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如何吃的舒心

火鍋如何吃的舒心

火鍋如何吃的舒心

湯底碗料咋選擇

咋吃火鍋不上火

火鍋是營養比較好的食物,但要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合的食材和湯底,避免攝入營養偏差。

1.根據體質選擇湯底

易上火者應避免滋補火鍋湯底和漂著辣椒油的辣鍋;身體虛寒者可在火鍋湯底裡多放姜、蔥、辣椒來溫暖身體;擔心皮膚長痘者要控制蔥花、香菜和辣椒油的數量;肥胖者或要控制體重者可選擇番茄、菌湯類火鍋,碗料最好少加香油和麻料。注意,痛風病人不適合吃菌湯類火鍋。從營養角度,在麻辣、三鮮、菌湯、番茄四種底料中,麻辣底料營養最差;有的三鮮底料含油量較多容易能量超標;菌湯和番茄底料營養比較理想,所含營養素和礦物質較多。

2.碗料都有啥講究

至於碗料,常見的4種各有特點,調碗料時要注意:

芝麻醬碗:芝麻醬含鈣量高,能量也大,一湯匙就夠了。

蒜泥香油碗:由於有蒜泥可殺菌,但調碗料時香油別倒太多。

果仁碗:相對於蒜泥香油碗和芝麻醬碗能量低些,但營養素含量更多。

辣子醋碗:調碗料時最好用底辣,少放辣油,這樣既可滿足口味又可防止油脂攝入過多。

3.按膳食平衡原則進行食材搭配

按照膳食平衡原則,注意葷素搭配,肉菜比例1:3比較合適。麻辣火鍋等油大的火鍋,最好挑選脂肪含量較少的肉類如瘦的牛羊肉以及脂肪比例比較好的魚蝦雞肉。

多吃深綠色、黃紅色菜類。綠葉蔬菜可以供應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而其中的纖維素可幫助打掃腸道,還能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白菜、生菜有清火去膩的功效;冬瓜和黃瓜具有減肥消脂的作用;油菜、雞毛菜、油麥菜、茼蒿、豆苗、豆尖等都是營養價值極高的綠葉蔬菜,可以幫助人體在吃肉後保持體液的酸鹼平衡,還能提供大量維生素C和維生素B2。

除了綠葉菜,還可搭配菌藻類蔬菜和豆製品。菌類可增強人體免疫力,豆腐、豆腐皮等豆製品有植物性優質蛋白,脂肪含量少。

若無吃主食的習慣,最好多吃點富含澱粉的薯類食物,這可幫人體有效地進行脂肪代謝。

不適合吃火鍋的食材有螺類、蟹類,這些動物體內寄生蟲較多。

4.吃火鍋牢記“五大禁忌”

在下菜時,只有清湯鍋、白水鍋可先下肉再下菜,其他的儘量先下菜再下肉,這樣可減少菜把肉裡的脂肪吸入過多。至於火鍋湯,起初的湯可以少量喝一些,但涮煮時間長了就不能再喝了。此外還要注意這些禁忌:

忌食生:藏在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據研究,三種嚴重的寄生蟲病——旋毛蟲、絛蟲和囊蟲都可能通過火鍋傳播。

忌過燙: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就會損傷黏膜,而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120℃,取出即吃很易燙傷口腔等黏膜。

忌過辣:又麻又辣的火鍋還是少吃為妙,以減輕對腸胃的刺激。

忌食湯:火鍋湯大多用高脂肪物質為底料,吃多易導致高血脂、膽石症等。另外,火鍋湯煮太久易產生有害物質,影響健康。

忌冷熱刺激:吃熱的食物又喝冷飲,對胃黏膜極為不利,極易發生胃腸疾病。

5.吃火鍋咋防上火、拉肚子

吃火鍋拉肚子,可能的原因是兩點:一是涮煮時間不夠,細菌沒被殺死;二是喝飲料不當導致腹瀉。為避免拉肚子,建議吃火鍋時,各種食材要涮煮熟了再吃,避免選擇冰鎮飲品或少次多量飲用。

吃火鍋上火的原因,一是過燙的食物燙傷口腔黏膜,造成發炎或潰瘍,還有原因是過於辛辣的食物影響內分泌系統,造成上火症狀。因此,預防上火,一不要過於嗜辣,二是從火鍋撈出來的菜放一會兒再吃,第三可以在餐後吃柚子等下火的水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