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焗是廣東客家菜的一種烹飪技法,將醃製入味的原材料用紗紙包裹嚴,將食材全部置入高溫烤熱的粗鹽中加熱。由於粗鹽是熱的不良導體,將大量的粗鹽加熱的過程十分緩慢,為食材加熱的過程中,粗鹽的熱量散發也同樣極其緩慢。食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粗鹽的溫度悶至酥爛的。

根據食材的不同,可以選用雞、蝦、鰻魚等材料。鹽焗的特點是,成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成品鮮香味濃,冷吃熱吃皆宜。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焗是廣東客家菜的一種烹飪技法,將醃製入味的原材料用紗紙包裹嚴,將食材全部置入高溫烤熱的粗鹽中加熱。由於粗鹽是熱的不良導體,將大量的粗鹽加熱的過程十分緩慢,為食材加熱的過程中,粗鹽的熱量散發也同樣極其緩慢。食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粗鹽的溫度悶至酥爛的。

根據食材的不同,可以選用雞、蝦、鰻魚等材料。鹽焗的特點是,成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成品鮮香味濃,冷吃熱吃皆宜。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廣東東江鹽焗雞是鹽焗菜餚的經典代表作。醃好的嫩雞經粗鹽的加熱悶制,已是骨酥肉爛。上桌前廚師將鹽焗雞斬成數段,碼放盤中,擺成完整的形狀。臥在盤中的鹽焗雞高昂著頭顱,一副精氣十足的樣子。雞身整體通黃油亮,散發著幽幽香氣,引得所有人食指大動。

吃到嘴中能夠感受到雞肉的鮮香美味。由於雞骨與雞肉酥爛,食客們在品味雞肉的同時,也可順便咬碎雞骨,吸食其中早已入味的骨髓精華,這也是品嚐鹽焗雞可體驗到的獨特樂趣。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焗是廣東客家菜的一種烹飪技法,將醃製入味的原材料用紗紙包裹嚴,將食材全部置入高溫烤熱的粗鹽中加熱。由於粗鹽是熱的不良導體,將大量的粗鹽加熱的過程十分緩慢,為食材加熱的過程中,粗鹽的熱量散發也同樣極其緩慢。食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粗鹽的溫度悶至酥爛的。

根據食材的不同,可以選用雞、蝦、鰻魚等材料。鹽焗的特點是,成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成品鮮香味濃,冷吃熱吃皆宜。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廣東東江鹽焗雞是鹽焗菜餚的經典代表作。醃好的嫩雞經粗鹽的加熱悶制,已是骨酥肉爛。上桌前廚師將鹽焗雞斬成數段,碼放盤中,擺成完整的形狀。臥在盤中的鹽焗雞高昂著頭顱,一副精氣十足的樣子。雞身整體通黃油亮,散發著幽幽香氣,引得所有人食指大動。

吃到嘴中能夠感受到雞肉的鮮香美味。由於雞骨與雞肉酥爛,食客們在品味雞肉的同時,也可順便咬碎雞骨,吸食其中早已入味的骨髓精華,這也是品嚐鹽焗雞可體驗到的獨特樂趣。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也是某些食品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料,例如火腿的製作。著名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了諾鄧火腿製作的工藝過程。製作優質的諾鄧火腿,自然需要優質的原材料、對製作溫度和溼度的精準掌控、還有長時間的等待等因素,但是製作初期對鹽的要求,也是極為苛刻的。必須選擇諾鄧當地出產的井鹽,並且製鹽過程須遵從傳統手工製作手法。使用這樣的鹽製作的火腿,才能被稱之為諾鄧火腿。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焗是廣東客家菜的一種烹飪技法,將醃製入味的原材料用紗紙包裹嚴,將食材全部置入高溫烤熱的粗鹽中加熱。由於粗鹽是熱的不良導體,將大量的粗鹽加熱的過程十分緩慢,為食材加熱的過程中,粗鹽的熱量散發也同樣極其緩慢。食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粗鹽的溫度悶至酥爛的。

根據食材的不同,可以選用雞、蝦、鰻魚等材料。鹽焗的特點是,成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成品鮮香味濃,冷吃熱吃皆宜。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廣東東江鹽焗雞是鹽焗菜餚的經典代表作。醃好的嫩雞經粗鹽的加熱悶制,已是骨酥肉爛。上桌前廚師將鹽焗雞斬成數段,碼放盤中,擺成完整的形狀。臥在盤中的鹽焗雞高昂著頭顱,一副精氣十足的樣子。雞身整體通黃油亮,散發著幽幽香氣,引得所有人食指大動。

吃到嘴中能夠感受到雞肉的鮮香美味。由於雞骨與雞肉酥爛,食客們在品味雞肉的同時,也可順便咬碎雞骨,吸食其中早已入味的骨髓精華,這也是品嚐鹽焗雞可體驗到的獨特樂趣。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也是某些食品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料,例如火腿的製作。著名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了諾鄧火腿製作的工藝過程。製作優質的諾鄧火腿,自然需要優質的原材料、對製作溫度和溼度的精準掌控、還有長時間的等待等因素,但是製作初期對鹽的要求,也是極為苛刻的。必須選擇諾鄧當地出產的井鹽,並且製鹽過程須遵從傳統手工製作手法。使用這樣的鹽製作的火腿,才能被稱之為諾鄧火腿。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傳統手法制鹽,鹽的品質雖然能夠得到保證,但是產量極低,這使得製作者對每粒鹽都極其珍惜。這種尊重食材的感情和對火腿製作抱有濃濃匠心的態度,最終形成了諾鄧火腿的精妙美味。

製成的諾鄧火腿,切開可見鮮紅熟成的火腿本體,質量上乘的火腿,可由師傅直接片成薄可透光的薄片生吃,生吃能夠體驗到火腿最純、最真的本味,也是對製作者表示敬意的最好方式。

一般來說,一條火腿可分割成:上方、中方、滴油、火踵、火爪五個部分,根據每個部位的不同特點可製作各色菜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焗是廣東客家菜的一種烹飪技法,將醃製入味的原材料用紗紙包裹嚴,將食材全部置入高溫烤熱的粗鹽中加熱。由於粗鹽是熱的不良導體,將大量的粗鹽加熱的過程十分緩慢,為食材加熱的過程中,粗鹽的熱量散發也同樣極其緩慢。食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粗鹽的溫度悶至酥爛的。

根據食材的不同,可以選用雞、蝦、鰻魚等材料。鹽焗的特點是,成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成品鮮香味濃,冷吃熱吃皆宜。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廣東東江鹽焗雞是鹽焗菜餚的經典代表作。醃好的嫩雞經粗鹽的加熱悶制,已是骨酥肉爛。上桌前廚師將鹽焗雞斬成數段,碼放盤中,擺成完整的形狀。臥在盤中的鹽焗雞高昂著頭顱,一副精氣十足的樣子。雞身整體通黃油亮,散發著幽幽香氣,引得所有人食指大動。

吃到嘴中能夠感受到雞肉的鮮香美味。由於雞骨與雞肉酥爛,食客們在品味雞肉的同時,也可順便咬碎雞骨,吸食其中早已入味的骨髓精華,這也是品嚐鹽焗雞可體驗到的獨特樂趣。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也是某些食品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料,例如火腿的製作。著名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了諾鄧火腿製作的工藝過程。製作優質的諾鄧火腿,自然需要優質的原材料、對製作溫度和溼度的精準掌控、還有長時間的等待等因素,但是製作初期對鹽的要求,也是極為苛刻的。必須選擇諾鄧當地出產的井鹽,並且製鹽過程須遵從傳統手工製作手法。使用這樣的鹽製作的火腿,才能被稱之為諾鄧火腿。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傳統手法制鹽,鹽的品質雖然能夠得到保證,但是產量極低,這使得製作者對每粒鹽都極其珍惜。這種尊重食材的感情和對火腿製作抱有濃濃匠心的態度,最終形成了諾鄧火腿的精妙美味。

製成的諾鄧火腿,切開可見鮮紅熟成的火腿本體,質量上乘的火腿,可由師傅直接片成薄可透光的薄片生吃,生吃能夠體驗到火腿最純、最真的本味,也是對製作者表示敬意的最好方式。

一般來說,一條火腿可分割成:上方、中方、滴油、火踵、火爪五個部分,根據每個部位的不同特點可製作各色菜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使用鹽來醃製各色食材,本是在早期物產不豐富,食物保存期短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的一項發明。通過鹽來醃製食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食材的保質期限,也能增添餐桌菜品的樣式。

可是在醃製過程中,勤勞的人們有了更多意料之外的發現,現在人們使用鹽製作醃製食品,早已與人們的初衷不同。

最常見的就是鹹鴨蛋。鴨蛋這種食材很是古怪,直接煮或炒,味道粗陋不堪,但經鹽滷醃製鹹鴨蛋,便成為一道美味,幾乎很少有人拒絕享用。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焗是廣東客家菜的一種烹飪技法,將醃製入味的原材料用紗紙包裹嚴,將食材全部置入高溫烤熱的粗鹽中加熱。由於粗鹽是熱的不良導體,將大量的粗鹽加熱的過程十分緩慢,為食材加熱的過程中,粗鹽的熱量散發也同樣極其緩慢。食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粗鹽的溫度悶至酥爛的。

根據食材的不同,可以選用雞、蝦、鰻魚等材料。鹽焗的特點是,成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成品鮮香味濃,冷吃熱吃皆宜。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廣東東江鹽焗雞是鹽焗菜餚的經典代表作。醃好的嫩雞經粗鹽的加熱悶制,已是骨酥肉爛。上桌前廚師將鹽焗雞斬成數段,碼放盤中,擺成完整的形狀。臥在盤中的鹽焗雞高昂著頭顱,一副精氣十足的樣子。雞身整體通黃油亮,散發著幽幽香氣,引得所有人食指大動。

吃到嘴中能夠感受到雞肉的鮮香美味。由於雞骨與雞肉酥爛,食客們在品味雞肉的同時,也可順便咬碎雞骨,吸食其中早已入味的骨髓精華,這也是品嚐鹽焗雞可體驗到的獨特樂趣。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也是某些食品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料,例如火腿的製作。著名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了諾鄧火腿製作的工藝過程。製作優質的諾鄧火腿,自然需要優質的原材料、對製作溫度和溼度的精準掌控、還有長時間的等待等因素,但是製作初期對鹽的要求,也是極為苛刻的。必須選擇諾鄧當地出產的井鹽,並且製鹽過程須遵從傳統手工製作手法。使用這樣的鹽製作的火腿,才能被稱之為諾鄧火腿。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傳統手法制鹽,鹽的品質雖然能夠得到保證,但是產量極低,這使得製作者對每粒鹽都極其珍惜。這種尊重食材的感情和對火腿製作抱有濃濃匠心的態度,最終形成了諾鄧火腿的精妙美味。

製成的諾鄧火腿,切開可見鮮紅熟成的火腿本體,質量上乘的火腿,可由師傅直接片成薄可透光的薄片生吃,生吃能夠體驗到火腿最純、最真的本味,也是對製作者表示敬意的最好方式。

一般來說,一條火腿可分割成:上方、中方、滴油、火踵、火爪五個部分,根據每個部位的不同特點可製作各色菜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使用鹽來醃製各色食材,本是在早期物產不豐富,食物保存期短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的一項發明。通過鹽來醃製食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食材的保質期限,也能增添餐桌菜品的樣式。

可是在醃製過程中,勤勞的人們有了更多意料之外的發現,現在人們使用鹽製作醃製食品,早已與人們的初衷不同。

最常見的就是鹹鴨蛋。鴨蛋這種食材很是古怪,直接煮或炒,味道粗陋不堪,但經鹽滷醃製鹹鴨蛋,便成為一道美味,幾乎很少有人拒絕享用。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汪曾祺老家高郵的鹹鴨蛋。汪老曾在其文章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家鄉高郵的鹹鴨蛋,足見他對此食物飽含的深情。據描述:高郵鹹鴨蛋最大的特點,就是蛋黃呈深紅色,煮熟後用筷子一戳,紅亮的蛋黃油便汩汩地向外冒。

由於鴨蛋的品質高,醃製不須時間過長,蛋清的鹹度剛好便可撈出煮熟,饞嘴的孩子往往等不及開飯,就空口將一個鹹鴨蛋吃下肚中。每年端午節前,高郵還有為孩子們煮鴨蛋,打絡子的習俗。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焗是廣東客家菜的一種烹飪技法,將醃製入味的原材料用紗紙包裹嚴,將食材全部置入高溫烤熱的粗鹽中加熱。由於粗鹽是熱的不良導體,將大量的粗鹽加熱的過程十分緩慢,為食材加熱的過程中,粗鹽的熱量散發也同樣極其緩慢。食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粗鹽的溫度悶至酥爛的。

根據食材的不同,可以選用雞、蝦、鰻魚等材料。鹽焗的特點是,成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成品鮮香味濃,冷吃熱吃皆宜。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廣東東江鹽焗雞是鹽焗菜餚的經典代表作。醃好的嫩雞經粗鹽的加熱悶制,已是骨酥肉爛。上桌前廚師將鹽焗雞斬成數段,碼放盤中,擺成完整的形狀。臥在盤中的鹽焗雞高昂著頭顱,一副精氣十足的樣子。雞身整體通黃油亮,散發著幽幽香氣,引得所有人食指大動。

吃到嘴中能夠感受到雞肉的鮮香美味。由於雞骨與雞肉酥爛,食客們在品味雞肉的同時,也可順便咬碎雞骨,吸食其中早已入味的骨髓精華,這也是品嚐鹽焗雞可體驗到的獨特樂趣。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也是某些食品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料,例如火腿的製作。著名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了諾鄧火腿製作的工藝過程。製作優質的諾鄧火腿,自然需要優質的原材料、對製作溫度和溼度的精準掌控、還有長時間的等待等因素,但是製作初期對鹽的要求,也是極為苛刻的。必須選擇諾鄧當地出產的井鹽,並且製鹽過程須遵從傳統手工製作手法。使用這樣的鹽製作的火腿,才能被稱之為諾鄧火腿。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傳統手法制鹽,鹽的品質雖然能夠得到保證,但是產量極低,這使得製作者對每粒鹽都極其珍惜。這種尊重食材的感情和對火腿製作抱有濃濃匠心的態度,最終形成了諾鄧火腿的精妙美味。

製成的諾鄧火腿,切開可見鮮紅熟成的火腿本體,質量上乘的火腿,可由師傅直接片成薄可透光的薄片生吃,生吃能夠體驗到火腿最純、最真的本味,也是對製作者表示敬意的最好方式。

一般來說,一條火腿可分割成:上方、中方、滴油、火踵、火爪五個部分,根據每個部位的不同特點可製作各色菜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使用鹽來醃製各色食材,本是在早期物產不豐富,食物保存期短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的一項發明。通過鹽來醃製食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食材的保質期限,也能增添餐桌菜品的樣式。

可是在醃製過程中,勤勞的人們有了更多意料之外的發現,現在人們使用鹽製作醃製食品,早已與人們的初衷不同。

最常見的就是鹹鴨蛋。鴨蛋這種食材很是古怪,直接煮或炒,味道粗陋不堪,但經鹽滷醃製鹹鴨蛋,便成為一道美味,幾乎很少有人拒絕享用。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汪曾祺老家高郵的鹹鴨蛋。汪老曾在其文章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家鄉高郵的鹹鴨蛋,足見他對此食物飽含的深情。據描述:高郵鹹鴨蛋最大的特點,就是蛋黃呈深紅色,煮熟後用筷子一戳,紅亮的蛋黃油便汩汩地向外冒。

由於鴨蛋的品質高,醃製不須時間過長,蛋清的鹹度剛好便可撈出煮熟,饞嘴的孩子往往等不及開飯,就空口將一個鹹鴨蛋吃下肚中。每年端午節前,高郵還有為孩子們煮鴨蛋,打絡子的習俗。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孩子們在大堆煮好的鴨蛋中找尋喜歡的鴨蛋,外皮青色,形狀圓潤者為佳。將喜歡的鴨蛋放入絡子中玩耍半日,最後掏一小孔將其吃盡,還可以捕捉野外的螢火蟲放入蛋殼中玩耍,這便是他那個時代孩子們最大的童趣。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焗是廣東客家菜的一種烹飪技法,將醃製入味的原材料用紗紙包裹嚴,將食材全部置入高溫烤熱的粗鹽中加熱。由於粗鹽是熱的不良導體,將大量的粗鹽加熱的過程十分緩慢,為食材加熱的過程中,粗鹽的熱量散發也同樣極其緩慢。食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粗鹽的溫度悶至酥爛的。

根據食材的不同,可以選用雞、蝦、鰻魚等材料。鹽焗的特點是,成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成品鮮香味濃,冷吃熱吃皆宜。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廣東東江鹽焗雞是鹽焗菜餚的經典代表作。醃好的嫩雞經粗鹽的加熱悶制,已是骨酥肉爛。上桌前廚師將鹽焗雞斬成數段,碼放盤中,擺成完整的形狀。臥在盤中的鹽焗雞高昂著頭顱,一副精氣十足的樣子。雞身整體通黃油亮,散發著幽幽香氣,引得所有人食指大動。

吃到嘴中能夠感受到雞肉的鮮香美味。由於雞骨與雞肉酥爛,食客們在品味雞肉的同時,也可順便咬碎雞骨,吸食其中早已入味的骨髓精華,這也是品嚐鹽焗雞可體驗到的獨特樂趣。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也是某些食品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料,例如火腿的製作。著名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了諾鄧火腿製作的工藝過程。製作優質的諾鄧火腿,自然需要優質的原材料、對製作溫度和溼度的精準掌控、還有長時間的等待等因素,但是製作初期對鹽的要求,也是極為苛刻的。必須選擇諾鄧當地出產的井鹽,並且製鹽過程須遵從傳統手工製作手法。使用這樣的鹽製作的火腿,才能被稱之為諾鄧火腿。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傳統手法制鹽,鹽的品質雖然能夠得到保證,但是產量極低,這使得製作者對每粒鹽都極其珍惜。這種尊重食材的感情和對火腿製作抱有濃濃匠心的態度,最終形成了諾鄧火腿的精妙美味。

製成的諾鄧火腿,切開可見鮮紅熟成的火腿本體,質量上乘的火腿,可由師傅直接片成薄可透光的薄片生吃,生吃能夠體驗到火腿最純、最真的本味,也是對製作者表示敬意的最好方式。

一般來說,一條火腿可分割成:上方、中方、滴油、火踵、火爪五個部分,根據每個部位的不同特點可製作各色菜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使用鹽來醃製各色食材,本是在早期物產不豐富,食物保存期短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的一項發明。通過鹽來醃製食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食材的保質期限,也能增添餐桌菜品的樣式。

可是在醃製過程中,勤勞的人們有了更多意料之外的發現,現在人們使用鹽製作醃製食品,早已與人們的初衷不同。

最常見的就是鹹鴨蛋。鴨蛋這種食材很是古怪,直接煮或炒,味道粗陋不堪,但經鹽滷醃製鹹鴨蛋,便成為一道美味,幾乎很少有人拒絕享用。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汪曾祺老家高郵的鹹鴨蛋。汪老曾在其文章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家鄉高郵的鹹鴨蛋,足見他對此食物飽含的深情。據描述:高郵鹹鴨蛋最大的特點,就是蛋黃呈深紅色,煮熟後用筷子一戳,紅亮的蛋黃油便汩汩地向外冒。

由於鴨蛋的品質高,醃製不須時間過長,蛋清的鹹度剛好便可撈出煮熟,饞嘴的孩子往往等不及開飯,就空口將一個鹹鴨蛋吃下肚中。每年端午節前,高郵還有為孩子們煮鴨蛋,打絡子的習俗。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孩子們在大堆煮好的鴨蛋中找尋喜歡的鴨蛋,外皮青色,形狀圓潤者為佳。將喜歡的鴨蛋放入絡子中玩耍半日,最後掏一小孔將其吃盡,還可以捕捉野外的螢火蟲放入蛋殼中玩耍,這便是他那個時代孩子們最大的童趣。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雖然鹽對飲食有著極重要的影響作用,但也不可過量食用。據研究表明,現代人普遍都存在食鹽攝入過量的現象,為了使人們的飲食習慣更加健康,官媒發出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得超過6克的倡議。

"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如果說人們對火的使用是由烹飪開始,那麼人們對味道的追求,便始於食鹽的發現。

早期自先民發現,在烤熟的肉類上塗抹一層鹹味物質,便能使食物的滋味提升數倍,食慾大增。這種鹹味物質,就是早期未加提煉的礦物質鹽。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無獨有偶,很多動物也對鹽有特殊的鐘情。野外的山羊會為攝取珍貴的鹽分,攀爬到近乎垂直的巖壁舔舐巖體。晉武帝司馬炎“羊車望幸”的做法雖然荒誕不經,但是聰明的賓妃也是利用了羊喜歡食鹽的特性。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在野外,鹽是十分稀少而又珍貴的,在曠野中也會發現,美麗的蝴蝶聚集在糞便周圍的吸食行為,這是蝴蝶的一種特殊的獲取礦物質鹽的自然行為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鸚鵡舔粘土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奇觀景象。數以萬計的各色鸚鵡聚集在一起,舔舐粘土以獲得身體所需的鹽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為了爭奪有利位置,鸚鵡們甚至犧牲平日裡優雅的姿態,大打出手,嚴重時尤如街頭集體鬥毆一般,令觀者瞠目結舌。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說文》中有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根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獲取鹽的方式,就是通過蒸煮海水獲得。

《通州煮海錄》中對煮鹽有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晒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這種方式很是繁瑣費工,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得鹽量甚微,這也是早期鹽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之後人們又開發出其他方式獲得食鹽:由海水蒸煮所得為海鹽;由鹽井煎晒所得為井鹽;由礆土煎煉所得為礆鹽;由池滷風乾所得為池鹽;從土崖中還可以獲得崖鹽

早年由於工藝粗陋,所得之鹽因含有不同的雜質,會呈現出青色、紫色、桃色、白色等不同外觀,後期對工藝的改進使得鹽的提煉更加精純。上等食鹽外觀潔白如雪,顆粒細小均勻,手感乾燥無粘滯。北宋詩人王安中曾寫道“萬灶晨煙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黃雲”,描寫了昔日潮州鹽場的一個盛景。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是平日料理菜餚所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只需時鮮青蔬一把,旺火炒熟加少許食鹽調味,就是十分營養美味的家常小炒,佐酒佐飯皆宜。

白居易曾經寫到“門廳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韓愈亦云“為生鄙計算,鹽米告屢罄”。可見食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和糧米一樣成為維繫人們生活的重要物質。因此,鹽也成為烹飪調味品中的五味之首

如果主婦們想要展現自己精妙的廚藝,製作花樣繁複、工序複雜的私家拿手好菜,菜餚的美味須通過鹽與其他調味料的精妙搭配體現,鹽的添加比例和添加時機對成品的味道,都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與其說這是一種廚藝的展示,不如說這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俗話說飯菜的味道,有著百家百味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家的主婦加鹽的習慣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形成了每個家庭飯菜味道的獨特個性,也成為我們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媽媽的味道”。

鹽除了是食品烹飪過程中的重要調味料,也是很多食品製作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沒有食鹽,很多的製作工藝將不復存在,我們也難以體會到其中的鮮美滋味。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焗是廣東客家菜的一種烹飪技法,將醃製入味的原材料用紗紙包裹嚴,將食材全部置入高溫烤熱的粗鹽中加熱。由於粗鹽是熱的不良導體,將大量的粗鹽加熱的過程十分緩慢,為食材加熱的過程中,粗鹽的熱量散發也同樣極其緩慢。食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粗鹽的溫度悶至酥爛的。

根據食材的不同,可以選用雞、蝦、鰻魚等材料。鹽焗的特點是,成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成品鮮香味濃,冷吃熱吃皆宜。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廣東東江鹽焗雞是鹽焗菜餚的經典代表作。醃好的嫩雞經粗鹽的加熱悶制,已是骨酥肉爛。上桌前廚師將鹽焗雞斬成數段,碼放盤中,擺成完整的形狀。臥在盤中的鹽焗雞高昂著頭顱,一副精氣十足的樣子。雞身整體通黃油亮,散發著幽幽香氣,引得所有人食指大動。

吃到嘴中能夠感受到雞肉的鮮香美味。由於雞骨與雞肉酥爛,食客們在品味雞肉的同時,也可順便咬碎雞骨,吸食其中早已入味的骨髓精華,這也是品嚐鹽焗雞可體驗到的獨特樂趣。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鹽也是某些食品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料,例如火腿的製作。著名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了諾鄧火腿製作的工藝過程。製作優質的諾鄧火腿,自然需要優質的原材料、對製作溫度和溼度的精準掌控、還有長時間的等待等因素,但是製作初期對鹽的要求,也是極為苛刻的。必須選擇諾鄧當地出產的井鹽,並且製鹽過程須遵從傳統手工製作手法。使用這樣的鹽製作的火腿,才能被稱之為諾鄧火腿。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傳統手法制鹽,鹽的品質雖然能夠得到保證,但是產量極低,這使得製作者對每粒鹽都極其珍惜。這種尊重食材的感情和對火腿製作抱有濃濃匠心的態度,最終形成了諾鄧火腿的精妙美味。

製成的諾鄧火腿,切開可見鮮紅熟成的火腿本體,質量上乘的火腿,可由師傅直接片成薄可透光的薄片生吃,生吃能夠體驗到火腿最純、最真的本味,也是對製作者表示敬意的最好方式。

一般來說,一條火腿可分割成:上方、中方、滴油、火踵、火爪五個部分,根據每個部位的不同特點可製作各色菜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使用鹽來醃製各色食材,本是在早期物產不豐富,食物保存期短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的一項發明。通過鹽來醃製食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食材的保質期限,也能增添餐桌菜品的樣式。

可是在醃製過程中,勤勞的人們有了更多意料之外的發現,現在人們使用鹽製作醃製食品,早已與人們的初衷不同。

最常見的就是鹹鴨蛋。鴨蛋這種食材很是古怪,直接煮或炒,味道粗陋不堪,但經鹽滷醃製鹹鴨蛋,便成為一道美味,幾乎很少有人拒絕享用。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汪曾祺老家高郵的鹹鴨蛋。汪老曾在其文章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家鄉高郵的鹹鴨蛋,足見他對此食物飽含的深情。據描述:高郵鹹鴨蛋最大的特點,就是蛋黃呈深紅色,煮熟後用筷子一戳,紅亮的蛋黃油便汩汩地向外冒。

由於鴨蛋的品質高,醃製不須時間過長,蛋清的鹹度剛好便可撈出煮熟,饞嘴的孩子往往等不及開飯,就空口將一個鹹鴨蛋吃下肚中。每年端午節前,高郵還有為孩子們煮鴨蛋,打絡子的習俗。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孩子們在大堆煮好的鴨蛋中找尋喜歡的鴨蛋,外皮青色,形狀圓潤者為佳。將喜歡的鴨蛋放入絡子中玩耍半日,最後掏一小孔將其吃盡,還可以捕捉野外的螢火蟲放入蛋殼中玩耍,這便是他那個時代孩子們最大的童趣。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雖然鹽對飲食有著極重要的影響作用,但也不可過量食用。據研究表明,現代人普遍都存在食鹽攝入過量的現象,為了使人們的飲食習慣更加健康,官媒發出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得超過6克的倡議。

嚐遍天下美食味,唯有鹽味不可缺

由此可見,過猶不及的道理是普遍存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品味佳餚的同時,也能使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長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