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牙齒,保衛健康

口腔護理 淳于意 護膚 中醫 本草綱目 上海中醫藥大學 2019-03-04
愛護牙齒,保衛健康

“齒”是最古老的漢字之一,遠古人沒有很好的牙齒清潔工具,又缺乏正確的烹飪方式,茹毛飲血,牙齒往往磨損得厲害。考古發現,那時候二十幾歲的成人牙齒就完全壞掉了。新石器時代的古人所患最多的牙病就是齲齒和牙周炎,所以甲骨文裡有很多關於齒病的記載。馬王堆出土的中國古代醫藥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療齒病的方子,到了宋代,還出現了專門治療口腔疾病的口齒咽喉科。

齒病這麼廣泛,在古代就為醫家所重視。中醫學認為,齒為骨之餘,意思是牙齒是人體骨骼的延續。在人體五臟與五體相配的五行學說裡,與腎相配的就是骨——腎主骨,所以腎的機能與骨骼、牙齒關係密切。腎氣充沛,則人體骨骼強健,牙齒堅固。相反,腎氣不足、腎氣衰微,人體的筋骨就會退化,牙齒也會枯槁、鬆動、脫落。

劉力紅先生由“齒為骨之餘”聯想到骨刺也是骨骼的多餘部分,借鑑《本草綱目》中白朮湯能療“齒過長長”,用白朮煎湯薰洗治療足跟骨刺,每日三次,每次20分鐘,一個療程就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劉力紅《思考中醫》)。

上海“蔡氏婦科”傳人蔡小蓀先生根據“腎主骨”“齒為骨之餘”等理論,採用大生地、麥冬、牡丹皮等滋補腎陰,清熱養血,治療月經前頑固齒衄(牙齦出血),療效顯著。基於“齒為骨之餘”的理論,臨床上還可以進行進一步探索與嘗試。

愛護牙齒,保衛健康

“齒”是口腔的一道門戶,與“目”一起成為臉上燦爛靈動的風景。從另一層意義上講,養生先養齒。牙齒是消化的前沿“衛士”。牙齒不好,咀嚼困難,會增加胃腸道負擔,久而久之,易患上慢性胃炎之類的疾病,影響生活質量。人的衰老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牙齒上,這與腎氣的衰竭是相關的。我們形容一個人的老態,常說“牙齒都掉光了”。

牙齒出毛病,除了器質上的問題,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一大誘因。如睡覺時張嘴呼吸,口腔的壓力改變,久而久之,牙齒就會變形,易患上齲齒。這些在古代的典籍裡都有記載,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漢代名醫淳于意明確說“齊中大夫病齲齒……得之風,及臥開口,食而不漱”。又如常常吃很硬的堅果,喝碳酸飲料又不及時清潔牙齒,都是不好的習慣,對牙齒的損害極大。

牙齒是人類最原始的武器和工具,一口好牙也是生活質量的保證,因此我們需要愛護好牙齒,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風景”。

愛護牙齒,保衛健康

本文選自《字緣中醫》

主編:任宏麗 彭衛華

副主編:薛輝 顏彥

愛護牙齒,保衛健康

( 陵遊 半夏 忘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