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醫藥精華 保持中醫藥特色

中醫 中藥 鍼灸 骨折 重慶法制報 2017-04-11
傳承中醫藥精華 保持中醫藥特色

院長(左二)傅念生正在查房

中醫具有“簡、便、廉、驗”的大眾化特色,不僅診斷確切、療效好,而且費用低廉。近年來,作為全國百佳醫院、全國文明服務示範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銅梁區中醫院站在新的高度,深入貫徹“健康中國”、“健康重慶”的精神,堅持傳承中醫藥精華,保持中醫藥特色,為銅梁區乃至周邊區縣廣大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竭力為患者根除疾病,減輕負擔。

弘揚國粹 凸顯特色

“近年來,我院免費為病員開展中醫體質辨識,加強治未病科建設,提高運用中醫藥知識和技能開展防病治病服務能力。”該院院長傅念生告訴記者,該院開展中醫經典知識競賽,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全院上下堅持豐富中醫藥特色內涵。

該院繼續推進中醫診療技術的開展,全院運用中醫技術達121項,均達到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建設要求;成立了中醫藥特色療法推廣應用工作領導小組,促進中醫藥特色療法的應用。去年,開展中醫護理技術約27萬人次,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適宜技術培訓、中醫藥知識技術推廣工作,市衛計委中醫藥科研課題《改良隔姜灸配合遠端取穴治療風寒侵襲型凍結肩》結題,成功舉辦市中醫骨科專委會、市中醫藥學會心病肺病專委會學術會議;開展中醫藥特色優勢指標監測,定期分析各項指標變化情況,始終保持中醫藥優勢。

為了契合“健康銅梁”理念,該院還將中醫藥人才培養納入長遠規劃。去年,該院中醫藥人才庫又進一步擴大,汪克敏、張建紅、謝斌、古獻蘭、劉志敏、李衛國、馮雲7名專家獲“銅梁區名中醫”稱號,提升了醫院社會影響力。

該院還興起了西醫醫務人員學中醫的熱潮,既規定了學時,又組織考試,去年培訓達500人次;完成了22個院內製劑品種再註冊工作;升級改造中藥煎藥室,設立中藥房及庫房;購置2臺旋蓋機,提高中藥製劑能力,為門診病人提供煎藥服務,中藥飲片處方佔門診處方的30%以上,進一步“潤色”中醫藥事業。

借力人才 學科發力

當前,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該院借力中醫藥的優勢,苦煉“內功”,實現了多方面、多維度的蛻變。

近幾年來,該院注重引進人才、選拔人才、培養和造就人才。正是如此,該院現有職工832名,其中正高職稱、副高職稱近70名,中級職稱107名。去年,該院又引進4名知名醫學院校碩士研究生,今年1名醫學博士的引進,更是錦上添花。

令人欣喜的是,該院各學科均形成了自身的技術優勢,特別是骨傷科、心病科、疼痛鍼灸科已打造成為國家重點(特色)專科,腦病科、肛腸科等“晉級”為市級中醫重點(特色)專科,耳鼻咽喉科、腫瘤科等區級中醫重點專科的綜合診治水平也已達到市內同級醫院先進水平。

學科發力必然帶動新技術的厚積薄發。去年,該院開展了B超引導下神經阻滯治療、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口腔種植診療技術等6項新技術項目,並完成了心臟導管消融技術、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療技術等10項二類醫療技術項目的備案。

學科發力是醫療技術提檔升級的有力保障,難怪區外的病人也紛紛慕名而來!

品牌科室 聲名遠播

該院不斷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也打造了一批實力與魅力俱佳的品牌科室,締造了該院中醫藥特色的招牌。

骨傷科作為該院中醫藥特色的“門戶”,歷經“改頭換面”,已發展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點專科,美名遍傳區內及周邊區縣。

不負美名,該科能開展髖、膝、肩關節置換及翻修,頸、胸、腰椎骨折和椎間盤突出手術,脊柱結核、腫瘤手術,經皮椎體成型,肩、膝關節關節鏡、脊柱椎間孔鏡手術等微創手術。同時,龍氏正骨治療頸腰椎失穩收到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是該院具有傳統中醫特色的治療項目。

昨日,在該院骨科病區,大足區萬古鎮、前來複查的李大爺拉著該科主任劉志敏的手,激動不已。李大爺92歲,曾因左股骨頸骨折,輾轉幾家醫院後,都因其年齡過大,不敢對其施行手術。去年12月,他如願在該院做了髖關節置換術,兩週後康復出院。

骨傷科彰顯了該院的魅力,同時,疼痛鍼灸科也成為了該院的一張“名片”。

據悉,該院疼痛鍼灸科是國家級農村鍼灸康復特色專科、重慶市中西醫結合特色專科、重慶市中醫重點專科,技術力量雄厚,中醫特色明顯,頗受患者歡迎。

該科突出傳統鍼灸特色,主要採取靳三針、頭針、手針、腹針、腕踝針、平衡針、浮針、火針、小針刀療法、中風單元療法、推拿、放血療法、多功能艾灸儀治療、中藥液燻蒸、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中醫特色療法,為患者解除病痛。

記者短暫停留,看到來該科就診的病人接連不斷。來自合川區銅溪鎮的患者陳先生告訴記者,他早就聽說該院疼痛鍼灸科不錯,所以捨近求遠來該院治病。

記者 諸葛思涵 實習生 鍾洪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