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我們家做都是切點兒胡蘿蔔丁,黃瓜丁什麼的,泡點兒豌豆,蔥薑蒜爆香,炒出來的疙瘩油亮油亮的,色澤鮮豔,口感豐富,一盤就頂飽,再配個雞蛋湯,或者小米粥一類的稀食,絕對是又省事有好吃的一餐。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我們家做都是切點兒胡蘿蔔丁,黃瓜丁什麼的,泡點兒豌豆,蔥薑蒜爆香,炒出來的疙瘩油亮油亮的,色澤鮮豔,口感豐富,一盤就頂飽,再配個雞蛋湯,或者小米粥一類的稀食,絕對是又省事有好吃的一餐。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其實跟炒疙瘩差不多的還有炒“貓耳朵”。您別誤會,不會真的貓耳朵,它也是一種麵食。做法和炒疙瘩差不多,但是要軟的多。

這兩樣,我更愛用勺子吃——一次塞滿一嘴,吃著過癮!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我們家做都是切點兒胡蘿蔔丁,黃瓜丁什麼的,泡點兒豌豆,蔥薑蒜爆香,炒出來的疙瘩油亮油亮的,色澤鮮豔,口感豐富,一盤就頂飽,再配個雞蛋湯,或者小米粥一類的稀食,絕對是又省事有好吃的一餐。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其實跟炒疙瘩差不多的還有炒“貓耳朵”。您別誤會,不會真的貓耳朵,它也是一種麵食。做法和炒疙瘩差不多,但是要軟的多。

這兩樣,我更愛用勺子吃——一次塞滿一嘴,吃著過癮!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糖炒栗子——風中的等待只為你!

糖炒栗子可真是咱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金黃飽滿的大栗子在鐵鍋裡均勻地攪拌著,冒著熱氣騰騰的白煙,聞起來倍兒香!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我們家做都是切點兒胡蘿蔔丁,黃瓜丁什麼的,泡點兒豌豆,蔥薑蒜爆香,炒出來的疙瘩油亮油亮的,色澤鮮豔,口感豐富,一盤就頂飽,再配個雞蛋湯,或者小米粥一類的稀食,絕對是又省事有好吃的一餐。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其實跟炒疙瘩差不多的還有炒“貓耳朵”。您別誤會,不會真的貓耳朵,它也是一種麵食。做法和炒疙瘩差不多,但是要軟的多。

這兩樣,我更愛用勺子吃——一次塞滿一嘴,吃著過癮!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糖炒栗子——風中的等待只為你!

糖炒栗子可真是咱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金黃飽滿的大栗子在鐵鍋裡均勻地攪拌著,冒著熱氣騰騰的白煙,聞起來倍兒香!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而且咱們要吃栗子,首先就得要“懷柔油慄”!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我們家做都是切點兒胡蘿蔔丁,黃瓜丁什麼的,泡點兒豌豆,蔥薑蒜爆香,炒出來的疙瘩油亮油亮的,色澤鮮豔,口感豐富,一盤就頂飽,再配個雞蛋湯,或者小米粥一類的稀食,絕對是又省事有好吃的一餐。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其實跟炒疙瘩差不多的還有炒“貓耳朵”。您別誤會,不會真的貓耳朵,它也是一種麵食。做法和炒疙瘩差不多,但是要軟的多。

這兩樣,我更愛用勺子吃——一次塞滿一嘴,吃著過癮!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糖炒栗子——風中的等待只為你!

糖炒栗子可真是咱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金黃飽滿的大栗子在鐵鍋裡均勻地攪拌著,冒著熱氣騰騰的白煙,聞起來倍兒香!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而且咱們要吃栗子,首先就得要“懷柔油慄”!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好的糖炒栗子,就是皮兒好剝,剝完皮兒手不黑,栗子軟糯,買上一袋兒,裡頭沒壞的!

一到冬天,糖炒栗子攤兒的香氣能飄好幾裡,攤兒前能排老長的隊。而且咱們吃栗子,就得趁熱!那才吃著過癮!

炒肝——就喜歡家門口那家!

炒肝這東西,也就咱北京人好這一口。說是叫炒肝,主料卻是豬腸一類的東西,稠糊糊、醬紅色的一碗,吸溜著喝。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我們家做都是切點兒胡蘿蔔丁,黃瓜丁什麼的,泡點兒豌豆,蔥薑蒜爆香,炒出來的疙瘩油亮油亮的,色澤鮮豔,口感豐富,一盤就頂飽,再配個雞蛋湯,或者小米粥一類的稀食,絕對是又省事有好吃的一餐。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其實跟炒疙瘩差不多的還有炒“貓耳朵”。您別誤會,不會真的貓耳朵,它也是一種麵食。做法和炒疙瘩差不多,但是要軟的多。

這兩樣,我更愛用勺子吃——一次塞滿一嘴,吃著過癮!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糖炒栗子——風中的等待只為你!

糖炒栗子可真是咱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金黃飽滿的大栗子在鐵鍋裡均勻地攪拌著,冒著熱氣騰騰的白煙,聞起來倍兒香!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而且咱們要吃栗子,首先就得要“懷柔油慄”!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好的糖炒栗子,就是皮兒好剝,剝完皮兒手不黑,栗子軟糯,買上一袋兒,裡頭沒壞的!

一到冬天,糖炒栗子攤兒的香氣能飄好幾裡,攤兒前能排老長的隊。而且咱們吃栗子,就得趁熱!那才吃著過癮!

炒肝——就喜歡家門口那家!

炒肝這東西,也就咱北京人好這一口。說是叫炒肝,主料卻是豬腸一類的東西,稠糊糊、醬紅色的一碗,吸溜著喝。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碗炒肝裡的肝多了反倒不好吃,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我們家做都是切點兒胡蘿蔔丁,黃瓜丁什麼的,泡點兒豌豆,蔥薑蒜爆香,炒出來的疙瘩油亮油亮的,色澤鮮豔,口感豐富,一盤就頂飽,再配個雞蛋湯,或者小米粥一類的稀食,絕對是又省事有好吃的一餐。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其實跟炒疙瘩差不多的還有炒“貓耳朵”。您別誤會,不會真的貓耳朵,它也是一種麵食。做法和炒疙瘩差不多,但是要軟的多。

這兩樣,我更愛用勺子吃——一次塞滿一嘴,吃著過癮!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糖炒栗子——風中的等待只為你!

糖炒栗子可真是咱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金黃飽滿的大栗子在鐵鍋裡均勻地攪拌著,冒著熱氣騰騰的白煙,聞起來倍兒香!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而且咱們要吃栗子,首先就得要“懷柔油慄”!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好的糖炒栗子,就是皮兒好剝,剝完皮兒手不黑,栗子軟糯,買上一袋兒,裡頭沒壞的!

一到冬天,糖炒栗子攤兒的香氣能飄好幾裡,攤兒前能排老長的隊。而且咱們吃栗子,就得趁熱!那才吃著過癮!

炒肝——就喜歡家門口那家!

炒肝這東西,也就咱北京人好這一口。說是叫炒肝,主料卻是豬腸一類的東西,稠糊糊、醬紅色的一碗,吸溜著喝。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碗炒肝裡的肝多了反倒不好吃,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芡汁明亮,稀稠合適。入口豬肝綿軟,豬腸軟爛且稍有嚼勁,蒜香濃郁,並有豬腸特有的髒香味,這才是真正好吃的炒肝。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我們家做都是切點兒胡蘿蔔丁,黃瓜丁什麼的,泡點兒豌豆,蔥薑蒜爆香,炒出來的疙瘩油亮油亮的,色澤鮮豔,口感豐富,一盤就頂飽,再配個雞蛋湯,或者小米粥一類的稀食,絕對是又省事有好吃的一餐。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其實跟炒疙瘩差不多的還有炒“貓耳朵”。您別誤會,不會真的貓耳朵,它也是一種麵食。做法和炒疙瘩差不多,但是要軟的多。

這兩樣,我更愛用勺子吃——一次塞滿一嘴,吃著過癮!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糖炒栗子——風中的等待只為你!

糖炒栗子可真是咱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金黃飽滿的大栗子在鐵鍋裡均勻地攪拌著,冒著熱氣騰騰的白煙,聞起來倍兒香!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而且咱們要吃栗子,首先就得要“懷柔油慄”!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好的糖炒栗子,就是皮兒好剝,剝完皮兒手不黑,栗子軟糯,買上一袋兒,裡頭沒壞的!

一到冬天,糖炒栗子攤兒的香氣能飄好幾裡,攤兒前能排老長的隊。而且咱們吃栗子,就得趁熱!那才吃著過癮!

炒肝——就喜歡家門口那家!

炒肝這東西,也就咱北京人好這一口。說是叫炒肝,主料卻是豬腸一類的東西,稠糊糊、醬紅色的一碗,吸溜著喝。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碗炒肝裡的肝多了反倒不好吃,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芡汁明亮,稀稠合適。入口豬肝綿軟,豬腸軟爛且稍有嚼勁,蒜香濃郁,並有豬腸特有的髒香味,這才是真正好吃的炒肝。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北京人愛吃炒肝,再配上幾個包子,可以說是一頓很地道的早餐了。

為什麼今兒想跟你說說這些咱北京人家裡常見的炒貨呢?

都說出門在外,最想念家的味道,這些平常的吃食,比任何西餐廳裡的牛排都廉價,也比任何一家餐館的普通小菜做著省事。雖說街口到處都是“家常菜”的招牌,但在我看來,家常菜卻是最難做的菜——因為沒有幾個高級的廚師做得出“自家媽媽的味道”。

"

說起咱們北京的主食,那花樣就多了。米、面、饅頭,都是咱平凡人的餐桌必備,而且做的花樣還多。

今兒咱就跟您說說這幾樣,您一準兒見過吃過,甚至還做過!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對於咱北京那份“家”的記憶?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米飯——化腐朽為神奇!

每次覺得餓,總能想起蛋炒飯那種混合著蛋香、蔥香和油香的味道。蛋炒飯炒的不好吃,最多也就是解餓的主食,但是炒好吃了,就是情懷了。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蛋炒飯幾乎是家家必會的主食,您要是上餐館點一份炒飯,有時候倒是覺得有點兒虧了。米飯用的是隔夜蒸的(剩)飯最好,米飯更硬,更有嚼頭。一碗蛋炒飯粒粒飽滿、粒粒分開、粒粒飄香、軟硬適中,,咬下第一口,快炒出來的米飯充分吸收油和蔥的香味,一下子把味蕾打開。平時只能吃一小碗米飯的我,要是家裡炒蛋炒飯,我能吃上一大盤還吃不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餅——最地道的是炒餅裡的“蒜”!

“老闆,來半斤炒餅,口重請多放點兒鹽!” “可以多加醬油。”

前幾年的電影《偵察兵》裡,這句話成了接頭的暗號。這其實也能體現出來,咱北方人對炒餅的熱愛。說起炒餅,北京人各家的做法其實各不相同,畢竟這真是太家常的主食了,也談不上什麼正宗不正宗。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要說炒餅,就不得不說烙餅,剛出鍋的烙餅尤其香,咬起來有韌勁兒,夾牛肉,就菜吃,怎麼吃都好吃。

您比如我們家就愛吃素,所以炒餅也是素炒餅,就用白菜就得!用點兒花椒提提香味兒,切點兒蒜和白菜絲兒炒餅絲兒,等蒜香和菜香都出來了就關火裝盤,火候剛好,味道也剛好。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並且這炒餅和燜餅還有點區別,燜餅講究連湯帶水,炒餅不是這個做法。

有的人家除了白菜,還喜歡切點兒肉絲兒,點點兒醬油,味道也不錯。我們家有時候還喜歡用黃瓜香腸炒餅,這樣做不出油不出湯,還能保留烙餅最原始的香味兒。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炒窩頭——憶苦思甜的代表!

我對窩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還珠格格》裡小燕子嘴裡叼著的那個窩窩頭。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直以來,窩頭都和“窮”字拴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吃不起大米白麵。現在,咱們都講究養生了,才發現窩頭真是個好東西。

說實話,比起炒米飯和炒餅,炒窩頭現在真是少見了。家裡也少有人蒸窩頭了。但是那個味道真是讓人想得慌。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大個兒窩頭切成丁,先過一遍油,就變得外焦裡嫩了。窩頭丁兒變得油汪汪的,看著就有食慾。接下來就是在鍋裡放油,油熱後放進蔥花兒煸鍋,放蝦皮和過油的窩頭、鹽反覆翻炒,快熟時再放進韭菜末兒。焦脆鬆軟,加之油香、蔥香、蝦皮兒的香味兒,一下子豐富了我們的味蕾,平凡的窩頭也能變成家常美味。不得不佩服咱們在“吃”上的智慧。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現在餐廳裡的窩頭為了豐富口感,都喜歡加點牛奶、蜜豆、白糖什麼的,少了玉米麵那個真正的香味。所以說,想吃原先那個真正炒窩頭的味兒,還得自己家裡做!

炒疙瘩——有嚼勁才過癮!

炒疙瘩是咱北京特別傳統的一種小吃了。估計現在挺少有人自己在家和麵做疙瘩的,基本上都是去菜市場的麵食檔口買現成的疙瘩,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配菜炒,並且這個麵食適合牙口好的人吃。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我們家做都是切點兒胡蘿蔔丁,黃瓜丁什麼的,泡點兒豌豆,蔥薑蒜爆香,炒出來的疙瘩油亮油亮的,色澤鮮豔,口感豐富,一盤就頂飽,再配個雞蛋湯,或者小米粥一類的稀食,絕對是又省事有好吃的一餐。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其實跟炒疙瘩差不多的還有炒“貓耳朵”。您別誤會,不會真的貓耳朵,它也是一種麵食。做法和炒疙瘩差不多,但是要軟的多。

這兩樣,我更愛用勺子吃——一次塞滿一嘴,吃著過癮!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糖炒栗子——風中的等待只為你!

糖炒栗子可真是咱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金黃飽滿的大栗子在鐵鍋裡均勻地攪拌著,冒著熱氣騰騰的白煙,聞起來倍兒香!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而且咱們要吃栗子,首先就得要“懷柔油慄”!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好的糖炒栗子,就是皮兒好剝,剝完皮兒手不黑,栗子軟糯,買上一袋兒,裡頭沒壞的!

一到冬天,糖炒栗子攤兒的香氣能飄好幾裡,攤兒前能排老長的隊。而且咱們吃栗子,就得趁熱!那才吃著過癮!

炒肝——就喜歡家門口那家!

炒肝這東西,也就咱北京人好這一口。說是叫炒肝,主料卻是豬腸一類的東西,稠糊糊、醬紅色的一碗,吸溜著喝。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一碗炒肝裡的肝多了反倒不好吃,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芡汁明亮,稀稠合適。入口豬肝綿軟,豬腸軟爛且稍有嚼勁,蒜香濃郁,並有豬腸特有的髒香味,這才是真正好吃的炒肝。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北京人愛吃炒肝,再配上幾個包子,可以說是一頓很地道的早餐了。

為什麼今兒想跟你說說這些咱北京人家裡常見的炒貨呢?

都說出門在外,最想念家的味道,這些平常的吃食,比任何西餐廳裡的牛排都廉價,也比任何一家餐館的普通小菜做著省事。雖說街口到處都是“家常菜”的招牌,但在我看來,家常菜卻是最難做的菜——因為沒有幾個高級的廚師做得出“自家媽媽的味道”。

懷念那些炒出來的北京味兒

這些炒出來的主食,也因為各家口味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做法。所以,各家的味道,也都不一樣,但也就是“多放鹽”或者“少放醋”的丁點差別,構成了我們對北京自個兒那個小家庭獨一無二的想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