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雖然嗜蒜如命,但是蔥作為山東人的象徵,似乎更是山東人的代表符號。蔥不僅是山東人普遍而又基礎的調味品,在有些山東人的飲食結構中,還是一道基礎菜品。左手一根蔥,右手一個饃,大蔥卷煎餅,這些聽起來就有味道的飯還是某些人的最愛。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雖然嗜蒜如命,但是蔥作為山東人的象徵,似乎更是山東人的代表符號。蔥不僅是山東人普遍而又基礎的調味品,在有些山東人的飲食結構中,還是一道基礎菜品。左手一根蔥,右手一個饃,大蔥卷煎餅,這些聽起來就有味道的飯還是某些人的最愛。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大蔥蘸醬卷煎餅是很多山東人愛吃的一種食物

所以當繪畫師在繪畫地區代表形象時,一個手拿著煎餅卷大蔥的山東大漢成了山東人的形象符號。不過,山東的蔥之所以能直接單獨吃,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小火蔥,蔥白粗且長,足有擀麵杖大小,一口下去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除了蒜,多數山東菜餚也要用蔥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蔘、蔥燒蹄筋都是經典的魯菜。

為什麼鍾愛蒜

這種對蔥蒜的偏愛地域性非常鮮明,有些山東人不能理解,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許多人是根本不沾蔥蒜的。儘管只是口味差異,但由於蔥蒜獨特的香氣喜愛者欲罷不能,厭惡者卻是避而不及

有相當部分外地人將生吃蔥蒜看作不雅的陋習,甚至網絡上不少言論嘲笑山東人自帶生化武器。他們實在無法理解,蔥蒜味道燻人,吃完異味久久無法散去,山東人為什麼就這麼愛吃蔥蒜?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雖然嗜蒜如命,但是蔥作為山東人的象徵,似乎更是山東人的代表符號。蔥不僅是山東人普遍而又基礎的調味品,在有些山東人的飲食結構中,還是一道基礎菜品。左手一根蔥,右手一個饃,大蔥卷煎餅,這些聽起來就有味道的飯還是某些人的最愛。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大蔥蘸醬卷煎餅是很多山東人愛吃的一種食物

所以當繪畫師在繪畫地區代表形象時,一個手拿著煎餅卷大蔥的山東大漢成了山東人的形象符號。不過,山東的蔥之所以能直接單獨吃,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小火蔥,蔥白粗且長,足有擀麵杖大小,一口下去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除了蒜,多數山東菜餚也要用蔥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蔘、蔥燒蹄筋都是經典的魯菜。

為什麼鍾愛蒜

這種對蔥蒜的偏愛地域性非常鮮明,有些山東人不能理解,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許多人是根本不沾蔥蒜的。儘管只是口味差異,但由於蔥蒜獨特的香氣喜愛者欲罷不能,厭惡者卻是避而不及

有相當部分外地人將生吃蔥蒜看作不雅的陋習,甚至網絡上不少言論嘲笑山東人自帶生化武器。他們實在無法理解,蔥蒜味道燻人,吃完異味久久無法散去,山東人為什麼就這麼愛吃蔥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味覺習慣往往根植於土地,承襲於血脈。探討當地人的口味演變就是在梳理一部地方史。

早在西漢年間,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記載有:“張騫使西域得大蒜”。到了東漢章帝時(公元76年至88年),甘肅人李恂任兗州刺史將大蒜帶到住所種植,後又分贈下屬、家眷,相傳相種,繁衍滋生,漸漸地從兗州發展至周圍各郡、縣,並擴展到山東各地,形成產區。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雖然嗜蒜如命,但是蔥作為山東人的象徵,似乎更是山東人的代表符號。蔥不僅是山東人普遍而又基礎的調味品,在有些山東人的飲食結構中,還是一道基礎菜品。左手一根蔥,右手一個饃,大蔥卷煎餅,這些聽起來就有味道的飯還是某些人的最愛。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大蔥蘸醬卷煎餅是很多山東人愛吃的一種食物

所以當繪畫師在繪畫地區代表形象時,一個手拿著煎餅卷大蔥的山東大漢成了山東人的形象符號。不過,山東的蔥之所以能直接單獨吃,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小火蔥,蔥白粗且長,足有擀麵杖大小,一口下去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除了蒜,多數山東菜餚也要用蔥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蔘、蔥燒蹄筋都是經典的魯菜。

為什麼鍾愛蒜

這種對蔥蒜的偏愛地域性非常鮮明,有些山東人不能理解,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許多人是根本不沾蔥蒜的。儘管只是口味差異,但由於蔥蒜獨特的香氣喜愛者欲罷不能,厭惡者卻是避而不及

有相當部分外地人將生吃蔥蒜看作不雅的陋習,甚至網絡上不少言論嘲笑山東人自帶生化武器。他們實在無法理解,蔥蒜味道燻人,吃完異味久久無法散去,山東人為什麼就這麼愛吃蔥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味覺習慣往往根植於土地,承襲於血脈。探討當地人的口味演變就是在梳理一部地方史。

早在西漢年間,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記載有:“張騫使西域得大蒜”。到了東漢章帝時(公元76年至88年),甘肅人李恂任兗州刺史將大蒜帶到住所種植,後又分贈下屬、家眷,相傳相種,繁衍滋生,漸漸地從兗州發展至周圍各郡、縣,並擴展到山東各地,形成產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中國是大蒜大國,國產大蒜佔據了大蒜界的大半壁江山,世界上76%以上的大蒜都產自中國。而中國的大蒜,大都來自山東、江蘇、河南、河北。

提到大蒜,山東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山東是中國大蒜的最大產區,經官方認可的大蒜之鄉有兩個,蒼山和金鄉,一個在山東、另一個也在山東。本是同根生的兩地人民經常為誰更能代表大蒜爭論得不可開交。

比如金鄉大蒜,在千禧之年就註冊了具備地方特色的大蒜商標——“金鄉大蒜”。同時,山東省金鄉縣的大蒜還出口到了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人由此可以分為兩類:吃大蒜的和在國外吃金鄉大蒜的。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雖然嗜蒜如命,但是蔥作為山東人的象徵,似乎更是山東人的代表符號。蔥不僅是山東人普遍而又基礎的調味品,在有些山東人的飲食結構中,還是一道基礎菜品。左手一根蔥,右手一個饃,大蔥卷煎餅,這些聽起來就有味道的飯還是某些人的最愛。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大蔥蘸醬卷煎餅是很多山東人愛吃的一種食物

所以當繪畫師在繪畫地區代表形象時,一個手拿著煎餅卷大蔥的山東大漢成了山東人的形象符號。不過,山東的蔥之所以能直接單獨吃,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小火蔥,蔥白粗且長,足有擀麵杖大小,一口下去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除了蒜,多數山東菜餚也要用蔥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蔘、蔥燒蹄筋都是經典的魯菜。

為什麼鍾愛蒜

這種對蔥蒜的偏愛地域性非常鮮明,有些山東人不能理解,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許多人是根本不沾蔥蒜的。儘管只是口味差異,但由於蔥蒜獨特的香氣喜愛者欲罷不能,厭惡者卻是避而不及

有相當部分外地人將生吃蔥蒜看作不雅的陋習,甚至網絡上不少言論嘲笑山東人自帶生化武器。他們實在無法理解,蔥蒜味道燻人,吃完異味久久無法散去,山東人為什麼就這麼愛吃蔥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味覺習慣往往根植於土地,承襲於血脈。探討當地人的口味演變就是在梳理一部地方史。

早在西漢年間,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記載有:“張騫使西域得大蒜”。到了東漢章帝時(公元76年至88年),甘肅人李恂任兗州刺史將大蒜帶到住所種植,後又分贈下屬、家眷,相傳相種,繁衍滋生,漸漸地從兗州發展至周圍各郡、縣,並擴展到山東各地,形成產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中國是大蒜大國,國產大蒜佔據了大蒜界的大半壁江山,世界上76%以上的大蒜都產自中國。而中國的大蒜,大都來自山東、江蘇、河南、河北。

提到大蒜,山東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山東是中國大蒜的最大產區,經官方認可的大蒜之鄉有兩個,蒼山和金鄉,一個在山東、另一個也在山東。本是同根生的兩地人民經常為誰更能代表大蒜爭論得不可開交。

比如金鄉大蒜,在千禧之年就註冊了具備地方特色的大蒜商標——“金鄉大蒜”。同時,山東省金鄉縣的大蒜還出口到了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人由此可以分為兩類:吃大蒜的和在國外吃金鄉大蒜的。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愛吃蒜的習慣與本地盛產這種食物有關

山東盛產大蒜,尤以濟寧的金鄉大蒜臨沂的蒼山大蒜最知名。從數量上來看,光是金鄉大蒜,就佔全國大蒜產量的十分之一,且汁鮮味濃、香脆可口,更富藥用價值,傳聞神醫華佗曾以之救治咽喉堵塞的病人,可謂“蒜”到病除。

蒼山(現稱蘭陵縣)的大蒜同樣個大味美,其間更有一曲悲壯的“天堂蒜薹之歌”。在作家莫言的筆下,名揚天下的“白汁兒蒜薹”承載著農人豐收的希望,腐敗了帶著“辣臭”的蒜頭裡則藏著一部愛與恨的血淚史。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雖然嗜蒜如命,但是蔥作為山東人的象徵,似乎更是山東人的代表符號。蔥不僅是山東人普遍而又基礎的調味品,在有些山東人的飲食結構中,還是一道基礎菜品。左手一根蔥,右手一個饃,大蔥卷煎餅,這些聽起來就有味道的飯還是某些人的最愛。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大蔥蘸醬卷煎餅是很多山東人愛吃的一種食物

所以當繪畫師在繪畫地區代表形象時,一個手拿著煎餅卷大蔥的山東大漢成了山東人的形象符號。不過,山東的蔥之所以能直接單獨吃,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小火蔥,蔥白粗且長,足有擀麵杖大小,一口下去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除了蒜,多數山東菜餚也要用蔥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蔘、蔥燒蹄筋都是經典的魯菜。

為什麼鍾愛蒜

這種對蔥蒜的偏愛地域性非常鮮明,有些山東人不能理解,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許多人是根本不沾蔥蒜的。儘管只是口味差異,但由於蔥蒜獨特的香氣喜愛者欲罷不能,厭惡者卻是避而不及

有相當部分外地人將生吃蔥蒜看作不雅的陋習,甚至網絡上不少言論嘲笑山東人自帶生化武器。他們實在無法理解,蔥蒜味道燻人,吃完異味久久無法散去,山東人為什麼就這麼愛吃蔥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味覺習慣往往根植於土地,承襲於血脈。探討當地人的口味演變就是在梳理一部地方史。

早在西漢年間,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記載有:“張騫使西域得大蒜”。到了東漢章帝時(公元76年至88年),甘肅人李恂任兗州刺史將大蒜帶到住所種植,後又分贈下屬、家眷,相傳相種,繁衍滋生,漸漸地從兗州發展至周圍各郡、縣,並擴展到山東各地,形成產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中國是大蒜大國,國產大蒜佔據了大蒜界的大半壁江山,世界上76%以上的大蒜都產自中國。而中國的大蒜,大都來自山東、江蘇、河南、河北。

提到大蒜,山東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山東是中國大蒜的最大產區,經官方認可的大蒜之鄉有兩個,蒼山和金鄉,一個在山東、另一個也在山東。本是同根生的兩地人民經常為誰更能代表大蒜爭論得不可開交。

比如金鄉大蒜,在千禧之年就註冊了具備地方特色的大蒜商標——“金鄉大蒜”。同時,山東省金鄉縣的大蒜還出口到了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人由此可以分為兩類:吃大蒜的和在國外吃金鄉大蒜的。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愛吃蒜的習慣與本地盛產這種食物有關

山東盛產大蒜,尤以濟寧的金鄉大蒜臨沂的蒼山大蒜最知名。從數量上來看,光是金鄉大蒜,就佔全國大蒜產量的十分之一,且汁鮮味濃、香脆可口,更富藥用價值,傳聞神醫華佗曾以之救治咽喉堵塞的病人,可謂“蒜”到病除。

蒼山(現稱蘭陵縣)的大蒜同樣個大味美,其間更有一曲悲壯的“天堂蒜薹之歌”。在作家莫言的筆下,名揚天下的“白汁兒蒜薹”承載著農人豐收的希望,腐敗了帶著“辣臭”的蒜頭裡則藏著一部愛與恨的血淚史。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濰坊,高密市東北鄉平安莊,莫言舊居內景

而那蒜鄉之人的性情,正如這片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大蒜,平日裡質樸敦厚,埋在地下沉默寡言;一旦被視作“羊、馬”宰割,則拔地而起與命運搏擊,留下一段慷慨悲壯、蕩氣迴腸的史詩。

在從前貧困的歲月裡,一天勞作歸來,幾個饅頭就著生蒜下肚,是老山東人活命的方式。這種味覺記憶根植於厚土,承襲於血脈。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雖然嗜蒜如命,但是蔥作為山東人的象徵,似乎更是山東人的代表符號。蔥不僅是山東人普遍而又基礎的調味品,在有些山東人的飲食結構中,還是一道基礎菜品。左手一根蔥,右手一個饃,大蔥卷煎餅,這些聽起來就有味道的飯還是某些人的最愛。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大蔥蘸醬卷煎餅是很多山東人愛吃的一種食物

所以當繪畫師在繪畫地區代表形象時,一個手拿著煎餅卷大蔥的山東大漢成了山東人的形象符號。不過,山東的蔥之所以能直接單獨吃,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小火蔥,蔥白粗且長,足有擀麵杖大小,一口下去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除了蒜,多數山東菜餚也要用蔥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蔘、蔥燒蹄筋都是經典的魯菜。

為什麼鍾愛蒜

這種對蔥蒜的偏愛地域性非常鮮明,有些山東人不能理解,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許多人是根本不沾蔥蒜的。儘管只是口味差異,但由於蔥蒜獨特的香氣喜愛者欲罷不能,厭惡者卻是避而不及

有相當部分外地人將生吃蔥蒜看作不雅的陋習,甚至網絡上不少言論嘲笑山東人自帶生化武器。他們實在無法理解,蔥蒜味道燻人,吃完異味久久無法散去,山東人為什麼就這麼愛吃蔥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味覺習慣往往根植於土地,承襲於血脈。探討當地人的口味演變就是在梳理一部地方史。

早在西漢年間,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記載有:“張騫使西域得大蒜”。到了東漢章帝時(公元76年至88年),甘肅人李恂任兗州刺史將大蒜帶到住所種植,後又分贈下屬、家眷,相傳相種,繁衍滋生,漸漸地從兗州發展至周圍各郡、縣,並擴展到山東各地,形成產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中國是大蒜大國,國產大蒜佔據了大蒜界的大半壁江山,世界上76%以上的大蒜都產自中國。而中國的大蒜,大都來自山東、江蘇、河南、河北。

提到大蒜,山東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山東是中國大蒜的最大產區,經官方認可的大蒜之鄉有兩個,蒼山和金鄉,一個在山東、另一個也在山東。本是同根生的兩地人民經常為誰更能代表大蒜爭論得不可開交。

比如金鄉大蒜,在千禧之年就註冊了具備地方特色的大蒜商標——“金鄉大蒜”。同時,山東省金鄉縣的大蒜還出口到了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人由此可以分為兩類:吃大蒜的和在國外吃金鄉大蒜的。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愛吃蒜的習慣與本地盛產這種食物有關

山東盛產大蒜,尤以濟寧的金鄉大蒜臨沂的蒼山大蒜最知名。從數量上來看,光是金鄉大蒜,就佔全國大蒜產量的十分之一,且汁鮮味濃、香脆可口,更富藥用價值,傳聞神醫華佗曾以之救治咽喉堵塞的病人,可謂“蒜”到病除。

蒼山(現稱蘭陵縣)的大蒜同樣個大味美,其間更有一曲悲壯的“天堂蒜薹之歌”。在作家莫言的筆下,名揚天下的“白汁兒蒜薹”承載著農人豐收的希望,腐敗了帶著“辣臭”的蒜頭裡則藏著一部愛與恨的血淚史。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濰坊,高密市東北鄉平安莊,莫言舊居內景

而那蒜鄉之人的性情,正如這片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大蒜,平日裡質樸敦厚,埋在地下沉默寡言;一旦被視作“羊、馬”宰割,則拔地而起與命運搏擊,留下一段慷慨悲壯、蕩氣迴腸的史詩。

在從前貧困的歲月裡,一天勞作歸來,幾個饅頭就著生蒜下肚,是老山東人活命的方式。這種味覺記憶根植於厚土,承襲於血脈。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農家人自然是田地盛產什麼則多吃什麼,這樣的飲食習慣,經由一代代家庭餐桌上的菜餚傳承下來,形成了片區內較為穩定的味覺系統。

此外,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通常和地質氣候有關。山東地處北溫帶,冬季寒冷而漫長,無霜期短,到了冬天,可供食用的蔬菜種類更少。大蔥和蒜憑藉著它極強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和易儲存性,能夠四季維持充足的供應。

此外,北方天氣乾燥,易出汗,體內電解質損失多,人常會感覺“口無味,體無力”,因此菜餚多味濃且鹹。在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下,北方人生吃蔥蒜也遠比南方人更常見,也更能接受。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雖然嗜蒜如命,但是蔥作為山東人的象徵,似乎更是山東人的代表符號。蔥不僅是山東人普遍而又基礎的調味品,在有些山東人的飲食結構中,還是一道基礎菜品。左手一根蔥,右手一個饃,大蔥卷煎餅,這些聽起來就有味道的飯還是某些人的最愛。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大蔥蘸醬卷煎餅是很多山東人愛吃的一種食物

所以當繪畫師在繪畫地區代表形象時,一個手拿著煎餅卷大蔥的山東大漢成了山東人的形象符號。不過,山東的蔥之所以能直接單獨吃,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小火蔥,蔥白粗且長,足有擀麵杖大小,一口下去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除了蒜,多數山東菜餚也要用蔥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蔘、蔥燒蹄筋都是經典的魯菜。

為什麼鍾愛蒜

這種對蔥蒜的偏愛地域性非常鮮明,有些山東人不能理解,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許多人是根本不沾蔥蒜的。儘管只是口味差異,但由於蔥蒜獨特的香氣喜愛者欲罷不能,厭惡者卻是避而不及

有相當部分外地人將生吃蔥蒜看作不雅的陋習,甚至網絡上不少言論嘲笑山東人自帶生化武器。他們實在無法理解,蔥蒜味道燻人,吃完異味久久無法散去,山東人為什麼就這麼愛吃蔥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味覺習慣往往根植於土地,承襲於血脈。探討當地人的口味演變就是在梳理一部地方史。

早在西漢年間,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記載有:“張騫使西域得大蒜”。到了東漢章帝時(公元76年至88年),甘肅人李恂任兗州刺史將大蒜帶到住所種植,後又分贈下屬、家眷,相傳相種,繁衍滋生,漸漸地從兗州發展至周圍各郡、縣,並擴展到山東各地,形成產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中國是大蒜大國,國產大蒜佔據了大蒜界的大半壁江山,世界上76%以上的大蒜都產自中國。而中國的大蒜,大都來自山東、江蘇、河南、河北。

提到大蒜,山東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山東是中國大蒜的最大產區,經官方認可的大蒜之鄉有兩個,蒼山和金鄉,一個在山東、另一個也在山東。本是同根生的兩地人民經常為誰更能代表大蒜爭論得不可開交。

比如金鄉大蒜,在千禧之年就註冊了具備地方特色的大蒜商標——“金鄉大蒜”。同時,山東省金鄉縣的大蒜還出口到了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人由此可以分為兩類:吃大蒜的和在國外吃金鄉大蒜的。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愛吃蒜的習慣與本地盛產這種食物有關

山東盛產大蒜,尤以濟寧的金鄉大蒜臨沂的蒼山大蒜最知名。從數量上來看,光是金鄉大蒜,就佔全國大蒜產量的十分之一,且汁鮮味濃、香脆可口,更富藥用價值,傳聞神醫華佗曾以之救治咽喉堵塞的病人,可謂“蒜”到病除。

蒼山(現稱蘭陵縣)的大蒜同樣個大味美,其間更有一曲悲壯的“天堂蒜薹之歌”。在作家莫言的筆下,名揚天下的“白汁兒蒜薹”承載著農人豐收的希望,腐敗了帶著“辣臭”的蒜頭裡則藏著一部愛與恨的血淚史。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濰坊,高密市東北鄉平安莊,莫言舊居內景

而那蒜鄉之人的性情,正如這片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大蒜,平日裡質樸敦厚,埋在地下沉默寡言;一旦被視作“羊、馬”宰割,則拔地而起與命運搏擊,留下一段慷慨悲壯、蕩氣迴腸的史詩。

在從前貧困的歲月裡,一天勞作歸來,幾個饅頭就著生蒜下肚,是老山東人活命的方式。這種味覺記憶根植於厚土,承襲於血脈。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農家人自然是田地盛產什麼則多吃什麼,這樣的飲食習慣,經由一代代家庭餐桌上的菜餚傳承下來,形成了片區內較為穩定的味覺系統。

此外,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通常和地質氣候有關。山東地處北溫帶,冬季寒冷而漫長,無霜期短,到了冬天,可供食用的蔬菜種類更少。大蔥和蒜憑藉著它極強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和易儲存性,能夠四季維持充足的供應。

此外,北方天氣乾燥,易出汗,體內電解質損失多,人常會感覺“口無味,體無力”,因此菜餚多味濃且鹹。在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下,北方人生吃蔥蒜也遠比南方人更常見,也更能接受。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蒜已融入魯人血脈

就像不是所有四川人都能吃辣,所有天津人都會說相聲一樣,每個山東人都愛蔥蒜實則是一種刻板印象。

目前來看,魯西南地區吃蒜的比例相對較高,原因可能和種植產量有關。雖然說山東是全國第一的蒜省,實則大蒜的種植主要在山東西南部:在山東以成武為主的菏澤蒜區和以金鄉為主的濟寧蒜區有機融合成了全國最大的魯西南大蒜區,共計種植大蒜200萬畝,種植面積幾乎佔據全國的1/5。而膠東沿海一帶,吃蔥和蒜的比例稍微低一點。

"

靈丹妙藥也好,俗不可耐也好,大蒜只是一味安靜又火辣的調味料。

對於北方人而言,不管怎麼著,吃麵就好啃頭蒜。

梁實秋在《吃相》中把“食蒜”寫得非常生動:“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人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地聽到’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吃炸醬麵,於猛吸麵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山東人吃蒜歷來生猛,且是剛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山東,“蒜”你狠

在山東,蔥和蒜本身就是一道菜。

儘管在餐桌上,蔥才是主旋律,是周禮指名道姓“春用蔥”的古老傳統。但山東人吃蒜的功力絕不亞於吃蔥!地位上稍遜一籌,想來是漢代才傳入的“胡蒜”,孔老夫子沒能吃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前幾年蒜價瘋長,對於南方人來說,只是少了點調味料,無傷大雅。但對山東人來說,蒜價浮動可是關乎“吃飯的傢伙”!

烹飪界有言:“魯菜一萬單八百,大蒜獨佔小九千”。小小的蒜瓣兒被山東人吃出了百般花樣:生著吃烤著吃,鮮蒜上市時醃糖醋蒜,寒冬臘月醃臘八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雖然嗜蒜如命,但是蔥作為山東人的象徵,似乎更是山東人的代表符號。蔥不僅是山東人普遍而又基礎的調味品,在有些山東人的飲食結構中,還是一道基礎菜品。左手一根蔥,右手一個饃,大蔥卷煎餅,這些聽起來就有味道的飯還是某些人的最愛。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大蔥蘸醬卷煎餅是很多山東人愛吃的一種食物

所以當繪畫師在繪畫地區代表形象時,一個手拿著煎餅卷大蔥的山東大漢成了山東人的形象符號。不過,山東的蔥之所以能直接單獨吃,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小火蔥,蔥白粗且長,足有擀麵杖大小,一口下去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

除了蒜,多數山東菜餚也要用蔥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蔘、蔥燒蹄筋都是經典的魯菜。

為什麼鍾愛蒜

這種對蔥蒜的偏愛地域性非常鮮明,有些山東人不能理解,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許多人是根本不沾蔥蒜的。儘管只是口味差異,但由於蔥蒜獨特的香氣喜愛者欲罷不能,厭惡者卻是避而不及

有相當部分外地人將生吃蔥蒜看作不雅的陋習,甚至網絡上不少言論嘲笑山東人自帶生化武器。他們實在無法理解,蔥蒜味道燻人,吃完異味久久無法散去,山東人為什麼就這麼愛吃蔥蒜?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味覺習慣往往根植於土地,承襲於血脈。探討當地人的口味演變就是在梳理一部地方史。

早在西漢年間,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記載有:“張騫使西域得大蒜”。到了東漢章帝時(公元76年至88年),甘肅人李恂任兗州刺史將大蒜帶到住所種植,後又分贈下屬、家眷,相傳相種,繁衍滋生,漸漸地從兗州發展至周圍各郡、縣,並擴展到山東各地,形成產區。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中國是大蒜大國,國產大蒜佔據了大蒜界的大半壁江山,世界上76%以上的大蒜都產自中國。而中國的大蒜,大都來自山東、江蘇、河南、河北。

提到大蒜,山東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山東是中國大蒜的最大產區,經官方認可的大蒜之鄉有兩個,蒼山和金鄉,一個在山東、另一個也在山東。本是同根生的兩地人民經常為誰更能代表大蒜爭論得不可開交。

比如金鄉大蒜,在千禧之年就註冊了具備地方特色的大蒜商標——“金鄉大蒜”。同時,山東省金鄉縣的大蒜還出口到了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人由此可以分為兩類:吃大蒜的和在國外吃金鄉大蒜的。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人愛吃蒜的習慣與本地盛產這種食物有關

山東盛產大蒜,尤以濟寧的金鄉大蒜臨沂的蒼山大蒜最知名。從數量上來看,光是金鄉大蒜,就佔全國大蒜產量的十分之一,且汁鮮味濃、香脆可口,更富藥用價值,傳聞神醫華佗曾以之救治咽喉堵塞的病人,可謂“蒜”到病除。

蒼山(現稱蘭陵縣)的大蒜同樣個大味美,其間更有一曲悲壯的“天堂蒜薹之歌”。在作家莫言的筆下,名揚天下的“白汁兒蒜薹”承載著農人豐收的希望,腐敗了帶著“辣臭”的蒜頭裡則藏著一部愛與恨的血淚史。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山東濰坊,高密市東北鄉平安莊,莫言舊居內景

而那蒜鄉之人的性情,正如這片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大蒜,平日裡質樸敦厚,埋在地下沉默寡言;一旦被視作“羊、馬”宰割,則拔地而起與命運搏擊,留下一段慷慨悲壯、蕩氣迴腸的史詩。

在從前貧困的歲月裡,一天勞作歸來,幾個饅頭就著生蒜下肚,是老山東人活命的方式。這種味覺記憶根植於厚土,承襲於血脈。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在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農家人自然是田地盛產什麼則多吃什麼,這樣的飲食習慣,經由一代代家庭餐桌上的菜餚傳承下來,形成了片區內較為穩定的味覺系統。

此外,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通常和地質氣候有關。山東地處北溫帶,冬季寒冷而漫長,無霜期短,到了冬天,可供食用的蔬菜種類更少。大蔥和蒜憑藉著它極強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和易儲存性,能夠四季維持充足的供應。

此外,北方天氣乾燥,易出汗,體內電解質損失多,人常會感覺“口無味,體無力”,因此菜餚多味濃且鹹。在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下,北方人生吃蔥蒜也遠比南方人更常見,也更能接受。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蒜已融入魯人血脈

就像不是所有四川人都能吃辣,所有天津人都會說相聲一樣,每個山東人都愛蔥蒜實則是一種刻板印象。

目前來看,魯西南地區吃蒜的比例相對較高,原因可能和種植產量有關。雖然說山東是全國第一的蒜省,實則大蒜的種植主要在山東西南部:在山東以成武為主的菏澤蒜區和以金鄉為主的濟寧蒜區有機融合成了全國最大的魯西南大蒜區,共計種植大蒜200萬畝,種植面積幾乎佔據全國的1/5。而膠東沿海一帶,吃蔥和蒜的比例稍微低一點。

嗜“蒜”如命的山東人

朝夕的相處,讓許多山東人對蔥蒜產生一種特殊的情節。在外不管吃了多少山珍海味,還是會懷念家鄉的大蔥捲餅、面配蒜的滋味,甚至時常被這刺鼻的辛香勾起鄉愁。這種喜食蔥蒜的飲食文化與山東人性格特點的關係互為表裡。

《舌尖上的中國》裡說過一句話:“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這就是山東人的家,大蒜味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