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之國粹——茶藝

茶藝 養生 藝術 淨心茶語 淨心茶語 2017-09-15

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中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中華文化之國粹——茶藝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的儀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鹽添味,世稱姜鹽茶,詩人薛能《茶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煮更黃。”宋初流行點茶法,把茶葉碾成細末,衝出來的茶湯要色白如乳,《觀林詩話》載,北宋蘇軾喜歡鳳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兩瓶攜回烹茶。蘇軾有《和蔣夔寄茶》一詩:“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蘇軾本人很注重茶的養生效果,吃完飯後用濃茶漱口,可解除煩膩。

明代起開始流行泡茶。

要想泡好一壺工夫茶,須注意水質、水溫、茶量與茶具等要素;「水質」必須選用清新的軟水(含礦物質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溫」隨不同茶葉的沖泡而有所不同,對大部分的茶種而言,以接近100℃沖泡為宜;但綠茶類及輕發酵茶類則不宜過高,通常不宜超過90℃;「茶量」的擺置亦因不同的茶種而異,從茶壺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叄均有可能。泡後約一分鐘倒出飲用,但因茶而異,再次沖泡時間則須相對延長;至於「茶具」,以紫砂陶壺最佳,茶壺大小配以適宜的茶杯,杯內以白色較佳,以便於判辨湯色。

中華文化之國粹——茶藝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第二,水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必須懂得水,茶性必發於水,無水何以談茶?現代唯一的為高端茶藝提供運水的組織”茗泉郵驛“正在將忽略了近3個世紀的”運泉“將中國茶藝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第五,茶藝的規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六,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茶藝用具:

1.置茶器

中華文化之國粹——茶藝

起炭火工具

①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②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③茶漏(鬥):放於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④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幹香。

⑤茶擂:用於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⑥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2.理茶器

中華文化之國粹——茶藝

“潮州功夫茶藝”的器具

①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茶針:用於通壺內網。

④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於通壺嘴。

3.分茶器

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後可倒入茶海,然後依人數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數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於品啜茶湯。

②聞香杯:藉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鑑別。

③杯託: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5.滌潔器

中華文化之國粹——茶藝

煮茶

①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壺承):盛放茶壺的器具,也用於盛接溢水及淋壺茶湯,是養壺的必須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裝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於盛接棄置茶水。

⑤ 滌方:用於放置用過後待洗的杯、盤。

⑥ 茶巾:主要用於幹壺,可將茶壺、茶海底部殘留的雜水擦乾;其次用於抹淨桌面水滴。

⑦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6. 其它

①煮水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炭爐(潮汕爐)+玉書碨、酒精爐+玻璃水壺、電熱水壺、電磁爐等。選用要點為茶具配套和諧、煮水無異味。

② 壺墊:紡織品。用於隔開壺與茶船,避免因碰撞而發出響聲影響氣氛。

③ 蓋置:用來放置茶壺蓋、水壺蓋的小盤(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⑤茶拂:置茶後用於拂去茶荷中的殘存茶末。

⑥ 溫度計:用來學習判斷水溫。

⑦ 茶巾盤: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溫度計等。

⑧ 香爐: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茶藝的分類:

中國茶藝按照茶藝的表現形式分類可分為四大類:

表演型茶藝

表演型茶藝是指一個或多個茶藝師為眾人演示泡茶技巧,其主要功能是聚焦傳媒,吸引大眾,宣傳普及茶文化,推廣茶知識。這種茶藝的特點是適合用於大型聚會、節慶活動,與影視網絡傳媒結合,能起到宣傳茶文化及祖國傳統文化的良好效果。

表演型茶藝重在視覺觀賞價值,同時也注重聽覺享受。它要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藉助舞臺表現藝術的一切手段來提升茶藝的藝術感染力。

待客型茶藝

待客型茶藝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藝師與客人圍桌而坐,一同賞茶鑑水,聞香品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茶藝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都直接參與茶藝美的創作與體驗,都能充分領略到茶的色香味韻,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藝,以及探討茶道精神和人生奧義。

這種類型的茶藝最適用於茶藝館、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普通家庭。修習這類茶藝時,切忌帶上表演型茶藝的色彩。講話和動作都不可矯揉造作,服飾化妝不可過濃過豔,表情最忌誇張,一定要像主人接待親朋好友一樣親切自然。這類茶藝要求茶藝師能邊泡茶,邊講解,客人可以自由發問,隨意插話,所以要求茶藝師要具備比較豐富的茶藝知識具備較好的與客人溝通的能力。

營銷型茶藝

營銷型茶藝是指通過茶藝來促銷茶葉、茶具、茶文化。這類茶藝是最受茶廠、茶莊、茶館歡迎的一種茶藝。演示這類茶藝,一般要選用審評杯或三才杯(蓋碗),以便最直觀地向客人展示茶性。這種茶藝沒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說詞,而是要求茶藝師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礎上,因人而異,看人泡茶,看人講茶。看人泡茶,是指根據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地域沖泡出最適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葉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韻)。講好茶,是指根據客人的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巧妙地介紹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貴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內涵等),以激發客人的購買慾望,產生“即興購買”的衝動,甚至“惠顧購買”的心裡。

營銷型茶藝要求茶藝師誠懇自信,有親和力,並具備豐富的茶葉商品知識和高明的營銷技巧。

養生型茶藝

養生型茶藝包括傳統養生茶藝和現代養生茶藝。傳統養生茶藝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國茶道精神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佛教、道教的養生功法,如調身、調心、調息、調食、調睡眠、打坐、入靜或氣功導引等功法,使人們在修習這種茶藝時以茶養身,以道養心,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現代養身型茶藝是指根據現代中醫學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據不同花、果、香料、草藥的性味特點,調製出適合自己身體狀況和口味的養生茶。養生型茶藝提倡自泡、自斟、自飲、自得其樂,深受越來越多茶人的歡迎。

中華文化之國粹——茶藝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莊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著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