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在熱騰騰的餅鐺上攤開面糊,半分鐘即熟,打一個或兩個雞蛋(三兒見過打5個的……),放上餜子,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在撇點辣子,卷好後就行了。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在熱騰騰的餅鐺上攤開面糊,半分鐘即熟,打一個或兩個雞蛋(三兒見過打5個的……),放上餜子,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在撇點辣子,卷好後就行了。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其實真正的手藝人是不需要戴手套操作的

隨著煎餅餜子的發展,其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有些變化天津人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萬變不離其宗。

但是往裡面加香腸、生菜、肉鬆,天津人是萬萬不認同的,這被認為是“邪教”,是對煎餅餜子的不尊重,是對天津人的挑戰。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在熱騰騰的餅鐺上攤開面糊,半分鐘即熟,打一個或兩個雞蛋(三兒見過打5個的……),放上餜子,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在撇點辣子,卷好後就行了。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其實真正的手藝人是不需要戴手套操作的

隨著煎餅餜子的發展,其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有些變化天津人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萬變不離其宗。

但是往裡面加香腸、生菜、肉鬆,天津人是萬萬不認同的,這被認為是“邪教”,是對煎餅餜子的不尊重,是對天津人的挑戰。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這種吃法或許是一個好吃的吃法,但絕不能稱其為煎餅餜子

別怪天津人,雖然一千個人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1500萬天津人眼裡就只有這一種煎餅餜子。

2、是煎餅“餜”子和煎餅“果”子是兩碼事兒

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餜子也都被稱為果子,所以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餜是油炸食品,比如油條、餜篦兒(guǒ bì er),很多人認為夾餜子才是最正宗的。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在熱騰騰的餅鐺上攤開面糊,半分鐘即熟,打一個或兩個雞蛋(三兒見過打5個的……),放上餜子,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在撇點辣子,卷好後就行了。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其實真正的手藝人是不需要戴手套操作的

隨著煎餅餜子的發展,其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有些變化天津人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萬變不離其宗。

但是往裡面加香腸、生菜、肉鬆,天津人是萬萬不認同的,這被認為是“邪教”,是對煎餅餜子的不尊重,是對天津人的挑戰。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這種吃法或許是一個好吃的吃法,但絕不能稱其為煎餅餜子

別怪天津人,雖然一千個人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1500萬天津人眼裡就只有這一種煎餅餜子。

2、是煎餅“餜”子和煎餅“果”子是兩碼事兒

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餜子也都被稱為果子,所以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餜是油炸食品,比如油條、餜篦兒(guǒ bì er),很多人認為夾餜子才是最正宗的。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天津人喜歡用“肉頭”來形容餜子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而言是有特殊感情的,天津人郭德綱就不止一次在他的相聲裡提到它,稱這是“天下第一”美食。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在熱騰騰的餅鐺上攤開面糊,半分鐘即熟,打一個或兩個雞蛋(三兒見過打5個的……),放上餜子,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在撇點辣子,卷好後就行了。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其實真正的手藝人是不需要戴手套操作的

隨著煎餅餜子的發展,其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有些變化天津人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萬變不離其宗。

但是往裡面加香腸、生菜、肉鬆,天津人是萬萬不認同的,這被認為是“邪教”,是對煎餅餜子的不尊重,是對天津人的挑戰。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這種吃法或許是一個好吃的吃法,但絕不能稱其為煎餅餜子

別怪天津人,雖然一千個人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1500萬天津人眼裡就只有這一種煎餅餜子。

2、是煎餅“餜”子和煎餅“果”子是兩碼事兒

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餜子也都被稱為果子,所以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餜是油炸食品,比如油條、餜篦兒(guǒ bì er),很多人認為夾餜子才是最正宗的。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天津人喜歡用“肉頭”來形容餜子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而言是有特殊感情的,天津人郭德綱就不止一次在他的相聲裡提到它,稱這是“天下第一”美食。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從清晨的陽光灑在王府井的那一刻開始,直至徐家彙人群攘攘,煎餅餜子早已名聲在外,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到,但在很多天津人的眼裡,除了天津之外就沒有正宗的煎餅。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在熱騰騰的餅鐺上攤開面糊,半分鐘即熟,打一個或兩個雞蛋(三兒見過打5個的……),放上餜子,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在撇點辣子,卷好後就行了。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其實真正的手藝人是不需要戴手套操作的

隨著煎餅餜子的發展,其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有些變化天津人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萬變不離其宗。

但是往裡面加香腸、生菜、肉鬆,天津人是萬萬不認同的,這被認為是“邪教”,是對煎餅餜子的不尊重,是對天津人的挑戰。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這種吃法或許是一個好吃的吃法,但絕不能稱其為煎餅餜子

別怪天津人,雖然一千個人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1500萬天津人眼裡就只有這一種煎餅餜子。

2、是煎餅“餜”子和煎餅“果”子是兩碼事兒

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餜子也都被稱為果子,所以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餜是油炸食品,比如油條、餜篦兒(guǒ bì er),很多人認為夾餜子才是最正宗的。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天津人喜歡用“肉頭”來形容餜子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而言是有特殊感情的,天津人郭德綱就不止一次在他的相聲裡提到它,稱這是“天下第一”美食。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從清晨的陽光灑在王府井的那一刻開始,直至徐家彙人群攘攘,煎餅餜子早已名聲在外,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到,但在很多天津人的眼裡,除了天津之外就沒有正宗的煎餅。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隨著時間的變化,煎餅餜子的形態千變萬化,光怪陸離

眼看著煎餅餜子在外省市被“玩壞”了,在2018年的時候,天津成立了煎餅餜子協會,力保正宗的煎餅餜子。

聽起來是有點不可思議,不就是個煎餅餜子,何必這麼上綱上線呢?

3、關於煎餅餜子,天津人有這樣一套哲學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來說不僅是早點。三兒覺得,或許情懷在這個年代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因為它過度地與消費掛鉤。

因此,我更認為天津人對煎餅餜子是從骨子裡的熱愛,將其視為“心頭肉兒”,是至寶。

試問哪個天津人小的時候,沒有拿著雞蛋去排隊買過煎餅餜子呢?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在熱騰騰的餅鐺上攤開面糊,半分鐘即熟,打一個或兩個雞蛋(三兒見過打5個的……),放上餜子,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在撇點辣子,卷好後就行了。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其實真正的手藝人是不需要戴手套操作的

隨著煎餅餜子的發展,其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有些變化天津人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萬變不離其宗。

但是往裡面加香腸、生菜、肉鬆,天津人是萬萬不認同的,這被認為是“邪教”,是對煎餅餜子的不尊重,是對天津人的挑戰。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這種吃法或許是一個好吃的吃法,但絕不能稱其為煎餅餜子

別怪天津人,雖然一千個人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1500萬天津人眼裡就只有這一種煎餅餜子。

2、是煎餅“餜”子和煎餅“果”子是兩碼事兒

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餜子也都被稱為果子,所以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餜是油炸食品,比如油條、餜篦兒(guǒ bì er),很多人認為夾餜子才是最正宗的。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天津人喜歡用“肉頭”來形容餜子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而言是有特殊感情的,天津人郭德綱就不止一次在他的相聲裡提到它,稱這是“天下第一”美食。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從清晨的陽光灑在王府井的那一刻開始,直至徐家彙人群攘攘,煎餅餜子早已名聲在外,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到,但在很多天津人的眼裡,除了天津之外就沒有正宗的煎餅。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隨著時間的變化,煎餅餜子的形態千變萬化,光怪陸離

眼看著煎餅餜子在外省市被“玩壞”了,在2018年的時候,天津成立了煎餅餜子協會,力保正宗的煎餅餜子。

聽起來是有點不可思議,不就是個煎餅餜子,何必這麼上綱上線呢?

3、關於煎餅餜子,天津人有這樣一套哲學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來說不僅是早點。三兒覺得,或許情懷在這個年代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因為它過度地與消費掛鉤。

因此,我更認為天津人對煎餅餜子是從骨子裡的熱愛,將其視為“心頭肉兒”,是至寶。

試問哪個天津人小的時候,沒有拿著雞蛋去排隊買過煎餅餜子呢?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三兒小時候去幫爸媽買煎餅,大姨總耐給我挑個兒大的餜子

這種街坊巷裡誕生的食品,似乎“難登大雅之堂”,卻承載了幾代天津人的口味。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區早點,再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煎餅餜子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講提升了天津的城市高度,這是一個讓所有天津人都認同的圖騰。

城市發展需要標籤,特別是在網絡的時代,“美食”的標籤更是重要。

武漢的熱乾麵,西安的羊肉泡饃,四川的火鍋……這些都是成功的城市+美食案例,他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在熱騰騰的餅鐺上攤開面糊,半分鐘即熟,打一個或兩個雞蛋(三兒見過打5個的……),放上餜子,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在撇點辣子,卷好後就行了。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其實真正的手藝人是不需要戴手套操作的

隨著煎餅餜子的發展,其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有些變化天津人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萬變不離其宗。

但是往裡面加香腸、生菜、肉鬆,天津人是萬萬不認同的,這被認為是“邪教”,是對煎餅餜子的不尊重,是對天津人的挑戰。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這種吃法或許是一個好吃的吃法,但絕不能稱其為煎餅餜子

別怪天津人,雖然一千個人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1500萬天津人眼裡就只有這一種煎餅餜子。

2、是煎餅“餜”子和煎餅“果”子是兩碼事兒

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餜子也都被稱為果子,所以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餜是油炸食品,比如油條、餜篦兒(guǒ bì er),很多人認為夾餜子才是最正宗的。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天津人喜歡用“肉頭”來形容餜子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而言是有特殊感情的,天津人郭德綱就不止一次在他的相聲裡提到它,稱這是“天下第一”美食。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從清晨的陽光灑在王府井的那一刻開始,直至徐家彙人群攘攘,煎餅餜子早已名聲在外,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到,但在很多天津人的眼裡,除了天津之外就沒有正宗的煎餅。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隨著時間的變化,煎餅餜子的形態千變萬化,光怪陸離

眼看著煎餅餜子在外省市被“玩壞”了,在2018年的時候,天津成立了煎餅餜子協會,力保正宗的煎餅餜子。

聽起來是有點不可思議,不就是個煎餅餜子,何必這麼上綱上線呢?

3、關於煎餅餜子,天津人有這樣一套哲學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來說不僅是早點。三兒覺得,或許情懷在這個年代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因為它過度地與消費掛鉤。

因此,我更認為天津人對煎餅餜子是從骨子裡的熱愛,將其視為“心頭肉兒”,是至寶。

試問哪個天津人小的時候,沒有拿著雞蛋去排隊買過煎餅餜子呢?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三兒小時候去幫爸媽買煎餅,大姨總耐給我挑個兒大的餜子

這種街坊巷裡誕生的食品,似乎“難登大雅之堂”,卻承載了幾代天津人的口味。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區早點,再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煎餅餜子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講提升了天津的城市高度,這是一個讓所有天津人都認同的圖騰。

城市發展需要標籤,特別是在網絡的時代,“美食”的標籤更是重要。

武漢的熱乾麵,西安的羊肉泡饃,四川的火鍋……這些都是成功的城市+美食案例,他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帶有標籤的美食,可以讓人記住一座城,也更容易讓人愛上做出這個美食的那座城。

相比較狗不理包子的門檻,十八街麻花複雜地製作過程,平易近人的煎餅餜子,似乎才更具資格成為天津的標籤。

"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相信諸位都和三兒一樣有著人生三大煩惱。

即: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要不是因為真的有選擇困難症,誰又願意天天琢磨這些東西……

總有人和三兒說,“早點最重要”“早點一定要吃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可是早上真的沒時間啊!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似乎“早上吃什麼?”成為了上班族這一集體需要正視的難題。一睜眼就要上班了,自己來不及做,去店裡吃又耽誤時間,一碗鍋巴菜、老豆腐已經是奢望,基本上都是在路邊買個3、5分鐘就能熟的、拿在手裡方便的,然後帶到公司吃。

要問及這類早點,三兒作為土生土長天津人,私以為煎餅餜子實至名歸。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1、煎餅餜子的“意識形態問題”

天津愛吃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更體現在早點中。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因《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而爆紅的紅姐煎餅餜子

天津的早餐種類很多,有包子、炸糕、鍋巴菜,但是天津人最愛的那一口還是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的做法很簡單,但卻又格外的講究。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相當上檔次,用牛羊骨頭熬製的清湯和(huò)純綠豆麵糊,有時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來源《舌尖上的中國》

在熱騰騰的餅鐺上攤開面糊,半分鐘即熟,打一個或兩個雞蛋(三兒見過打5個的……),放上餜子,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在撇點辣子,卷好後就行了。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其實真正的手藝人是不需要戴手套操作的

隨著煎餅餜子的發展,其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有些變化天津人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萬變不離其宗。

但是往裡面加香腸、生菜、肉鬆,天津人是萬萬不認同的,這被認為是“邪教”,是對煎餅餜子的不尊重,是對天津人的挑戰。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這種吃法或許是一個好吃的吃法,但絕不能稱其為煎餅餜子

別怪天津人,雖然一千個人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1500萬天津人眼裡就只有這一種煎餅餜子。

2、是煎餅“餜”子和煎餅“果”子是兩碼事兒

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餜子也都被稱為果子,所以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餜是油炸食品,比如油條、餜篦兒(guǒ bì er),很多人認為夾餜子才是最正宗的。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天津人喜歡用“肉頭”來形容餜子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而言是有特殊感情的,天津人郭德綱就不止一次在他的相聲裡提到它,稱這是“天下第一”美食。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從清晨的陽光灑在王府井的那一刻開始,直至徐家彙人群攘攘,煎餅餜子早已名聲在外,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到,但在很多天津人的眼裡,除了天津之外就沒有正宗的煎餅。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隨著時間的變化,煎餅餜子的形態千變萬化,光怪陸離

眼看著煎餅餜子在外省市被“玩壞”了,在2018年的時候,天津成立了煎餅餜子協會,力保正宗的煎餅餜子。

聽起來是有點不可思議,不就是個煎餅餜子,何必這麼上綱上線呢?

3、關於煎餅餜子,天津人有這樣一套哲學

煎餅餜子,對於天津人來說不僅是早點。三兒覺得,或許情懷在這個年代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因為它過度地與消費掛鉤。

因此,我更認為天津人對煎餅餜子是從骨子裡的熱愛,將其視為“心頭肉兒”,是至寶。

試問哪個天津人小的時候,沒有拿著雞蛋去排隊買過煎餅餜子呢?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三兒小時候去幫爸媽買煎餅,大姨總耐給我挑個兒大的餜子

這種街坊巷裡誕生的食品,似乎“難登大雅之堂”,卻承載了幾代天津人的口味。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區早點,再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煎餅餜子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講提升了天津的城市高度,這是一個讓所有天津人都認同的圖騰。

城市發展需要標籤,特別是在網絡的時代,“美食”的標籤更是重要。

武漢的熱乾麵,西安的羊肉泡饃,四川的火鍋……這些都是成功的城市+美食案例,他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帶有標籤的美食,可以讓人記住一座城,也更容易讓人愛上做出這個美食的那座城。

相比較狗不理包子的門檻,十八街麻花複雜地製作過程,平易近人的煎餅餜子,似乎才更具資格成為天津的標籤。

煎餅餜子,三醬一配菜,在天津錯一步就是“邪教”

天津人喜歡調侃狗不理包子,認為其價格具有爭議

因此這也就是為什麼會誕生煎餅餜子協會,我們得去守住這個門檻。

不過時代變了,很多人對於煎餅餜子就只僅限於早餐,其他的不願去了解,也沒時間去關心。撫慰著一代又一代天津人的胃與鄉愁的煎餅餜子,漸漸地被同化,被遺忘。

但對於天津,對於天津人而言,那是內心深處最深的味道,也是一輩子傳承的東西,不敢忘,也不會忘。

(文中部分配圖源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