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使”的三個特點:除了籌碼和底牌,還有一點很吃香'

"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四百零五):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

在北洋史上,“鎮守使”是北洋宦海比較重要的一個職位。在民初錯綜複雜的時局下,鎮守使憑藉軍事實力控制著一方之局面,最終形成割據一方的“草頭王”。鎮守使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鎮守使駐地多為各省軍事戰略要地,二是鎮守使一職多為北洋軍人擔任。這也是鎮守使的籌碼與底牌,以直隸省為例,直隸大名為“畿南重鎮”。前清時期,直隸共設五路總兵,統率綠營兵,分駐天津、大名、正定、通永、宣化等地。北洋初立後,直隸都督馮國璋呈准袁世凱,將大名鎮總兵改為冀南鎮守使,通永鎮總兵改為薊榆鎮守使,天津鎮總兵改為天津鎮守使,分兵駐守各地。甘肅隴東地形險要,為“全隴門戶”,故設立隴東鎮守使一職,駐守平涼。

"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四百零五):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

在北洋史上,“鎮守使”是北洋宦海比較重要的一個職位。在民初錯綜複雜的時局下,鎮守使憑藉軍事實力控制著一方之局面,最終形成割據一方的“草頭王”。鎮守使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鎮守使駐地多為各省軍事戰略要地,二是鎮守使一職多為北洋軍人擔任。這也是鎮守使的籌碼與底牌,以直隸省為例,直隸大名為“畿南重鎮”。前清時期,直隸共設五路總兵,統率綠營兵,分駐天津、大名、正定、通永、宣化等地。北洋初立後,直隸都督馮國璋呈准袁世凱,將大名鎮總兵改為冀南鎮守使,通永鎮總兵改為薊榆鎮守使,天津鎮總兵改為天津鎮守使,分兵駐守各地。甘肅隴東地形險要,為“全隴門戶”,故設立隴東鎮守使一職,駐守平涼。

“鎮守使”的三個特點:除了籌碼和底牌,還有一點很吃香

民國四年,各主要鎮守使,如陳樹藩的陝南鎮守使,吳俊陞的洮遼鎮守使,呂公望的嘉湖鎮守使等,日後都成為執掌一方的督軍大員,當然也都是行伍出身。尤其是在北洋軍閥經營的中心直隸、山東兩省,鎮守使多由北洋軍將領擔任,以確保袁氏對近畿一帶的掌控。可見,鎮守使手握人馬,負責維護一方秩序,成為一個重要環節。在袁氏執掌中樞期間,北洋軍閥能夠控制的省份僅限於北方的直隸、山東、河南、奉天及南方的江蘇、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對於黑龍江、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等省則顯得無能為力。因此,在這些省份的鎮守使多出自本省擔任。

"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四百零五):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

在北洋史上,“鎮守使”是北洋宦海比較重要的一個職位。在民初錯綜複雜的時局下,鎮守使憑藉軍事實力控制著一方之局面,最終形成割據一方的“草頭王”。鎮守使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鎮守使駐地多為各省軍事戰略要地,二是鎮守使一職多為北洋軍人擔任。這也是鎮守使的籌碼與底牌,以直隸省為例,直隸大名為“畿南重鎮”。前清時期,直隸共設五路總兵,統率綠營兵,分駐天津、大名、正定、通永、宣化等地。北洋初立後,直隸都督馮國璋呈准袁世凱,將大名鎮總兵改為冀南鎮守使,通永鎮總兵改為薊榆鎮守使,天津鎮總兵改為天津鎮守使,分兵駐守各地。甘肅隴東地形險要,為“全隴門戶”,故設立隴東鎮守使一職,駐守平涼。

“鎮守使”的三個特點:除了籌碼和底牌,還有一點很吃香

民國四年,各主要鎮守使,如陳樹藩的陝南鎮守使,吳俊陞的洮遼鎮守使,呂公望的嘉湖鎮守使等,日後都成為執掌一方的督軍大員,當然也都是行伍出身。尤其是在北洋軍閥經營的中心直隸、山東兩省,鎮守使多由北洋軍將領擔任,以確保袁氏對近畿一帶的掌控。可見,鎮守使手握人馬,負責維護一方秩序,成為一個重要環節。在袁氏執掌中樞期間,北洋軍閥能夠控制的省份僅限於北方的直隸、山東、河南、奉天及南方的江蘇、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對於黑龍江、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等省則顯得無能為力。因此,在這些省份的鎮守使多出自本省擔任。

“鎮守使”的三個特點:除了籌碼和底牌,還有一點很吃香

尤其是在西南的四川省,因北洋軍閥鞭長莫及,地方軍閥更為強大。以重慶鎮守使為例。重慶鎮守使署成立於民國二年九月,除首任鎮守使黃毓成為雲南籍外,歷任鎮守使周駿、劉存厚、王陵基、熊克武、鐘體道、劉湘等皆為四川籍軍閥,本省軍閥由於地緣關係,容易結合成牢固的團體,掌握本省之人馬,進而達到控制地盤的目的。如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擔任廣西都督,其拜把兄弟陳炳焜擔任桂林鎮守使,其妻弟譚浩明擔任龍州鎮守使,陸榮廷自然具備割據一方的實力,這也就是鎮守使的籌碼與底牌特點。此外,鎮守使還有第三個特點很吃香,那就是“鎮守使”是北洋中樞主要收買籠絡的對象。

"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四百零五):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

在北洋史上,“鎮守使”是北洋宦海比較重要的一個職位。在民初錯綜複雜的時局下,鎮守使憑藉軍事實力控制著一方之局面,最終形成割據一方的“草頭王”。鎮守使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鎮守使駐地多為各省軍事戰略要地,二是鎮守使一職多為北洋軍人擔任。這也是鎮守使的籌碼與底牌,以直隸省為例,直隸大名為“畿南重鎮”。前清時期,直隸共設五路總兵,統率綠營兵,分駐天津、大名、正定、通永、宣化等地。北洋初立後,直隸都督馮國璋呈准袁世凱,將大名鎮總兵改為冀南鎮守使,通永鎮總兵改為薊榆鎮守使,天津鎮總兵改為天津鎮守使,分兵駐守各地。甘肅隴東地形險要,為“全隴門戶”,故設立隴東鎮守使一職,駐守平涼。

“鎮守使”的三個特點:除了籌碼和底牌,還有一點很吃香

民國四年,各主要鎮守使,如陳樹藩的陝南鎮守使,吳俊陞的洮遼鎮守使,呂公望的嘉湖鎮守使等,日後都成為執掌一方的督軍大員,當然也都是行伍出身。尤其是在北洋軍閥經營的中心直隸、山東兩省,鎮守使多由北洋軍將領擔任,以確保袁氏對近畿一帶的掌控。可見,鎮守使手握人馬,負責維護一方秩序,成為一個重要環節。在袁氏執掌中樞期間,北洋軍閥能夠控制的省份僅限於北方的直隸、山東、河南、奉天及南方的江蘇、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對於黑龍江、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等省則顯得無能為力。因此,在這些省份的鎮守使多出自本省擔任。

“鎮守使”的三個特點:除了籌碼和底牌,還有一點很吃香

尤其是在西南的四川省,因北洋軍閥鞭長莫及,地方軍閥更為強大。以重慶鎮守使為例。重慶鎮守使署成立於民國二年九月,除首任鎮守使黃毓成為雲南籍外,歷任鎮守使周駿、劉存厚、王陵基、熊克武、鐘體道、劉湘等皆為四川籍軍閥,本省軍閥由於地緣關係,容易結合成牢固的團體,掌握本省之人馬,進而達到控制地盤的目的。如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擔任廣西都督,其拜把兄弟陳炳焜擔任桂林鎮守使,其妻弟譚浩明擔任龍州鎮守使,陸榮廷自然具備割據一方的實力,這也就是鎮守使的籌碼與底牌特點。此外,鎮守使還有第三個特點很吃香,那就是“鎮守使”是北洋中樞主要收買籠絡的對象。

“鎮守使”的三個特點:除了籌碼和底牌,還有一點很吃香

為防止鎮守使割據一方,作為北洋團體的大家長,不得不採取收買和封爵的方法,籠絡各地鎮守使。袁花費大筆金錢對王懷慶、鄭汝成、楊善德、王廷楨等鎮守使進行收買,從而使這些人更加忠心於他。民國四年十二月,袁氏先後兩次封爵,對各地鎮守使加以爵位籠絡。袁世凱封米振標、張文生為一等子爵,封倪毓棻、蕭良臣為二等子爵,龍覲光、陳炳焜、鮑貴卿、寶德全、白寶山、施從濱、黎天才、杜錫鈞、王廷楨等人為一等男爵。通過這種方式,袁氏看似贏得了各鎮守使的支持,但是也不過四養虎為患,如洮遼鎮守使吳俊陞此後成為黑龍江督軍及奉系軍閥的中堅。再有井嶽秀一直擔任陝北鎮守使,直至北洋傾覆後,井嶽秀依舊割據陝北,直到民國二十六年二月,手槍走火而亡,佔據陝北長達二十餘年,素有“陝北王”之稱。

參考資料:《菜根譚》、《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民初鎮守使研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