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養生?名中醫從這3個方面幫你降“秋燥”!

養生 中醫 立秋 高血壓 湖南醫聊 湖南醫聊 2017-09-01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後,此時暑熱還未完全散去,晝夜溫差大,表現為早晚涼爽,中午熱。同時,天氣也逐漸變得乾燥,“燥”是秋季的主氣,中醫稱之為“秋燥”

秋季如何養生?名中醫從這3個方面幫你降“秋燥”!

(網絡圖,僅供參考)

一、養生特點

1.飲食

立秋後,氣候逐漸乾燥,人體肺氣相對旺盛,飲食上宜清潤,不宜辛燥,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如冬瓜、蘿蔔、蓮藕、海帶、芹菜、蘋果、梨子、柿子、百合等滋陰潤燥的食物。

另外可以適當多喝溫開水,以補充水分,防治咽喉乾燥等症狀。

2.生活起居

秋季人體容易感到疲乏,這是因為人體在經過了“晝長夜短”、晚睡早起的夏季後,出現了睡眠不足的症狀。秋季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順應自然規律,此時宜早睡晚起。

秋季如何養生?名中醫從這3個方面幫你降“秋燥”!

(網絡圖,僅供參考)

其次,秋季氣候早晚涼快,對於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建議早晚外出時加上一件長袖,注意保暖,固護人體的陽氣。同時,運動量也宜減少,以免過度耗傷人體陽氣。

皮膚最怕乾燥,進入秋季,皮膚也要注意保水,女士可多用保溼補水的面膜或面霜。

3.情志養生

秋季具有陽氣收斂、肅殺的特性,花木開始凋零、萬物蕭條,人在觸景生情後,也容易產生抑鬱、悲觀的情緒,出現“悲秋”、“秋愁”。此時要保持情志平和舒暢,不宜大喜大悲,以免引起血壓的急劇上升,誘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

二、易誘發的疾病

秋季如何養生?名中醫從這3個方面幫你降“秋燥”!

(網絡圖,僅供參考)

秋季氣候乾燥、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心腦血管舒縮變化亦較明顯,加上秋天人們情緒也易抑鬱、低落,人體抵抗力相對較弱,容易罹患感冒、鼻炎、咽喉炎、胃腸炎,另外也容易誘發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秋季是一個多變的季節,也是一個氣溫變化明顯的季節,人們一定要順應秋季的自然規律,遵循秋季的養生方法,保持心情舒暢,將疾病防患於未然。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附一 陳其華 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湖南醫聊】頭條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