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食療 玉竹 蓮子 山藥 華慈醫院心理研究小組 華慈醫院心理研究小組 2017-09-06

口乾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潤澤;鼻腔有枯燥感,一不小心還出血;嗓子也癢癢的,頻頻乾咳,有時有少數的痰,卻老是咳而不爽;嘴脣一碰就乾裂,痛得喝水、就餐都艱難……醫生這些症狀,都是秋燥症的表現。

入秋了,天氣氣候枯燥,是時節性疾病的多發時節,大家要小心惹上“秋季枯燥綜合症”——秋燥。現代醫學以為,秋燥與內排洩失調、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防止秋燥:補水為主輔以食療

秋燥症首要靠防止,應從精力保養、飲食調整、加強鍛鍊等多方面去和諧。首要,秋季要留意補水。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清燥等功能,很合適有內熱,呈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糞便乾結的人食用。秋季要儘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炎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劇秋燥體現。

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秋燥分為溫和涼

溫燥 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氣而發病,是秋燥之偏於熱者。臨床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乾咳無痰,咳痰多稀而粘、氣逆而喘、咽喉幹痛、鼻幹脣燥、胸悶脅痛、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症,是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的燥熱症狀。涼燥 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現象,如脣燥溢幹、乾咳連聲、胸悶氣逆、兩脅竄痛,皮膚幹痛,舌苔薄白而乾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的寒燥症狀。

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秋燥食療引薦:

1、川貝雪梨豬肺湯 取豬肺一個,雪梨四個、川貝母12個。豬肺切厚片,泡水中用手擠洗潔淨,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過冷水,滴乾水後備用;雪梨洗淨去核,川貝母洗淨。把悉數材料放入開水鍋內,待火煮沸後,微火煲2小時以上。適合溫燥者服用。

2、銀耳甘菊羹 銀耳泡發後和乾的杭白菊一同煮至歡騰後按自己口味參加冰糖改小火煨2小時以上。適合溫燥者服用。

3、百合蓮子紅棗粥 取百合25克,蓮子25克,大米150克,紅棗15顆,冰糖適當。鍋中放水,先放入大米、百合乾燒開後,再放入蓮子、紅棗,改用中火繼續熬煮至熟,最終放入冰糖即可。適合涼燥者服用。

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4、木耳山藥粥 黑木耳、山藥各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當。山藥洗淨切塊,木耳泡發至軟;木耳先煮至軟爛,加山藥、粳米煮粥,冰糖調味食用。適合涼燥者服用。

5、蓮藕枸杞粥 枸杞20克、鮮藕50克、大米100克。大米淘洗潔淨浸泡半小時,鮮藕洗淨去皮後切小塊,和沖刷後的枸杞及浸泡後的大米一同參加開水煮大約40-50分鐘至粥黏稠即可。適合涼燥者服用。

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秋燥又分上和下

呼吸道和腸道非常容易被秋燥之氣侵擾,兒童更容易上燥,老人更易下燥。上燥的表現有咳嗽、流鼻血、喉嚨乾啞等,下燥則表現為便祕、痔瘡、大便出血等。對付上燥用水,多喝水,也可用蘆根、桑葉等煮水喝,還可裝個加溼器,增加溼度。下燥時,煎炸、溼熱食物要少吃,可多吃些槐花、蜂蜜、香蕉等,通便潤腸。

1、胡蘿蔔粥,胡蘿蔔洗淨後切成小碎塊放入鍋裡,加上粳米和水慢火熬煮食用。可預防孩子皮膚黏膜與眼睛乾燥。

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2、川貝燉秋梨 取秋梨1只,挖去核後,填入川貝母粉5克,加冰糖10克,加水適量,文火燉熟,吃梨喝湯。秋梨性涼、味甘微酸,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此燉梨對於痰熱、咳嗽的患者療效最佳。

3、玉竹核桃粥 玉竹、核桃、沙蔘、百合各15g,粳米、鹽適量。將洗淨的玉竹、核桃、沙蔘、百合、粳米放入鍋內,加水約1000ml,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米開,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玉竹味甘性微寒,亦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作用。核桃補腎、潤腸。沙蔘味甘微寒,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百合味甘,微寒,能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共用有滋陰潤燥之效。適用人群:秋季皮膚乾燥,大便乾結者。

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秋燥還分內和外

即臟腑燥和皮膚燥。工作忙、壓力大的人更容易臟腑燥,失眠多夢、心情煩躁都是其表現,更年期女性也要注意。燥熱之邪損傷心、腎、肝陰液,建議早睡早起,保持情緒穩定,外出秋遊也很不錯。還可多吃些豆漿、白蘿蔔、銀耳等,滋陰潤燥。至於秋燥帶來的皮膚幹癢問題,建議洗澡時水溫不要超過40℃,多用補水化妝品,保持皮膚滋潤。

1、海蔘沙蔘燉瘦肉 材料:鮮海蔘30g,沙蔘15g,瘦肉100g,薑片適量。 功效:海蔘味甘鹹,性溫,具有補腎、益精、養血、潤燥、止血、消炎的功效。沙蔘味甘微寒,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豬肉味甘性平,能滋陰潤燥,補氣養血。 製作:將水發海蔘洗乾淨切塊,再把洗淨的沙蔘、瘦肉、薑片放入燉盅內加清水300ml,隔水武火燉2小時即可。 適用人群:秋季皮膚乾燥者;亦可用於神經衰弱之失眠、多夢、夜睡不寧等症

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2、芝麻核桃粥:取芝麻及核桃各30g,炒熟後研碎,同粳米100g煮成粥。有滋潤五臟作用,用於皮膚毛髮乾燥,秋燥久咳。

3、野菊蜂蜜飲 取野菊花5~10克,蜂蜜適量,開水泡服代茶飲。野菊花性味辛、苦、涼,具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肺炎、白喉、胃腸炎、高血壓以及瘡疔等皮膚病。蜂蜜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潤燥止咳、解毒止痛的作用,是歷代醫家秋季防燥滋補的首選天然食品。兩者衝飲,清熱解毒、養陰潤燥有良效。

營養師幫您擺脫“秋燥”

4、蜜桔銀耳茶:銀耳20克,蜜桔50克(可用蜜桔罐頭)銀耳用水浸泡,撕成小朵洗淨,加水1000毫升,煮至軟,放入蜜桔肉,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15分鐘,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兩者合用具有養陰潤膚,美容嫩膚的功效。適用於秋季皮膚粗糙,面容憔悴者。

防止秋燥症,平常應留意堅持樂觀心情,經常到空氣新鮮的當地去散步,促進新陳代謝,以收斂“神情”,使肺氣不受燥邪的損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