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成:我與《黃帝內經》的緣分


張其成:我與《黃帝內經》的緣分

我出生在一個傳承了460多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張一帖”中醫世家,我父親李濟仁是首屆“國醫大師”,是《黃帝內經》專業全國第一批七個研究生導師之一,一直以《黃帝內經》指導中醫臨床。

在我小的時候,父親就讓我背《黃帝內經》一些精彩原文,漸漸地我喜歡上了《黃帝內經》。我發現《黃帝內經》太博大了,不單純是講治病的,它還講了天文、地理、曆法、音律,哲學、心理、五運六氣。比如,第三篇《生氣通天論》,是講人是可以和天相通的,人的九竅、臟腑、十二節都可以和天地之氣一一相通。

太神妙了!我經常向父親請教問題,父親說你要真正搞懂《黃帝內經》必須要先學習《易經》,藥王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大醫。”當然還要學習《道德經》、《論語》,不懂這些國學經典也就讀不懂《黃帝內經》。父親常跟我說:“秀才學醫,籠中捉雞。”只要打好了文科基礎,再學中醫就太容易了。


張其成:我與《黃帝內經》的緣分

父親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1977年恢復高考,我就選擇了中文系,先打好中國傳統文化的底子。1985年我考取了北京中醫學院醫古文專業的研究生,在我的導師錢超塵教授指導下,研究《黃帝內經》的語言文字,我做的碩士論文就是日本丹波父子有關《黃帝內經》的訓詁研究。

1997年我從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畢業後,考入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有幸成為全國第一個《黃帝內經》博士後,師從《黃帝內經》泰斗王洪圖教授。王教授和我的父親曾經是1965年第一屆《黃帝內經》研修班的同學,私交很好。王教授主編的《黃帝內經研究大成》是一部里程碑著作,有幸我也參與了其中的寫作。

在做博士後的兩年中,在王教授傾心指導下,我專注於從《易經》出發研究《黃帝內經》,研究《黃帝內經》的五行生命觀。博士後出站後,留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一直從事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中醫文化的教學科研工作。

另外我還要提一件事,2016年我有幸獲得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以中醫藥文化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研究”,作為首席專家,我決定從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上探討《黃帝內經》,因為《黃帝內經》不僅能護佑人體生命的健康長壽,而且能夠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


張其成:我與《黃帝內經》的緣分

講完了我和《黃帝內經》的緣份,就可以回答大家的問題了。

首先,《黃帝內經》和《易經》有什麼關係?借用明代醫學家張介賓的說法:《易經》為外易,《黃帝內經》為內易,意思就是《易經》講天地宇宙外在變化的大規律,《黃帝內經》講人體生命內在變化的大規律。

這兩種規律是什麼關係?其實是一回事,是統一關係。《易經》是起源,《黃帝內經》是落地。《黃帝內經》說的人體生命規律其實就是《易經》天道規律的反映。

第二,《黃帝內經》究竟是本什麼書?當然是本醫學書,但又千萬不能把它僅僅看成只是一部醫學書,這是不夠的,它還是一部教我們怎麼養生、怎麼生活、怎麼看待生命、怎麼看待天地萬物的養生書、哲學書,是一部教我們健康快樂生活的大百科全書。

第三,《黃帝內經》在當代社會有什麼用?當代社會節奏加快、壓力山大,抑鬱情緒蔓延,年輕時以命換錢,年老時以錢換命。年輕人瞧不起養生,更不懂養生,覺得養生就是要吃什麼補品、補藥。以為健康、美麗就在於吃什麼東西或者外求一種什麼美容方法,這一切都是外求。《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健康、美麗不在外求而在內求;治病最主要的方法其實不是吃藥;“治未病”比“治已病”更重要。

聽到這裡,你一定明白了我講《黃帝內經》和其他人講的不一樣的地方了吧?

張其成:我與《黃帝內經》的緣分

概括一下我這門課程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我是在中華文化的大背景、大視野下解讀《黃帝內經》,揭示《黃帝內經》與《易經》、老莊、孔孟、諸子百家以及天文、曆法、地理的關係,展現《黃帝內經》作為一部國學經典的文化魅力。

第二,忠實《黃帝內經》元典。《黃帝內經》一共162篇,我會按照這部經典的章節順序,對原文一一進行講解,不過《黃帝內經》篇幅太多,有14萬多字,所以有的是精講,有的是略講;有的是分開講,有的是合起來講,我會盡量把《黃帝內經》每篇的精華都提煉出來,努力還原《黃帝內經》的真相。

第三,我會結合當代人在養生、健康方面的困惑和誤區,把我自己學習《黃帝內經》“治未病”的方法以及儒釋道修身養生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另外我還會把我們“張一帖”家族尤其是我父母親的臨床經驗,與各位聽友一起分享,希望大家要身體力行、知行合一,找到並養成一種適合自己的、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最終能夠不得病、少得病。

日出日落時,人生天地間。

讓我們一起走入《黃帝內經》、走入自己的生命世界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