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三階段”初、中、晚秋順時變'

"

"

秋季養生“三階段”初、中、晚秋順時變


我國古人養生很重視順應節氣的變化,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所以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秋季可分為初秋、中秋、深秋三個階段,所以秋季養生也需分階段進行,並根據每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制定出不同的應對策略。

【初秋防溼護腸胃】

俗話說,“熱在三伏”,而第三伏通常都在立秋之後。因此,初秋時期的溫度還是較高的,空氣的溼度也很大,人們非但感覺不到秋涼,反而會覺得悶熱潮溼,“秋老虎”帶來的高溫炎熱通常要持續一個月左右,此時的養生重點應該放在防備溼熱和寒溼之邪侵襲機體上。具體做法是:儘量不要在陰寒溼潤之地露宿或乘涼,夜間睡覺時最好在腰腹部搭一條薄被以免著涼。

民間素有“貼秋膘”的說法,但初秋還在伏天內,過早進補容易引發上火、消化功能紊亂等情況。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早餐可改為薏米粥,或者喝薏米水,平時做飯時可以加些山藥、蓮子等和胃健脾的食材。此外,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比如西瓜、甜瓜等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導致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

【中秋防燥多潤肺】

“中秋”時通常雨水已經漸少,乾燥的天氣最容易傷肺傷胃,人體容易出現口鼻乾燥、乾咳、咽痛、大便祕結等狀況。而且此時晝夜溫差變化較大,這種涼熱不定的天氣,最容易感冒。所以此時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最好養成每天早、晚用冷水浴面、熱水泡足的習慣,有助於提高身體抗病能力,防治感冒。另外室內也要保持一定溼度,多用拖把拖地或選擇加溼器,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在飲食上,應少食辣椒、蔥、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此外,秋天的氣候乾燥,要特別注意水分的補充,多喝水、淡茶、豆漿、牛奶等流質食品,多吃含膠質與水分的水果,尤其要多吃梨,也可以把梨切塊加冰糖蒸熟再吃,對於痰熱、咳嗽的患者療效最佳。

【深秋防寒護血管】

俗語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深秋時氣溫驟降,秋風蕭瑟,萬物凋零。溫差大的氣候易刺激血管收縮,致使血壓增高,加重血管狹窄,血栓形成,造成急性血管堵塞,引起心絞痛發作和心肌梗塞發生。因此,心腦血管患者一定要堅持服藥,並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晨起也要喝杯白開水,以沖淡血液。

秋季肅殺蕭索,易生悲秋之意,這個時候人們最容易沉悶抑鬱,無精打采,意志消沉。因此應注意調節心理,可以聽一些舒緩、喜慶的音樂,保持平靜寧和。也可在秋高氣爽的日子外出旅遊,登高賞景是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秋季運動。不僅如此,在清晨清涼的空氣中適當做一些運動,可以提高機體抵禦寒冷的能力,當然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出汗著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