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中的“愛馬仕”,一碗麵150元,就在蚌埠'

"

凌晨5點,天空微微泛白,整座城市還未完全從睡夢中醒來。最先喚醒人們的是,從蚌埠大街小巷的麵館裡蔓延開來的一縷縷煙火氣……大大小小的麵館,或是集聚在某條街、某條巷子裡,或是零散分佈,但凡是有人集聚的地方必然有面。蚌埠人對面的熱愛,或許深入骨髓。當記者在朋友圈拋出“蚌埠最好吃麵館有哪些”的問題後,朋友、網友積極留言,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去吃”。

要說哪家的麵條好吃?每個人都能說上好幾個店名。可總結來說,蚌埠人最好的還是那一口手擀麵,那一碗頭湯麵。伴隨著這些麵館裡飄出的陣陣“煙火氣”,像饞蟲一樣勾引著“愛麵人”的胃。一碗真正的好面,是有著靈魂和故事的,它不僅能喚醒你沉睡的胃,還開啟了美好的一天。

做麵條30多年,守的是一方天地 石家正宗手面館(五中對面)

一碗好面,不一定價很貴,但總有能觸動味蕾的本真味道和直指人心的情懷。

石家麵館開在治淮路與國治街交叉口,愛吃麵的人習慣指路為“五中對面”。

記者去麵館之前,資深吃貨網友“胖胖恐龍”再三提醒,“他家麵條的靈魂,是面,是手擀出來的面。是不是老石擀出來的,一吃就知道。”還給記者打了一劑預防針,“店不大,環境一般,但是好吃的地方大多這樣。”

懷揣著一定要吃到是“老石手擀的面,而不是其他人擀的”心思,記者在上午11點趕到了麵館。小小的店面,店內五六張桌子,挺簡陋。

和麵是一碗美味手擀麵的開始,而擀麵的功夫則決定了這碗麵的美味程度。先不點面,得看看老石擀麵的技術。老石,從20多歲開始接觸面條,一碗手擀麵他已經擀了30多年。

擀杖飛轉,菜刀起落,麵條飛揚,一團平淡無奇的面在老石的手裡神奇地變成細長的麵條。

“老闆,來碗小碗拆骨湯麵。”小碗拆骨湯麵,12元。

就著一鍋燒的正沸的骨頭湯,老石的兒子石磊落面、起撈、過水,幾分鐘的工夫,一碗新鮮的手擀麵就出鍋上桌了。撒蔥花,多放點胡椒麵,湯汁鮮香,麵條晶亮。

“來啦?今天吃點啥?”食客一進門,石磊吆喝著。用他的話來說,來麵館的都是周邊老主顧。這麼多年了,麵館也挪過地方。沒有他們,麵館也不會一直生存到現在。

旁桌一位食客見記者在拍視頻,湊聲道,“他家的麵條我吃了十幾年了。就這麵條價格,五六年都沒漲過。”

一碗麵吃完,要說感受,碗大分量足,肉給的多。一言以蔽之,這碗麵特別符合老蚌埠人的口味。如果非要提個意見,這個就餐環境確實有點“蒼蠅館子”的風格。

一東一西手擀麵,多少人趕著頭道湯

麴記槓子面(解放二路,新淮菜市場東門對面)

“早上5點半開門,10點多可能面就賣完了。他家也是幹了很多年了,老闆心情不好的時候,還不營業。你要去吃口面,還真得碰運氣。”一“面痴”向記者交代著麴記槓子麵店的規矩,一天只賣200來碗麵,10點多就可能打烊了。

週末早上8點多,記者匆匆從城市東邊驅車趕到麵店。到地點一看,果然很多食客在門口等待。取號、付錢,不過是十幾秒的事情,因為只有蹄包面可供選擇。

蚌埠人對手擀麵情有獨鍾,很多老蚌埠人愛吃剛擀好下鍋不用煮太久的面,有嚼勁。“就愛吃這口,而且一定要早來,趕上頭道湯,味道更鮮美。”一食客頗為遺憾自己來晚了。

趕著要喝頭道湯的,食客們還推崇麴記槓子面。雖然不明白大家對頭道湯的熱愛,但是趁著麴老闆又快要打烊之際,趕緊點了手擀麵。

與要早去、要取號、要排隊的麵館相比,這家的麵條將嚼勁更發揮了一成。“幹了十幾年了,現在老闆和徒弟輪換著擀麵,手勁不一樣,擀出來的面嚼勁也不同。年輕人手勁不夠,擀出來的面要硬點。”老闆娘說。

不過,對於廣大愛吃麵的食客來說,手擀麵就是一碗麵的靈魂,只要面好,這碗麵就值得期待。

麵條中的“愛馬仕”,一碗麵150元

高記麵館(紅旗三路)

記者來到了這家傳說中“非常貴”的麵館——高記麵館。

高記麵館開始於1991年,最初只是一間茅草屋。搬了幾次家,現在落戶於紅旗三路。

很多人都說,高記的面,“花頭”多。果然,在餐檯前,記者看到了碼放整齊的數十樣材料,有豬肚、豬骨髓、雞腰、豬尾巴……

平常愛點的雞絲三鮮面,25元/碗。最貴的鮑魚面,150元/碗。正當記者在苦思冥想吃什麼面時,耳邊傳來的是“25號,190元”“26號,150元”……內心一哆嗦,還是點碗平常的雞絲麵吧。

看著後堂師傅純手工做面,記者問老闆娘,“這擺放在餐檯上的都能賣完嗎?”“能啊,每天的材料都是新鮮的。湯也是經過小火慢燉兩個多小時而成。”

“你今天來的有點遲了,下午兩點左右就打烊了。”老闆娘說,考慮到工人的精力以及出面的質量,所以晚上是不營業的。

閒談之餘,面已上桌。小碗麵,是一碗調好的幹扣面。大碗湯,不光是雞絲那麼簡單,裡面還有肉丸、皮肚、木耳、青菜,撒上必備的胡椒麵。大口嗍著麵條,想找張餐巾紙,目光所及之處發現,人人手上都有條粉色小毛巾。“他家沒有餐巾紙,小毛巾也是特色。”一旁的食客說道。

雖然麵條價格高,但愛吃的人真不少。下午1點多的麵館,仍然是座無虛席。老闆忙碌穿梭在大堂和後堂間,但總能笑呵呵地分出一點精力對來來往往的食客,鮮少因為忙碌而怠慢。忙碌之餘,他回答了記者“你的生意經是什麼”的問題,那就是“用心做面,用心待客”。

白霧嫋嫋煙霧環繞,盡顯人間煙火

大奎腰花面(前進路西段)

一碗熱氣騰騰的炒麵,再來一瓶啤酒,是蚌埠人簡餐的最佳搭配!

從這家麵館的招牌、店內的環境來看,看得出是頗有人氣且“身在江湖”多年的“老店”。有的人嫌屋內太熱,就讓老闆在門口支張小桌,搬張小凳子,在路邊大快朵頤。

傍晚6點多,剛下工的幾個工友聚在一起,一人一碗麵,一人一瓶啤酒,再剝幾個蒜瓣,天南海北吹一通。“有時候,一碗麵也很神奇。餓了,孤獨了,酒後抑鬱了,一碗麵會溫暖你的胃,將你從失望中拽回到人間。”一個工友說,一碗腰花炒麵,一碗肉圓湯,壞情緒都等隨著汗液排出了身體。

大奎麵館經營了20多年,老闆大奎就炒了20多年的面。講究的是“一鍋一面”,一人炒一鍋,分量和口味是有保證的。

主角“腰花”,大片的有勺子面積的三分之二,與面搭配起來並不油膩。薄薄的、一片片的腰花,與土豆絲、綠豆芽為伍,不斷在視覺和味覺中突圍搶分。腰花表面沒有血絲,嚼起來絲毫不費勁。趁熱夾一個入口,嫩是給予它最高的評價。作為一個吃肉的“吃貨”,嘴裡吃著腰花還要加點麵條入嘴助興,那種嚼一嚼就化了的感覺,很容易下嚥。

除了腰花面,大腸面、土豆絲炒麵、蹄包肉炒麵都值得一試。

□記者手記

人間一碗麵

很多天,拿著投票最多的幾家麵館名單,記者一家一家試吃。久而久之,存在了一種慣性思維:店家對於宣傳這件事,都是很樂意的。

但是,現實總是會很快打臉。和友人來到一家名叫吾品知味的麵館,點上兩碗麵。依著前幾家的經驗,記者找了名店員直奔主題想聊聊麵館的“前世今生”。誰料,店員一臉嚴肅表示,老闆不在,大廚很忙,不接受採訪。隨後,非常謹慎地讓掏出記者證讓她審核下。

在記者和友人呆愣數秒後,為緩解尷尬,我們哈哈一笑,“算了,我們就是吃碗麵罷了。”沒過一會,面上桌了,可一人一份的例湯少了一碗。記者前去詢問,負責後堂的大姐說,怕你喝不完。

“用心做面,用心待客”的話語在耳邊迴響。於是,兩人匆匆扒拉兩口面出門,呼出一口鬱結之氣。友人玩笑,莫不是把你當成同行了。

有人說,很多深居於街頭巷尾的小店,存活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有著滿是汙垢的牆壁,總是擦不乾淨的桌子。可是,食客並不介意,因為他們愛的是美味和像家一樣的溫馨。

其實,在記者準備這個專題時,不少小夥伴們都積極給出意見。其中,有個因為吃而結緣的朋友說,“不是我有多會吃,但我會比較。比較味道,比較人。吃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

聽了深以為然。探尋一碗麵,比較的不止是味道,還有對於美食的敬畏心。為了嚐到最真實、最用心的味道,可以在路邊攤蹲了好幾個小時,為吃到心心念唸的美食,天剛矇矇亮就開始排隊。其中,觀察店、美食、人,瞭解、探討一家麵館,才是尋找和記錄的目標追求。鏡像深處,照見的則是內心。(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