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歷史文化的發現(3)

紅茶 普洱 綠茶 雲茶傳習講壇 雲茶傳習講壇 2017-10-05

雲茶傳習講堂開設目的:

正本清源講授傳統的、科學的、實用的雲茶知識。系統講述世界茶樹原產地區域中的雲茶、雲南茶樹品種特徵及對雲茶品質的影響、普洱茶的前世今生,雲南古茶樹生態環境、茶葉加工工藝流程、茶葉審評及品鑑的要求和技巧、飲茶的保健功效、茶葉的選購和儲存方法、簡易的品質鑑別方法。

茶的歷史文化的發現(3)

茶的歷史文化的發現(3)--蔣文中教授

茶的歷史文化的發現(3)

在我的研究裡我發現,我們今天為什麼要以立頓這些為標準呢?那個時候的口感,不一定是我們的產品一定要適合某個消費群體的口感,我們是可以培養消費者來接受這種食品、這種飲品的。比如當時英國為了打破中國的茶葉壟斷,他們不僅在印度種茶,他們在口味上要做調整,要和中國茶完全區別開來;所以才會偏重於紅茶,而且印度加工的紅茶,與我們國內加工的還是有區別的,我去斯里蘭卡還有印度看過,他們的紅茶加工和我們的有很大差別。為了讓口感脫離中國茶葉輕飲的口感,他們採取調味,也就是茶葉裡還會兌一些其他飲料,比如說甜一點的、兌些牛奶、咖啡、檸檬或者水果調飲。讓歐洲人覺得飲茶就是這麼飲,中國的茶再要出口這些地方就完全受到了和當地消費者的習慣完全不一樣的衝突,所以導致我們的綠茶在過去是可以出口的。但到了後來為什麼綠茶不能出口,只有紅茶?說起來歐洲人包括俄國人只能接受紅茶的口感,那有些學者在研究這個事情的時候,不去找當中的原因,而是要一味的說我們的茶葉要出口就要適應人家的口感;這是我在歷史研究中發現的問題是不是值得我們思考呢。

茶的歷史文化的發現(3)

中國茶葉第二次崛起的機會,創造出口比較多的時候呢是在我們的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那個時候國家對茶葉比較重視,就組織了很多的科研教育、教學方面的力量來對中國茶葉做一些梳理。在中茶公司對茶葉的外貿統一的部署下呢,當時中國的幾大茶類出口的相當好,那麼每一年差不多在80年代末期差不多就創造了20萬噸的出口數字。那今天我們似乎還達不到這個20萬噸,好的情況下可以突破,一般還是在這徘徊。

茶的歷史文化的發現(3)

80年代末期已經達到了20萬,而且是每一年;所以我們今天說到普洱茶來講, 也包括普洱茶的出口,今天我們講的很多印級老茶,也是因為那個時候出口需求而生產出來的,所以我們今天看這些老茶,國內不好找,反而是在海外華僑地區還好找。那個時候主要是海外華僑的需求,像從向香港轉口後到印尼、馬來西亞到泰國等等這些華僑比較多的國家,也是應了那些老華僑對茶的要求,普洱茶的出口也非常好。所以80年代就是我們中國茶第二次在貿易上創造的非常好的時期,一個輝煌的時期。

茶的歷史文化的發現(3)

(聽茶網為雲茶傳習旗下商城,歡迎大家搜索)

未完待續 敬請期待(文章為雲茶傳習講壇老師們直播後口述整理,如有筆誤敬請諒解)


版權聲明

本文為雲茶傳習講壇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