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腸道健康麼?

飲食健康 營養學 蔬菜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 2017-08-03

1.大便很乾,經常便祕;

2.大便不成形,習慣性腹瀉;

3.便祕腹瀉交替出現

4.大便細細弱弱;

5. 排便過後總有便不淨的感覺;

6. 腸動力不足,蠕動慢,排便不規律;

7. 明明沒吃飯,也會覺得腹脹,或有打嗝,飯後則更加不適;

8.便血

二、腸道問題給身體帶來的損害

如果你有以上任何症狀,說明腸道已經出現問題,可能會。。。

1、營養不良

人體所需99%的營養物質都是從腸道吸收,如果出現腸道問題,會影響體內所有營養物質的攝入,各個器官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導致各種營養素的缺乏,甚至營養不良。

2、皮膚粗糙、暗黃、長痘

我們體內80%的廢物都是從腸道排出,如果腸道排毒不暢,這時機體就會尋求其他的排毒的方式。

比如從面部排毒,這會導致皮膚粗暗黃、長痘等皮膚問題,臉色十分難看,還會加重肝臟負擔。

3、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腸道是我們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如果這道防線被破壞,我們的身體就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特別是老人,更易引發各種疾病。

4、長期腸道問題,引發腸癌

早期的腸道問題,可以很快治癒,但如果不重視,很可以導致情況惡化,甚至引發腸癌。

因此,一旦出現早期症狀就一定要重視起來,儘量在短期內通過飲食調理來治癒疾病,維護腸道健康!

三、如何擁有健康腸道?

1、多吃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

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蔬菜水果中,膳食纖維進入到腸道後,可以吸水膨脹,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排出糞便。膳食纖維分為兩種,一種溶於水為可溶性膳食纖維,一種不溶於水,為不可溶性膳食纖維。

這兩種纖維對人體都很有益處。但是對於便祕的人,要多吃含不溶於水的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可加速排便。這類食物如芹菜、韭菜、燕麥、白菜等。

2、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規律排便時間

定時上廁所,將體內毒素按時排出。給自己規定一個上廁所的時間,比如早上7點半或8點,定時去廁所,哪怕沒有便意也要蹲一會兒,時間一長,身體就會記住這個習慣,慢慢開始在這個時間排便。

3、足量飲水

腸道內只有膳食纖維也不可以,如果沒有足量的水分,膳食纖維會把腸道內的水分吸乾,更不易排便,所以,要想有好的排便效果,一定要足量飲水,每天至少1500-1700ml,不超過3000ml,溫度與體溫相近即可。

4、加強腹部鍛鍊,提高腸動力

腸道動力不足,會導致長期腹脹、無便意,特別是老人更加加強腹部練習,這會大大提高腸道蠕動的能力,方法如早起收腹跑步、快走,還可以專門做一些鍛鍊腹部的運動。

1、揉腹部,將兩掌重疊,扣於肚臍上稍加用力,沿順時針方向按揉,力度要滲透進腹腔,每組5-10次,每天1-2組;

2、起坐運動,根據自身體能情況,剛開始可以選擇是否將頭部墊高,減輕難度。每組5~10 次,每天 2—3組。

3、收腹舉腿運動,收緊腹部,屈膝,腹部用力帶著腿部漸漸抬起,交替進行,每組10次,每天2-3組。

溫馨小提示:對於此類增加腹壓的運動,患有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的便祕患者不宜進行,以免導致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引發嚴重後果。

5、調節腸道菌群

我們每天排出的糞便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重量是由腸道內的細菌及其“屍體”構成,所以保護腸道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保護好腸道內的菌群。

在我們腸道內,菌群包括三支隊伍,分別是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如果體內有害菌佔優勢則會產生大量毒素,損害腸道健康,引發疾病。

如果腸道內有益菌佔優勢,則有利於免疫細胞抵抗有害細胞,提高免疫力,有利於腸道健康,並減少疾病發生。

要保護腸道有益菌,應儘量避免偏食、暴飲暴食、濫用抗生素藥物、熬夜等因素,每日保證1斤蔬菜,半斤水果。

另外適當補充一些益生元,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可以促進益生菌繁殖,又叫低聚果糖,常見的食物比如大豆中的大豆低聚糖,對改善腸道菌群有很好的功效。

為了腸道更加健康,提高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保護腸道刻不容緩。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作者介紹: 於展虹,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健康時報、食品與健康、養生雜誌、科普中國等多家媒體撰稿人;《只有營養師知道2》編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