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西遊記》和《封神榜》,淺談中國神話的起源和傳承

我國的神話傳說的起源來自五千年曆史的各種方式的文化傳承。

書面傳承最先來自先秦時期的甲骨文,再加上口口相傳,直到文字的逐步發展至今,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撇開《西遊記》和《封神榜》,淺談中國神話的起源和傳承

時間上大致上應該分為三個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以圖騰和口傳為主的祭祀文化時期,這個時代的神話傳說大多數以部落氏族的圖騰為主,例如盤古、女媧、伏羲,他們都是些介於人與獸之間的氏族領袖。

女媧則是母系氏族的代表人物,伏羲則是父系氏族的代表人物。而後來的燧人氏、神農氏、軒轅氏,則是已經發展成為了典型的氏族圖騰的神話人物。之所以說圖騰,因為很大程度上,這些人物在歷史可能上已經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或者一個傳承了。

撇開《西遊記》和《封神榜》,淺談中國神話的起源和傳承

而這個時期由於文字的記載困難,所以光憑文字幾乎很難考證出這些人物到底是真有其人還是神話傳說。但幸好我們的歷史文明中有許多這樣的圖騰文化,所以這個時期的神話傳說得以比較完整的保存下來,甚至成為我們華夏文明歷史的一部分。

而第二個時期,應該就是秦漢文明時期。在佛教文化未進入中國以前,中化文明其實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神話譜系。雖然不算是十分的統一,但是由於道教的誕生,一系列的圖騰文明和先秦時期的人物開始被神格化,也逐漸有了長生、成仙的說法。在這一方面,秦始皇也算是從側面做了點小小的貢獻。

這個時期最著名的民間神話人物莫非就是老子、彭祖之類的。而先秦之前的圖騰人物皆已神格化,三皇五帝、盤古、伏羲、女媧皆已成上古大神。夸父、祝融、共工、刑天、蚩尤等等,都已經確立了其神話地位。而民眾也有了對上天主宰者開始有了一些名目繁多的稱呼,從殷商時期的上天、昊天、老天爺、上帝、到這個時期基本已經確立,大致上稱為昊天上帝為主。民眾也開始對一系列的神話人物進行人格化的劃分,比如火神是祝融、水神是共工、等等。在這個時期中國神話的體系已經基本有一個大概,只是還沒有完全的具體到後來的各種權力劃分和管轄範圍。

撇開《西遊記》和《封神榜》,淺談中國神話的起源和傳承

第三個時期就是晉朝以後,佛教逐漸進入,而且大有後來居上的泰式。佛教為了更好的融入中華文明,一些佛教徒甚至杜撰了老子“化胡為佛”的傳說。當然,也有可能是道教徒不願佛教凌駕於道教之上,編撰出來的。但是無論如何,佛道兩家都對此沒有表示十分的抗拒。

而晉唐時期正是中華文明的高峰期,各種神話傳說也正符合了普羅大眾的精神需求。但是之前中國較為單一的神話譜系由於佛教的介入,開始變的混亂不堪,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各種佛教人物開始穿插於中國傳統的神話人物之間,並且產生聯繫。在此,我們無法不佩服中華文明的兼容幷包。

也正是由於佛教的進入,並發展的十分強勢。中國的神話譜系裡開始加入了因果報應、有了十八層地獄、有了轉世投胎,而且佛教的四大菩薩開始有了中國的道場,佛教和道教再加上儒教的一些經典人物,居然完美的契合在一起。但是幸好上天的主宰一直沒有變化,不管是玉帝也好、昊天上帝也好都是名字和稱呼的逐漸演變。直到後期神話小說的盛行,儒釋道三教合而為一,發展成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神奇景觀。

撇開《西遊記》和《封神榜》,淺談中國神話的起源和傳承

到了明清時期更是和尚和道士都快要成一家了,居然統稱為“出家人”。要知道,事實上先秦時期的道家,雖然提倡“無為”,但卻也是“而治”,也就是說只是一種“治理”的方法而已,是沒有出家人一說的。

中國的神話傳說譜系十分龐雜,更多的是受半途殺入的佛教影響所致。至今你也無法完全的做一個統一的判定。雖然《西遊記》和《封神榜》為此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更多的是小說家言。很多強行加入的虛擬人物甚至讓很多神話起源變的更復雜、更具有爭議性。

《西遊記》就強行改變了人們一貫的信仰,把創世大神由盤古改變成太上老君,而《封神演義》更是無端捏造了一個鴻鈞老祖,這也是這兩本小說對中國神話起源攪的最大的一趟渾水!

在中國人民的信仰問題上,雖然我們自己有著兼容幷包的胸懷,但也正是這樣的胸懷讓我們的神話信仰變的一團糟。由於沒有個統一的、權威的,壓倒性的教派,泱泱十幾億國民,在精神信仰上變成一盤散沙。甚至清朝後期,基督教和天主教又來插一腳,於是我們的國民變成了如今的拿來主義和利己主義,什麼都信,也什麼都不信,哪個對我有用我就信哪個。

我明天談生意就去拜一下財神,後天想生個兒子就去求一下觀音菩薩,大後天有人去世了就請一班道士,等要結婚了就去教堂辦個婚禮……

撇開《西遊記》和《封神榜》,淺談中國神話的起源和傳承

中國的神話起源好溯,但是信仰難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