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食物真的像傳說中那麼難吃嗎?


韓國食物真的像傳說中那麼難吃嗎?


曾在韓國媒體擔任總編輯的王元濤是市井財經的韓國通。這次,他專門聊聊韓國的吃,從最北邊的三八線吃到最南邊的濟州島。如果你要去韓國,不妨收藏這篇文章。


■文|市井財經專欄作家 王元濤

朋友去韓國旅遊歸來,十個有十個會抱怨沒什麼好吃的。我一般也懶得替韓國人辯解,只在心裡暗道:不是沒有好吃的,是你們的吃法不對。

比如活吃小章魚,你們嘗試過嗎?張牙舞爪的章魚,噹噹幾刀下去,身首異處,細細的腳爪尚在抽搐蜷縮,入口怎一鮮字了得!最誇張的情況是,章魚爪偶爾會從嘴角掙扎出來,迅疾鑽進你的鼻孔。當然,這個屬於高端變態,一般吃貨享受不了,咱就不提了。

冷麵,很可能是敗壞韓國美食聲譽的罪魁禍首之一。中國人的冷麵口味,大多是被延邊冷麵培養起來的。而延邊冷麵,屬於北派的平壤風格,其典型特徵,是用牛骨熬出濃湯,香氣洋溢,酸甜殺口。可南派首爾風格的冷麵,講究的卻是清湯透亮,淡白見影;至於加糖加醋加芥末,都需要你自己動手。事實上,不管你再怎麼努力調製,首爾冷麵寡淡無味的本質都是難以彌補難以修正的。

對於烤肉,我們肯定比較熟悉了,因為它是韓餐進軍中國的主打品種。可到了韓國,如果你興沖沖地去找烤肉,很可能也會失望,最大的問題,在於量少價高,不容易吃飽。韓式烤肉,論份上桌,四五個人守一份六七條肉,臉皮薄的人都不好意思下筷子。

炸雞加啤酒是被韓劇捧紅的,聽起來蠻有情調,實際上卻完全對不上中國人的胃口。韓國人吃過正餐喝足燒酒之後,往往要換一家店繼續“二茬”,這時候炸雞才會伴著啤酒出場,而在我們的日常習慣中,則從來都是白酒紅酒啤酒在一頓飯上全部解決的。

以上,如果你只帶著對冷麵、烤肉和炸雞的期待去韓國,那麼對當地飲食的評價不高,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居韓五年,從西吃到東,從北吃到南,我算是有一些美食心得。

先從韓國的最北端說起吧,我曾隨一個基督教會訪問團,在三八線附近的邊防軍營內部食堂,吃過正宗的“部隊亂燉”。

說正宗,不是指菜式,而是指氛圍。實際上,首爾龍山一帶的民間餐館料理這道菜,滋味可能更地道。但是,置身部隊一群大兵之中吃“部隊亂燉”,耳邊不時傳來行軍禮時的“忠誠”口令,那感覺,相當刺激,幾乎有一種戰地進餐隨時都要提防炮擊的錯覺。

韓國食物真的像傳說中那麼難吃嗎?

“部隊亂燉”是一道奇菜,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當時韓國遍地貧困,在京畿道北部的議政府小城,有些窮苦人偶然在駐韓美軍營地附近的垃圾場,發現大批過期但未變質的罐頭午餐肉。他們偷偷撿回家,加白菜,加蘿蔔,加豆芽,加通紅的辣椒醬,然後再加細麵條,一鍋亂燉,居然味道不錯!

這種吃法,從衚衕人家慢慢擴散,流入飯店,流入軍營,最後流行全國,成為老少咸宜的韓式火鍋。說起來,“部隊亂燉”並無定式,除了午餐肉與方便麵是必備材料,其他配菜可以有什麼加什麼,因此好吃不貴,營養管飽,特別適合三四人的小團體。

現在我們就知道了,不必只盯著烤肉和炸雞,一餐“部隊亂燉”熱氣騰騰吃下來,韓國不可能不給你留下溫暖的記憶。

告別危險的三八線,南下第一站,我們就到了首爾。作為首都,首爾和北京差不多,囊括全國各地美食不在話下。但在這裡,我只推薦一款特色菜,那就是生拌牛肉,而且一定要摸到江北衚衕小店裡去吃才行。

受鳥叔一曲爆款歌的影響,好多中國人也對首爾江南有嚮往。沒錯,江南是時尚首善之區,但在韓國人心目中,江南再繁華,也難掩暴發戶的粗鄙氣味。而江北一條條衚衕深處,以及一座座老宅內部,才真正藏有舊貴族的雍容與優雅。

江北生拌牛肉的優雅,就體現在它應名是肉,卻見不到一絲腥紅。上等雪花牛肉經一流刀功切削,薄如羽翼,再加多種作料揉搓,已變得淡白如藕,然後,拌以大量的晶瑩梨絲,一筷子入口,滿滿的甜脆鮮香。如果不知情,你壓根想不到,自己是在吃生肉。

韓國食物真的像傳說中那麼難吃嗎?

說實話,對於我這樣一個北地粗人而言,未免會嫌韓國人把生牛肉處理得太過精緻了。

你也知道,在中國嶺南,人們敢吃毒蛇和穿山甲,卻對生冷有忌口,連吃個生菜都要用開水燙過。因此,想讓他們對生牛肉下箸,自然千難萬難。如此一來,若是一個廣東人到了首爾,抱怨沒什麼好吃的,是不可能指望我心生同情的。

啖食生肉,看似野蠻,實則有傳統理論提供支撐。在遠古,祖先視生肉為珍饈,今天我們再吃,那種茹毛飲血的基因被激活,那種原始的生命力也就被喚醒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認定,中國人到韓國吃不好,首先要歸因於文化差異。習慣不同,吃法自然陌生。比如我們去飯店,總是雞鴨魚肉叫一大桌子,幾乎海陸空齊活,還沒等開吃呢,已有一種充分的飽足感了。

而韓國人經營飯店,多取專營性質,做雞的只做雞,做魚的只做魚,料理生牛肉的店,絕不會賣蝦。因此,去韓國,必須先做好心理準備,一餐只嘗一種菜式,吃飽吃透,才不至於失望捱餓。

同樣,韓國人初到中國,也有迷惑,面對花樣繁多的菜式,會瞬間產生選擇困難。酒席上,真就有小女生,曾這樣怯生生地問我:應該主要吃哪道菜呢?

看新聞裡說,因為興奮劑問題,俄羅斯派代表團參加平昌冬奧會的資格被取消了。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俄國運動員真可憐,這下可沒機會免費大吃特吃著名的春川雞排了。

平昌和春川同屬江原道,這裡一向被視為韓國的苦寒之地,傳說中民風剽悍,民性剛烈。食如其人,春川雞排果然量大味濃,與韓式飲食素來量小味薄的特點相左,因此,應該比較投中國北方人的脾氣。


韓國食物真的像傳說中那麼難吃嗎?

在春川,辣炒雞排不用鐵板,不用馬勺,用的是平底大鍋。食客們圍鍋而坐,只見大塊的雞肉與大片的捲心菜一時堆成小山,服務人員端來一盆紅彤彤的辣椒醬,你都來不及阻攔,她已慷慨地舀進鍋裡一大坨。不過不用擔心,春川辣醬,只紅不辣,藉此類比,我們可能還會進一步理解江原道人,在粗獷的外表之下,其實也有著溫柔的性情。

如果問這種雞排到底好不好吃,我可以這樣告訴你,因為牢記著幼時土雞的香,我一向不接受工業化的產品雞,能不碰就儘量不碰。但是,只吃過一次春川雞排之後,我對肉食雞的反感就基本消失了。

另外,還有新聞說,美國人擔心南北衝突,也在猶豫是否派團參加平昌冬奧會。這屆美國人民不行,膽子太小。想當年,他們的前輩,在仁川冒著槍林彈雨登陸,連死都不怕,要不然,哪裡還有可能吃到仁川最著名的烤貝殼呢?

必須強調,仁川烤貝殼,是讓我最為驚豔的一道韓國菜。說它性感,也不為過。紅到透明的炭火上,罩一張鐵絲網,各色螺與蚌並肩排開,起初沉默忍耐,不動聲色,突然之間就張開了殼,層層貝肉柔軟剔透,真像法國人所說的“生命最本原的慾望之藪”。把紅酒斟滿,餐巾雪白,貝肉被撕下時,彈性十足,半生半熟之間,鮮味會在食道一路歡歌抵達胃腸深處。


韓國食物真的像傳說中那麼難吃嗎?

烤貝殼這種飯店,最講究服務質量。因為有技術難度,所以客人自助開烤時,一定會頻頻大呼小叫,請求幫助。等到他們手法熟練,從中找到了樂趣,服務人員就要及時隱身,任由他們自主發揮。如何恰到好處地拿捏其中的分寸,想來非經三五年實戰磨練不可。

我向來不隱瞞,對韓國各類飯店的服務水準,評價很高。服務人員的態度大方自然,不冷漠,不機械,而且也不假笑,不過度殷勤。就是說,你不必額外地應酬他們。沒有需要的時候,他們基本不會讓你見到;有需要了,只要一聲輕喚,他們就會做出快速反應。所謂最好的服務,就是讓你感覺不到服務,至此信然。

說實話,在國內,我一向不大喜歡進韓餐館,因為每次我都發現,嘴上吃著韓式飯菜,心下就不自覺地希望得到韓式服務。這可能也是一種條件反射吧,而反射又找不到對象,難免要暗生格外的失望,十分不值得。

離開仁川,一路向南,將來到了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明天,市井財經帶來從釜山到濟州島的韓國美食吃貨之旅。

更多作者專欄請點擊

離開大公司,酒桌上拍胸脯的老客戶連電話都不接了

600億家產又如何,三星集團“太子”可能不如你幸福

韓國現代集團分裂史:一個女人與一個家族的戰鬥

“韓國羅永浩”競選總統,讓大企業老闆驚出一身冷汗

韓國互聯網相當發達,為什麼民眾卻喜歡讀報紙?

服了韓國人,連鹽也能“吹”出花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