滋沒味,所以去吃火車餐車上飯的人不多,服務車則肯定是沒有的,開水也總是供不應求。那時車的窗戶是可以上下拉的,每停一站,站臺上就有大量賣東西的人,所賣以吃的居多,喝的應該只有酒,因為那時只有玻璃包裝,沒有塑料瓶,純淨水和飲料絕對沒有。如果車上口渴,又沒帶水杯,就到站買水果和冰棍,或是黃瓜、西紅柿。所有的站臺都有賣東西的,除了包子、饅頭、麵包、餅、茶雞蛋、瓜子,還有當地特產。從東北到北京,一路買過北安炒榛子、綏化煮苞米、哈爾濱紅腸、瀋陽雪花啤酒、溝幫子燒雞、錦州小菜、北戴河螃蟹、山海關蘋果葡萄、唐山的栗子花生等,如果買東西,一定抓緊時間、準備好錢,最短時間內於列車的窗口迅速完成交易。不論是誰買到東西,都會讓一讓身旁陌生的旅客分享,“見者有份,吃吧吃吧”,發自內心的真誠讓他人很難拒絕這一份好意。吃了別人的,下一站自己也許會買點別的東西,與身旁人共享。如果家中困難,手頭拮据的旅客,從眼神中流露出餓或渴的表情,被別人注意到,也同樣可以分享旅伴的飲食,而沒有人會說他什麼。

「隨筆」 火車上的吃

有時,也有小販裝成乘客的樣子混到慢車上,跟著列車走上一站兩站,再從下一站返回,不用買車票,且有充裕的時間兜售他的商品,但這是不允許的,只能偷偷進行,如果被列車員抓住,就得把一節或幾節車廂的地上的瓜子皮雞蛋皮都掃一遍或多遍,以示懲戒。

九十年代快車多了,特別快車多了,列車上有了穿鐵路制服人員的售貨服務車,逐漸地禁止非鐵路人員上車售貨,但價格貴得沒譜,人們大部分是自己攜帶吃的喝的上車食用,無論是液體的水和飲料,還是固體的食物,都有了塑料包裝瓶和包裝袋,攜帶方便多了,乘客的生活水準也提高了,幾袋熟食,幾袋涼拌菜,幾瓶啤酒,或一瓶白酒,上車就與剛相識的鄰座開始慢拉(二聲,東北話磨蹭時間喝慢酒的意思),邊喝邊神侃,似乎個個都是當地了不起的人物,跺跺腳就會全村全鄉乃至全縣哆嗦起來的樣子,其實就是酒壯英雄膽,與趙本山大多數小品中的小人物一樣,生活中膽子很小,找人辦事時嘴裡喊著高聲,腿或許在打顫。但語言絕對幽默,可圈可點。當兩個人自己帶的酒喝空了,菜吃光了,帶一些醉意,酒還沒盡興。就會喊服務車,“來瓶白酒,再來倆菜”,然後一個對酒友說“兄弟你先付帳,下車我請你吃大館子,咱那裡有人,我去了,肯定請咱去一流的大飯店,每人背後一名服務員,專門給倒酒。”酒友則說,“車上的小錢還是哥哥付,有時間到我家,我請你吃熊掌,喝虎骨酒,絕對的真東西,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結果是沒人掏錢,什麼都沒有買,說是“車上的東西太不上檔次,等下車再好好喝!”準有一個人再下車之前,藉口自己先到其他車廂看一個朋友,溜之乎也,另一個人是肯定不會去找的,自己也是盼著那人不再回來兌現什麼大館子的。每趟慢車上都能碰到專門撿瓶子的人,拎著大口袋,一遍遍地在車廂裡巡邏,看到能當廢品賣錢的空瓶子空易拉罐,就塞到口袋裡。

「隨筆」 火車上的吃

進入二十一世紀,火車上方便麵大行其道,時間來得及的旅客,會在上車前買好桶裝方便麵帶到火車上,餓了就泡上一桶,也許加一袋榨菜或一根火腿腸。時間緊又沒有吃飯就上車的旅客,則會在車上買方便麵,只不過每桶比地面上貴上一、二元錢。車廂裡經常是瀰漫著方便麵的香味,穿梭來往的都小心翼翼地捧著方便麵去找開水,列車的服務質量越來越高,登車賣東西的小販是徹底被拒之車外了,站臺上的售貨車絕了蹤跡,車窗鎖死也不再能打開更別想伸手出去了。每列車上都有售貨服務車一次次都賣東西,啤酒白酒飲料和各種下酒菜,只要有錢就不會餓肚子,全程都有開水充足供應,方便麵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還是時尚的年輕人,或是剛學會走路的娃娃,都喜歡吃上一桶方便麵,既有主食也有湯水,一邊戴著耳機獨自聽著MP3或MP4一邊呼嚕呼嚕自顧自吃著方便麵。

"
「隨筆」 火車上的吃

[隨筆] 火車上的吃

作者:運濤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在火車上的旅途中,飲食同樣是大事。

我從八十年代第一次坐火車至今,在火車上的飲食經歷了幾次革命性的變化。

八十年代火車上擁擠得很,似乎有餐車,但我好象幾乎沒去過,也許去過一次,記不大清楚了。反正旅行的人都知道,米飯不是夾生就是串煙,菜更是沒滋沒味,所以去吃火車餐車上飯的人不多,服務車則肯定是沒有的,開水也總是供不應求。那時車的窗戶是可以上下拉的,每停一站,站臺上就有大量賣東西的人,所賣以吃的居多,喝的應該只有酒,因為那時只有玻璃包裝,沒有塑料瓶,純淨水和飲料絕對沒有。如果車上口渴,又沒帶水杯,就到站買水果和冰棍,或是黃瓜、西紅柿。所有的站臺都有賣東西的,除了包子、饅頭、麵包、餅、茶雞蛋、瓜子,還有當地特產。從東北到北京,一路買過北安炒榛子、綏化煮苞米、哈爾濱紅腸、瀋陽雪花啤酒、溝幫子燒雞、錦州小菜、北戴河螃蟹、山海關蘋果葡萄、唐山的栗子花生等,如果買東西,一定抓緊時間、準備好錢,最短時間內於列車的窗口迅速完成交易。不論是誰買到東西,都會讓一讓身旁陌生的旅客分享,“見者有份,吃吧吃吧”,發自內心的真誠讓他人很難拒絕這一份好意。吃了別人的,下一站自己也許會買點別的東西,與身旁人共享。如果家中困難,手頭拮据的旅客,從眼神中流露出餓或渴的表情,被別人注意到,也同樣可以分享旅伴的飲食,而沒有人會說他什麼。

「隨筆」 火車上的吃

有時,也有小販裝成乘客的樣子混到慢車上,跟著列車走上一站兩站,再從下一站返回,不用買車票,且有充裕的時間兜售他的商品,但這是不允許的,只能偷偷進行,如果被列車員抓住,就得把一節或幾節車廂的地上的瓜子皮雞蛋皮都掃一遍或多遍,以示懲戒。

九十年代快車多了,特別快車多了,列車上有了穿鐵路制服人員的售貨服務車,逐漸地禁止非鐵路人員上車售貨,但價格貴得沒譜,人們大部分是自己攜帶吃的喝的上車食用,無論是液體的水和飲料,還是固體的食物,都有了塑料包裝瓶和包裝袋,攜帶方便多了,乘客的生活水準也提高了,幾袋熟食,幾袋涼拌菜,幾瓶啤酒,或一瓶白酒,上車就與剛相識的鄰座開始慢拉(二聲,東北話磨蹭時間喝慢酒的意思),邊喝邊神侃,似乎個個都是當地了不起的人物,跺跺腳就會全村全鄉乃至全縣哆嗦起來的樣子,其實就是酒壯英雄膽,與趙本山大多數小品中的小人物一樣,生活中膽子很小,找人辦事時嘴裡喊著高聲,腿或許在打顫。但語言絕對幽默,可圈可點。當兩個人自己帶的酒喝空了,菜吃光了,帶一些醉意,酒還沒盡興。就會喊服務車,“來瓶白酒,再來倆菜”,然後一個對酒友說“兄弟你先付帳,下車我請你吃大館子,咱那裡有人,我去了,肯定請咱去一流的大飯店,每人背後一名服務員,專門給倒酒。”酒友則說,“車上的小錢還是哥哥付,有時間到我家,我請你吃熊掌,喝虎骨酒,絕對的真東西,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結果是沒人掏錢,什麼都沒有買,說是“車上的東西太不上檔次,等下車再好好喝!”準有一個人再下車之前,藉口自己先到其他車廂看一個朋友,溜之乎也,另一個人是肯定不會去找的,自己也是盼著那人不再回來兌現什麼大館子的。每趟慢車上都能碰到專門撿瓶子的人,拎著大口袋,一遍遍地在車廂裡巡邏,看到能當廢品賣錢的空瓶子空易拉罐,就塞到口袋裡。

「隨筆」 火車上的吃

進入二十一世紀,火車上方便麵大行其道,時間來得及的旅客,會在上車前買好桶裝方便麵帶到火車上,餓了就泡上一桶,也許加一袋榨菜或一根火腿腸。時間緊又沒有吃飯就上車的旅客,則會在車上買方便麵,只不過每桶比地面上貴上一、二元錢。車廂裡經常是瀰漫著方便麵的香味,穿梭來往的都小心翼翼地捧著方便麵去找開水,列車的服務質量越來越高,登車賣東西的小販是徹底被拒之車外了,站臺上的售貨車絕了蹤跡,車窗鎖死也不再能打開更別想伸手出去了。每列車上都有售貨服務車一次次都賣東西,啤酒白酒飲料和各種下酒菜,只要有錢就不會餓肚子,全程都有開水充足供應,方便麵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還是時尚的年輕人,或是剛學會走路的娃娃,都喜歡吃上一桶方便麵,既有主食也有湯水,一邊戴著耳機獨自聽著MP3或MP4一邊呼嚕呼嚕自顧自吃著方便麵。

「隨筆」 火車上的吃

到了近幾年,隨著動車和高鐵的開通,列車上的人如走馬燈一樣上上下下,喝的飲料更是豐富多彩,超市裡有多少樣車廂裡就有多少樣,方紙盒盛的鮮牛奶,易拉罐的千島湖啤酒,可口可樂,農夫山泉,西藏冰川礦泉水,用小勺舀著吃的果凍,也有用自己杯子泡的茶,紅色的,綠色的,泡茶的杯子也是形狀各異。一節車廂,喝同樣飲料的人看到的不多,都呈現了十足的個性化。在火車上,人們最中意的還是桶裝方便麵,然而,動車和高鐵的售貨服務車絕對不會賣方便麵的,就是麵包、餅乾等其他可以當主食的東西一律都不會賣。火車上只賣盒飯套餐,飯菜的口感與當初的夾生飯自不可同日而語,味道好了許多,包裝精緻了許多,當然,最重要的是價格也貴了許多,七、八十元一客,比十盒方便麵價格都貴,除此之外,你在車上買不到任何便宜的食品,列車越來先進車廂越來越封閉,與八十年代相比,食品供應的渠道也越來越統一,深諳“窮家富路”國情的鐵路部門統一了民以為天的“食品”,不能說沒有便民服務,只不過必須支付超高的價錢,服務是一切向錢看的服務,好在目前還有開水是免費的,如廁是免費的,動車和高鐵或者是朝發夕至,或者是夕發朝至,我只要有水可喝,肚子忍耐一天,是餓不出大事的,看別人旁若無人吃得噴噴兒香,自己偷偷咽幾口唾沫而已。車廂是非常安靜的,吃完昂貴的盒飯後,很多人只盯著自己掌中的iPhone手機,時不時小企鵝發出噠噠或是咳嗽一樣的響聲,與誰在交談,談的內容是什麼,即使是鄰座,也是聽不到不知情的了。

將來,鐵路也許還可能發展和提速,火車上食品的價格不知究竟要隨著提到什麼樣的高度,旅客不知會變成什麼樣?“人民鐵路為人民”的聲音也不知會不會再聽到?

"
「隨筆」 火車上的吃

[隨筆] 火車上的吃

作者:運濤

“民以食為天”,即使是在火車上的旅途中,飲食同樣是大事。

我從八十年代第一次坐火車至今,在火車上的飲食經歷了幾次革命性的變化。

八十年代火車上擁擠得很,似乎有餐車,但我好象幾乎沒去過,也許去過一次,記不大清楚了。反正旅行的人都知道,米飯不是夾生就是串煙,菜更是沒滋沒味,所以去吃火車餐車上飯的人不多,服務車則肯定是沒有的,開水也總是供不應求。那時車的窗戶是可以上下拉的,每停一站,站臺上就有大量賣東西的人,所賣以吃的居多,喝的應該只有酒,因為那時只有玻璃包裝,沒有塑料瓶,純淨水和飲料絕對沒有。如果車上口渴,又沒帶水杯,就到站買水果和冰棍,或是黃瓜、西紅柿。所有的站臺都有賣東西的,除了包子、饅頭、麵包、餅、茶雞蛋、瓜子,還有當地特產。從東北到北京,一路買過北安炒榛子、綏化煮苞米、哈爾濱紅腸、瀋陽雪花啤酒、溝幫子燒雞、錦州小菜、北戴河螃蟹、山海關蘋果葡萄、唐山的栗子花生等,如果買東西,一定抓緊時間、準備好錢,最短時間內於列車的窗口迅速完成交易。不論是誰買到東西,都會讓一讓身旁陌生的旅客分享,“見者有份,吃吧吃吧”,發自內心的真誠讓他人很難拒絕這一份好意。吃了別人的,下一站自己也許會買點別的東西,與身旁人共享。如果家中困難,手頭拮据的旅客,從眼神中流露出餓或渴的表情,被別人注意到,也同樣可以分享旅伴的飲食,而沒有人會說他什麼。

「隨筆」 火車上的吃

有時,也有小販裝成乘客的樣子混到慢車上,跟著列車走上一站兩站,再從下一站返回,不用買車票,且有充裕的時間兜售他的商品,但這是不允許的,只能偷偷進行,如果被列車員抓住,就得把一節或幾節車廂的地上的瓜子皮雞蛋皮都掃一遍或多遍,以示懲戒。

九十年代快車多了,特別快車多了,列車上有了穿鐵路制服人員的售貨服務車,逐漸地禁止非鐵路人員上車售貨,但價格貴得沒譜,人們大部分是自己攜帶吃的喝的上車食用,無論是液體的水和飲料,還是固體的食物,都有了塑料包裝瓶和包裝袋,攜帶方便多了,乘客的生活水準也提高了,幾袋熟食,幾袋涼拌菜,幾瓶啤酒,或一瓶白酒,上車就與剛相識的鄰座開始慢拉(二聲,東北話磨蹭時間喝慢酒的意思),邊喝邊神侃,似乎個個都是當地了不起的人物,跺跺腳就會全村全鄉乃至全縣哆嗦起來的樣子,其實就是酒壯英雄膽,與趙本山大多數小品中的小人物一樣,生活中膽子很小,找人辦事時嘴裡喊著高聲,腿或許在打顫。但語言絕對幽默,可圈可點。當兩個人自己帶的酒喝空了,菜吃光了,帶一些醉意,酒還沒盡興。就會喊服務車,“來瓶白酒,再來倆菜”,然後一個對酒友說“兄弟你先付帳,下車我請你吃大館子,咱那裡有人,我去了,肯定請咱去一流的大飯店,每人背後一名服務員,專門給倒酒。”酒友則說,“車上的小錢還是哥哥付,有時間到我家,我請你吃熊掌,喝虎骨酒,絕對的真東西,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結果是沒人掏錢,什麼都沒有買,說是“車上的東西太不上檔次,等下車再好好喝!”準有一個人再下車之前,藉口自己先到其他車廂看一個朋友,溜之乎也,另一個人是肯定不會去找的,自己也是盼著那人不再回來兌現什麼大館子的。每趟慢車上都能碰到專門撿瓶子的人,拎著大口袋,一遍遍地在車廂裡巡邏,看到能當廢品賣錢的空瓶子空易拉罐,就塞到口袋裡。

「隨筆」 火車上的吃

進入二十一世紀,火車上方便麵大行其道,時間來得及的旅客,會在上車前買好桶裝方便麵帶到火車上,餓了就泡上一桶,也許加一袋榨菜或一根火腿腸。時間緊又沒有吃飯就上車的旅客,則會在車上買方便麵,只不過每桶比地面上貴上一、二元錢。車廂裡經常是瀰漫著方便麵的香味,穿梭來往的都小心翼翼地捧著方便麵去找開水,列車的服務質量越來越高,登車賣東西的小販是徹底被拒之車外了,站臺上的售貨車絕了蹤跡,車窗鎖死也不再能打開更別想伸手出去了。每列車上都有售貨服務車一次次都賣東西,啤酒白酒飲料和各種下酒菜,只要有錢就不會餓肚子,全程都有開水充足供應,方便麵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還是時尚的年輕人,或是剛學會走路的娃娃,都喜歡吃上一桶方便麵,既有主食也有湯水,一邊戴著耳機獨自聽著MP3或MP4一邊呼嚕呼嚕自顧自吃著方便麵。

「隨筆」 火車上的吃

到了近幾年,隨著動車和高鐵的開通,列車上的人如走馬燈一樣上上下下,喝的飲料更是豐富多彩,超市裡有多少樣車廂裡就有多少樣,方紙盒盛的鮮牛奶,易拉罐的千島湖啤酒,可口可樂,農夫山泉,西藏冰川礦泉水,用小勺舀著吃的果凍,也有用自己杯子泡的茶,紅色的,綠色的,泡茶的杯子也是形狀各異。一節車廂,喝同樣飲料的人看到的不多,都呈現了十足的個性化。在火車上,人們最中意的還是桶裝方便麵,然而,動車和高鐵的售貨服務車絕對不會賣方便麵的,就是麵包、餅乾等其他可以當主食的東西一律都不會賣。火車上只賣盒飯套餐,飯菜的口感與當初的夾生飯自不可同日而語,味道好了許多,包裝精緻了許多,當然,最重要的是價格也貴了許多,七、八十元一客,比十盒方便麵價格都貴,除此之外,你在車上買不到任何便宜的食品,列車越來先進車廂越來越封閉,與八十年代相比,食品供應的渠道也越來越統一,深諳“窮家富路”國情的鐵路部門統一了民以為天的“食品”,不能說沒有便民服務,只不過必須支付超高的價錢,服務是一切向錢看的服務,好在目前還有開水是免費的,如廁是免費的,動車和高鐵或者是朝發夕至,或者是夕發朝至,我只要有水可喝,肚子忍耐一天,是餓不出大事的,看別人旁若無人吃得噴噴兒香,自己偷偷咽幾口唾沫而已。車廂是非常安靜的,吃完昂貴的盒飯後,很多人只盯著自己掌中的iPhone手機,時不時小企鵝發出噠噠或是咳嗽一樣的響聲,與誰在交談,談的內容是什麼,即使是鄰座,也是聽不到不知情的了。

將來,鐵路也許還可能發展和提速,火車上食品的價格不知究竟要隨著提到什麼樣的高度,旅客不知會變成什麼樣?“人民鐵路為人民”的聲音也不知會不會再聽到?

「隨筆」 火車上的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