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初聞建水,是從舌尖裡知道,這個雲南邊陲小鎮,以燒豆腐出名,視頻畫面裡,幾個食客圍坐在豆腐攤前,有說有笑的聊著天,等待著一個又一個的豆腐在炭火的作用下迸發出香味。在建水,燒豆腐攤隨處可見,從明朝時期流傳到現在,燒豆腐已經成了建水人的日常。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而真正對於建水的理解,查遍資料後才知,建水古稱臨安,始建於唐朝,古城裡至今還保存著歷史悠久的建築,雖談不上宏偉,卻散發著典雅內涵。建水古城已經安靜地在雲南邊陲矗立了千年,時光的痕跡也逐漸印刻在了斑駁的城牆上,古時的建水雖已不復存在,但現在的建水古城依然祥和,守護著一方繁華。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來建水,不吃就虧了

心中暗自在想,抽個閒暇時候,一定要去一次建水,交通發達是出行的有利條件,建水高鐵站就在離建水縣城六七公里處,隨即買好了票,衝向建水的燒豆腐!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建水古城雖說是在邊陲,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建水十八吃”, 汽鍋雞、過橋米線、草芽、酸石榴、燒豆腐、糯米揣蓮藕、曲江烤鴨、水泡梨、豆麵湯圓、木瓜水......,每一樣都能引得垂涎,來建水,不吃真的虧了。

但建水人始終離不開的,卻是那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燒豆腐,豆腐攤不用多大,能坐就好;賣燒豆腐的人不用太多,一個人便能撐起一個攤;燒的食材也只有兩三樣,不可少的就是豆腐、土豆,偶爾會有一兩個紅薯出現在烤架上。燒豆腐是用炭火慢慢焙出來的,豆腐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炭火燒紅,用高溫把豆腐催熟,等到豆腐開始膨脹,顏色也從剛開始的白色逐漸變為金黃後,用筷子撥動到一個角落堆積起來,食客也不用詢問哪一些豆腐可以吃,直接就在熟的那一堆夾走了,和賣豆腐人的默契,建水人掌握得十分巧妙。

而吃燒豆腐,少不了的是“祕製蘸水”,在昆明,燒豆腐的蘸水就兩種,乳腐醬和幹辣椒麵,但在建水,有建水人自己的蘸料。小米辣、香油、甜醬油,再加上一些香蔥,燒豆腐的味道在這小碟蘸水裡得到了昇華,香辣的蘸水混合大豆本身的香氣,吃到嘴裡香氣四溢回味無窮,哪裡像是在吃燒豆腐啊,分明就是一道“大菜”。吃的時候定要挑表皮金黃、外脆裡嫩的燒豆腐,將豆腐戳破,讓蘸水浸透,一口一個豆腐吃著才算豪爽。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燒豆腐融入了建水人的一日三餐,更是成為了一種社交方式,豆腐攤不似以前在圖片上看著狹小,有些攤位最少能容6、7個人一起吃豆腐,陌生人和老闆打過招呼後自找位置落座,雖說不上話,但也默契的各自夾著豆腐,在等著豆腐燒熟的間隙,時不時和燒豆腐的老闆拉拉家常,看著老闆手裡筷子的起起落落,豆腐也就好了。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眼大肚皮小,建水美食太多,能吃到想吃的就算特別滿足了,在看過好幾遍《味道雲南》後,建水草芽成了心心念唸的美味,在建水,吃上一碗建水草芽米線,就能把建水米線和建水草芽的好味道一併領略了。建水草芽因為自然地理環境的拘束,只有在建水水質特別好的湖泊裡才能生長,因此從建水到昆明,草芽米線價格的翻了兩三倍,不過在建水,不要擔心,一碗草芽米線不過10塊。店家端上米線湯碗時發現,草芽溫潤如玉地飄在湯麵上,乳白色的草芽鮮嫩得有些許發亮,和翠綠色的韭菜在碗裡相映成趣。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米線和湯碗是分開的,上桌前將生草芽放入湯碗裡燙熟,隨後再將米線倒入湯裡,筷子一攪,香氣也跟著竄了出來。在建水,細米線更為常見,或許是因為細米線韌勁更好,在高湯裡不容易像粗米線那樣輕易斷掉,這樣能更好的感受米線和湯的交融,一劃入嘴,草芽略帶苦澀的清香和入嘴後的回甘,這樣吃米線只能用愜意來形容。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愜意和美食,在這裡可以兼得

在建水,感覺時間是慢下來的,建水人總是悠閒地走在街頭,餓了便找個豆腐攤,吃吃燒豆腐喝喝木瓜水;老年人喜歡坐在城牆兩旁晒太陽,一坐便是好幾個鐘頭;古城裡走上幾步便能看見賣小吃的,水泡梨、小燒烤、煮米線,對了,這一次在一個不起眼的小攤上吃到了無敵好吃的小肉串,這種味道在昆明可是找不著的;古城周圍還有許多臨街的小客棧,小庭院裡種植者花草,環境也還不錯,小住幾天感覺應該不賴;建水周圍也有一些旅遊景點,燕子洞、小火車、雙龍橋都值得去嘗試一番,因為時間關係沒有體驗都小火車,就給大家展示一下燕子洞吧。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去建水不做吃貨那就虧了 只恨眼大肚皮小

ps:和建水豆腐一樣出名的,還有建水紫陶,紫陶一條街裡就藏著建水人的小吃廣場,就在縣城中心,有時間可以去逛逛。

文:睦禾

來源:嗜味、上善建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