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佈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佈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配料繁複

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見長,選一斤半左右的大條臭鱖魚,多用紅燒調理,除了通常的姜蒜,還配筍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夥猛攻,湯汁濃稠,魚肉外皮軟嫩,內肉緊實,動物脂肪提升魚肉的鮮美,突出本味,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徽派系臭鱖魚也會佐以辣椒。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佈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配料繁複

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見長,選一斤半左右的大條臭鱖魚,多用紅燒調理,除了通常的姜蒜,還配筍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夥猛攻,湯汁濃稠,魚肉外皮軟嫩,內肉緊實,動物脂肪提升魚肉的鮮美,突出本味,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徽派系臭鱖魚也會佐以辣椒。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最慣常做法是幹鍋,多以八兩左右的小條的鱖魚,兩面煎黃,以少許洋蔥絲墊底,配小米辣,點睛之筆是加入紫蘇,小火煨鍋仔,口味是多油少汁的熱辣鮮香。

現在除了傳統的紅燒和幹鍋,乾燒、幹煎、油淋、醬香等各種做法也層出不窮。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佈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配料繁複

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見長,選一斤半左右的大條臭鱖魚,多用紅燒調理,除了通常的姜蒜,還配筍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夥猛攻,湯汁濃稠,魚肉外皮軟嫩,內肉緊實,動物脂肪提升魚肉的鮮美,突出本味,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徽派系臭鱖魚也會佐以辣椒。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最慣常做法是幹鍋,多以八兩左右的小條的鱖魚,兩面煎黃,以少許洋蔥絲墊底,配小米辣,點睛之筆是加入紫蘇,小火煨鍋仔,口味是多油少汁的熱辣鮮香。

現在除了傳統的紅燒和幹鍋,乾燒、幹煎、油淋、醬香等各種做法也層出不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臭鱖魚中的紫蘇是神來之筆

如食鱖以“鮮”為標準,即使如雷貫耳的“松鼠鱖魚”,都應算暴殄天物,但舊時交通和儲存多有不便,魚蝦又極愛腐敗,縱使人人皆知清蒸好吃,紅燒作為無奈之舉,更便於流傳。臭鱖魚也有清蒸之法,但須膽大藝高之人,調料火候都在毫釐分秒之間,必須恰到好處,蒸前在魚身上加一張豬網油膜,是暗藏的獨門祕籍。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佈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配料繁複

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見長,選一斤半左右的大條臭鱖魚,多用紅燒調理,除了通常的姜蒜,還配筍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夥猛攻,湯汁濃稠,魚肉外皮軟嫩,內肉緊實,動物脂肪提升魚肉的鮮美,突出本味,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徽派系臭鱖魚也會佐以辣椒。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最慣常做法是幹鍋,多以八兩左右的小條的鱖魚,兩面煎黃,以少許洋蔥絲墊底,配小米辣,點睛之筆是加入紫蘇,小火煨鍋仔,口味是多油少汁的熱辣鮮香。

現在除了傳統的紅燒和幹鍋,乾燒、幹煎、油淋、醬香等各種做法也層出不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臭鱖魚中的紫蘇是神來之筆

如食鱖以“鮮”為標準,即使如雷貫耳的“松鼠鱖魚”,都應算暴殄天物,但舊時交通和儲存多有不便,魚蝦又極愛腐敗,縱使人人皆知清蒸好吃,紅燒作為無奈之舉,更便於流傳。臭鱖魚也有清蒸之法,但須膽大藝高之人,調料火候都在毫釐分秒之間,必須恰到好處,蒸前在魚身上加一張豬網油膜,是暗藏的獨門祕籍。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清蒸臭鱖魚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佈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配料繁複

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見長,選一斤半左右的大條臭鱖魚,多用紅燒調理,除了通常的姜蒜,還配筍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夥猛攻,湯汁濃稠,魚肉外皮軟嫩,內肉緊實,動物脂肪提升魚肉的鮮美,突出本味,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徽派系臭鱖魚也會佐以辣椒。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最慣常做法是幹鍋,多以八兩左右的小條的鱖魚,兩面煎黃,以少許洋蔥絲墊底,配小米辣,點睛之筆是加入紫蘇,小火煨鍋仔,口味是多油少汁的熱辣鮮香。

現在除了傳統的紅燒和幹鍋,乾燒、幹煎、油淋、醬香等各種做法也層出不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臭鱖魚中的紫蘇是神來之筆

如食鱖以“鮮”為標準,即使如雷貫耳的“松鼠鱖魚”,都應算暴殄天物,但舊時交通和儲存多有不便,魚蝦又極愛腐敗,縱使人人皆知清蒸好吃,紅燒作為無奈之舉,更便於流傳。臭鱖魚也有清蒸之法,但須膽大藝高之人,調料火候都在毫釐分秒之間,必須恰到好處,蒸前在魚身上加一張豬網油膜,是暗藏的獨門祕籍。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清蒸臭鱖魚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頭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佈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配料繁複

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見長,選一斤半左右的大條臭鱖魚,多用紅燒調理,除了通常的姜蒜,還配筍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夥猛攻,湯汁濃稠,魚肉外皮軟嫩,內肉緊實,動物脂肪提升魚肉的鮮美,突出本味,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徽派系臭鱖魚也會佐以辣椒。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最慣常做法是幹鍋,多以八兩左右的小條的鱖魚,兩面煎黃,以少許洋蔥絲墊底,配小米辣,點睛之筆是加入紫蘇,小火煨鍋仔,口味是多油少汁的熱辣鮮香。

現在除了傳統的紅燒和幹鍋,乾燒、幹煎、油淋、醬香等各種做法也層出不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臭鱖魚中的紫蘇是神來之筆

如食鱖以“鮮”為標準,即使如雷貫耳的“松鼠鱖魚”,都應算暴殄天物,但舊時交通和儲存多有不便,魚蝦又極愛腐敗,縱使人人皆知清蒸好吃,紅燒作為無奈之舉,更便於流傳。臭鱖魚也有清蒸之法,但須膽大藝高之人,調料火候都在毫釐分秒之間,必須恰到好處,蒸前在魚身上加一張豬網油膜,是暗藏的獨門祕籍。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清蒸臭鱖魚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頭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江南梅豆臭鱖魚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佈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配料繁複

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見長,選一斤半左右的大條臭鱖魚,多用紅燒調理,除了通常的姜蒜,還配筍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夥猛攻,湯汁濃稠,魚肉外皮軟嫩,內肉緊實,動物脂肪提升魚肉的鮮美,突出本味,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徽派系臭鱖魚也會佐以辣椒。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最慣常做法是幹鍋,多以八兩左右的小條的鱖魚,兩面煎黃,以少許洋蔥絲墊底,配小米辣,點睛之筆是加入紫蘇,小火煨鍋仔,口味是多油少汁的熱辣鮮香。

現在除了傳統的紅燒和幹鍋,乾燒、幹煎、油淋、醬香等各種做法也層出不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臭鱖魚中的紫蘇是神來之筆

如食鱖以“鮮”為標準,即使如雷貫耳的“松鼠鱖魚”,都應算暴殄天物,但舊時交通和儲存多有不便,魚蝦又極愛腐敗,縱使人人皆知清蒸好吃,紅燒作為無奈之舉,更便於流傳。臭鱖魚也有清蒸之法,但須膽大藝高之人,調料火候都在毫釐分秒之間,必須恰到好處,蒸前在魚身上加一張豬網油膜,是暗藏的獨門祕籍。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清蒸臭鱖魚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頭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江南梅豆臭鱖魚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

原創: 食材君

徽派湘派哪家強

總有美味臭出翔

——李白

第一次親密接觸臭鱖魚是一位安徽的哥們兒帶我去的,看著他熱情洋溢的向我推薦這道出自他老家的名菜,期間的自豪不言而喻。但凡第一次的感覺,一定是既新奇又惶恐,雖然氣味黯然銷魂,下箸小試,濃油赤醬,味道卻異常鮮美,當時的確有點兒吃驚。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的名篇《漁歌子》中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食材君估摸著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這兩句,眼前出現的一定不是詩情畫意的青山秀水,而是一盤盤或清蒸或紅燒的大魚,沒辦法,這是咱們的基因。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形扁、腹闊、頭尖、口翹、鱗細、皮青,泛著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喜肉性烈,民間俗稱老虎魚

鱖魚又叫桂魚、鰲花魚,民間也稱貴魚或老虎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鱖魚喜肉性烈,棲息在江河的靜水石隙中,晝伏夜出,打小就逢魚必吃,異常凶猛,因此練就了一身蒜瓣腱子肉,魚肉刺少肉多,口感緊實,是著名的河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很多餐廳以鱸魚當鱖魚賣,謹防假冒,鱖魚的嘴是高高撅起的“地包天”

每年桃花盛開是,溪水漲,是江南的春汛,此時,江鰣未上市,鯽魚產子已瘦,這時的鱖魚尚未甩籽,是最肥美的季節,安徽新安江自產的鱖魚,在這個時期有美名曰“桃花鱖”。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這幅《桃花鱖魚》是當年的北平文化名人陳師曾在1921年贈送給日本著名畫家小室翠雲的,隨畫還附贈一條活鱖魚。

雅俗與共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鱖魚作為長江名魚是越地清代八大貢品之一,舊時把鱖魚稱作水豚或鱖豚,形容其味如豚,豚是小豬,河鮮中另一美味河豚,也以豚喻之。

鱖魚與河豚、刀魚、鰣魚一起,位列江南“鮮”班,本來出身陽春白雪的小清新,為何在徽州一地,卻落得以臭傳世的重口味,其中必有原由。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據說臭鱖魚始於200年前,雖然各種傳說眾說紛紜,但其實都是食物在地域流通中的某種偶得。

鱖魚多產自江河交錯的吳越之地,鱖魚鮮美,令徽州人趨之若鶩。舊時徽州多山,少有江河大魚,只能長途販運,過去可有沒啥冷鏈運輸,全靠挑夫以木桶裝魚,從銅陵、池州、安慶等地人力入徽,路途遙遠,再快也要六七天,因此只能選天冷時節,即使這樣,稍有不慎,鮮魚也會馬上腐敗變質。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想要保鮮,沒有它招,除了用鹽還是用鹽,但鹽下多了,鮮魚變鹹魚,仍然賣不出好價錢。聰明的魚販把鱖魚層層碼放,再分層倒入淡鹽水,期間不停翻動,結果,既能保鮮,又不至於醃成鹹魚,在冬季,魚到徽州,還能保持腮紅鱗齊肉不腐。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州宴三寶——臭鮭魚、毛豆腐、臨水酒

偶有氣溫上升,魚味稍變,魚販小本生意,捨不得扔,自己燒後一試,竟然發現味鮮有加,烹魚之法漸傳,魚販每每刻意而為之,徽州臭鱖魚就此傳世。

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醃法一定與木桶和鮮魚有關,的確,醃製時選一木桶(杉木為佳),在底部撒一層鹽,將新鮮的鱖魚抹上鹽,肚皮朝上一層層碼放,此為幹法,水淹法是用10%的淡鹽水代替幹鹽,一層魚一層鹽水,無論乾溼兩法,魚上均壓以重石。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溼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看這三塊大石,就知民間醃鮮魚的手法有多粗獷

失之毫釐

臭之千里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發出的臭味,可以看做是微生物在你享用它之前,先下手後留下的痕跡。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腐敗,首先是微生物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胺類,其中的穀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醯胺、谷氨醯胺都能讓我們嚐出“鮮”味。但好事稍縱即逝,如果你對此置若罔聞,氨基酸將繼續分解,隨之產生的胺類和氣體就變得腥臭難聞(比如皮蛋味道的氨氣和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我們的嗅覺非常敏感,只需要極少量的臭氣體分子,就能聞出來。醃製的臭鱖魚必須在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當腥臭味剛剛形成,臭氣還淡,但氨基酸卻最為充沛,並未進一步分解,這時魚的鮮味最足,臭鱖魚就是這個時間點的產物。但稍有不慎,錯過了最佳食用期,就變成一坨難以忍受的爛魚了。

徽派湘派哪家強

正規軍遭遇百團大戰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吃貨典籍,臭鱖魚版權在安徽是名至所歸,不過,經百年流傳,臭鱖魚在湘鄂兩地也紮下深根,成就了另外一支口味獨特的臭鱖魚派別。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湘兩派最大的區別在發酵,徽派崇尚自然發酵,只用鹽;而湘派則改用臭滷或臭豆腐醃製魚肉。現在少能吃到徽派傳統的鹽醃臭鱖魚,街頭巷尾遍佈的湘菜館,讓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醃製臭鱖魚真正名滿天下。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配料繁複

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見長,選一斤半左右的大條臭鱖魚,多用紅燒調理,除了通常的姜蒜,還配筍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夥猛攻,湯汁濃稠,魚肉外皮軟嫩,內肉緊實,動物脂肪提升魚肉的鮮美,突出本味,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徽派系臭鱖魚也會佐以辣椒。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最慣常做法是幹鍋,多以八兩左右的小條的鱖魚,兩面煎黃,以少許洋蔥絲墊底,配小米辣,點睛之筆是加入紫蘇,小火煨鍋仔,口味是多油少汁的熱辣鮮香。

現在除了傳統的紅燒和幹鍋,乾燒、幹煎、油淋、醬香等各種做法也層出不窮。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湘派臭鱖魚中的紫蘇是神來之筆

如食鱖以“鮮”為標準,即使如雷貫耳的“松鼠鱖魚”,都應算暴殄天物,但舊時交通和儲存多有不便,魚蝦又極愛腐敗,縱使人人皆知清蒸好吃,紅燒作為無奈之舉,更便於流傳。臭鱖魚也有清蒸之法,但須膽大藝高之人,調料火候都在毫釐分秒之間,必須恰到好處,蒸前在魚身上加一張豬網油膜,是暗藏的獨門祕籍。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清蒸臭鱖魚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臭鱖魚頭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徽派江南梅豆臭鱖魚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米飯是臭鱖魚的絕配,所謂“魚米之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