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辟穀術

養生 腹瀉 便祕 水果 塵世浪子 2017-04-27

淺談辟穀術辟穀,是中國人或東方人(如印度人)的古老養生法。服氣辟穀是在不吃的狀態下輔以導引吐納,以增加功效,提高層次。

斷食,是國外特別是西方社會的古老養生法,泛指不吃谷麥的自然療法。斷食療法有不吃一切飲食物呵可以進食部分瓜果菜蔬兩種

因此,辟穀絕不等同於絕食!

辟穀方法

斷谷三天以上定為辟穀,不滿 三天作為節食。

斷谷 3-7天為短期辟穀,8-14天為中期辟穀,15天以上為長期辟穀。

辟穀層次:

1.低層次斷谷:

可食用少量瓜、果、藥物,除開水和藥物外不吃人間煙火之食。

2.中層次斷食:

只喝水或稍加果汁,蜂蜜等飲料。

3.高層次斷水:

不食任何食物,亦不飲水,但需有人護法。

初練辟穀的,可從短期、低層次開始,隨著服氣功夫的提高和辟穀經驗的積累,再逐步延長辟穀

時間和提高辟穀層次。

二、辟穀時間

為治病而辟穀者,並非辟穀時間越長、辟穀層次愈高愈好。病重、體弱者辟穀時應量力而行,適

可而止。寧願增加辟穀次數,不要一次辟穀時間太長。根據經驗,一般辟穀 3-5天即有療效。

為實用而練辟穀者(如野外作業突然斷糧或為渡災荒或為練服所辟穀功夫)可以延長辟穀時間,提

高辟穀層次,但必須以身體健康為前提,即辟穀期間不感飢餓,體力、精神如常。

三、辟穀進程

辟穀大致有三種形式:

1.經長期練功而出現主動辟穀。

2.經氣功師催化而出現辟穀。

3.為了某種目的的修練而主動辟穀。

值得提倡的是主動辟穀,說辟穀,馬上辟穀,說復食,馬上覆食。

整個辟穀期間可按日常生活如常進行,工作、學習仍照以往。

四、注意事項

1.服氣是辟穀的前提,練辟穀者必須先練服氣。

2.辟穀層次要逐漸提高,確定辟穀時間要量力而行。

3.低層次的辟穀可吃點水果。

4.辟穀時要儘量避免不蹲,如下蹲後應慢慢立起,睡在床上也要慢慢的起來,不要急速爬起,過

分劇烈的動作也要避免。

5.辟穀後舌苔變厚,口中吐臭氣,皮膚也會有酸臭 味,小便變黃變濁,無大便或拉稀便如便似醬油

狀、柏油狀,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是身體排 毒的表現。如原來便祕者可服點瀉藥以求把宿疾瀉掉,

一般的辟穀腹瀉是不必用藥調治的,毒氣瀉光腹瀉就會停止。

6.辟穀時會有氣衝病灶反應,在正邪相博之時病會有加重或把隱病激發出來,出現這種現象時要

正確理解,不要害怕有此反應是身體好,氣感強、祛病快的表現。

7.最好在晚上 10時正結束辟穀,同時進食少量稀粥,然後立即打坐。這時練功只是放鬆入靜,沒

有運用意念,時間愈長愈好。這時打坐效果顯著,有的人辟穀時還無氣感,此時才有氣感。

8.恢復飲食後不要馬上進補,要有三五天的緩慢恢復期後才正常飲食。

9.辟穀期間絕對禁止性生活,在辟穀後復食期也要暫時停止性生活。

10.辟穀者要樂觀豁達,心平氣和,整個辟穀期間都要保持心情樂觀和情緒穩定。

淺談辟穀術

下面是與之相輔相成的呼吸吐納方法

服氣訣

凡服氣,先偃臥,閉口鼓腮,復令氣滿口即咽。咽時作意蹙向後吞之,如食入喉,喉有三道。一道

氣從髒中出至口,微出鼻,令滿口於其出息,蹙斷便咽。咽分為二道,津液存入兩腎,氣存入腸

胃也。若上熱下冷,即先服暖氣;若下熱上冷,即先服冷 氣。暖氣者從五臟中出,鼓於口,久令

氣在口,暖極熱咽,此謂肯氣也。若氣液滿於口,便蹙嚥下者,此名為冷 氣也。亦云:於人體自候

臟腑冷熱而服也。初則仰臥得便之,後無部行住坐臥並得也。鼓氣之時,牙齒須開,咽時牙齒須

閉,令相著,若不相著,咽液及氣不入。久服之後,合口即氣自然不入腸胃,咽亦不費功夫。若

不得法,元所不下,所覺咽入者,但少津液,若蹙氣時,合牙齒相著。復不須起腮,口中既不開

通,氣反從鼻出。雖咽無益,須精審之。

凡服氣,候更食消盡則服之,至食時乃忘飢,忘飢得力,得力之後覺飢則服氣,腹中或鳴,若腹

中相續則不鳴。若腹中空氣入即鳴,亦無苦也。服氣得力則決定勿食,凡服日 月精結者,即須早

朝及夜半生氣時,仍須無氣晴明,只如內氣,但腹空即服,不限時節及行住坐臥也,亦不論日服

幾度也。初服氣五七晶或五日,有三兩行痢,痢中或沫無沫,小全赤色,亦不須怪。其中初服,

以臍下澀悶,不須疑怪,悶時和香於靜室,暫絕人暄,寬衣帶,從容四體,仰臥,小小閉氣,想

氣從五臟中對兩腎下貼著脊,有二穴,氣色白,分為二道,從穴夾脊上至頭。想氣至發熠熠,良久,

想氣至面,下入五臟,又下至三星,然後下至腳泉,了,即以兩手摩腹三、二十轉,及臍下百轉,

了,從容四大,臥少時,自然舒暢,向來之悶都除也。洞微昔受決於師,其用心之中,更自調整

適,無不效也。人之使用不如便意,意者與氣合一,意之所至,氣無不應。洞微少小多疾,或淋

或瘠,勞病之候於多,自得氣術,疾都覺愈

淺談辟穀術

我是塵世浪子,喜歡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也希望大家評論區踴躍留言,共同探討學習。

經典連接;五忘訣解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