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米其林 燒鵝 叉燒酥 鵝肝 ENJOY-精選限量美食 2017-05-27

鵝夫人上海莘莊店獲米其林一星後被炒得沸沸揚揚,試過的人對它評價“貶多於褒”。而同年同獲一星的新加坡“香港豉油雞飯”則揚聲不斷。兩家都是以“平價米其林”著稱的粵菜,鵝夫人真的很差嗎?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於是我們特地去吃了一次!


週五,電話訂位失敗——餐廳不支持預約,對方提醒:“一早過來拿號,能吃上。”

週日,11:15 抵達餐廳,門庭若市,隊若長龍;

11:30,取號;

13:00,入座。

——於是我們特地去吃了一次!


週五,電話訂位失敗——餐廳不支持預約,對方提醒:“一早過來拿號,能吃上。”

週日,11:15 抵達餐廳,門庭若市,隊若長龍;

11:30,取號;

13:00,入座。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餐廳環境並不像傳統中餐館,黑與紫的主色調本意大概是想顯得高貴神祕,然而配上暗沉的燈光和擁擠的環境讓人倍感壓抑。頭頂的天鵝翅膀既浮誇又莫名其妙,難道是想表達

"FARM TO TABLE" ?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所有菜不過一紙菜單。燒鵝以1/4只為一例,含腿與不含腿的價差4元。燒味另有豉油雞與叉燒,以及含括以上的三拼。奔著鵝來,當然首選帶腿的例鵝,可還沒開口就被告知鵝腿估清。便索性三拼。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菜來了!”,正想當“上菜挺快”,可扭頭一看——米飯?! 3、5分鐘後“菜”又來了,這回是楊枝甘露,然後是奶茶……如此上菜順序,真是尷尬。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第4次,菜終於來了。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三樣燒味分置盤中,盤下有明火加熱保溫——愚蠢的設計。除了會把肉的油水蒸乾,別無一用。而事實上,燒臘在當地常掛於明檔售賣,本就做冷盤。“熱食”也無非燒鵝瀨粉中,滾燙的湯瀨予之的溫度。當然,真正現烤現斬的燒味,帶著爐火的溫度上桌,也不足為奇。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果然,燒鵝皮垮肉糙。回想鵝夫人的宣傳範本:“只選用飼養90天,5斤左右的鵝中'拿破崙'黑鬃鵝”在“無汙染的環境中360度風乾”後,送入王品集團引以為傲的“太空爐”中燒製,

這鵝怎會不好吃?

這鵝就是不好吃。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本應“骨細肉多”的鵝塊,實則“骨多肉細”。皮肉間少了脂肪層,卻也絕沒達到“皮酥肉嫩”“肥瘦適中”的高度。本想靠一旁的酸梅醬令其起死回生,可色淡如水的梅醬,滋味更寡,絲毫沒有梅子的甘酸。

叉燒與豉油雞的下場,也可想而知了。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水晶蝦餃皇

蝦餃上桌。在座女士們見其如此“驚悚”的造型,都你推我搡不敢落筷。

那就放著我來!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水晶蝦餃皇

如果說合格的水晶皮是蝦餃外在的挺括風衣,那麼這塊皮,就像被打溼的塑料雨衣——無型可言。鬆散的口感,還真是“入口即化”。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祕製椒鹽下巴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豆腐煲

之後的椒鹽鴨下巴、豆腐煲……都屬蜻蜓點水般的出品。不糟,但遠不算精。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楊枝甘露

至於甜品,確實不枉一個“甜”字。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離席前才再次想起,我今日所探之店是剛摘得米其林一星的餐廳啊!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也就說,它是“同類餐飲中的佼佼者”,出品在質量、口味、創新、廚師水平及性價比上都必須過關。換言之,“一星”餐廳可不計環境、服務等食物之外的因素,好吃就行——這麼看來,鵝夫人顯然名過其實。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天鵝叉燒酥

那是法國人的味蕾和我們有偏差?

但實際上,它還是有兩道可圈點的菜。比如這道叉燒酥,天鵝造型是有別於傳統點心的創意進步。薄而脆的酥皮裹滿了油潤的叉燒粒——本該用來形容燒鵝腿的“啖啖肉”也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天鵝叉燒酥

再比如這道煙燻鵝肝。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煙燻鵝肝

西食中做,肝臟的腥氣在熏製過後蕩然無存,口感細膩綿密。它也算是法國佬最熟悉的食材了,那總得來點他們沒見過的搞法嘛——想必這鵝肝,在鵝夫人的摘星之路上助了不少力吧?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煙燻鵝肝


ENJOY TIPS

不接受預訂,人多也只能傻等

上菜亂,服務慌

菜品宣傳言過其實

這隻米其林一星的鵝,就是不好吃

感謝作者:阿簡 (廣東“鵝鄉”大嶺山人,自幼三樣菜——燒鵝、滷鵝與燜鵝……鵝乃其家常便飯。)

--------------------------

ENJOY原創,轉載請私信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