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

【原創】懸壺遠志

"

【原創】懸壺遠志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如果每個人體質的寒熱都能夠分得一清二楚,非寒即熱,那倒也是十分理想的,掌握“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大原則,就可從容應對。可是,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複雜的外界環境中,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突發事件……都可能給身體制造新狀況,在體質上,呈現寒熱交錯的情況。

在同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寒證和熱證,呈現寒熱交錯的現象,中醫稱之為“寒熱錯雜”。寒熱錯雜有上下寒熱錯雜和表裡寒熱錯雜的不同,不過對於現代人而言,上下寒熱錯雜,特別是上熱下寒的錯雜現象比較常見。

"

【原創】懸壺遠志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如果每個人體質的寒熱都能夠分得一清二楚,非寒即熱,那倒也是十分理想的,掌握“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大原則,就可從容應對。可是,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複雜的外界環境中,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突發事件……都可能給身體制造新狀況,在體質上,呈現寒熱交錯的情況。

在同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寒證和熱證,呈現寒熱交錯的現象,中醫稱之為“寒熱錯雜”。寒熱錯雜有上下寒熱錯雜和表裡寒熱錯雜的不同,不過對於現代人而言,上下寒熱錯雜,特別是上熱下寒的錯雜現象比較常見。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熱: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疼痛、口乾、眼乾眼澀、長痘、難以入眠、睡眠質量不高甚至失眠、虛不受補(稍食補品、發物就上火)等等。

下部又表現為寒:喜溫不耐寒、腹痛喜暖、大便稀溏不成型、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白帶清稀、宮寒痛經等等。

"

【原創】懸壺遠志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如果每個人體質的寒熱都能夠分得一清二楚,非寒即熱,那倒也是十分理想的,掌握“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大原則,就可從容應對。可是,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複雜的外界環境中,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突發事件……都可能給身體制造新狀況,在體質上,呈現寒熱交錯的情況。

在同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寒證和熱證,呈現寒熱交錯的現象,中醫稱之為“寒熱錯雜”。寒熱錯雜有上下寒熱錯雜和表裡寒熱錯雜的不同,不過對於現代人而言,上下寒熱錯雜,特別是上熱下寒的錯雜現象比較常見。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熱: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疼痛、口乾、眼乾眼澀、長痘、難以入眠、睡眠質量不高甚至失眠、虛不受補(稍食補品、發物就上火)等等。

下部又表現為寒:喜溫不耐寒、腹痛喜暖、大便稀溏不成型、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白帶清稀、宮寒痛經等等。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一旦出現上熱下寒的寒熱錯雜體質,則是身體提醒我們,不良生活習慣一定要作出適當改變了:腦子少操心、久坐最傷身、偷閒多運動、注意避寒涼、飲食需有節、生活忌熬夜、天天好心情、不適可自除

上熱下寒的體質調理,千萬不能單純的服食寒涼食物或藥物清熱瀉火、消炎殺菌,以免寒上加寒,最終導致上面更熱,下部更寒。上熱下寒體質是體內的陽氣沒有很好的運用,關鍵還要打通中焦要塞,引火下行。

"

【原創】懸壺遠志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如果每個人體質的寒熱都能夠分得一清二楚,非寒即熱,那倒也是十分理想的,掌握“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大原則,就可從容應對。可是,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複雜的外界環境中,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突發事件……都可能給身體制造新狀況,在體質上,呈現寒熱交錯的情況。

在同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寒證和熱證,呈現寒熱交錯的現象,中醫稱之為“寒熱錯雜”。寒熱錯雜有上下寒熱錯雜和表裡寒熱錯雜的不同,不過對於現代人而言,上下寒熱錯雜,特別是上熱下寒的錯雜現象比較常見。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熱: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疼痛、口乾、眼乾眼澀、長痘、難以入眠、睡眠質量不高甚至失眠、虛不受補(稍食補品、發物就上火)等等。

下部又表現為寒:喜溫不耐寒、腹痛喜暖、大便稀溏不成型、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白帶清稀、宮寒痛經等等。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一旦出現上熱下寒的寒熱錯雜體質,則是身體提醒我們,不良生活習慣一定要作出適當改變了:腦子少操心、久坐最傷身、偷閒多運動、注意避寒涼、飲食需有節、生活忌熬夜、天天好心情、不適可自除

上熱下寒的體質調理,千萬不能單純的服食寒涼食物或藥物清熱瀉火、消炎殺菌,以免寒上加寒,最終導致上面更熱,下部更寒。上熱下寒體質是體內的陽氣沒有很好的運用,關鍵還要打通中焦要塞,引火下行。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除了上述順口溜段子的生活習慣調整,還有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可以參照。

其一,飲食調理,勿貪涼飲冷、少吃寒涼的瓜果蔬菜,多吃平性和偏溫的食物,此外,調理上熱下寒的體質,還可以參考我們的推薦食譜:茯苓黨蔘瘦肉湯(茯苓、黨蔘各10克,與瘦肉150克左右燉湯,以上為每人份量),搭配陳皮砂仁茶(詳見:推薦一款適宜於寒溼人群的茶飲)。

其二,適當晒晒太陽,生薑花椒煮水泡腳(水溫40度左右,每週兩次、每次半小時為宜)。每日搓腳心,令手腳溫暖、頭目清利,也可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

"

【原創】懸壺遠志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如果每個人體質的寒熱都能夠分得一清二楚,非寒即熱,那倒也是十分理想的,掌握“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大原則,就可從容應對。可是,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複雜的外界環境中,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突發事件……都可能給身體制造新狀況,在體質上,呈現寒熱交錯的情況。

在同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寒證和熱證,呈現寒熱交錯的現象,中醫稱之為“寒熱錯雜”。寒熱錯雜有上下寒熱錯雜和表裡寒熱錯雜的不同,不過對於現代人而言,上下寒熱錯雜,特別是上熱下寒的錯雜現象比較常見。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熱: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疼痛、口乾、眼乾眼澀、長痘、難以入眠、睡眠質量不高甚至失眠、虛不受補(稍食補品、發物就上火)等等。

下部又表現為寒:喜溫不耐寒、腹痛喜暖、大便稀溏不成型、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白帶清稀、宮寒痛經等等。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一旦出現上熱下寒的寒熱錯雜體質,則是身體提醒我們,不良生活習慣一定要作出適當改變了:腦子少操心、久坐最傷身、偷閒多運動、注意避寒涼、飲食需有節、生活忌熬夜、天天好心情、不適可自除

上熱下寒的體質調理,千萬不能單純的服食寒涼食物或藥物清熱瀉火、消炎殺菌,以免寒上加寒,最終導致上面更熱,下部更寒。上熱下寒體質是體內的陽氣沒有很好的運用,關鍵還要打通中焦要塞,引火下行。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除了上述順口溜段子的生活習慣調整,還有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可以參照。

其一,飲食調理,勿貪涼飲冷、少吃寒涼的瓜果蔬菜,多吃平性和偏溫的食物,此外,調理上熱下寒的體質,還可以參考我們的推薦食譜:茯苓黨蔘瘦肉湯(茯苓、黨蔘各10克,與瘦肉150克左右燉湯,以上為每人份量),搭配陳皮砂仁茶(詳見:推薦一款適宜於寒溼人群的茶飲)。

其二,適當晒晒太陽,生薑花椒煮水泡腳(水溫40度左右,每週兩次、每次半小時為宜)。每日搓腳心,令手腳溫暖、頭目清利,也可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

身體又寒又熱,該怎麼調理?

推薦食療藥膳——茯苓黨蔘瘦肉湯

茯苓黨蔘瘦肉湯

【原材料】茯苓(10 g)、黨蔘(10 g)、瘦肉(150 g)、生薑(3片)、食鹽(適量)

製法】步驟一:茯苓、黨蔘洗淨,用小紗袋裝好(用於裝滷菜香料的小紗袋,一般超市和電商平臺都可購買到);

步驟二:瘦肉洗淨,放入沸水中焯一下,衝去浮末,取出備用;

步驟三:砂鍋加水適量,放入茯苓、黨蔘小紗袋、生薑片和瘦肉,煮沸,轉文火燉約90分鐘,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養生功用】黨蔘味甘性平,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寧心安神、健脾祛溼,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幫助補充能量、補虛損,與黨參和茯苓配伍,借其補氣扶正和利水滲溼之力,共奏補益脾胃、生津養血、健脾祛溼之功,適用於上熱下寒、體質偏虛的人群。

【食用禁忌】不適宜外感病邪的人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