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收時節天氣涼 養生之方請收藏

秋收時節天氣涼爽,很多人不再苦夏,脾胃似是大開,再加上“貼秋膘”的正當理由,往往堂而皇之地大補特補,一不小心就鬧個秋燥。您可以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怎麼度過剛剛結束的這個夏天的?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長時間在空調房裡、吃冰棍、喝冷飲……如此度夏必定脾胃不和,消化功能孱弱。因此,入秋後,雖應適量調整飲食補充夏季消耗的能量,但切記:積累溼寒已久的身體無法自動迅速地切換到“乾爽模式”,日常膳食應給虛弱了一夏的脾胃些許緩衝時間。您可以選擇一些有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添加了肉類、海鮮的粵式砂鍋粥、添加了新鮮蔬菜的牛肉火鍋等等,儘量避免油炸、燒烤類食物。等到秋分、霜降時節,脾胃功能逐漸恢復了,再“貼”那些醬滷、紅燒偏重口味的肉類也不遲。

秋天,天地和人體的氣機趨於收斂,不再生髮。換言之,人們在秋天收穫的同時,也是在收割生機,這其中帶有一股肅殺之氣。古語有云:“女子傷春,男子悲秋。”男子屬陽,更易與秋冬的陰氣相感,看到萬物結果,都有了歸宿,若是自己在事業或生活上不得志,難免就會失落,心理不平衡。

那古人是怎麼應對的呢?

一來是參軍,換個地方去釋放殺氣、建功立業;二來是納聘,用訂婚的事實,讓自己擔負起即將成為一家之主的擔當。二者都是以順勢而為的方式來應對“悲秋”。如今,男士們在秋季盤點人生收穫的時候,還多了一個避免愁情滿懷、抑鬱不得志的方式: 跳槽——重新規劃職業生涯。

秋季養生方略

一、飲食調養

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阿膠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可參考阿膠食譜進行飲食調養。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就是說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廣柑、山楂、新鮮蔬菜、酸味食品。對於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二、增減衣服

初秋季節中午雖熱,但早晚都涼風習習,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涼氣”的侵襲。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嚴,以免一穿一脫受涼感冒。

三、謹慎起居

古人云:“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意思是,在秋天要早點睡覺,早點起床。

四、加強運動調養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故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鍛鍊,這不但是在進行好的“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渡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了充分的準備。

五、保持室內一定溼度

秋季空氣中的溼度小,風力大,汗液蒸發得很快,易使人皮膚乾裂,毛髮也易脫落。故必須注意保持室內具備一定的溼度,並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

六、藥物保健

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製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潤燥的中藥進行保健,如阿膠、西洋參、百合、杏仁等。

秋季是最需要進補阿膠的季節。傳統醫學認為,秋冬進補阿膠可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秋冬時節進補阿膠不僅能固本培元,使身體正氣恢復,而且有利於驅病祛邪,使體內的陰、陽、氣、血、津液得到充實,使身體能進入到最佳的狀態。

秋季是老年人疾病多發季節,此時晝夜溫差大,容易誘發感冒及胃腸道疾病。而時序到了晚秋時節,天氣漸漸變涼,氣候也逐漸乾燥,容易出現咽乾、鼻塞、咳嗽、聲啞、關節痠痛、大便乾燥等症狀,通常稱為“秋燥症”。而老年人由於各臟器功能已經出現衰退,對外界適應能力差,尤其是體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病者更易復發。所以在季節更替之時,老年人更應加強自我的保健意識——

另外,老年人的秋季保健還要預防舊病復發。老年人大多有舊疾,有些病雖然本身與季節關係不大,比如胃病、血壓或血糖比較高等,平時病情控制得還不錯,但卻很可能在夏秋轉換的時候因為秋燥、感冒等小問題而引起舊病的發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預防感冒、支氣管炎等“小病”,不可對這些“小問題”掉以輕心。

起居有常很重要

換季時節最重要的,是老人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定要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對感冒等看似小的問題不可輕易忽視。要做到“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不妄作勞(指勞逸有度),情緒平和”,保持“形與神俱”,才是養生之道。尤其是老年人在換季時一定要做到“起居有常”,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常規。而不少老年人蔘加了一些旅遊活動後,身體出現了諸多不適。這是因為旅遊一方面讓老年人感到疲勞,而且往往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遊前後以及旅遊期間的生活作息突然改變了,而老年人的適應能力比較差,不像年輕人三兩天就可以自然地調整好,因此旅遊一趟回來後,不是血壓高了,就是心臟感覺又不舒服了,只好去醫院看醫生。

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秋季溫差變化較大,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飲食 養肺滋陰潤腸燥

立秋益肺氣滋腎陰,養肝血潤腸燥,這是秋天飲食之要。

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鱉肉、藕、菠菜、烏骨雞、豬肺、豆漿、鴨蛋、蜂蜜、橄欖等。當然,這只是對正常人及血虛、陰虛體質的人而言。若是脾胃功能差,時常脘腹脹滿、大便洩瀉的,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藥膳,因為它們性質偏涼,應該首先調理脾胃功能,再少吃一點滋陰食品和藥膳。

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楊桃、柚子、檸檬、山楂等。

要吃些溫食。初秋時節,仍然溼熱,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讚譽。如《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症,以濃米飲代蔘湯。病人、產婦粥養最宜。”

著裝謹記“春捂秋凍”

保健專家提醒,立秋時節,天氣驟然變涼,人們著裝還要謹記“春捂秋凍”。

秋季天氣驟然變涼,這時候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寒冷,於是有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將厚衣服穿在身上,這種養生之道不可取。

秋季穿衣也要順應“陰津內蓄,陽氣內收”的需要,適當地凍一凍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增加皮膚的血流量,使皮膚代謝加快,機體耐寒能力增強。另外,晚秋氣溫較低,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避免過多出汗,使陰精耗傷、陽氣外洩。

適當地凍一凍雖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但也不能凍得打寒戰,這樣不但不能增強抵抗力,反而會被凍出病來。在秋裝的選擇上,款式以寬鬆為好,衣料以柔軟下垂或棉布料為好。穿薄而多層套裝的,比穿厚而單層的衣服保暖性能更好。

“秋凍”也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在進入深秋時就要注意保暖。專家表示,“秋凍”不僅表現於未寒不忙添衣上,還可引申為秋季的一種養生法則。例如睡覺時不要蓋得太厚,以免出汗。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凍”的養生法則,應長期堅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