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饅頭的趣事兒,順便問一下,饅頭到底怎麼做?'

"

記得在廣州那會兒,我們學校女生宿舍附近有一個食堂。每天下午,一到四點半左右的樣子,即有一群老頭老太圍在食堂門外,等待新鮮的饅頭出鍋。我們校園食堂是對外開放的,校外人員只需辦一張飯卡(可能比學生和職工多交那麼一點錢)就可以在食堂就餐或買飯菜。

我們學校食堂的饅頭跟北方的饅頭截然不同,若是將北方的饅頭比作“漢子”,那這裡的饅頭就是“大姑娘”。

"

記得在廣州那會兒,我們學校女生宿舍附近有一個食堂。每天下午,一到四點半左右的樣子,即有一群老頭老太圍在食堂門外,等待新鮮的饅頭出鍋。我們校園食堂是對外開放的,校外人員只需辦一張飯卡(可能比學生和職工多交那麼一點錢)就可以在食堂就餐或買飯菜。

我們學校食堂的饅頭跟北方的饅頭截然不同,若是將北方的饅頭比作“漢子”,那這裡的饅頭就是“大姑娘”。

有關饅頭的趣事兒,順便問一下,饅頭到底怎麼做?

來自網絡

學校食堂的饅頭花樣百出,有紫薯饅頭,整個兒為紫色的;紅糖開花饅頭,未入蒸鍋之前,在饅頭頂上切成十字形,在蒸鍋裡受熱膨脹,像開了一朵花似的;紅棗核桃饅頭,饅頭裡面摻入了紅棗和核桃仁……不論是何種饅頭,都是鮮甜可口的。這在北方人看來簡直不可理喻。我舍友阿喵是山東人,常抱怨說:“自從來廣州,我從未買過食堂的饅頭。那麼甜,還怎麼吃?真搞不懂那些老爺子老太太為什麼每天守在食堂門口等著買包子饅頭。有那麼好吃麼?”

我說:“這你就不懂了吧?饅頭在絕大多數南方人眼中只能算點心,當不得主食。點心麼,當然是越花俏越好咯。再者,食堂饅頭比外面便宜很多,排排隊買饅頭也不算什麼大事。”

我沒有告訴我這位來自山東的舍友:像我這種再皖南山村裡長大的人,曾經對作為點心的饅頭是多麼迷戀。

"

記得在廣州那會兒,我們學校女生宿舍附近有一個食堂。每天下午,一到四點半左右的樣子,即有一群老頭老太圍在食堂門外,等待新鮮的饅頭出鍋。我們校園食堂是對外開放的,校外人員只需辦一張飯卡(可能比學生和職工多交那麼一點錢)就可以在食堂就餐或買飯菜。

我們學校食堂的饅頭跟北方的饅頭截然不同,若是將北方的饅頭比作“漢子”,那這裡的饅頭就是“大姑娘”。

有關饅頭的趣事兒,順便問一下,饅頭到底怎麼做?

來自網絡

學校食堂的饅頭花樣百出,有紫薯饅頭,整個兒為紫色的;紅糖開花饅頭,未入蒸鍋之前,在饅頭頂上切成十字形,在蒸鍋裡受熱膨脹,像開了一朵花似的;紅棗核桃饅頭,饅頭裡面摻入了紅棗和核桃仁……不論是何種饅頭,都是鮮甜可口的。這在北方人看來簡直不可理喻。我舍友阿喵是山東人,常抱怨說:“自從來廣州,我從未買過食堂的饅頭。那麼甜,還怎麼吃?真搞不懂那些老爺子老太太為什麼每天守在食堂門口等著買包子饅頭。有那麼好吃麼?”

我說:“這你就不懂了吧?饅頭在絕大多數南方人眼中只能算點心,當不得主食。點心麼,當然是越花俏越好咯。再者,食堂饅頭比外面便宜很多,排排隊買饅頭也不算什麼大事。”

我沒有告訴我這位來自山東的舍友:像我這種再皖南山村裡長大的人,曾經對作為點心的饅頭是多麼迷戀。

有關饅頭的趣事兒,順便問一下,饅頭到底怎麼做?

來自網絡

我們那裡稱“饅頭”為“大饃”,為什麼這麼稱呼呢?我一直認為是從賣大饃的女人那裡聽來的。記憶中,有個女人幾乎每天到我們村裡來賣大饃。她的聲音悠揚婉轉:“賣大饃呀——賣大饃呀——”

她騎著一輛女式雙槓自行車,裝大饃的小簍子橫放在自行車的後座上,沿著我們村的主幹道一路向東叫賣。住在我家屋後的幾戶人家幾乎每天早晨都會買大饃。只要賣大饃的女人一來,那幾戶人家的女主人靸著拖鞋,牽著孩子,忙不迭地往主幹道上趕,口裡大聲叫喊,生怕錯過了絕好的機會。賣大饃的女人急忙剎車,蜷曲一下右腿,跳下自行車。有時候,我也跟著她們一起,圍著小簍子,看賣大饃的女人將小棉布掀開,雪白的扁扁的大饃一排排地躺臥在那裡,帶著甜絲絲的麥香味。她賣的大饃的形狀很奇特,扁扁的長條狀,吃起來鬆軟甘甜,掰開後還能清晰地看到裡面的大大小小的氣孔,跟我後來在北方見識到的細密緊實又幹燥的饅頭截然不同了。

我們家買大饃的次數少之又少,我媽覺得划不來,七毛錢一隻,吃兩口就沒了。作為孩子的零食,大饃的確不便宜。那時,我們沒有誰會認為大饃能當飯吃,當然,即便現在,我們村裡人也不會用大饃代替一頓米飯。

每天賣大饃的女人過來,我們姐妹倆都要跟媽媽糾纏一番,祈求一番,甚至沒皮沒臉的吵鬧一番,最終眼睜睜地見那女人走遠了,不得已才消停下來。爸爸說:“你們這麼想吃大饃嗎?哪天我給你們發大饃好了。大饃不就是用麵粉做的嘛!”我們當然想吃了。物以稀為貴,我們那裡沒有誰家會做大饃,況且大饃那麼甜,多好吃呀。

有一天爸爸從糧坊裡買回兩斤麵粉,要兌現承諾,給我們做大饃。爸爸做大饃的方法很簡單,用水和麵,加點糖,然後撈起來,一塊塊地貼在飯鍋沿子上。爸爸說,等飯好了,大饃也就熟了,絕對跟賣的一樣好。大饃果真熟了,一塊一塊的,硬邦邦的,貼在飯鍋的那一面還結了一層厚厚的殼子。爸爸納悶:“怎麼沒有發起來呢?賣大饃的肯定在裡面加了什麼東西。”我和妹妹把這些死麵餅子吃完了,好歹有了大饃的味道,不,不是大饃的味道,應該說是麥香味兒。

麵粉如何發酵成鬆軟的大饃一直成為我爸爸心頭的困惑,他好奇了很多年。他去鎮上問賣包子大饃的人,從來沒有得到過確切的答案(做包子饅頭的人當然不能洩露祕密咯)。

有一天,他興奮地告訴我們:“我知道大饃怎麼發酵出來的啦!他們告訴我了,是用小蘇打!”爸爸買了些小蘇打,有模有樣的試了好幾次,蒸出了一些硬邦邦的鹹菜色的“大饃”,吃起來澀澀的。這次我們對爸爸徹底失望了。做大饃成為我們心中遙不可及的事情,我們便不再想它。後來爸爸也把對做大饃的執念放下了,再也不提做大饃的事情。

我去山東讀大學,大四快畢業之時,去男朋友老家煙臺鄉下玩,正好趕上男朋友的媽媽做饅頭。曾經的那份好奇連帶爸爸的那份執念都被激發出來,我仔細觀摩男朋友的媽媽做饅頭的過程,自認為得到要領了。順便提一句,直到那時我才知道,做饅頭要用酵母!

臨走前,男朋友的媽媽送給我兩包酵母,並且叮囑我如何揉麵,如何添加酵母。

暑假回到家裡,我迫不及待告訴爸爸,我會做大饃了,做大饃要用酵母。

爸爸一下活躍起來,趕緊去鎮上的糧坊裡買了好幾斤麵粉,還是最貴的那種麵粉。回來我們轟轟烈烈做起大饃來,按照大羊的媽媽指教的:加水、加酵母、和麵、揉麵、醒面、再揉麵、做成麵糰,放進蒸鍋……

我們激動地等待著大饃出鍋,幻想著白白胖胖的大饃一個個地擺在那裡……我們的大饃終於出鍋了,果真是胖鼓鼓的,每一隻都裂開了,像皸裂的腳板底;顏色黑黃黑黃,像被煙燻過一般。

從此,我再也沒做過大饃。爸爸也不指望我給他做大饃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