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古代有一種學說叫做讖緯,通俗解釋也就是預言。這種預言一般都以“天機不可洩露”為名,隱晦的說出來,可能當時大家一頭霧水,但是當事情真正發生之後,會有人按照這個說法來解釋,讓大家覺得原來如此……

周朝滅亡前就有了“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服,幾亡周國”的童謠,最終就是褒姒一笑讓周幽王亡了國。

秦始皇在位時也有著名的“亡秦者胡也”的讖語,秦始皇以為是北方的胡人,沒想到是自己的兒子胡亥……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古代有一種學說叫做讖緯,通俗解釋也就是預言。這種預言一般都以“天機不可洩露”為名,隱晦的說出來,可能當時大家一頭霧水,但是當事情真正發生之後,會有人按照這個說法來解釋,讓大家覺得原來如此……

周朝滅亡前就有了“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服,幾亡周國”的童謠,最終就是褒姒一笑讓周幽王亡了國。

秦始皇在位時也有著名的“亡秦者胡也”的讖語,秦始皇以為是北方的胡人,沒想到是自己的兒子胡亥……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而題目中提到的這句著名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出處是先秦時期失傳的著作《春秋讖》,但是這部失傳的書裡竟然提到了漢朝,提到了漢朝的滅亡,簡直不可思議。於是歷來都受到高層的重視。兩漢魏晉時期以漢武帝為主角的玄幻小說《漢武故事》裡的漢武帝就直接說:

“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漢武故事》

而之後,這句話每逢亂世就要被拿出來說道說道,被各種陰謀之士各種解讀,成為了割據軍閥自立門戶的法理依據,成為中央皇權和地方割據勢力爭奪權力正當性的來源,在亂世中有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就是讖語中的“塗高”,是上天讓自己來取代漢朝的真命天子,但是很多人用自己的性命證明了自己猜錯了……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古代有一種學說叫做讖緯,通俗解釋也就是預言。這種預言一般都以“天機不可洩露”為名,隱晦的說出來,可能當時大家一頭霧水,但是當事情真正發生之後,會有人按照這個說法來解釋,讓大家覺得原來如此……

周朝滅亡前就有了“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服,幾亡周國”的童謠,最終就是褒姒一笑讓周幽王亡了國。

秦始皇在位時也有著名的“亡秦者胡也”的讖語,秦始皇以為是北方的胡人,沒想到是自己的兒子胡亥……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而題目中提到的這句著名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出處是先秦時期失傳的著作《春秋讖》,但是這部失傳的書裡竟然提到了漢朝,提到了漢朝的滅亡,簡直不可思議。於是歷來都受到高層的重視。兩漢魏晉時期以漢武帝為主角的玄幻小說《漢武故事》裡的漢武帝就直接說:

“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漢武故事》

而之後,這句話每逢亂世就要被拿出來說道說道,被各種陰謀之士各種解讀,成為了割據軍閥自立門戶的法理依據,成為中央皇權和地方割據勢力爭奪權力正當性的來源,在亂世中有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就是讖語中的“塗高”,是上天讓自己來取代漢朝的真命天子,但是很多人用自己的性命證明了自己猜錯了……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一、公孫述

公孫述就是白帝,對,就是劉備病逝白帝城的那個白帝。

公孫述是和劉秀同時期的割據軍閥,王莽篡漢後,大家都認為“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話是錯的。結果王莽短短几年就被漢代後裔劉秀給幹翻了取而代之。於是大家都說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王莽失敗就是因為他還不是塗高。

割據四川的公孫述覺得自己的手異於常人有“龍興之瑞”,於是跟劉秀寫信說自己有當皇帝的命,什麼讖緯圖書《錄運法》裡說:“廢昌帝,立公孫。”

什麼《括地象》裡也說“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這些都是公孫述要當皇帝的證明。

劉秀接到信後很生氣,但是還耐心解釋:“廢昌帝立公孫”說的是漢宣帝劉病己,昌帝是海昏候劉賀。跟你公孫述有個毛關係?

而且大家都知道“代漢者當塗高”,以後就算漢朝滅亡,取代的也是一個姓當塗,長的高大威猛的人,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哪裡高大了?

你看,氣的劉秀都把“代漢者當塗高”搬出來罵人了。但是,公孫述雖然不高大,但是性格很倔,最後依然自稱白帝造反了,當然很快就被劉秀滅了。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古代有一種學說叫做讖緯,通俗解釋也就是預言。這種預言一般都以“天機不可洩露”為名,隱晦的說出來,可能當時大家一頭霧水,但是當事情真正發生之後,會有人按照這個說法來解釋,讓大家覺得原來如此……

周朝滅亡前就有了“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服,幾亡周國”的童謠,最終就是褒姒一笑讓周幽王亡了國。

秦始皇在位時也有著名的“亡秦者胡也”的讖語,秦始皇以為是北方的胡人,沒想到是自己的兒子胡亥……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而題目中提到的這句著名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出處是先秦時期失傳的著作《春秋讖》,但是這部失傳的書裡竟然提到了漢朝,提到了漢朝的滅亡,簡直不可思議。於是歷來都受到高層的重視。兩漢魏晉時期以漢武帝為主角的玄幻小說《漢武故事》裡的漢武帝就直接說:

“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漢武故事》

而之後,這句話每逢亂世就要被拿出來說道說道,被各種陰謀之士各種解讀,成為了割據軍閥自立門戶的法理依據,成為中央皇權和地方割據勢力爭奪權力正當性的來源,在亂世中有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就是讖語中的“塗高”,是上天讓自己來取代漢朝的真命天子,但是很多人用自己的性命證明了自己猜錯了……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一、公孫述

公孫述就是白帝,對,就是劉備病逝白帝城的那個白帝。

公孫述是和劉秀同時期的割據軍閥,王莽篡漢後,大家都認為“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話是錯的。結果王莽短短几年就被漢代後裔劉秀給幹翻了取而代之。於是大家都說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王莽失敗就是因為他還不是塗高。

割據四川的公孫述覺得自己的手異於常人有“龍興之瑞”,於是跟劉秀寫信說自己有當皇帝的命,什麼讖緯圖書《錄運法》裡說:“廢昌帝,立公孫。”

什麼《括地象》裡也說“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這些都是公孫述要當皇帝的證明。

劉秀接到信後很生氣,但是還耐心解釋:“廢昌帝立公孫”說的是漢宣帝劉病己,昌帝是海昏候劉賀。跟你公孫述有個毛關係?

而且大家都知道“代漢者當塗高”,以後就算漢朝滅亡,取代的也是一個姓當塗,長的高大威猛的人,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哪裡高大了?

你看,氣的劉秀都把“代漢者當塗高”搬出來罵人了。但是,公孫述雖然不高大,但是性格很倔,最後依然自稱白帝造反了,當然很快就被劉秀滅了。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二、李傕

李傕在董卓死後成為了西涼軍的領袖,不但打跑了呂布,殺掉了王允,還把漢獻帝牢牢控制在手中。在他掌握權力的時候有一個女巫就同李傕講過這一條讖緯之語的解釋:塗高的“塗”就是路途的“途”,”當塗高”的意思就是路邊的高處,就是宮闕啊!宮闕的闕字就是李傕的傕字。而且傕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站在極高的人。

“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傕同闕,另極高之人謂之傕”

這直接明示李傕就是讖緯中的“塗高”,可以稱帝代漢。但是李傕可能忙著跟郭汜等人打架,沒時間理這茬,就這樣算了。

但是這個女巫關於“當塗高”的解釋流傳到挺廣,都流傳到徐州了。

徐州一個名叫“闕宣”的大地主覺得這不就說的是自己嘛。你看自己姓闕,都不用同音字,直接就應該“塗高”,於是糾結了幾千人直接稱帝了。徐州陶謙還很腹黑的利用闕宣替自己幹髒活,後來事情暴露了就派兵滅了闕宣……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古代有一種學說叫做讖緯,通俗解釋也就是預言。這種預言一般都以“天機不可洩露”為名,隱晦的說出來,可能當時大家一頭霧水,但是當事情真正發生之後,會有人按照這個說法來解釋,讓大家覺得原來如此……

周朝滅亡前就有了“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服,幾亡周國”的童謠,最終就是褒姒一笑讓周幽王亡了國。

秦始皇在位時也有著名的“亡秦者胡也”的讖語,秦始皇以為是北方的胡人,沒想到是自己的兒子胡亥……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而題目中提到的這句著名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出處是先秦時期失傳的著作《春秋讖》,但是這部失傳的書裡竟然提到了漢朝,提到了漢朝的滅亡,簡直不可思議。於是歷來都受到高層的重視。兩漢魏晉時期以漢武帝為主角的玄幻小說《漢武故事》裡的漢武帝就直接說:

“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漢武故事》

而之後,這句話每逢亂世就要被拿出來說道說道,被各種陰謀之士各種解讀,成為了割據軍閥自立門戶的法理依據,成為中央皇權和地方割據勢力爭奪權力正當性的來源,在亂世中有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就是讖語中的“塗高”,是上天讓自己來取代漢朝的真命天子,但是很多人用自己的性命證明了自己猜錯了……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一、公孫述

公孫述就是白帝,對,就是劉備病逝白帝城的那個白帝。

公孫述是和劉秀同時期的割據軍閥,王莽篡漢後,大家都認為“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話是錯的。結果王莽短短几年就被漢代後裔劉秀給幹翻了取而代之。於是大家都說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王莽失敗就是因為他還不是塗高。

割據四川的公孫述覺得自己的手異於常人有“龍興之瑞”,於是跟劉秀寫信說自己有當皇帝的命,什麼讖緯圖書《錄運法》裡說:“廢昌帝,立公孫。”

什麼《括地象》裡也說“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這些都是公孫述要當皇帝的證明。

劉秀接到信後很生氣,但是還耐心解釋:“廢昌帝立公孫”說的是漢宣帝劉病己,昌帝是海昏候劉賀。跟你公孫述有個毛關係?

而且大家都知道“代漢者當塗高”,以後就算漢朝滅亡,取代的也是一個姓當塗,長的高大威猛的人,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哪裡高大了?

你看,氣的劉秀都把“代漢者當塗高”搬出來罵人了。但是,公孫述雖然不高大,但是性格很倔,最後依然自稱白帝造反了,當然很快就被劉秀滅了。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二、李傕

李傕在董卓死後成為了西涼軍的領袖,不但打跑了呂布,殺掉了王允,還把漢獻帝牢牢控制在手中。在他掌握權力的時候有一個女巫就同李傕講過這一條讖緯之語的解釋:塗高的“塗”就是路途的“途”,”當塗高”的意思就是路邊的高處,就是宮闕啊!宮闕的闕字就是李傕的傕字。而且傕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站在極高的人。

“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傕同闕,另極高之人謂之傕”

這直接明示李傕就是讖緯中的“塗高”,可以稱帝代漢。但是李傕可能忙著跟郭汜等人打架,沒時間理這茬,就這樣算了。

但是這個女巫關於“當塗高”的解釋流傳到挺廣,都流傳到徐州了。

徐州一個名叫“闕宣”的大地主覺得這不就說的是自己嘛。你看自己姓闕,都不用同音字,直接就應該“塗高”,於是糾結了幾千人直接稱帝了。徐州陶謙還很腹黑的利用闕宣替自己幹髒活,後來事情暴露了就派兵滅了闕宣……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三、袁術

袁術在天下大亂的時候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軍閥,一度勢力比袁紹都大,袁術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動了稱帝的心思。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自然有人領會袁術的意思趕緊上門塑造合法性了。一個河內人就趕緊跑到袁術跟前說自己算了一卦,袁術有做皇帝的命

這種心態在袁術逼著孫堅得到了傳國玉璽後更加膨脹,於是袁術開始積極為稱帝做準備。

第一個理由就是“代漢者當塗高”的解釋權!袁術字公路,塗通途,途就是路。於是袁術覺得讖語中的“塗高”就是“公路”,這不就是自己嘛。

第二個理由是五行學說,漢代是炎漢屬於火德,而袁氏的祖宗是出自於陳地,陳又是舜的後代,屬於土德。按照五行學說“木生火、火生土”,接下來替代漢的必定是土德。

有了這兩條重要理由,外加有了傳國玉璽,袁術就乾脆自己稱帝,建國號為“仲氏”。

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見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典略》

但是袁術的結局大家都知道,稱帝后被群起而攻之,最後只能走投無路去投奔袁紹,半道上喝蜜水而沒有,氣的吐血而死……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古代有一種學說叫做讖緯,通俗解釋也就是預言。這種預言一般都以“天機不可洩露”為名,隱晦的說出來,可能當時大家一頭霧水,但是當事情真正發生之後,會有人按照這個說法來解釋,讓大家覺得原來如此……

周朝滅亡前就有了“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服,幾亡周國”的童謠,最終就是褒姒一笑讓周幽王亡了國。

秦始皇在位時也有著名的“亡秦者胡也”的讖語,秦始皇以為是北方的胡人,沒想到是自己的兒子胡亥……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而題目中提到的這句著名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出處是先秦時期失傳的著作《春秋讖》,但是這部失傳的書裡竟然提到了漢朝,提到了漢朝的滅亡,簡直不可思議。於是歷來都受到高層的重視。兩漢魏晉時期以漢武帝為主角的玄幻小說《漢武故事》裡的漢武帝就直接說:

“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漢武故事》

而之後,這句話每逢亂世就要被拿出來說道說道,被各種陰謀之士各種解讀,成為了割據軍閥自立門戶的法理依據,成為中央皇權和地方割據勢力爭奪權力正當性的來源,在亂世中有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就是讖語中的“塗高”,是上天讓自己來取代漢朝的真命天子,但是很多人用自己的性命證明了自己猜錯了……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一、公孫述

公孫述就是白帝,對,就是劉備病逝白帝城的那個白帝。

公孫述是和劉秀同時期的割據軍閥,王莽篡漢後,大家都認為“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話是錯的。結果王莽短短几年就被漢代後裔劉秀給幹翻了取而代之。於是大家都說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王莽失敗就是因為他還不是塗高。

割據四川的公孫述覺得自己的手異於常人有“龍興之瑞”,於是跟劉秀寫信說自己有當皇帝的命,什麼讖緯圖書《錄運法》裡說:“廢昌帝,立公孫。”

什麼《括地象》裡也說“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這些都是公孫述要當皇帝的證明。

劉秀接到信後很生氣,但是還耐心解釋:“廢昌帝立公孫”說的是漢宣帝劉病己,昌帝是海昏候劉賀。跟你公孫述有個毛關係?

而且大家都知道“代漢者當塗高”,以後就算漢朝滅亡,取代的也是一個姓當塗,長的高大威猛的人,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哪裡高大了?

你看,氣的劉秀都把“代漢者當塗高”搬出來罵人了。但是,公孫述雖然不高大,但是性格很倔,最後依然自稱白帝造反了,當然很快就被劉秀滅了。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二、李傕

李傕在董卓死後成為了西涼軍的領袖,不但打跑了呂布,殺掉了王允,還把漢獻帝牢牢控制在手中。在他掌握權力的時候有一個女巫就同李傕講過這一條讖緯之語的解釋:塗高的“塗”就是路途的“途”,”當塗高”的意思就是路邊的高處,就是宮闕啊!宮闕的闕字就是李傕的傕字。而且傕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站在極高的人。

“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傕同闕,另極高之人謂之傕”

這直接明示李傕就是讖緯中的“塗高”,可以稱帝代漢。但是李傕可能忙著跟郭汜等人打架,沒時間理這茬,就這樣算了。

但是這個女巫關於“當塗高”的解釋流傳到挺廣,都流傳到徐州了。

徐州一個名叫“闕宣”的大地主覺得這不就說的是自己嘛。你看自己姓闕,都不用同音字,直接就應該“塗高”,於是糾結了幾千人直接稱帝了。徐州陶謙還很腹黑的利用闕宣替自己幹髒活,後來事情暴露了就派兵滅了闕宣……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三、袁術

袁術在天下大亂的時候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軍閥,一度勢力比袁紹都大,袁術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動了稱帝的心思。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自然有人領會袁術的意思趕緊上門塑造合法性了。一個河內人就趕緊跑到袁術跟前說自己算了一卦,袁術有做皇帝的命

這種心態在袁術逼著孫堅得到了傳國玉璽後更加膨脹,於是袁術開始積極為稱帝做準備。

第一個理由就是“代漢者當塗高”的解釋權!袁術字公路,塗通途,途就是路。於是袁術覺得讖語中的“塗高”就是“公路”,這不就是自己嘛。

第二個理由是五行學說,漢代是炎漢屬於火德,而袁氏的祖宗是出自於陳地,陳又是舜的後代,屬於土德。按照五行學說“木生火、火生土”,接下來替代漢的必定是土德。

有了這兩條重要理由,外加有了傳國玉璽,袁術就乾脆自己稱帝,建國號為“仲氏”。

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見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典略》

但是袁術的結局大家都知道,稱帝后被群起而攻之,最後只能走投無路去投奔袁紹,半道上喝蜜水而沒有,氣的吐血而死……


代漢者,當塗高也!亡於這句讖語之下的除了袁術,還有這幾位

四、曹魏

“代漢者當塗高”雖然流傳了幾百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釋,但是大儒、權威學者的解釋肯定更具有權威性和可信度。

於是有人就偷偷拿這句話去問當時的大儒杜瓊。杜瓊也毫不避嫌,給出來了非常直接和詳盡的解釋,直接說代漢者就是魏!

魏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宮闕的名字,修建在大路邊,還很高,這就是塗高。

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

杜瓊這還不算完,又解釋道:古代的時候稱呼官職高低都不說“曹”字,但是自漢代以來,稱呼官吏都要加一個曹字。官吏說自己官職的時候說屬於某某曹,小吏說自己工作的時候說侍於某某曹,這就是天意啊

瓊又曰:"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吏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三國志.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

不知道杜瓊為啥這麼確定,反正等到曹丕當了皇帝之後,下面的大臣在解釋的時候也是用了這種說法:

許昌氣見於當塗高,當塗高者當昌於許。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今魏基昌於許,漢徵絕於許,乃今效見——《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其實讖緯學說,更多的是通過故弄玄虛,讓人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的語言,去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利用鬼神之說彰顯自己的合法性。

說白了“讖緯學說”就是一個框,誰都可以往裡裝,等待誰最後勝利了,大家自然認為之前的解釋不對,而不是讖緯有誤。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參考資料:

《三國志.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典略》

《漢武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